02.28 觀察:日本如何儲備應急物資

(文/華義) 日本是一個“災害大國”,地震、洪水、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頻發,因此日本各級政府在災害應急物資儲備方面有著成熟的體系和豐富的經驗。

武漢暴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來,除了日本政府捐贈物資以外,東京都和大分市、水戶市等地方政府也紛紛捐贈了防護服和口罩等物資。例如大分縣大分市向武漢市捐贈了3萬個口罩就是來自當地的防災儲備物資。以神戶市為首府的兵庫縣儲備了120萬個口罩,不久前向廣東、海南兩省捐贈100萬個口罩。

地方政府負責物資儲備

1959年日本發生嚴重的伊勢灣颱風災害。這場颱風導致約5000人死亡或者失蹤,是日本二戰後最為嚴重的一次颱風災害,給日本多地造成重創。以此次颱風災害為契機,1961年日本出臺了《災害對策基本法》,並不斷地更新完善。日本《災害對策基本法》共分10章117條,其中第49條是關於防災物資準備的規定(防災所需物資及材料的儲備等的義務)。

日本災害預防負責人一般為各級政府行政首長,都道府縣的知事和地方自治體市町村的市長、町長、村長。日本各級政府獨立制定災害應急物資儲備政策跟日本獨特的國情分不開。

首先日本實行的是地方自治政策,各地方政府的行政首長並非由上級任命,而是由當地民眾選舉產生。因此在涉及防災等民生政策時,如何儲備物資,儲備多少物資都由當地政府負責,所以各地方政府都有獨立的災害應急對策。其次客觀上日本地形複雜,自然災害頻繁,一旦遭遇大規模自然災害容易與外界切斷聯絡,因此各地分散式災害應急物資儲備也更有利於應對災害。

以東京都為例,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是整個東京都防災的最高負責人,東京都制定有整個東京都的防災計劃,包括地震對策、風水害對策、火山對策、新型流感對策等。同時在東京都的指導下,東京都下轄的澀谷區也有獨立的防災對策。澀谷區區長就是澀谷區災害預防負責人。根據東京都澀谷區的防災計劃,澀谷區將33個區立中小學定為災害避難所,在這些學校都儲備有可供避難者使用3天的食物、毛毯、毛巾、睡袋、口罩、簡易廁所、嬰兒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此外,當地政府還在避難所之外設立有避難用品倉庫,儲備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用於避難所的物資補給。

詳細制定五年儲備計劃

防災減災是日本各地政府行政工作的重點之一,而且信息公開透明。打開大分市政府網站,最顯著位置就是“防災·危機管理”的鏈接,內容十分詳細具體,包括警報發令情況、災害時諮詢窗口、避難場所、防災對策、家庭防災手冊、職場防災手冊等。

大分市地區防災計劃資料篇有592頁,其中第67條詳細列出了大分市的防災物資儲備現狀和5年儲備計劃。這份標註日期為2018年3月的統計顯示,生活必需品中的兒童紙尿褲儲備有41200個,衛生紙儲備有9096卷,外科口罩儲備有5萬個。此外還有一次性奶瓶、毛巾、毛毯、電池、便攜式廁所等共約30種應急儲備物資。每一種物資的儲備數量和儲備地點都有明確規定。大分市在多個公園等避難場所附近都建有物資儲備倉庫,以應對自然災害。此外大分市還和一些企業等簽訂備忘錄,在災害情況發生時由相關企業提供一定數量的主食等。

日本防災的一個主要假想情況是發生特大地震時會導致交通網癱瘓,產生大量的“歸家困難者”導致社會秩序混亂。以東京都為例,“東京都歸宅困難者對策條例”規定為了應對災害各機構應為全體員工儲備3天份的水和食品。但是這一條例不具有強制力,僅為東京都建議企業等採取的應急措施。日本各級政府制定有較為全面的防災計劃,並建立了一整套防災物資的日常儲備制度,有助於日本政府在災害發生時及時應對,避免社會在短時間內陷入混亂失序。

儘管日本可能是全世界最為重視防災減災的國家,但是每一次大規模自然災害又能暴露出日本防災對策上的弱點,促使日本重新審視其防災對策中的薄弱點並加以修正,例如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中絕大多數死者死於海嘯,很多人錯過了寶貴的逃生時機,因此在那之後對於海嘯的危險性,日本從政府到民眾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日本的防災意識與對策就是這樣在與自然災害的博弈中不斷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