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明朝崇禎帝時為什麼滅亡這麼快,李自成為何步明朝後塵,也很快滅亡了?

一別成久違


有一種說法叫明朝看似亡於崇禎,實則亡於萬曆。萬曆時有三大徵,尤其是朝鮮之役,動搖了國本,以至於後金的努爾哈赤趁機做大,統一了女真,在萬曆末年,薩爾滸之戰中明軍一敗塗地,從此遼東形勢岌岌可危。即位的明光宗一月而亡,繼承衣缽的天啟皇帝是個十足的木匠皇帝,大權都掌握在宦官魏忠賢手裡,等到崇禎接掌時,明朝已是千蒼百孔,風雨飄搖。本來遼東戰事就不容樂觀,崇禎還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冤殺了坐鎮遼東的大將袁崇煥,導致關寧鐵騎只能死守山海關抵禦後金的侵擾,不能輕易進關勤王。1644年又逢天災人禍,李自成,張獻忠的義軍點燃了明朝滅亡的篝火,消滅了孫傳庭的精銳,取山西大同進攻北京城。崇禎又迫於大臣的反對取消了南遷的計劃,讓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回來解北京之圍,結果晚了一步,李自成攻進京城,崇禎無力迴天,吊死在煤山,明朝滅亡。李自成進了北京城,急著當皇帝,殺死了很多地主和崇禎的大臣,所以李自成沒有獲得京城地主和貴族支持,加上進京後軍紀敗壞,李自成並沒有在京城站穩腳跟。李自成殺了吳三桂的家人,並且搶佔了陳圓圓,導致吳三桂引清軍入關,加上清軍與明朝勢力的聯合絞殺,李自成敗局已定,不到一年大順軍就瓦解了。其實不管吳三桂引不引清軍入關,就皇太極時期數次攻打北京城來說,清朝都志在統一中原,李自成都是守不住北京城的,只是吳三桂讓李自成加速了失敗而已。事實也確實如此,1645年,也就是第二年,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被殺,大順滅亡。


言情九日


不請自來深表感謝,我來回答

1644年李自成率大順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在媒山自縊而亡,大明王朝滅亡,相國276年。

我們先來說說崇禎皇帝

天啟皇帝死後,崇禎繼位在位十七年,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的工作力圖恢復大明王朝,希望大明王朝在他的手上得到振興。然十七年風雨飄搖,越忙越亂,越亂越忙,崇禎皇帝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終於知道了大明王朝以到了非亡不可的程度,憂憤至極自縊而亡,我們回首崇禎十七年的皇帝生涯真的沒一點機會了嗎?為何短短十七年整個大明王朝轟然倒塌?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崇禎繼位之初也曾整治朝綱,勵精圖治,平亂黨,立新規選賢良大明朝廷一片朝陽之氣,然而魏忠賢一死東林黨上臺,官商勾結之風再次興起,崇禎與文官集團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最後相互之間互不信任。

文官不行,武將亦是如此,崇禎繼位之後為了儘快回覆大明王朝以證明自己,結果對於前線將士們極為嚴厲,稍有不對,變猜測不以,搞得到最後將士們疲憊不堪,總是到最後一刻不能一鼓作氣徹底解決內部叛亂同時,外部也無法有效遏止後金的崛起。

崇禎繼位之時天啟皇帝告誡朱由檢重用魏忠賢,並再三囑咐,天啟時期魏忠賢開徵南方富商之稅,打壓東林黨,雖然內外用兵不斷但國庫依然艱難支撐的住,魏忠賢一死,東林黨的文官集團上臺取消南方富稅,國庫頓時難以為繼,邊關戰時不斷只能提高國內百姓賦稅,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揭竿而起,大明王朝最終亡在崇禎皇帝手裡並不能說崇禎無能,只能說崇禎並非救世之主,大明王朝傳到崇禎手裡已是內外交困,崇禎皇帝只是剛好站在了大明王朝的末端罷了!

再來看看李自成

李自成本身農民出生,因崇禎皇帝為應對邊關戰事而曾加賦稅百姓活不下去,而隨農民軍隊起義,最初聲勢浩大但畢竟實力太弱被孫傳庭擊敗,差點被殺帶十八騎逃走,後因後金入侵明軍不能趁勝追擊,而百姓苦難不減而捲土重來,幾年之後越滾越大最終擊敗孫傳庭,攻破北京。

然雖然攻破北京佔領北方大量土地,但其本身並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軍事制度體系,軍糧基本靠強,打戰基本靠勇,並且極為殘暴,北京城破燒殺搶掠從未停止,如此只靠一時之勢得到天下必然不會長久,遇到腐敗不堪,搖搖欲墜的大明朝尚可一戰如果遇到如日中天的滿清結果可想而知,上海關一戰,直接導致農民軍弱點暴露無疑,棄北京而去!最終大將劉宗敏被弓弦勒死,李自成被一個叫李九伯的地主誤殺。


外太空的首富


為了消滅勁敵,皇太極巧用反間計,借崇禎之手除掉了能征善戰的大將袁崇煥,掃清了後金進軍中原的障礙,毀掉了大明朝最堅固的一道屏障。

原本在遼東守將袁崇煥的排兵佈陣之下,努爾哈赤率領的後金大軍鎩羽而歸,並且努爾哈赤本人也在戰後不久抑鬱而終。皇太極繼位之後,繼承父志,繼續對明朝用兵。然而皇太極和他的父親一樣,依舊攻不破袁崇煥的銅牆鐵壁。無奈之下,皇太極只能繞過山海關,避開袁崇煥,取道古北口入長城,直撲北京城,並一舉深入北京郊區。這一招出乎袁崇煥意料,他急點9000兵馬,日夜兼程,追趕後金軍隊,與皇太極在京郊展開激戰。袁崇煥身先士卒,使得京城轉危為安。但是,此次戰爭震動朝野。崇禎皇帝身邊的宦官閹黨趁機散佈謠言,說是袁崇煥故意引出後金軍隊繞道來取北京。本來崇禎皇帝就猜疑心極重,聽到謠言後更是心煩意亂,胡思亂想。皇太極趁此機會上演反間計,使得崇禎帝下令調袁崇煥進京,並逮捕入獄。公元1630年,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砸死。而袁崇煥的死使得明朝最堅固的一道防線被徹底沖垮。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崇禎帝絕望之際,無奈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殺,大明朝就此滅亡。

而李自成在佔領北京之後,驕傲輕敵,沒有政治家的戰略眼光,導致吳三桂打開關門引清軍而入。最終李自成進京僅40多天,就不得不退出北京,死在九宮山下,遺恨千古。


洋哥說歷史


我來說說兩者滅亡比較快的原因,

共同原因是外患入侵(大清)。

明崇禎是因為萬曆開始閹黨暴虐,皇帝無能,官場腐敗,貪婪,加上自然災害,百姓生不如死,崇禎剛愎自用,自斷手臂,無識人之明,珍惜內帑,不肯拿出來補貼國庫。

李自成是因為起義軍內部不團結,缺乏知識人才,不能夠給出正確的治國理政的方針政策,起義軍發展具有盲目性,入住京師以後,不能夠及時回覆國事,大肆搜刮錢財,人心惶惶,註定他們不能久待,不能夠爭取吳三桂,致使門戶大開,清軍得以入關。


考古論今


明朝崇禎帝,之所以會垮臺,主要是崇禎爺沒有意識到,他的皇權已成了空中樓閣。

所謂皇權,說穿了就是兵與錢。崇禎爺手頭沒有足夠的錢,明朝軍隊也掌控在大臣們的手中,並沒被崇禎爺直接掌控。

當闖王率軍逼近北京時,崇禎爺拿不出銀子,調不到關寧鐵騎,動員不起滿朝文武,可以說崇禎爺的皇權已經名存實亡了。

崇禎爺被逼到絕境時,終於看清了現實,所以崇禎爺不搭理闖王,不搭理大臣,不搭理清朝,直接去煤山以身殉國。大勢已去,萬事皆休,皇權已逝,帝亦當歸天!

崇禎爺不幸,主要是生長於皇家,對人情世故的認知不足,此君沒意識到自己已被架空,沒意識到自己沒有得到有實力的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倘若崇禎爺主動與有實力利益集團結合,得到相關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就絕對不會被逼入絕境。

李闖王也沒得到有實力的利益集團的青睞。闖王軍隊的戰鬥慾望,來自於攻下城池,劫掠財富。當帝都被闖王攻下,闖王軍隊也完成終極劫掠,闖王軍隊的戰鬥慾望,也就此消失了。

因此當闖王大軍遇上了清軍時,已經擁有美女、財富的闖王軍隊將士,已經無心戰鬥,他們畏敵如虎,一見形勢不妙,馬上帶著女人丶財富,一鬨而散。導致闖王的百萬大軍,瞬間猛縮水。最終闖王也只好帶著美女、財富丶少數死忠粉,跑路了。

闖王的失敗與崇禎爺的失敗,雖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兩位大爺的失敗也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沒有獲得有實力的利益集團的鼎力支持,也就是說,他們都沒有強大的基本盤作為執掌江山的依託,因此他們保不住江山。

相較而言,清朝入關後,雖然實力有限,僅有12萬八旗軍,但是清朝卻十分老練。清朝及時與中原各大利益集團溝通、協調,清朝懂得利共而不獨,因而清朝在較短的時間,就統一了中原。

清朝一統江山,是以協商為主,以武力攻伐為輔。清朝統一天下後,直至晚清,都秉持著與各利益集團溝通協調,爭取支持的做法。因此儘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清朝已是千瘡百孔,但是依然熬了七十年,才垮臺。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自始至終都有一個較有實力的基本盤,作為依託。這一點,是崇禎爺丶闖王所不具備的。


鬼影147951010


明崇禎帝繼位之時,明朝已經走到了滅亡的邊緣,神宗萬曆皇帝三十多年不上朝,熹宗天啟皇帝專注於木匠活,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明朝陷入了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局面。

繼位之初,全國發生了大饑荒,流民四起,陝西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同時遼東地區的後金政權也不斷侵犯明朝邊境,造成兩線作戰,進一步削弱了明朝軍隊的戰鬥力。

崇禎皇帝本身性格剛愎自用,聽信讒言,誅殺了袁崇煥,可謂是自毀長城,另外兩次對後金的軍事行動中全軍覆沒,導致明軍精銳喪失殆盡。

萬曆時期,明朝軍隊抗日援朝,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財力,導致後期國力虧空,竟然都發不起軍餉。

所以後來史學家認為:明朝實亡於萬曆!

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之所以很快滅亡在於農民階級思想侷限性,小農意識,目觀短淺,只顧眼前利益,在推翻前朝之後貪圖享樂、忘乎所以,忽視了關外的清軍,所以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流浪貓加菲呦


這就是李闖和朱元璋的差距。

李自成,驛卒出身,農民起義,佔據長安建立大順政權,一年不到攻佔北京,馬上敗於吳三桂與清軍。

1,根基未穩急於求成,陝西等地多年戰亂,民不聊生,不休養生息已經無力養兵。

2,眼光不足,缺乏遠見,沒有頂級謀臣武將,明朝主力正在與清軍對峙,自己明明有時間修養生息,或者南下江南,攻取四川胡廣等地。先站穩半壁江山,在滅明。

3,攻取天下之時,經常拷掠前朝舊臣,屠戮虐殺無辜。土匪式的作風喪失士子百姓之心。


談史論今10086


天災人禍一起來的,明朝後期內憂外患天災人禍統統都來了,瘟疫橫行不說還到處跑。還處於小冰河時期國內糧食大幅度減產。任你有天大本事也不能救回來,何況崇禎剛愎自用大殺人才,立了點功勞就把別人殺掉時間長了手下戰戰兢兢都怕他了。有錢的怕出錢後被安排個貪汙罪殺了,武將怕打仗立了功勞被殺導致很多文武官員都不敢出頭了。這是自己作死啊,最作死的事就是收稅,本來收商稅好好的一年也有三四百萬兩國家還過的過去也沒有幾個造反的,結果哪根筋不對聽文官的去收農稅,而且還是加倍的收。老百姓本來就吃不飽飯了這下連粥都沒得喝了乾脆造反算了。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當時各路反王的外號,什麼曹操啊,劉備啊,孫權啊,李世民啊,甚至還有叫閻羅王的。有一百多個自己稱王的呢。這他媽幾乎都反了,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能活過來再氣死,好好的商稅變成了農稅,這就是官逼民反你你不得不反啊。崇禎要是有他哥哥的一半能力也不至於這個下場。聰明的懶人和勤勞的蠢人就是說的天啟和崇禎。天啟在的時候國內還是蠻富足的,打的後金壓不過頭來。國內總共就兩個起義的。崇禎一上臺變成了一百多個,這是真牛逼啊。


降龍十巴掌掌門人


明朝末年,整個中國進入了一個小冰河期,這個時期溫度開始降低,降水減少,旱災頻發。跟著李自成打天下的農民軍,都是已經把家鄉的樹皮都吃光了,才冒著殺頭的危險來造反的。

這群又窮又不怕死的漢子,戰鬥力自然比那些吃空餉,看著銀兩來打仗的又各自為戰的朝廷軍隊要強太多。直到打到北京城下,本來北京城高牆厚,要打起來怎麼也能守個兩三年,可是不過兩天而已。

進城之後的李自成,沒有了此前的英雄氣概,他們把一概明朝的官員住起來扒光了家產,裝好車就準備運回老家。完全沒有得了首都就坐天下的樣子,反倒是像來打草谷的。李巖給李自成建議整肅軍隊,安撫明朝臣民,籠絡吳三桂父子等等建議,一概被李自成拒絕。以至於進入北京之後的四十幾天,就是燒殺擄掠,對軍政國事毫不理睬。直到吳三桂引兵南下,才倉促應戰,而這支已經毫無軍紀毫無戰鬥意志的農民軍,自不然已是一觸即散。李自成能打到北京城,靠的是底層農民的人心,但是當他得到最高權力後卻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沒有強硬的意志管束部下,約束自己,終於還是為自己的失敗埋下伏筆。


鐵烏龍


崇禎時明的體制已經崩壞,再加上崇禎登基時才十七歲,本身又無雄主之才,不滅才怪。李自成不知道制天下與打天下的不同,一直是流寇作風,牛金星等非治國之才,李自成等同黃巢,流寇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