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總有拖延症怎麼辦?今天計劃好的事情總想著明天做?

漫姑娘


1.拖延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1.1很多成年人的拖延就是源於小時候,家長沒有幫助孩子培養及時獨立的完成作業的習慣。

習慣性的拖延保持到成年以後,再去糾正需要非常大的成本。

1.2心理障礙 完成一件事情並不是事情本身多麼的困難,而是這件事情讓你內心產生恐懼,比如有人就有社交障礙拖延症。處理某些事情需要面對陌生人,事情本身不復雜,可能就是像鄰居借個東西,而這對於某些社恐患者非常難。

1.3 再就是自己將問題放大 某些患有抑鬱症的人,做一些事情就非常困難,難以想象,就算是自己有洗衣機的情況下,洗衣服對於這些人來說依然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事情。

克服拖延症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並且針對具體的情況要具體分析。

1.習慣性拖延,可以利用獎懲機制,將自己的任務分成幾個小塊,自己先完成某一小塊,就獎勵自己吃一點自己喜歡的零食什麼的,最好不要刷劇之類的。因為刷劇用的時間太長。

2.對於某些抑鬱症患者,需要先解決抑鬱症的問題。

3.對於某些有心理障礙的人,也建議先克服此類的心理障礙,再培養自己克服拖延的習慣。

4.如果實在是難以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可以和自制力更強的朋友,同學一起,通過建立更好的工作氛圍,來擺脫拖延症。

希望上述回答能幫助到你。謝謝。


李易之lim


拖延的真實心理是我害怕恐懼接下來要去面對的事情,或者人,或者場景……這種害怕恐懼存留在我們身體的反應式心靈裡,我們身體會對曾經面對的人事物的那種害怕恐懼在今後的過程裡呈現出來,我們以為是自己拖延,而事實是我們無法克服的內在害怕恐懼……和我們未解決的創傷事件有關

我們的大腦一遍遍計劃接下來怎麼做,明天怎麼做,但等到需要做的時候,我們就會拖延,無法做到!在拖延的過程裡,我們是感覺到安全的,只是拖延產生的後果讓我們異常的自責,後悔甚至內疚!

建議

1看向自己的內在,是什麼樣的害怕和恐懼

2和未解決的事件及事件後面的情緒,身體感覺做一次擬人化的溝通

3感謝身體反應式心靈對當時的自己的守護,現在是安全的,我也已經長大!

4請允許我可以用面對的態度和行為來解決接下來的行為計劃





樂培心理張老師


每天一頁日記。

做好計劃,把事儘量提前安排,每天要做的事提前寫到本子上。

每天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當天工作筆記,把事情分輕重緩急,一件一件的去做,做完打個記號,下班前檢查下是否做完,沒做完不下班,做完了給自己個獎勵。想拖到明天的時候就想想自己曾經因為拖延而受到的懲罰和損失。

另外給自己定個長遠的有點挑戰性的目標,給予自己更多的壓力。這樣你就會想著把事往前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