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郑亚飞成了学霸,郑亚旗成了学渣,郑渊洁特立独行的教育方法为什么产生两种不同命运?

瓜太郎


我认为用学霸和学渣来定义两个孩子的不同命运不太妥当,他们只是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成长,都是优秀的人。



回到题目,为什么同样在郑渊洁的教育下,孩子却有不同的成长路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因材施教。


对此,郑渊洁在一个采访中说过:

我女儿上学了,儿子是我在家自己教的,因为儿子不喜欢上学,但是我女儿太喜欢上学了。(为什么呢?) 因为我从小就跟她说,可以不用上学,结果她就逆反了。这是我的疏忽,不应该这么早就跟她说不用上学,我应该和其他家长一样,从小就让她去参加各种学习班,这样她自己就会厌倦上学了。对女儿的这个教育,我是失败了,她现在成了全中国最喜欢上学的孩子。


两个孩子的性格气质不一样,这里有遗传因素的影响,郑渊洁只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因势利导,以适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成长,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更没有用流行的社会标准去评价和要求孩子。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有些人喜欢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有些人喜欢自己看书学习,有些人喜欢与他人交流学习,但是学校的教育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照顾到个体的差异,只能以一刀切的方式去对待所有孩子,结果区分出学霸,学渣,而实际上只是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各有不同而已。用对的方法教育孩子,学渣也能成学霸。


对于家庭教育,郑渊洁认为,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而不是为了管着孩子。“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就是‘身教’。你什么都不用说,你就做给他看。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生活,我想这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对此,深以为然。在做亲子咨询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些父母学了很多育儿的知识和课程,可依然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不改变,孩子的问题就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常常不尊重孩子,只是去要求,管教孩子,却不曾思考自己是如何以身作则的。他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模仿是我们每个人很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尤其是孩子,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来自于对父母和身边重要他人的模仿和学习。


没有学渣和学霸,只是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领风骚而已。


多维人生dovilife


我是看郑渊洁的童话长大哒!

看过他的很多写儿子和女儿的文章。写到儿子在应试教育下种种不快乐的体验,他决定让儿子辍学自己在家教育儿子。

在儿子十八岁生日那天,他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是一盒避孕套和一辆奥迪车。他在文章里写到,儿子从此你是成年人了,请你学会保护自己。然而儿子的零花钱有限,为了赚钱,只好暂时找了一份在超市搬运鸡蛋的活。当他知道儿子开着奥迪去扛鸡蛋的时候,内心一阵狂喜。他知道亚旗一定是个有担当,独立的孩子。

后来亚飞出生了(在当年是超生哦),他发现这个天使般的女儿是个逢到考试就来劲的戏精,特别热衷于各种表演,考核。于是他决定让女儿入学接受应试教育。

亚旗,亚飞,看似走的截然不同的两条路,本质上他们接受的是来自老爸的同样的爱与自由的滋养。

郑渊洁,真是一位很酷的老爸!


心若灵犀情感咨询


我记得小时候看郑渊洁老师的书,他提到过,他的女儿从小就特别喜欢考试。他们全家都会准备很多新的知识来考她。熟悉小说里的郑亚旗的朋友知道,郑亚旗是一个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很丰富的人。对于考试来说,肯定是不行的,自己发挥的太多,没有办法拿高分。

所以,郑亚飞和郑亚旗的命运不同又相同,他们都在做自己擅长的,并且能够用自己擅长的事养活自己,还过的很快乐。这就够了。

从郑渊洁老师的两个孩子的对比反而更说明他教育方法的成功。在人工智能都开始学习形成差异的时代,还求千人一面是不是太保守了?


B面1


在我看来,这恰恰体现了郑渊洁的教育理念:尊重,支持,自由。

郑渊洁小时候有过退学经历,他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非凡的成功。所以他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成长方式教育孩子!

当年他退学的时候,爸爸告诉他:“孩子,别怕,我可以在家教你!”

所以当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在学校过得不开心、不顺利的时候,他有这个底气让孩子退学回家,自己编教材教孩子。

但是她的女儿郑亚飞爱学校,喜欢学校的氛围,而且一直以来学习非常好,是个真正的学霸。郑渊洁虽然发表了很多教育观点,抨击学校教育的不当之处,但是他最核心的思想其实是尊重孩子,支持孩子,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所以她的女儿一直在学校上学,后来也得到了美国六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们能简单地认为郑亚飞比较成功,郑亚旗比较失败吗?如果从学业上看,确实是这样。但是事实上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只有学习一个维度,需要从方方面面来评估。而且,我们也不能说郑亚旗比不过郑渊洁就认为他失败,毕竟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的地位在国内是无人能比的。

学霸和学渣不代表什么,人生不仅仅是学校的学习。一个人能够自由的创造,能够获得幸福是最重要的。而这一点,可能他们两兄妹都已经得到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模仿郑渊洁,毕竟他这样特立独行的教育方式有自己的内心做支撑,有经济基础做支持。普通人的心态和物质条件多无法和他相比。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可以学习的:有想法,就要有行动,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作为80后,谈谈感受。

1⃣️郑渊洁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课外故事集只有2个选择,故事大王和童话大王。我都订阅了。故事大王相对比较好看,童话大王比较鸡肋,我不记得里面的情节,只知道舒克贝塔开飞机。所以,郑渊洁的成功,在于他拿到了发行权,在当年类似于垄断经营。

2⃣️教学质量提升,在家自学已没优势

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普通话严重不标准,课上板书题目做错,好几次我们和老师据理力争老师才承认错误。在这个环境下,在家自学未必不好。但是现在随着学校师资力量的飞跃,在家自学,已经没前途了。



心之不动如山


郑亚飞是学霸不假,她非常适应我们现行的教育方式,喜欢在学校里和同学们竞争学习知识,成为老师表扬的对象和同学生们羡慕的对象,她小小年纪就得过接近30万的奖学金,还以渊博的知识、优秀的学习成绩被6所美国名校争相录取。因此,郑渊洁就支持女儿上学,还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将女儿转到管理比较自由的国际学校,为女儿在学校取得的成绩而由衷的骄傲,并表示将一真供她到博士。

[郑渊洁和女儿]

而郑渊洁的儿子可没有这么顺利,他不喜欢学校的应试教育,不喜欢被束缚,于是郑渊洁让儿子退学,自己编书,亲子教儿子:

1、儿子不喜欢学校枯燥无味的教材,郑渊洁就将课本知识编成故事,和三年时间让孩子学完了中学六年的课程。

2、为了让儿子学会做人,将复杂的法律知识编成童话故事——《皮皮鲁与419宗罪》,让儿子成为一个自律、自醒,有法律底线的人。

3、为了让儿子接触新鲜事物,10岁动电脑,11岁上网,自学电脑互联网技术,成为他人生谋得的第一桶金的技术能力依靠。

4、为了让儿子不至于封闭,郑渊洁从不干涉孩子上网,在网上郑亚旗可以跟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的交流。

5、为了让孩子自立、自强,让18岁从来没独立生活的儿子出门打工,当超市搬运工,当报社网络技术人员,郑渊洁没有帮过儿子。

6、现在的郑渊洁早已不再是小学时那个不爱学习,成绩不好的学渣,相反,他有自己的公司,成功运营自己父亲的知识产业,将其发展起来,并将郑渊洁的普法知识——《皮皮鲁与419宗罪》搬到中小学生的课堂中,将父亲的作品拍成电影等等。

总之,现在在郑亚旗不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也成功运营了父亲的作品,他有敏锐的商业头脑,有优秀的领导能力,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可以说郑渊洁虽然两个孩子走了不同的道路,但他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是成功的。


反观,郑渊洁的教育成功之处在于:

一、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真正懂孩子并帮孩子实现他们的所想。

儿子不想上学,他可以满足儿子不上学的要求,女儿喜欢上学,他可以将女儿送到自己喜欢的学校去上学,这份尊重和自由不是所有的家长可以给到的。这是做父亲的能力的体现。

用郑亚旗的话来说,父亲从来没有打骂过自己,说重话的时候都没有,他给予儿子的是信任和宠爱,这种无私的爱,让郑亚旗不好意思做另父亲失望的事。

二、教给孩子自律、自省能力。

郑渊洁,非常注重孩子的行为管理,虽然他从不打骂孩子,但是他却可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编成《皮皮鲁和419宗罪》全部教给孩子,让孩子知识什么行为是不对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注重自我反省,自我约束。成为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三、用自己的言行身教来影响孩子。

郑渊洁是一个韧性强、负责任、自律心理特别强的人,为了让孩子生活的好一点,他可以拼命的写作,看到做错事的人可以挺身而出去指正他人的人,正是这份担当和勇气,让儿子学会了自立,自强。

四、教孩子爱上学习,养成超强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现在的孩子,高考完了撕书,大学完了扔书,在他们眼里,学习是不得以而为之的事情,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的不学,然而,学校的知识只是我们人生学习的一个基础,进入社会后要学的更多,而一个失去学习兴趣的人,一定是一个走不远的人。

而郑渊洁教育方式,恰恰是让孩子爱上学习,为女儿选择她喜欢的学校和老师是为了保持女儿旺盛的学习兴趣,让儿子退学也是为了让儿子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才是郑渊洁教育方式中最成功的部分。


指尖教育帝国


1. 郑渊洁自己的看法

其实,郑渊洁对儿女的教育并不矛盾,他自己在节目上也曾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所以有了女儿之后,他就一直告诉女儿,不用担心,不喜欢学校就回家来,爸爸教你等等。

但是,或许是因为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女儿反而格外喜欢去学校,喜欢写作业,喜欢考试。所以,郑渊洁笑着说,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学校,就反着跟他说,咱们家特穷,上不起学等等。这样孩子就会特别珍惜这个机会。

这虽然是个玩笑,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对大部分人来说,轻易得到的很难产生珍惜的感觉,反而是求之不得的才会视若珍宝。学习如果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孩子很容易反感;但若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弃。

2. 孩子是不同的

人与人是不同的,孩子也是一样,可是应试教育就像流水线一样,用分数衡量一切,试图把所有的孩子塑造成一个模式。

有的孩子适应这种方式,就能大放异彩。反之,如果不喜欢这种教育方式的,就会觉得非常吃力,甚至败下阵来。

郑渊洁的一双儿女就是非常好的例子,女儿之所以能成为学霸,是因为喜欢。她喜欢去上学,喜欢写作业,喜欢考试,她从应试教育中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会推动她继续努力。久而久之,自然成了学霸。

可是郑渊洁的儿子恰恰相反,男孩子可能本身就比较活泼好动,向往自由,讨厌限制他的一切规则。他们喜欢以自由的方式来探索和学习,比如说玩耍,比如说各种兴趣爱好,他们更喜欢通过这些方式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但是在学校,孩子们必须要放弃自己的兴趣,接受标准化的训练。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就仿佛是剥夺了孩子们自由的地方,怎么能让一些有个性的孩子爱上学习,取得好成绩呢?

3. 老师的重要性

老师的重要性毋庸毋庸置疑,一位优秀的老师会让学习变得有趣,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业成功至关重要。毫不夸张的说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有无数伟大教师的故事可以证明教育者对学生的巨大影响。

在美国,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师生关系密切时,孩子能得到更多赞扬以及建设性的指导而不是批评。同理,与老师关系不好的孩子可能只会得到批评而非建议。

当孩子喜欢他的老师时,会更信任老师,表现出更多的学习参与热情,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并在学术上达到更高的水平。

一句话,积极的师生关系吸引学生进入热情地投入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欲望,从而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郑亚旗很不走运,遇到了一位并不欣赏他的老师。加之老师不太适当的表达方式,更让他对学习乃至学校充满了抵触和不信任。而郑亚飞则不一样,她热爱学习,成绩优秀,得到老师的喜爱。兄妹俩在应试教育上取得的成就大不一样,也就顺理成章了。

4. 殊途同归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认识自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钱。这样认为也没什么不对,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教育并不等于学校教育。除了学校,孩子一样可以从家庭、社会学到很多东西。

不管是郑亚旗还是郑亚飞,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一位开明的父亲。当儿子不适应学校教育的时候,郑渊洁能够顶着压力,让儿子在家自学成才。当女儿喜欢学校的时候,他也没有用过去的经验来禁锢孩子,而是支持她,鼓励她。

这当然也和郑渊洁自身的经历有关,他本身学历也不高,一直声称自己小学都没毕业。可他一样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所以对儿子也比一般人宽容。毕竟,一般人是不敢这么大胆的。成功了还好,万一不成功,那不是要负疚一生吗。

无论如何,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最后这两个孩子都成才了。郑亚旗成了CEO,郑亚飞也在18岁就被六所美国大学录取。每个孩子都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啊的道路,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可惜,我们到现在也很难做到。


木桥故事


郑渊洁不仅仅因自己的童话故事而广为人知,也因为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的羡慕。他有一儿一女,对于子女的教育,他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对于不爱学习儿子采取了自我教育的方式,对于爱学习的儿子,采取了普通的学校教育,可以说他的教育方式完全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并没有当下我们多数父母采取的命令式的教育。

童话大王郑渊洁对于子女的教育采用的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方式,不过这并不是说郑渊洁遵从了孩子的意愿,而是子女在选择上基本属于自我决定、自我做主。在一开始,郑渊洁对于子女的教育基本都是采用了自我教育,也就是“自家私塾”式的教育,但是他的儿子和女儿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儿子与女儿的教育之路

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从小厌学,小学毕业后就选择了辍学,自此之后就由郑渊洁亲自教授,为此郑渊洁还为儿子编写了10本教科书,而且还将授课内容编写成了童话故事,使得授课内容通俗易懂,三年的时间,郑亚旗完成了中学六年的教学课程,从这所特殊的“私塾”毕业。郑亚旗的学历水平也停留在此处,可以说郑亚旗的教育之路完全依赖父亲,也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至少在18周岁之前,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实现了自我成长。

郑渊洁的女儿郑亚飞并没有选择自己私塾的教育方式,当然这并不是郑渊洁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女儿就是想要上学,是郑渊洁执拗不过女儿,只能将女儿送到学校中,接受国家正规的学校教育。郑亚飞从最初的北京远郊山区的小学,到城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再到北京一所国际学校就读,可以说郑亚飞的受教育之路还是比较坎坷的,但是她似乎并没有因为学校的环境,而改变自己上学的决心。

儿子与女儿的教育成效

虽然郑渊洁的一双儿女,一个成为了学渣,一个成为了学霸,但是他们所取得成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取得的,这也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很大的关系。

郑亚旗自家私塾毕业后,当过超市当搬运工、报社主任等,如今已经创办《皮皮鲁》杂志,成为杂志主编,同时还创办了公司、开办了讲堂,虽然说不能成为顶级人才,但至少也算是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有很多人曾经质疑过他的成功,认为他有今天的成绩,与其父亲的资源有很大关系,其实这种认识并没有太大误区,但是像他这样的“富二代”能有如今的成绩,已然是不容易的,如果没有一定能力,显然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郑亚飞从入学开始,一路成为学校学霸级的人物,在学习上拥有很高的成绩,成为成为全校十二年级唯一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奖学金金额接近30万元,在18岁时被美国六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在学业上取得这样的成绩,想必郑渊洁本人也未曾想到过,也不得不承认郑亚飞在学习上的能力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引发的思考

面对郑渊洁一双儿女当今的成绩,可能很多人都会归结为父亲的良好教导,其实这种教导,我们何不归结为他们自身的选择呢?正是他们对自身的主动性选择,同时在自己选择道路上,有很高的自律性、主动性,使得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果郑亚旗没有辍学,经历更多的苦难,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如果郑亚飞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放弃了学校教育,我们是否可以说郑家就会丧失了一个优秀大学生的机会?


东爱雨小公


很巧,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郑渊洁教育方式的文章,可以点进叶徐行的主页查看。

从表面上看,郑渊洁儿子退学,女儿成学霸,仿佛两种路径。

实质上,郑渊洁教育孩子的内核原则从没有变。

那就是,

一、以身作则。(这点非常重要!)



他从不对孩子说“你们要努力”,相反,他总是告诉自己,“郑渊洁,你要努力”。

他是个勤奋的父亲,笔耕不辍30余载,一个人独立撑起一本月刊。用一支笔改善家人生活,自己登顶作家富豪榜。

他正直,老师漏题,他告诉孩子不对。举报学校疫苗,举报盗版。

二、保留孩子对知识、对世界的好奇心。

退学,不等于不学习。

学霸,不等于只会读书。

他儿子退学,他亲自编写教材,每天给儿子上课。

他带女儿坐飞机,只为让女儿亲眼看到瓶子因为气压瘪下去。

他鼓励孩子自学,又深知,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阅读和兴趣。

所以,儿子六岁前,只要有空,就一起看书,现在郑家还保留有互相推荐书籍的传统。



三、陪伴孩子,重视对孩子心灵的滋养。

他带着女儿参加戏剧演出,筹办画展、参加排球联赛、到处旅游。

郑渊洁60岁时,用七个月时间减掉50斤体重,这个过程激励了女儿,女儿也表示,要用全年级第一证明自己是郑渊洁的女儿。

他用一年多时间当着女儿面,给读者亲笔写赠言,写了88万字。

现如今,郑渊洁也是用同样方法,对待自己的孙女。 陪伴孙女时,从来不看手机,并且规定家里谁也不能当着孙女的面拿手机用。遇到特别重要的事,他会去卫生间插上门再接电话。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什么呢?

我们毕竟不是郑渊洁,没有勇气和条件让孩子退学。

升学与成绩,难免也会让我们焦虑,只希望在应试之余,我们多提升自己,言传不如身教,用眼界和格局,为孩子展开更大的世界,而不仅仅局限在一纸分数。

同时,用最大的善意,守护孩子对世界的好奇。

正如郑渊洁与科学家米勒探讨生命起源时提到的,家长往往在意孩子能获得什么,其实有时候,留住什么对孩子更重要。

我一直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件很有弹性的事,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办法。

但是,家长以身作则,则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途径。

我是叶徐行,生活里的正能量战士,相信每件事都有好的一面,同时,是情感上的理智派,冷静面对关系里最无常的一面。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聊生活,聊情感,聊成长。

叶徐行


郑渊洁的教育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认为他给了孩子充分的自由,但你们想过没有,他的所谓自由是建立在坚实的家庭基础上的。

郑渊洁小时候在河南一所偏远小学上学,上学的时候调皮捣蛋,被老师管教,他不服管教,在课桌里放鞭炮,最后被处分。他爸爸是下放的高级知识分子,就直接让他退学,亲自教导他。这段经历使他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认为自己没有接受体制内教育,反而想象力没有受到束缚,最后很成功,所以有些看不起体制教育,在某些节目中对小时候调皮捣蛋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有些“反抗压迫”的意味。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下,当时他上的是贫穷地区的偏远学校,他的同学们都是些什么人?穷苦农民的孩子、普通工人的孩子,在那个时代估计他同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文盲半文盲,他们饿着肚子供孩子上学的目的也许只是能让孩子读个初小,以后能在村里能记个账,在厂里能干个活。郑渊洁从小在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长大,他从小接触的东西他的同学们一辈子都没见过,他的某些知识也许比他的老师们都渊博许多,他捣蛋回家后他爸简单点拨几句的效果也许比他同学上一天课效果都好。但是被他捣蛋影响的同学们呢?郑渊洁退学了可以继续接触到文化知识,以后不影响成为一个大作家,但他的同学们要是跟着捣蛋退学了或被他影响学习不好会怎么样?也许有极个别的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加运气会过得也不错,但大部分肯定没有考上高中,走出农村的结局更好。以后就算郑渊洁当上联合国秘书长,他会补偿受到他影响的同学们一毛钱吗?他会对受到他影响而破坏了自己的命运的同学们说一声道歉吗?所以从公平的原则来说,基础教育就是给所有孩子一个受教育的权利,它也许死板不人性化,但它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普及教育方式,如果你是天才,可以自己花钱接受更好更个性化的教育,但请不要影响到其它没有这些条件的同学们。

再说郑渊洁的两个孩子,不管是体制内教育的孩子更好还是家庭教育的孩子更好,这其实根本无关紧要,因为第一这不能说明两种教育方式哪种更好,体制教育里出的差生也很多,家庭教育出的天才也不少。第二采用哪种教育方式还是要看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或者互相鄙视都不对。现实很残酷,你一穷人家自身没什么文化知识没白没黑的挣命,却非要自己的孩子“快乐童年”,“家庭教育”,大概率养出一个一事无成的孩子;你家里有矿不愁吃喝,就算你生生把孩子养成流氓你的孩子这辈子也大概率比其他人过得好的多。这才是社会现实。

所以说郑渊洁的经历是个个例,他的孩子们的经历也是个例,没有对错,没有谁比谁好,只有合适不合适。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制定自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

顺便说一句,当时看到郑渊洁在节目中以鄙视的口吻来说他的小学和老师,以沾沾自喜的口吻来描述他的“反抗”,瞬间粉转黑,这也太自私了,你只顾看到自己的个性受到打压,你想过被你捣蛋影响到的同学们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