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究竟该是《左传》还是《春秋》?

花卷默默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崇武文化


先来看看什么是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载,按当朝皇帝的年号记载历史事件。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又称《春秋经》、《麟经》、《麟史》,共三十五卷。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周朝时鲁国的国史。伟大思想家、教育家、老人家(皮一下)孔子编订。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是《春秋》的补充和解释,原名《左氏春秋》,春秋末年左丘明著。

也就是说,先有《春秋》后有《左传》,通俗点讲它们是亲戚关系!





三平子7777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它还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

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翁子涵


答案是《春秋》。

又称《春秋经》。

1、“经”怎么理解。经就是经线,织布的时候经线是布的基础,经线早就预设好,然后纬线在经线上编制成布。地球有经纬度,也是这个意思。

2、书籍的“经书”就是根本著作,纬书就是解释或者补充经书的。也叫传。

3、《春秋》有“三传”,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简称左传、公羊传、谷粱传),春秋应该还有其他传是晋代杜预将这三本书凑合在一起合称三转。

4、《春秋左氏传》就是《左传》,为左丘明创作,《左传》是一部成就非常高的史书。

5、《春秋》内容简略,晦涩难懂,因此也有人认为他只是编年体史书的雏形。作为我们一般人,大概知道就可以了,毕竟历史研究各种争议非常多。


戴着金箍的思考者


一、是《春秋》。

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二、《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

三、《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四、《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五、自西周起,就有太史记载国家大事;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但古人重视春季和秋季,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罢。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建设者筑迹


先说结论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由孔子修订。

但是《春秋》记事语言风格过于简练,而且很多地方都暗含褒贬之意,现在说法就是“悄摸摸夹带私货”。

后世称之为“春秋笔法”,写得好就是“ 微言大义”,搞不好就变成“阴阳怪气”。

想体会这种手法的朋友,去看看南方系媒体的文章就知道啦。

因此,左丘明就出来了,他第一个为《春秋》做注解,写了《春秋左氏传》,后来被称为《左传》。

《左传》与《公羊传》、《谷粱传》合称为“春秋三传”,都是为《春秋》做注解的。

所以《左传》只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另外顺便一起了解下:

现存规模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

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作者还是左丘明哈。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司马迁。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班固。


驱燕者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春秋》是儒家的经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

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聘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春秋》原本秦代以后已经失传,现在流行的版本是由《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中拼凑的。

《春秋》又是鲁国史书的专名。各国史书是有专名的,如晋国史书叫《乘》,楚国史书叫《梼杌》(见《孟子•离娄下》)。鲁国史书专名《春秋》,所以《左传•昭公二年》叙述晋平公派遣韩宣子(起)出使鲁国,看到《易》《象》和《鲁春秋》。不过韩起所看到的《鲁春秋》,一定是从周公姬旦叙起,才能说:“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而现存的《春秋》,才从鲁隐公叙起。隐公父亲惠公以上的鲁国历史原始记载已经完全亡佚。《楚语上》也说:“教之《春秋》”,就是说,对太子,用史书教授他。《墨子•明鬼篇》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就是指周朝、燕、宋、齐诸国都有史书,墨子曾读过。



高山流水gyj


当然是《春秋》。

《春秋》以鲁国君主纪年,记载当时鲁国兼其他诸侯国的历史。而《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因为《春秋》记事过于简略,而文意很深,如果没有注释很难看懂。所以才会出现《春秋三传》这样的,用来对《春秋》进行解释,并丰富其内容的史书。由于三位作者的所处地位,所处时代不同,三传特色也有一些不同。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如果要学习《春秋》,建议以《左传》为主,兼《谷梁》《公羊》为辅。《左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扩展资料:史学地位

《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

就可靠文献来看,此前先后问世的少量著作,不论是今存《尚书》中的部分编帙,还是各诸侯国编纂的史籍(诸如《春秋》之类)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零散,载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纲目。

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

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陶政聪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应当是《春秋》

《五经》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布衣琢墨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记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后者多了“记事完备”四字。

《左传》全名《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左传》是对《春秋》的注解,与另外两部《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据记载还有《春秋夷氏传》、《春秋邹氏传》两传,不过已经失传。

《春秋》的记事是流水账式的大事记,惜字如金。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某事,或某人说了某句话,却并不展开。《左传》则以《春秋》为纲,综合其他史料以为补充或纠正,使事件丰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