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自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初期国力日益鼎盛。对外战争也是鲜有败绩,比如徐达北伐、朱元璋八次兵伐塞北,将元朝残余势力打的四分五散。后期的蓝玉北征漠北,在捕鱼儿海战役中,出其不意击溃元朝残余势力,更是捕获了元朝残余皇族、重臣,俘虏20万左右元朝士兵,彻底的摧毁了元朝根基。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明朝初期强盛的军事实力。其实这些战役,并不是明朝最辉煌的战绩。

若论大明军队战果最辉煌的,当属明成祖朱棣亲率大军猎杀瓦剌大军的忽兰忽失温之战。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一、大战的前夕

燕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后,明朝内部矛盾重重,无力顾及蒙古地区。元朝残余势力在明太祖朱元璋数次打击下,随着皇族、重臣被蓝玉一网打尽。蒙古势力自此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股势力,彼此征战不休,并且不时侵犯明朝边界。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明成祖朱棣 剧照

明成祖朱棣秉承朱元璋对蒙古部族的策略。一面努力修好关系,扶持三方较弱的一方,三方的争斗不休,意味着大明边疆的稳定。另一方面,面对蒙古部族的无端袭扰边境,明成祖的态度是坚决打击。三股势力中,鞑靼势力最为强大,本雅失里更是持之骄傲蛮横,对明朝的劝解调和不屑一顾。甚至在永乐七年(1409年),斩杀了来自明朝调和的使者郭骥。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明成祖朱棣 剧照

明成祖朱棣闻之勃然大怒,第二年(1410年)朱棣亲率大军50万兵力,出征漠北讨伐鞑靼。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全然没有往日的骄傲蛮横,匆忙调集兵力抵御明朝大军的进攻。此时的明朝军队兵锋正盛,加上朱棣本身就是行伍出身,军事才华更是了得。显然本雅失里高估了自身实力,斡难河一战中,朱棣亲自登山布阵,士气大胜的明军一举击溃鞑靼铁骑,本雅失里带领七名亲卫弃军而逃。击溃本雅失里所部后,转战阿鲁台部众。朱棣以安远伯率领的神机营为先锋,第一次面对成建制的火器部队,阿鲁台所部的鞑靼骑兵为之一震,朱棣亲率精锐骑兵趁机冲锋,大败阿鲁台所部的鞑靼骑兵。虽然没有彻底消灭鞑靼,但此时正值炎夏,鉴于粮草补给困难,对蒙古部族的打击威慑目的已经达到,明成祖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虽然明成祖朱棣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打破了蒙古部族三足鼎立的局势。瓦剌趁机进攻鞑靼部族,并吸取鞑靼部族的实力壮大自己。眼见瓦剌击杀本雅失里的态度,阿鲁台为了活命,请求依附明朝,朱棣欣然接受。对于第一个投降的阿鲁台,为了表示自己宽大的胸怀,封赏阿鲁台为宁王,意为大明边疆以此宁静,然而朱棣低估了瓦剌部族的野心。

二、忽兰忽失温之战

显然明成祖朱棣犁庭扫穴般击溃鞑靼,并未震慑住瓦剌因实力大增带来的野心。1413年11月,瓦剌部族首领马哈木亲率瓦剌军队,抵达饮马河一带,虽宣称为了征伐阿鲁台,但进犯大明的狼之野心昭然若揭。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1)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无论马哈木的目的是阿鲁台还是大明,都是对大明威严的一种挑衅。1414年3月,明成祖朱棣再次亲率50万大军讨伐瓦剌,其中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也跟随出战。同年5月21日,明朝大军抵达饮马河,一路行军没有遭到来自瓦剌部族的进攻或袭扰。据捕获的瓦剌斥候宣称马哈木所部的瓦剌大军主力部署在忽兰忽失温一带,而且斥候确认马哈木为首的瓦剌大军对明朝的进攻一无所知。虽然斥候言之凿凿,但明成祖朱棣怎么可能相信这种鬼话,明朝大军并不是数十人的商贾旅团,怎么可能不被发现,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哈木企图诱骗明朝大军进入忽兰忽失温地区的伏击圈。

虽然明成祖朱棣看破了马哈木的阴谋,朱棣依然下令大军前往忽兰忽失温地区,即便瓦剌大军以逸待劳,但朱棣相信明朝大军一定可以击溃瓦剌大军。其实在朱棣看来,这也是一种机会。明军的机动力明显不如多骑兵的蒙古部族,既然瓦剌集中兵力伏击明军,何尝不是明军一次全歼瓦剌大军的机会,也避免了战线太长补给困难的问题。

明成祖朱棣的这一决定,直接诞生了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步、骑、炮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战役。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忽兰忽失温之战

(2)绝对实力面前,阴谋只会是泡影

如同所预料的一样,马哈木所率的瓦剌大军盘踞在山上,以逸待劳等待明军的抵达。长达三个月的长途跋涉,此时的明军疲惫不堪。马哈木趁此时的明军根基维稳,当即下令瓦剌铁骑全面进攻。从另一方面说,

马哈木的这一策略确实占据了很大的地利优势,骑兵利用山势由上而下,高速的骑兵集团冲锋威力毫无疑问,疲惫不堪的明军根本难以招架。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但马哈木显然忽略了明朝在对抗阿鲁台骑兵中,采用的新战术。奔驰而下的瓦剌骑兵,气势宛如乌云蔽日,但面对他们的不再是往日的骑兵或者步兵,而是成建制装备神机铳炮的神机营。虽然神机铳炮的威力并非后世火器的强大,但胜在人多而敌军则是移动上来的活靶子。

火器第一次,展现出来真正的威力,面对神机营的阻击,瓦剌铁骑冲锋的气势为之一顿,《明实录》记载”寇死者无算!“密集的火器攻击,成功给马哈木等瓦剌铁骑上了一课。气势荡然无存的瓦剌铁骑,为了避免火器的射杀,只好撤回山上。

朱棣当即命令后方骑兵左右两翼夹击瓦剌铁骑,并身率百余精锐铁骑冲锋在前,吸引马哈木的进攻。明军与瓦剌铁骑的真正交锋正式展开,不得不说,瓦剌铁骑的战斗力也确实十分强悍,对明朝军队造成巨大伤亡,两翼骑兵都指挥满都战亡。但在神机营、步兵的配合下,瓦剌骑兵节节败退,朱棣更是亲率精锐骑兵,斩杀瓦剌王子部众10余人,马哈木狼狈逃走。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朱瞻基 剧照

三、朱瞻基的一条建议,瓦剌部族死里逃生

忽兰忽失温之战中,不仅朱棣亲率骑兵冲锋陷阵,朱瞻基也奋战在一线。只是在追击瓦剌败兵的时候,曾遭数倍的瓦剌骑兵包围,幸好朱棣事先安排保护他的骑兵一直跟随左右,才幸免于难。但朱棣和朱瞻基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极大的鼓舞了作战的明军士气。

面对瓦剌的败退,明成祖朱棣准备一鼓作气灭到瓦剌部族。就在明军将士为之振奋的时候,朱瞻基却反对追击瓦剌。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陛下督战勤劳,天威所加虏众破胆矣。今即败走假息无所,宁敢返顾乎。请不须穷追,宜及时班师。

虽然明朝军队击溃了瓦剌大军,虽然瓦剌的有生力量并未完全消灭,但已经被明军的强大吓破了胆子,根本不敢再次进攻大明。既然如此,为何不留这些瓦剌部族一命,用来制约其他蒙古部族呢?班师回朝,才是最好的选择。显然朱瞻基的这一番话,与朱棣对待蒙古部族的态度不谋而合,朱棣采用了朱瞻基的这一策略,班师回朝。

忽兰忽失温之战,可以一鼓作气消灭瓦剌,为何朱瞻基劝朱棣退兵?

煮酒看茶聊历史

忽兰忽失温之战,创造了很多历史先例。比如第一次一场战役出现两个皇帝的督战,也就是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第一次多兵种协同作战,火器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在冷兵器时代展露锋芒。同时也展现了朱棣极高的军事素养和战争谋略,而朱瞻基展现了不凡的远见和战略目光。虽然忽兰忽失温之战,只为大明边境换来十余年的和平稳定,但对大明的意义来说,也是非凡的。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北征后录》

图片来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