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二戰時各國兵力最多是多少?

神奇糖果zh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那這麼多的國家和地區為了在二戰中獲得勝利,保證自身的兵力肯定是必須的。那要想保證兵力的話,就少不了要徵兵。那在二戰中,各大國究竟徵發了多少軍人呢?


先說說蘇聯。蘇聯在二戰開始之前的1930年,現役總兵力還只有60萬人左右。但是二戰爆發了兩年之後,到1941年的時候,蘇聯的總兵力已經擴大到了500萬人。蘇聯的這500萬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蘇德戰爭中。蘇德戰爭是二戰中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場。在持續了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中,蘇軍死亡、被俘以及失蹤的總人數差不多有2000萬人左右。最後戰爭結束的時候,蘇軍還剩下1280萬人。所以加起來的話,蘇聯在二戰中大約動員了3000萬到4000萬人左右。

接著是德國,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軍隊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得益於德國提前的軍事動員和先進的作戰理念,到1941年德國軍隊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超過700萬人,而當時蘇聯才有500餘萬人。 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德國軍隊也開始大規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國軍隊的增長達到頂點,用兵超過1000萬人,但是它的對手總兵力也相應的增加到2000萬人,所以德國軍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再說美國美國軍隊是一支在戰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軍隊,從戰前的不到200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0萬人,是戰後唯一一支能夠和蘇聯軍隊相對抗的武裝力量。不同於蘇聯軍隊的陸軍一支獨大,美國軍隊除了陸軍外還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美國陸軍同樣擁有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擁有28個裝甲師、15個獨立裝甲旅和其他獨立裝甲營,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達13000輛。由於美軍沒有組建更好級別的裝甲單位以及在裝甲戰術上的侷限,美軍的突擊能力是遠不如當時的蘇軍的。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還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戰略空軍部隊,遠程打擊能力非常強大。


還有英國,二戰期間,面對強大的德國,英國緊急擴招軍隊。截止二戰結束時,英國軍隊的數量也達到了570萬。不過英國的情況與其他國家不同,這570多萬軍隊不全是英國人。英國擁有龐大的殖民地,這個數字是英國本土軍隊加上各地英屬殖民地的數量。

以上這些國家的參戰總人數真的很讓人感到震驚。不得不說二戰的破壞力真的是非常可怕的。


大老二爺


1941年6月納粹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聯軍隊計有540萬人,1945年5月粉碎納粹德國後,蘇聯軍隊總兵員達到1140萬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軍隊約有200萬人,到1945年達到了1210萬人。

1939年9月歐戰爆發時,英國及其自治領和殖民地的軍隊共計170萬,1942年上升到700萬,1945年6月增至930萬,其中印度210萬,加拿大70萬,澳大利亞56萬。

納粹德國經過總動員後在1943年底達到了軍隊人數的最高峰,總計1016.9萬人。

日本為了所謂的本土決戰而瘋狂擴充軍隊,到了1945年8月投降前夕,其軍隊兵員達到了最高峰。

日本本土計有陸海軍370萬人,其中陸軍240萬人,海軍130萬人。

本土之外的日本陸海軍分佈如下表所示(對蘇作戰的日軍除外),總計2746073人,其中陸軍2343483人,海軍402690人。

再加上對蘇作戰的70萬關東軍和千島群島等地日軍,1945年8月,日軍總計約720萬人。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國民政府陸軍計有170餘萬人。

據國民政府軍政部編撰的歷年《軍政統計》記錄,到了1941年6月,國府陸軍計有3649644人。


1944年1月,國府陸軍計有3606841人。

同年12月,下降至2904080人。

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國府陸軍計有3368064人

國府陸軍人數的最高峰在1939年6月,計有士兵3910497人,官佐244915人。

抗戰期間八路軍歷年兵力如下表所示

再加上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到1945年中共領導下的抗日武裝總計約130萬人。


七班的歷史課代表


二戰中軍隊規模超過千萬的國家有3個,分別是蘇聯、德國和美國,超過500萬的國家有英國、日本、中國。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下這幾個國家的軍隊實力。


蘇聯:蘇聯軍隊是二戰中規模最龐大的軍隊之一,由戰爭初期的500萬餘人發展到戰爭結束時的近1200萬人,在整個戰爭過程中,蘇聯軍隊的數量都大體維持在900萬到1100萬的水平。其中蘇聯陸軍是最主要的作戰力量,蘇聯在戰爭中組建了最龐大的裝甲部隊和步兵、炮兵部隊,正是依靠這支強大的地面部隊,蘇聯才最終擋住了納粹德國陸軍的進攻,並最終將戰線退回到德國本土,戰爭結束時,蘇聯陸軍是世界最具有戰鬥力的部隊,擁有最強大的裝甲部隊,擁有6個坦克集團軍、23個獨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超過2萬輛。



美國:美國軍隊是一支在戰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軍隊,從戰前的不到200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0萬人,是戰後唯一一支能夠和蘇聯軍隊相對抗的武裝力量。不同於蘇聯軍隊的陸軍一支獨大,美國軍隊除了陸軍外還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美國陸軍同樣擁有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擁有28個裝甲師、15個獨立裝甲旅和其他獨立裝甲營,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達13000輛。由於美軍沒有組建更好級別的裝甲單位以及在裝甲戰術上的侷限,美軍的突擊能力是遠不如當時的蘇軍的。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還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戰略空軍部隊,遠程打擊能力非常強大。



德國: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軍隊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得益於德國提前的軍事動員和先進的作戰理念,到1941年德國軍隊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超過700萬人,而當時蘇聯才有500餘萬人。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德國軍隊也開始大規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國軍隊的增長達到頂點,用兵超過1000萬人,但是它的對手總兵力也相應的增加到2000萬人,所以德國軍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英國:英國由於其特殊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是將海軍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只保留一支小型的職業化陸軍以應付和平時期的各種危機。由於二戰中英法聯軍很快被德軍打敗並被逐出歐洲大陸,英國為了保衛本土不得不將主要經歷放在了海軍和空軍身上,英國是自始至終都堅持發展戰略空軍的國家之一,這不可避免的要削弱陸軍的力量。不過為了開闢第二戰場,英國還是組建了一支規模較大的遠征軍,戰爭結束時英國總兵力近700萬人,擁有6000多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軍隊實力僅次於蘇聯和美國。



中國軍隊戰前只有不到200萬人,而且嚴重缺乏現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軍隊開始極速的擴張,其中國民政府領導的軍隊人數在400萬左右,中共政府領導的軍隊由幾萬人增加到100多萬,這樣中國軍隊最高兵力應該在500多萬人。日本軍隊戰前規模並不大,但是海軍力量非常強,位居世界第三,陸軍實力有限,不過和中國軍隊相比就強許多了,由於日本主要應對太平洋戰場,對海軍的投入很大,陸軍自然也就受到限制,直到1944年後期才開始大規模擴充陸軍,準備本土作戰,到1945年日本軍隊高達700萬人,不過大部分都是臨時組建的,戰鬥力很低。


戰略論


聯合國是二戰的產物,聯合國裡最牛逼的機構是安全理事會,那裡面有五個最有權力的傢伙,即中俄美英法,尊稱為常任理事國。

七十多年來,有幾個國家比如印度、日本、南非、德國、巴西也想參與進來過一下當常任理事國的癮,每次都被無情地否決掉。這常任理事國可不是隨便想當就當的,這五國除了都有大殺器,拳頭大外,另一方面這是二戰的勝利果實,不容侵犯。

打贏二戰最主要靠這三個



二戰前,世界上也有個類似聯合國的組織,叫做國際聯盟,也有五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英、法、美、意大利、日本。後來由於國聯的調查團判定“九一八”是小日本侵略中國,小日本氣哼哼地退出了國聯,於是就把蘇聯找來補了缺。比較悲催的是那時候中國只是國聯的非常任理事國,沒辦法,國力擺在那兒。

好了,主角已經全部出場,然後開撕,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分成了兩撥分別是軸心國和同盟國,共61個國家在一起群毆,打到最後,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一撥被打敗,以中美英法蘇為首的同盟國這一撥打了勝仗,後來建立了聯合國,因而作為戰敗一方的德國和日本是沒資格當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雖說德日沒能當上常任理事國,可是在二戰時也是相當給力,它們出的兵可是不少。

軸心國方面

德國:

1933年德國人口6603萬。奧地利被德國合併時有近700萬人口,蘇臺德區有300萬人口,薩爾區75萬人口,梅梅爾區應該還有若干,波蘭200萬日耳曼人,羅馬尼亞90萬,意大利25萬,阿爾薩斯150萬。總人口8000萬。另外,在北美和南美各國都有數量不等的德國裔,但是距離太過遙遠,除了個別有志青年回國報效外,大多在美洲繼續種棉花種甘蔗。

德國步兵單兵



希特勒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即沒能提早進行戰爭總動員。

1935年3月,希特勒公開打破了凡爾賽條約對德國軍備的限,宣佈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建立一支在和平時期為36個師的德國陸軍。1935年5月頒佈《兵役法》,規定18—45歲的德國公民要服兵役,由此進入了緊張的擴軍時期。1935年10月15日,德國正式將德國防衛軍(Reichswehr)更名為德國國防軍(Wehrmacht)。

事實上,對於軍隊補充人員和技術裝備早在1933年秋天就開始秘密進行了,經過六年的建設,到二戰爆發時,德軍已成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

德國新陸軍從7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迅速增至39個步兵師、3個山地步兵師、5個裝甲師、4個摩托化步兵師和1個騎兵師,亦即總共達到52個師,不過上述這些師很多是非滿員師。



希特勒把擴軍備戰的40%的軍費都用於空軍,大力發展空軍。希特勒上臺前德國只有250架飛機,德國空軍只有13架戰鬥機。到大戰爆發前,德國空軍可用於第一線作戰的飛機仍只有4093架,其中轟炸機2000架,殲擊機800架,共4個航空隊。可見空軍是個燒錢的軍種。

德國空軍的二戰制服



與空軍相比,海軍更燒錢。德國海軍的發展在空軍和陸軍之後,不過發展速度也不慢。戰爭爆發前,德軍共擁有戰列艦2艘、裝甲艦3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艘6艘、驅逐艦22艘、舊式驅逐艦20艘、潛水艇57艘。總噸位35萬噸,相當於英國的1/7,而僅僅在1935年,德國海軍只擁有11萬噸的排水量,不到大英帝國的1/10。

戰爭初期,德軍指哪打哪,順風順水,結果就是小鬍子一直沒發佈戰爭總動員令。直到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戰役被圍德軍被全殲之後,德國才開始進行戰爭總動員,但是為時已晚,面對國力遠遠超過自己的大英帝國+蘇聯+美國對拼消耗戰,德國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根據資料,1939年6月1日到1945年4月30日德國徵兵1789.32萬人,根據8000萬人的人口基數,動員率達到22.47%。德國陸軍總計投入1300萬,空軍總計投入340萬,海軍總計投入150萬,黨衛軍總計投入100萬,以及其他為德軍服務的輔助單位和準軍事組織。

但是要注意兩點:

第一點是在戰爭爆發前德軍的實力就已經相當龐大,1938年僅德國陸軍就有野戰陸軍(不含工程、建築部隊):1565990、後備陸軍(不含未經訓練的新兵):297877;將成為後備軍的新兵:538365、建築部隊(含未受訓者和無武裝的帝國勞工組織成員):941224。合計在1938年德國陸軍總兵力:3343476人。這還只是統計了陸軍,如果把空軍和海軍加上,只會更高。

第二點是戰爭最後5個月內的徵兵人數統計不全。戰爭後期成立的人民衝鋒隊起碼有150萬人以上,不過如果把其列為民兵不計入武裝部隊也說的過去;外籍輔助人員僅1943年9月就達95萬人,1944年以後只會更多;外籍部隊1944年達35萬人;黨衛軍中的外籍人員也有50--60萬人(不過要除去外籍德意志人,這些人屬於應徵入伍,含在1789.32萬人中,非志願兵)。

德軍中的法國志願部隊



因而,二戰中德國實際上共有2400萬左右的入伍總人次。

戰爭中德軍總兵力高峰時在1300萬人以上。二戰中,德軍共被俘虜1110萬--1260萬人,是人類歷史上唯一被俘虜超過千萬的一支軍隊。按照德國自己的估算,其中:

被法國俘獲:94萬

被英國俘獲:364萬

被美國俘獲:310萬

被南斯拉夫俘獲:19萬

被其它國家俘獲:17萬

被蘇聯俘獲:306萬

德國投降後美軍建的戰俘營--萊茵大營



這裡面被蘇軍俘虜的數字估算有點偏低,但是德國至少被俘虜了1100萬人。西方盟軍俘虜的數字雖然達700萬以上,但是絕大部分是在戰爭最後兩個月和戰敗後為避免被蘇聯俘獲主動跑來投降的,其戰鬥力與蘇軍硬剛而抓獲的俘虜有質的差距。

後期德軍的少年兵



戰爭期間德軍有200萬左右復員,再除去人民衝鋒隊和外籍人員350萬,德軍戰死在500萬--800萬左右。

日本帝國:

日本共有人口7000餘萬,1945年初日本軍部制定了“本土決戰”計劃,日本陸相阿南惟幾的《告全軍將士書》中,明確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一億國民總玉碎,彈草如泥,匍匐山野,確信神州不滅,皇國永存“。



日本動員全體國民參戰,要求除了服務於重要的科研、軍工單位者外,所有年齡在15-60週歲的男性國民,以及17-45週歲的女性國民,皆須編入“國民義勇戰鬥隊”,以最終把日本本土的民兵增加到2800萬。這有點類似希特勒的人民衝鋒隊,只是沒統計到戰鬥部隊中。

日本投降時的自殺艇



日本陸軍設立了六個總軍,分別是本土的第一、第二總軍以及航空總軍,在東北的關東軍,在中國的中國派遣軍,東南亞及太平洋的南方軍。日本海軍除了在各地的一些警備府(如高雄警備府)外,主要就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



二戰期間,日軍共動員970萬人,動員率達12.8%,軍隊最高峰時達720萬人,戰爭結束投降時尚有698.3萬餘人(其中海軍含海軍航空兵129萬人)。由於盟軍最後沒來得及登陸日本本土日本就投降了,因而日軍最後動員及投降人數沒能過千萬。

日本給“國民義勇戰鬥隊”準備的手槍,比八路的單打一還難看



意大利:

作為軸心國的三強,意大利就是來搞笑的。與德國納粹崛起的波瀾壯闊以及小鬼子的拼死一搏相比,意大利給人一種慢吞吞地看不到一點民族進取心的表現。由於經濟危機和戰場節節敗退,1943年墨索里尼就倒臺了,而且很快就倒向了同盟國一方,就沒有搞過總動員。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正式參戰時,陸軍僅有約74個師共計約45萬人,其中又只有20個師是真正滿編的。二戰中,意大利陸軍大約100萬人左右,再算上空海軍,意軍總人數120萬--150萬左右。比照意大利的4300萬人口,動員率3.2%左右。

墨索尼尼在希臘前線



空軍方面,意大利擁有世界一流的飛機和飛行員。意大利的馬基系列和菲亞特系列戰機性能非常出色。意大利的MC205戰鬥機是二戰中最好的戰鬥機之一,菲亞特G55被德國人評價為軸心國最好的戰鬥機。二戰中意大利海軍艦艇總數為257艘,其中包括4艘戰列艦,7艘重型巡洋艦。這樣的實力雖不比美、英、日三家,但比起同時期的其他軍事強國,還是讓人望而生畏的。

曾經世界第四的意大利海軍,戰績平平



意大利軍隊的裝備是非常精良,雖然不如英美德,但是起碼比小日本裝備好,否則怎麼會有“二營長,我的意大利炮呢?”,意大利卻的主要是進取心和戰鬥意志。



意大利在對盟軍作戰中死亡204346名(其中66686名陣亡,111579名失蹤,26081名病死);對德作戰死亡87030名(其中42916名陣亡,19840名失蹤,24274名病死)。

軸心國其他國家:

匈牙利王國:總人口962萬,動員人數83萬,動員率8.63%,死亡總數57.8萬,死亡率6.01%;

羅馬尼亞王國:人口1993萬,動員157萬,動員率7.88%,死亡83.3萬,死亡率4.18%;

保加利亞:人口646萬,動員26萬,動員率4.02%,死亡2.8萬,死亡率0.43%;

芬蘭:人口367萬,動員65萬,動員率17.71%,死亡9.9萬,死亡率2.7%;

波西米亞和莫拉維亞保護國(即捷克,不包含蘇臺德區):人口847萬,動員29萬,動員率3.42%,死亡26.3萬,死亡率3.11%;

斯洛伐克:人口335萬,動員18萬,動員率5.37%,死亡7.7萬,死亡率2.3%;

暹羅王國(泰國):人口1568萬,動員60萬,動員率3.83%,死亡3.4萬,死亡率0.21%。二戰時泰國是兩面押寶,1940年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也跟隨日本向同盟國宣戰,但是內部卻明確一旦日軍入侵泰國,泰軍將抵抗。二戰中泰國為日軍出物資出勞力,是日軍在東南亞最大後勤基地,還跟隨日軍一起進攻雲南。二戰後期,泰國宣佈與日本同盟條約作廢,宣佈向盟國的宣戰宣言無效,而且竟然被盟國接受了。戰後,泰國搬出一堆賬本,向小日本索取了150億日元的戰爭賠款。



至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原來是西方的殖民地,其偽政權軍隊就是個樣子,也拉不上戰場,所以不算。

緬甸國父昂山



還有就是偽滿洲國和汪精衛搞的偽政權,偽軍人數二百萬以上,偽軍數量的多少主要看蔣委員長。而且這是都屬於我國,不能算國家。

同盟國陣營

蘇維埃社會主義聯盟:1939年統計人口1.6億,建立了東方戰線後,吞併了波羅的海三國及瓜分了波蘭,佔領了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芬蘭的卡累利阿,人口增加了2200多萬,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時,人口1.94億左右。

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之勢,蘇聯最高蘇維埃在1939年通過《關於普通義務兵役制》,1939年1月蘇軍人數為194.3萬人,1940年6月增至360.2萬人,1941年6月又增至近500萬人。

1941年11月7日紅場閱兵



戰爭的第一天,在14個軍區宣佈對1905年至1918年出生的預備役軍人實行動員,同時也開始了群眾性報名自願參加紅軍。在戰爭的頭8天內就動員了530萬人人伍,一個月內徵召預備役軍官65萬人,半年內總兵力即由戰前的近500萬猛增至1000萬。

蘇聯空軍中的女飛行員



戰爭頭三個月蘇軍損失慘重,二百多萬蘇軍戰死,三百多萬被俘虜,德軍佔領了150萬平方公里的蘇聯國土。1941年10月,蘇聯進行總動員。

由於戰爭巨大消耗,蘇聯動員了大量女兵



戰爭期間,蘇聯共動員了3500萬人以上,動員率達18%。蘇聯遭受的損失極大,軍隊死亡、失蹤700萬,被俘520萬(360萬在戰俘營死亡),加上平民死亡,蘇聯共損失2700萬人口。與蘇聯付出的重大傷亡對應的是,德國僕從國軍隊的損失幾乎全部由蘇軍造成(包括計入盟國陣營的部分波蘭軍隊等),德軍80%以上是被蘇軍殲滅。

1945年蘇軍勝利大閱兵展示繳獲的德軍軍旗



大英帝國:

1.英國:人口4715萬,動員740萬,動員率15.69,死亡47.4萬;

二戰英國宣傳畫



2.加拿大:人口1278萬,動員121萬,動員率9.47,死亡5.6萬;

3澳大利亞:人口749萬,動員94萬,動員率12.55%,死亡4.5萬;

4.新西蘭:人口174萬,動員12萬,動員率6.9%,死亡1.7萬;

5.南非:人口1016萬,動員30萬,動員率2.95%,死亡3.1萬;

南非空軍



6.英屬殖民地:人口4.48億,動員220萬,動員率0.49%,死亡320萬;

英軍空降兵裝備



大英帝國畢竟是日不落帝國,共動員了1200萬軍隊,其死亡的人口除了部分軍人外,主要是東南亞被鬼子佔領後屠殺的平民,這裡面華人佔了很大比例。

法蘭西:

法國人口4090萬,戰前法國擁有300多萬軍隊,號稱世界最強陸軍。二戰爆發後,法軍開始動員,人數達550萬,動員率13.45%,死亡58.9萬。然而,德軍開始進攻法國後僅僅一個月法國就戰敗投降了,等於是還沒使勁就被揍趴下,這讓法國顏面盡失。



戴高樂建立自由法國時,只能算是一個流亡政府,手上只有三千餘人的軍隊,數百萬法軍並不效忠戴高樂。於是戴高樂先與以下法屬殖民地取得聯絡:乍得,喀麥隆,剛果,烏班吉,加蓬, 法屬印度,並將以上法屬殖民地從納粹陣營奪回。此時,全國(指流亡政府)有7萬多人,其主力集中在非洲,並參與解放埃塞俄比亞(由意大利佔據)。

自由法國的空軍



英國皇家海軍也將部份被英軍搶走的原法國軍艦交給自由法國。截至1945年5月8日,自由法國軍隊的規模已經十分壯大,兵力達50餘萬,擁有: 第一軍團、第二軍團、第三軍團、大西洋陸軍分隊、阿爾卑斯山陸軍分隊。包含法國第一師、摩洛哥第2步兵師、阿爾及利亞第3步兵師、摩洛哥第4山地師、殖民地第9步兵師、阿爾卑斯山第27步兵師、第1裝甲師、第2裝甲師、第3裝甲師、第5裝甲師、第1步兵師、第10步兵師、14個步兵師、第19步兵師、第23步兵師、第25步兵師、第36步兵師、遠東殖民地第一師、遠東殖民地第二師,自由法國空降兵第3營、自由法國空降兵第四營等。

自由法國第二裝甲師解放巴黎



法屬殖民地:人口8631萬,動員55萬,動員率0.49%,死亡92.7萬。

美帝:

美帝參戰後,其軍隊規模迅速擴大,到戰爭結束時軍隊規模達1100萬,而且意猶未盡,很有餘力的樣子。一方面是戰火沒有波及到美洲大陸,二來美帝的國力最為強大。

美軍步兵班裝備配置



美帝人口13212萬,動員1615萬,動員率12.22%,死亡41.4萬,死亡率0.31%。

中華民國:

七七事變時,中國有軍隊200餘萬,其中中央軍有一百多萬。後來軍隊規模擴大,國軍常保持在四百萬以上,日本投降時有460萬。

開赴臺兒莊戰場的法式裝備的滇軍,至武漢會戰後基本打光重建



八路軍、新四軍開始投入抗日戰場時,總共只有幾萬人,深入敵後打擊日軍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展到50萬左右,百團大戰後日軍把重點放在對付八路軍上面,因而連續數年軍隊人數沒有較大增長。從1944年八路軍新四軍開始局部反攻恢復根據地,逐步壯大起來,日本投降時達到100萬以上,民兵二百餘萬。

八路的單兵裝備



戰爭期間,中國共計動員了2000萬人以上,由於有4.5億的人口,動員率僅4.45%,但是數百萬軍人犧牲,平民傷亡更大達三千萬人以上。

抗戰後期全美式裝備組建的國軍精銳的傘兵部隊



日本中國派遣軍在南京簽字投降現場



其他同盟國:

比利時:人口872萬,動員34萬,死亡9.4萬;比屬殖民地:人口1100萬,動員12萬,死亡4.2萬。

荷蘭:人口856萬,動員19萬,死亡22.7萬;荷屬殖民地:人口6300萬,動員25萬,死亡400萬(主要是小鬼子乾的);

希臘:人口653萬,動員32萬,死亡42.6萬;

南斯拉夫:人口1543萬,動員145萬,死亡155萬;

墨西哥:人口1954萬,動員15萬,死亡0.1萬;

太平洋戰場的墨西哥空軍



巴西:人口4207萬,動員22萬,死亡0.3萬;

巴西遠征軍登陸意大利



埃塞俄比亞:人口1770萬,動員55萬,死亡65萬;

波蘭:人口3420萬,動員140萬,死亡690萬,人口死亡率20.18%,是二戰時人口損失率最大的國家,主要是納粹屠殺猶太人。

其餘國家,要麼國土小、人口少、軍隊少,沒打什麼仗,要麼是隻宣戰站隊,吆喝吆喝,打打醬油當一個吃瓜群眾。

從以上可以看出,二戰時,中蘇美英法動員了大量人員參戰,為戰勝法西斯做出的貢獻是其他國家沒法比擬的,因而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實至名歸(法國稍微尷尬一點)。這五國中,唯有中國在當時不是發達國家,沒什麼自己的國防工業,軍隊裝備和後勤供應奇差,中國人是靠著一腔熱血硬拼出來的。

<strong>


我淡如菊


二戰的時辰,兵力最高的這幾個國家,中國擁有670萬戎行,排在第4位,第1名實至名歸,是名副其實的超等帝國,衰亡人數也是最多的。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幾乎也是一場場的戰役史,戰役從來都沒有停止過,而戎行數目也越來越多,二戰前後,全球的戎行數目到達了歷史的山頂顛峰,而兵力最多的有哪一些國家呢?

6、英國,540萬戎行

英國被稱作日不落帝國,不息以來都是歐洲強國,沒想到在二戰一起頭,就被德國打個措手不及,為了抵當德軍,英國不息在擴軍,到1945年戎行數目到達540萬。

5,德國,600萬戎行

德國不息以來都是戰役犯,一戰二戰都是由德國挑起來的,二戰的時辰,德國擁有600萬精銳戎行,幾乎全程機械化的戎行讓敵方几乎沒有任何的招架才能,閃電戰的打法敏捷併吞歐洲大多數國家。

4,中國,670萬戎行

中國不息以來都是世界強國,每個朝代的常備軍數目都有幾十萬,而到了二戰,常備軍甚至高達420萬,堪堪抵當了日本200萬的精銳軍團,二戰後,中國仍然不竭在擴軍,戎行數目一度到達670萬。

3,日本,700萬戎行

日本明治維新後,軍現實力一躍成為世界強國。日本早有野心,積極擴軍,預備侵略四周國家。二戰時,在中國投入了200萬戎行,東南亞投入100多萬戎行,直至1945年,日本戎行數目到達複雜的700萬之多,要曉得日本全國生齒也不外幾萬萬,幾乎每10小我中就有一個甲士。

2,美國,1100萬戎行

美國在二戰的時辰沒有受到戰役破損,經濟軍現實力敏捷膨脹,直至1945年,戎行數目到達1100萬,半途島之戰後,美軍戎行首要投入歐洲疆場,加速了二戰的竣事。

1,蘇聯,1300萬戎行

蘇聯是世界生齒最多的國家,也是二戰時損失最大的,由於受到德軍的狠惡鞭撻打擊,戎行一度被打殘,也是在全國規模內不竭擴軍,戎行數目一度到達1300萬,是名副其實的超等帝國。








富士康一哥


在二戰期間,各國都擁有數量龐大的軍隊。中國是當時人口第一大國,但是中國軍隊的數量卻不是世界第一。認真的說,軍隊數量是根據自己的需要而定的。此外一個國家的兵役制度是否成熟、完善,也佔很大程度。在二戰期間,中國軍隊的數量僅僅是世界第四,那麼誰是世界第一呢?

一、蘇聯長期一直是軍隊最多的國家

蘇聯建立以後,由於要面對方方面面的問題,因此必須保持數量龐大的軍隊。在二戰爆發之前,蘇聯軍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450萬。在二戰中,為了對抗戰鬥力強悍的德國。蘇聯必須在軍隊數量上下功夫,就這樣,蘇聯開始大量徵兵。截止1945年佔領德國柏林時,蘇聯軍隊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00多萬。當時蘇聯軍隊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武裝力量,蘇聯強大的機械化軍團讓西方恐懼。

二、在兵力上與蘇聯不相上下的美國

由於美國處於兩洋堡壘之間,因此美國對自己的安全十分放心。在二戰爆發之前,美國軍隊的數量僅為30多萬。這個數字就是美國當時的常備軍,當真是什麼事情都幹不了。但是在二戰的過程中,為了徹底打敗日本,美國也在全力擴軍。到了1945年8月,也就是日本宣佈投降時,美國軍隊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100萬。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兩個兵力曾經超過1000萬的國家。

三、全民皆兵號稱700多萬軍隊的日本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時,其共有720多萬軍隊。但是這些軍隊有一半都是沒有什麼戰鬥力的新兵,由於面對各大國夾擊的情況,日本高層在1945年年初號召所謂的玉碎精神。但是美國已經開始轟炸日本本土,而且擁有了原子彈,蘇聯軍隊又出兵東北,切斷了日本的退路。在各大國的壓力之下,日本只能宣佈投降。但是日本的投降不是無條件的,日本的條件就是保留天皇制度。

四、在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在420萬左右

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但是中國軍隊並不是數量最多的。在二戰期間,中國軍隊一直保持在400萬左右。即使是在鼎盛時期,也只有420萬。這是由於兵役制度不完善以及大量地區淪陷造成的,但是這並不是中國軍隊最多的時期。在60年代末期,由於需要同時面對多方面的問題,中國一度保持了600多萬軍隊。鼎盛時期,軍隊數量達到了670萬。當然,這個情況不大可能再出現了。

五、在二戰期間,德國也曾擁有610萬軍隊

在二戰期間,德國軍隊的數量也曾達到610多萬。德國是當時兵役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因此在徵集軍隊方面比較佔優勢。但德國的人口有限,德國總計只有6000多萬人口。到了戰爭的後期,德國明顯出現了後勁不足的情況。在1944年的一系列戰役中,美英聯軍俘虜了很多10多歲的德國娃娃兵。由此可見,軍隊戰鬥力再強悍,沒有充足的資源也是不行的。

六、保持職業軍制度的英國,也擁有570多萬軍隊

英國一直保持職業軍制度,因此英國軍隊的數量並不多。但是在二戰期間,面對強大的德國,英國也不得不緊急擴招軍隊。截止二戰結束時,英國軍隊的數量也達到了570萬。不過英國的情況與其他國家不同,這570多萬軍隊不全是英國人。英國擁有龐大的殖民地,這個數字是英國本土軍隊加上各地英屬殖民地的數量。在這6個國家之後,其他國家軍隊的數量明顯差得遠。


小旭旭百分百


導讀:世界發展到現如今,一共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又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同時也是死傷最嚴重的一場。參與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和地區多達61個。


二戰中軍隊規模超過千萬的國家有3個,分別是蘇聯、德國和美國,超過500萬的國家有英國、日本、中國。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下這幾個國家的軍隊實力。


先說說蘇聯

蘇聯在二戰開始之前的1930年,現役總兵力還只有60萬人左右。

但是二戰爆發了兩年之後,到1941年的時候,蘇聯的總兵力已經擴大到了500萬人。

蘇聯的這500萬兵力全部投入到了蘇德戰爭中。蘇德戰爭是二戰中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戰場。在持續了四年之久的蘇德戰爭中,蘇軍死亡、被俘以及失蹤的總人數差不多有2000萬人左右。最後戰爭結束的時候,蘇軍還剩下1280萬人。


所以加起來的話,蘇聯在二戰中大約動員了3000萬到4000萬人左右。


在來說說美國


美國軍隊是一支在戰爭中迅速發展起來的軍隊

從戰前的不到200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0萬人,是戰後唯一一支能夠和蘇聯軍隊相對抗的武裝力量。


不同於蘇聯軍隊的陸軍一支獨大,美國軍隊除了陸軍外還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比擬的。美國陸軍同樣擁有一支強大的裝甲力量,擁有28個裝甲師、15個獨立裝甲旅和其他獨立裝甲營,坦克和自行火炮總數達13000輛。


由於美軍沒有組建更好級別的裝甲單位以及在裝甲戰術上的侷限,美軍的突擊能力是遠不如當時的蘇軍的。值得一提的是美軍還擁有當時最強大的戰略空軍部隊,遠程打擊能力非常強大。


二戰結束後,美國考慮到經濟政治因素,美軍數量開始急劇下滑,1948年裁到了170多萬兵力

德國


從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德國軍隊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這得益於德國提前的軍事動員和先進的作戰理念,到1941年德國軍隊已經是歐洲最強大的軍隊,總兵力超過700萬人,而當時蘇聯才有500餘萬人。


隨著戰線的不斷拉長,德國軍隊也開始大規模的增加,到1944年德國軍隊的增長達到頂點,用兵超過1000萬人,但是它的對手總兵力也相應的增加到2000萬人,


所以德國軍隊最終輸掉了這場戰爭。


英國

英國是二戰最早參加的國家之一,也是同盟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整個二戰期間,英軍損失人數接近100萬,在戰爭結束後,英國剩餘兵力約500萬。


日本

日軍在爆發全面侵華戰爭時,兵力只有40萬人在此之後,日本國內進行了大幅度的擴軍。在戰中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日本高層叫囂一億玉碎。


當日本投降之後,日本總兵力還剩餘720萬人。在整個二戰期間,日軍在戰場上損失了200多萬人。

中國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軍事實力相當弱後,中國軍隊戰前只有不到200萬人,而且嚴重缺乏現代化武器,是一支以步兵為主的軍隊,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軍隊開始極速的擴張,其中國民政府領導的軍隊人數在400萬左右,其中蔣介石嫡系只有100多萬人。


中共政府領導的軍隊由幾萬人增加到100多萬,這樣中國軍隊最高兵力應該在500多萬人。

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殘忍人員死傷最高的戰爭,幾乎世界大國都參加了這一次戰爭,影響範圍之廣,動員的兵力之多,今天都讓人震驚。


路之意


美國

早在二十世紀初,美國就已經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

但美國這時依然享受著大西洋天然壁壘的優越,對軍事兵力並不是很重視,陸軍只有可憐的10萬人,組編為4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師和1個後備預師,坦克的數量只有300多輛。

美國參戰後,在其經濟實力的支持下武器生產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經成為盟軍軍火的主要供應者,到1945年,美軍總兵力達到1050萬人其軍事工業的規模已經發展到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二戰時美國共生產8萬輛坦克。我覺得這應該是美國兵力的高峰了吧。


蘇聯

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最強盛的國家之一,蘇聯是世界第二工業國,工業產值世界第二,生產總值世界第三,即使是在衛國戰爭初期,損失了幾百萬軍隊和不計其數的武器裝備,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而當時蘇軍還接受了來自盟軍的戰略物資裝備,吃著硬的像樹渣一樣的“黑麵包”與德軍幹,這是當時號稱盟軍最慘的伙食。

德國

德國在希特勒掌權後重新武裝,軍事工業的擴張掩蓋了經濟危機,軍火工業生產開始全面的運轉,其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 二戰時期,德軍最高兵力達到1200多萬人,其中75%損失在蘇德戰場上,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III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由於盟軍的轟炸和資源短缺,德國經濟在1945年開始出現崩潰。

英國與法國

英國在歐洲孤掌難鳴,國內經濟不景氣,其經濟和資源的維持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殖民地和美國的支援,二戰前法國有三百萬陸軍,號稱“歐洲最強大的陸軍”,法國已經戰敗,其勢力範圍退縮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

日本

在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之前,日本全國只有4個裝備整員的師團,不到20萬人而國民黨軍隊光陸軍就達到200多萬,但這只是數量上的優勢,日軍一個大隊的火力就可以抵上國民黨一個陸軍師(裝備與軍隊訓練是硬傷)。

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大量的擴充兵員,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在中國有110個師團,總共250多萬人,此後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達到最高峰600多萬,但兵員的素質卻不斷的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後期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最後為防止日本本土照受入侵,實行“玉碎計劃”全民皆兵,但不到幾個月日本就投降了)
中國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裝備落後與軍隊大多是民兵導致軍事實力相當弱後。

二戰後期共產黨發展到91萬人,民兵近百萬,解放國土面積一百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億人,裝備大多是繳獲的日本武器。

國民黨兵力有460萬人,繳獲了大量日軍的裝備,還有美國的4億美元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但武器先進並不具備抵抗解放軍的能力。


麷齾靐鸞


二十世紀不但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更是各種廝殺不斷地時代。期間最主要的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戰爭就是兩次世界大戰,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的顛覆了人類世界的格局。

簡單來講,二戰參戰國很多,涉及到全世界數十億人口,但是最主要的參戰國包括軸心三國的德國、日本和意大利(意大利在後期也是打醬油的角色)以及反法西斯戰線的美國、英國、蘇聯和中國(這裡的英國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英國,而是整個英聯邦世界,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主要參戰兵力大概如下:

1.首先是納粹德國,在二戰開始前先撕毀了凡爾賽合約,吞併了奧地利和捷克,逐步開始整軍備戰。據估計,在1939年閃擊波蘭之前,德軍大概有正規軍200多萬人,到1940年閃擊西歐的時候上升到300萬以上,1941年德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共有約550多萬人進攻蘇聯,加上駐守本土及歐洲佔領區的部隊,應該不會少於700萬人。到1944年初的時候,德軍在東線疲態已現,德國開始了全民動員,軍隊規模擴張到估計有1000萬人,但是大部分都是新兵為主,精銳部隊在蘇聯損失較為嚴重。後期德軍士兵的素質教前期完全無法相比。總體來說,德國是二戰中整體軍隊素質最高,戰鬥力較為旺盛的部隊之一,開創了閃電戰的戰法,能夠一口氣打敗法國,猛攻蘇聯並持續作戰達6年之久,可見其軍事實力的強大。

2.日本。日本在二戰的時候,主要兵力部署首先是在中國戰場,以期待用最快的速度打下中國,騰出手來去與英美在東南亞爭奪。中國戰爭1937年全面開打後,日本將其主要精銳部隊盡數調往中國,據後來初步統計,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日軍先後在中國戰場投入的總兵力不少於400萬人。後來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軍開始與美英軍隊在東南亞及太平洋的眾多島嶼上進行爭奪。因為日本人的瘋狂,更後來隨著戰爭失敗的不斷加劇甚至提出了“一億玉碎”的口號,可知當時日本動員兵力的規模。但是跟德國一樣,在後期日本精銳部隊喪失殆盡,軍隊人數雖然上升但是質量大幅下降,很多兒童都被拉上戰場。二戰日軍的戰鬥力概括起來,就是單兵戰術性較強,但軍隊現代化及戰略能力較差。

3.反法西斯戰線的國家,美國。美國的動員情況等正好與德國相反,太平洋戰爭前涉及到國內相關的壓力,美國還是一副和平的景象。但是美國擁有當時最強大的經濟實力及軍事潛力,故太平洋戰爭開始後不久,美軍就大幅增兵動員,而且隨著戰爭的深入美軍的單兵戰術素養及裝備能力有增無減,簡單來說就是越往後越強大。到1944-1945年初的時候,美國已經裝備了正規軍事部隊1000多萬人,而且後備役部隊還在不斷增長中。所以美國是二戰中唯一的一個同時在幾條戰線上充當主力作戰而仍然信手拈來的國家,這歸功於美國強大的經濟能力及工業生產能力。個人感覺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也許二戰不會以某一方的無條件投降而結束。

4.英國。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英國是單獨抗衡德軍最久的國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德國戰無不勝的神話。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完全動員覺醒前,英國也在東南亞戰場抗擊著日軍,雖然戰果不理想。英國的部隊包括本土部隊,以及法國、波蘭戰敗後流亡過來的部隊,還有海外印度、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等聯邦殖民地國家的部隊。據初步估算全部在內不會少於500萬人。英聯邦國家的軍隊初期裝備較好,但是軍事指揮及戰術性方面陳舊落後,所以在西歐戰場佔據優勢的情況下被德軍趕鴨子下海,在東南亞更是被以拼刺刀著稱的日軍所擊敗而連連敗退。個人認為,英國其實是二戰最大的失敗者,雖然表面上是戰勝國,但是徹底失去了當年日不落帝國的那種輝煌。

5.接下去就是二戰中損失最大的兩個國家,蘇聯與中國。先說蘇聯,蘇聯地廣、資源豐富、戰略縱深廣闊。在蘇德戰爭爆發的前2年,蘇聯損失了大量的國土及眾多的優秀士兵,但是靠著廣闊的土地(德軍士兵開始分散、士氣下降嚴重等)、極強的動員能力(全民皆兵,整個戰爭期間估計正規軍加游擊隊不會少於2000-3000萬人)以及強大的重工業實力,蘇聯在1943年開始逐步穩定了防線,並在其後2年中逐步將戰爭打到德國本土並最終戰而勝之。蘇聯軍隊英勇善戰、作風頑強,與德軍棋逢對手。個人認為蘇聯是二次大戰反法西斯戰線能夠最後打敗德國的最重要的國家。

6.中國。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是單獨抗擊日本最久的國家。與蘇聯一樣,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與蘇聯不一樣,中國土地多山水,平原較少(一定程度上遲滯了日軍的突擊)。另外中國沒有強大的工業能力,抗日戰爭前國內也是一盤散沙的狀態,向心凝聚力不夠。概括的說,抗日爆發前的中國與蘇德戰爭前的蘇聯相比,不管是從經濟軍事還是組織等各方面來說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雖然日軍戰鬥力也不能與德軍相提並論,但是日本人的戰術在中國戰場較為實用。在這種情況下,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靠著獻血與不屈的鬥志抵抗著日軍的侵略,自始至終沒有被打垮、沒有屈服,並且將日軍拖入戰爭泥潭,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勞。整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正規軍估計就不下千萬,算上游擊隊及各種民間組織,總兵力不會少於蘇聯。但是受制於工業能力有限,所以中國軍隊的裝備水平大部分都比較差。個人認為沒有中國的努力抗爭,日軍不管是北進西伯利亞還是早幾年南下東南亞都將給世界帶來更大的災難。

總體來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是也深深的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影響深遠。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阿踏米


二戰參戰國家一共有60餘個,主要的也就10多個,分為兩大陣營,即同盟國和軸心國

同盟國主要是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中國等

蘇聯: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時蘇軍總兵力150餘萬人,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時總兵力5434729人,裝備火炮與迫擊炮110444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5932輛,擁有飛機23594架。1945年1月蘇軍總兵力941萬餘人,裝備坦克和自行火炮1.57萬輛、火炮和迫擊炮14.42萬門、2.26萬架作戰飛機、主要作戰艦艇227艘(3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等)

美國:1945年1月總兵力1192.3萬人,裝備坦克1.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5.18萬門、作戰飛機6.76萬架、主要作戰艦艇762艘(24艘航空母艦、64艘護航航空母艦、25艘戰列艦、59艘巡洋艦等)

英國:1945年1月總兵力452.5萬人,裝備0.54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3.16萬門火炮和迫擊炮、8400架作戰飛機、主要作戰艦艇404艘(12艘航空母艦、40艘護航航空母艦、14艘戰列艦、60艘巡洋艦等)

此外,英國的自治領中加拿大兵力72.6萬人、印度200餘萬人、澳大利亞58.2萬、南非近20萬、新西蘭近10萬等

法國:1940年5月有244萬人,裝備2780輛坦克、1.12萬門火炮和迫擊炮和1600餘架作戰飛機。1945年1月自由法國軍隊有56萬人,裝備1260輛坦克、3198門火炮

中國:1945年8月國民黨軍在編人數為275個步兵師和2個戰車師,總兵力570萬人;我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武裝總兵力130餘萬人

波蘭:1939年9月開戰時100萬人,裝備870輛坦克、4300門火炮和407架作戰飛機

比利時:1940年5月60萬人,裝備1300門火炮和180架飛機

荷蘭:1940年5月35萬人,裝備656門火炮和120架飛機

軸心國則主要是德國、日本、意大利以及一些僕從國

德國:1945年1月有942萬人,裝備1.32萬輛坦克和強擊火炮、火炮和迫擊炮11.01萬門、作戰飛機0.7萬餘架、主要作戰艦艇434艘

日本:1945年初310萬人(不含中國戰區),裝備0.3萬輛坦克、1.7萬門火炮和迫擊炮、作戰飛機6500架、主要作戰艦艇122艘(6艘航空母艦、5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等)

意大利:1940年6月擁有作戰飛機3200餘架、主要作戰艦艇200艘(6艘戰列艦和19艘巡洋艦等)。1941年6月為175.7萬人,裝備6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64萬門火炮和迫擊炮、作戰飛機2400餘架、主要作戰艦艇225艘。1943年7月陸軍82個師但一半人員和裝備不全,有1650架作戰飛機、主要作戰艦艇127艘(6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等)

芬蘭:1941年6月47萬人,裝備86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500門火炮和迫擊炮和作戰飛機307架

羅馬尼亞:1941年6月70.3萬人,裝備236輛坦克和強擊火炮、7850門火炮和迫擊炮和作戰飛機699架

匈牙利:1941年6月21.6萬人,裝備116輛坦克和強擊火炮、1500門火炮和迫擊炮和作戰飛機269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