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在蘇聯時代的最後數年裡面,T64,T72和T80三種三代主戰坦克同時進行著服役,作為鍋蓋頭家族的最新成員團,T80相比前兩者擁有更加先進的技術和更強的作戰效能。在坦克火力,機動性和防禦能力這三大基本指標上的突出更是體現了蘇聯人裝甲載具設計能力的巔峰。

本期就讓我們來探尋這款蘇聯威壓北約的利器究竟是華而不實的紙老虎還是像達瓦里是一樣可靠的戰車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T80主戰坦克

開發簡史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軍當時已經裝備有T64和T72這兩款第三代主戰坦克,然而面對西方的對手,T64數量稀少,且極度昂貴,雖然精密先進但是故障率居高不下,造成此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蘇聯設計師在上面應用了過多新型技術,尤其是那臺兩衝程水平對置五氣缸多種燃料引擎5TD,

關於T64與5TD系列引擎這篇文章先不做過多的討論,如果大家感興的話我會在今後T64的文章中詳細的解析

T72雖然產量高且相對可靠,但是由於過分要求降低成本和重量等因素,T72各項子系統尤其是火控系統縮水嚴重,以至於T72B以前的型號以及出口版T72M炮塔裝甲僅為鑄造鋼或夾雜了石英砂層的簡陋複合裝甲,火控系統僅有單向火炮穩定器和合像式測距儀,相較於北約坦克全員雙向穩定加激光測距儀,這樣的火控系統顯然是過於簡陋,同時有消息指出西方新一代主戰坦克豹2和M1也已經進入原型車實驗階段,在現實的驅動下,蘇聯裝甲兵總局下令開發新型主戰坦克,最終列寧格勒裝甲車輛廠的219工程中標,其最終成果就是T80主戰坦克。

三大指標

  • 機動性

與大多數人認識相反是,蘇聯人並不是第一個把燃氣輪機搬上坦克的。早在1966年服役的瑞典Strv103無炮塔主戰坦克上面,美國波音的502系列燃氣輪機就已經裝車。相較於蘇聯人以前常用的柴油機,燃氣輪機在相同體積下會產生更大的功率並且在寒冷地帶能夠更快的啟動引擎。同時燃氣輪機對於燃料的要求很寬泛,航空燃油自然是首選,但是緊急情況下輕質燃油基本都可以使用,這就是為什麼端子裡面講,假如蘇聯攻陷了法國,燃氣輪機甚至可以用酒精含量很高的香水作為燃料。更重要的是,燃氣輪機產生動力的原理是用高溫高壓的燃氣衝擊動力渦輪產生的,這也就意味著燃氣和動力渦輪形成了類似於液力變矩器的效果,轉速低時渦輪轉速和燃氣速度差值大,輸出扭矩大,反之亦然,符合一臺坦克需要的扭矩曲線,因此可以使用更小體積的傳動系統。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在T80初代上面,燃氣輪機的優勢便很明顯的展現出來。得益於42.6噸的小體重和GTD1000T燃氣輪機的1000馬力功率,功重比可達23.47馬力每噸,相比於後續出現的重量為61噸,裝備1500馬力引擎的M1坦克來比也沒有太大差距。在後來的的T80U型號上改進了引擎,可以提高輸出到1250馬力,相比於46噸的車重功重比可達27.17馬力每噸,相比西方的三代主戰坦克25左右的功重比以及前型T64坦克(數據取自生產量最大的T64b坦克)僅為17.85的功重比,這個數據堪稱驚人。在傳動系統方面T80和T72相似,使用的當時最新的單流傳動系統(關於單/雙流傳動系統我以後會在M60坦克的講解中提出,這裡先賣個關子)在左右各有一個變速箱,有7前進擋和1個後退擋,當需要轉向時一側變速箱降一檔即可完成轉向,不同擋位下轉向半徑也不同,一定程度上模仿了雙流傳動,但是無法完成原地轉向。

  • 防護

T80作為最新的第三代坦克,其擁有和它先輩一樣的複合裝甲——早期的T80有和T64一樣的陶瓷球複合裝甲,炮塔正面添加的陶瓷球硬度很高,面對破甲彈的等效厚度約為600毫米,而面對穿甲彈時,堅硬的陶瓷球會讓穿甲彈在穿過時在球體表面產生巨大的應力,並且球形設計讓穿甲彈可以偏離,在鑄鋼和陶瓷兩種介質之間來回剪切,摩擦,最終失去了動能。早期T80車體正面也有佈置複合裝甲,為鋼+玻璃纖維+鋼的結構。在T80U上面換裝了新型複合裝甲,採用蜂窩狀結構以及新型的聚氨酯填充材料,可以讓抗穿甲彈能力進一步提升。然而新型裝甲也有缺陷。其相較於英國的喬巴姆裝甲抗破甲彈能力稍差,但是蘇聯人已經給出瞭解決方案,K-1型爆炸反應裝甲,當高溫高速射流射中反應塊時裡面的炸藥會起爆,帶動兩塊飛行板飛出用以切割和干擾破甲彈的金屬射流。然而蘇聯人的狠活並沒有結束,在T80U坦克上面出現了K5重型爆炸反應裝甲,通過加強的反應塊和更厚的飛行板,K5不但可以切割金屬射流,面對細長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K5可以打斷部分穿杆,削掉其尖頭來大幅減弱其穿甲效果。K5系統總重量僅為3噸,卻能為覆蓋位置提供約300mm等效鋼裝甲的額外防護,這波操作可謂穩賺不虧。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T80U的蜂窩狀裝甲示意圖

火力

與T72B相同,T80的主武器也為一門2A46系列125mm滑膛炮,兼容T64和T72的125mm炮彈,主力彈藥為3種,分別為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以及榴彈。大部分人對於蘇制武器,尤其是火炮類武器是由於技術不過關才採用125mm口徑,而非西方主流、以萊茵金屬RH120滑膛炮為代表的120mm口徑這一看法,實際上是完全錯誤的。2A46滑膛炮的最大可耐受膛壓甚至高於德國萊茵金屬RH120火炮,事實上,這與兩者的火力系統用途有關,作為一款在蘇聯鋼鐵洪流威脅下的產物,RH120的主要目的自然為反裝甲,頂住蘇聯人的進攻保證美國支援到達前自己沒有被推進大西洋餵魚,因此支援步兵用的高爆彈/榴彈重量自然可以小一些,同時由於西方對於自動裝彈機的不信任更使得火炮口徑不可能做的太大。而作為進攻方的蘇聯,在步坦協同的作戰模式下,坦克不僅要反坦克,還要換裝榴彈打擊輕裝甲目標或簡易工事掩護步兵,這對高爆彈的需求更大,這一思想也體現在蘇制高爆彈相較於北約高爆彈重量和裝藥都大得多這一點上,同時由於蘇聯坦克裝備了自動裝彈機使得125大口徑彈藥也能快速裝填,更大的口徑意味著更大的彈底推力面積和更大的藥室容積,對於提高炮彈初速或是日後的改進都有好處。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自動裝彈機

相比西方同行,蘇聯坦克更是可以發射炮射導彈攻擊3000到4000米外的目標,T80B和T80U在加裝了9M120火控系統後可以發射對地的破甲型9M119和9M119M“映射”型導彈,能擊穿650mm左右的均質鋼裝甲,也可以發射對空射擊直升機的9M112-1“眼鏡蛇”炮射導彈。然而由於炮射導彈造價昂貴配發數量較少。蘇聯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方面依然是落後於西方,早期的3BM15型125mm穿甲彈彈芯為鋼加鎢穿甲塊,強度不足穿甲時易變形導致穿深降低,後期的3BM42型穿甲彈雖然擁有更長的彈芯長度達到580mm,但是其本質其實是兩截通過外圍鋼套鏈接的鎢彈芯,面對大角度裝甲依然無力,雖然後期蘇聯開發了一體式鎢彈芯的3BM46長杆穿甲彈,杆長預計為630mm到670mm,然而卻來的太晚了,同年12月蘇聯解體,大大延誤了這一型在當時非常先進的穿甲彈的量產和服役。幸運的是在2000年後,俄羅斯靠著稍微復甦的經濟繼續開發了可以給T72和T80使用的真空系列穿甲彈,目前這款彈藥已知信息不多,故不在此列出數據。


蘇維埃最後的裝甲騎兵

T80B的炮塔

  • 總結

T80,作為碩果僅存的蘇聯產物如今仍然服役在俄羅斯陸軍,優良的性能和不小的改裝空間使得這位誕生於1976年的老將在未來仍將繼續服役在俄羅斯大地上。然而即使是繼續服役,一切都已經變了,燃氣輪機的轟鳴聲原本應該是西歐軍隊的不滅夢魘,而如今卻變為了保衛自己土地的,似乎逐漸變得微弱的震懾,一架戰車的命運不僅在於自身的性能指標,還要看歷史的進程,自己背後的國家,這也許就是T80這位老將的無奈吧。

<strong>這是本人第一次嘗試寫作並且投稿陸戰裝備題材的文章,如發現紕漏即要補充指正的地方請評論區留言或私信作者,如果還滿意那就請點個贊留個言,順便說一下下一期想看什麼戰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