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在公元前好幾個世紀就開始向西亞擴張的這項卓有遠見的政策,和廣袤的殖民領地不斷將注意力轉向偏遠地區,並在中國人的心靈中注入了開闊的思想觀念和處理問題的方式。這樣在華北,尤其是過去幾個朝代的監督之下,那些偉大的建築思想得到了發展,而這種思想只有在最大限度地利用地面自然輪廓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在熱河,康熙皇帝已經佈置了一個很大的獵場,作為他避暑的地方。他還在那兒建立了一些喇嘛廟,作為他成功遠征蒙古和西藏所立赫赫戰功的見證。乾隆皇帝繼續征服這些民族,並讓其中的一些民族定居熱河,建立了其他的喇嘛廟。這些寺廟建築是按照西藏的模式建造,如被稱為“小布達拉宮”的普陀宗乘之廟和扎什倫布寺。

熱河的十二座寺廟都位於大山谷對面的山坡上,它們的中軸線都朝向皇家獵場。皇帝的行宮位於獵場的中心,那兒還有一個纖細的寶塔來使它顯得更加突出。在一片極其美麗的風景之中,這些建築的所在位置和方式構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組合。每一座寺廟的細部建造都清楚地反映出了中國宗教建築的象徵性特徵,同時也反映出了中亞和中國宗教理想之間的聯繫。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最重要的熱河寺廟的主體部分是有拱廊的廣場中央的一座正殿。它在每一邊的中央都有一個門。它所代表佛教的精神世界被視作是一個有四個門、四個角樓的神聖要塞,就像中央有聖所的一座城市,並且在方位基點上跟可視的世界保持一致。有時候在四個門之上會建造四個塔樓,這樣就形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數字“八”。在這一點上,佛教與古代中國的概念是相符的。

中國人往往將中點也計算進去,這樣就有了五個方位基點,而且還有重要的數字“九”。在普樂寺有一個建造在兩個方形平臺上的圓形建築。它跟北京天壇的祈年殿很相似,而且它的屋頂也是採用藍色琉璃瓦。圓是陽剛之天的象徵,方則是陰柔之地的象徵。

圓在方之上就顯示出運動力的雙重性和不同力量的結合。在下面那個平臺上有八座用彩陶製成的花瓶狀寶塔,位於四個角和四條邊的中央。圍繞這個平臺的拱廊共有四個門,它代表了我們必須將這一宇宙體系置於其中的要塞。所以藏傳佛教將這個要塞建造成一個龐大的建築,四周都有魔鬼無法逾越的高牆圍繞。熱河的普陀宗乘之廟就是這麼一個堡壘。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除了皇帝的政治考慮之外,還有喇嘛教這個最奇特佛教形式的某些內在動機,喇嘛教在中國,至少在華北,至今仍然享有一種特權,雖然民眾們對它所知甚少。西藏作為中亞海拔最高的地區,吸引了漢人對於喜馬拉雅山和崑崙山這兩座最高山脈的注意力。中國人將崑崙山視為是所有山脈之父。中國所有大江的源頭都在這兩座山脈之上,並從那兒將泥土沖刷到下游。眾多的神話概念和傳說都與這些山脈有關,因為它們最接近天空。中國人認為這些山脈位於亞洲的中心。在他們看來,西藏這個海拔最高的黃教盛行地區在某種程度上是最高智慧的化身。

宗教與地表的聯繫源自於有關中國聖山的概念。中國的整個版圖都按宗教箴言和羅盤方位被分成東嶽、西嶽、南嶽、北嶽和中嶽等五大聖山。它們都是各自區域中最高的山嶽,因其形狀而引人注目,並從遠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神聖的。有關這些山的概念極為典型地反映了中國人在其最隱秘信念和自然本身之間尋找一種完美等式的需求。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例如這五嶽的概念與熱河那些四個角樓簇擁一箇中心建築的寺廟實際上是相同的。整個國家可以被看作是一個寺廟。我們可以談論帝國的建築。人們都是按照這一思路來考慮問題的。五嶽中的每一座都是宇宙的象徵。其中每一座山嶽都可以通過跟方位基點相符的四個大門到達。人們發現上天也確認了這一點,因為陝西省境內的西嶽華山按方位基點自然形成了具有五座山峰的一個體系。

這些聖山可以調和天和地的影響。那些山上有眾多的寺廟,並且每年都是大批香客朝拜的目標。五嶽中的每一座都是從平原拔地而起,而且都是整個風景線上無可置疑的最高點。在它們的山腳下都有一個大的寺院,它的中軸線直指山頂。這個寺院也造得像一座堡壘:高牆大院、雉堞、四個大門、八個由拱廊圍住的高塔。在它的中央是一個作為聖所的正殿。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這個寺院就是整個體系的一個圖解,精神世界的一面鏡子。登東嶽泰山,必須要通過一個稱作“天梯”的陡峭石階,才能到達南天門。泰山在四個方位基點上有四條這樣的通道,因此它變成了宇宙體系的一面鏡子。泰山的頂上是玉皇廟。人們大都認為玉皇大帝這個至高無上的天神是住在最高的山峰上,因為那兒天地相連。在那兒代表人類靈魂的白雲繚繞,在天地之間斡旋。站在華山頂上,置身於活生生的天神世界,透過白雲看到了下面的平原和遠處閃閃發光的黃河河道,便想象自己脫離了地球,擺脫了塵世的束縛,並與道的精神一起遨遊在魔法的領域。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佛教採納了山嶽神聖的觀念,並且創造了它自己的四大聖山,或稱四大名山。作為四大菩薩的所在地,它們坐落於偏遠的鄉間。作為佛教教義的象徵,它們由自然所豎立,如同信仰的燈塔,施予信眾。個人心中的佛是沒有化身的,他的精神充斥於大地和人類的中間,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它對於每一個個人是單獨產生影響的。人們只有通過佛的四大幻影來認識佛。四座佛教的名山和五座古代中國的名山都是來自自然的外在景象,但又充滿了內在的感覺。它們加起來,就構成了九,即深奧智慧的象徵。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神聖的五臺山,喇嘛教的黃教聖地,是一座有五個山峰的山嶽。在這些山峰之間有一片開闊的高臺,高臺上的寺院都是圍繞著一個大型白色寶塔而建造的。自然本身與神聖的數字“五”之間的關係在這個神聖地點的寺院、浮雕和裝飾品中不斷地得以重複。在這個高臺的最高處是五座鍍金的青銅寶塔,以代表五個山峰。充盈的精神和宗教世界通過蓋滿了寶塔表面的眾多浮雕小佛像的形式而與寶塔融為一體。在一個大肚子的青銅佛像上有體現空中運動力量的二條蛟龍在爭搶一顆完美的珍珠,但是它們的企圖被財寶的守護者金翅鳥所阻止。熱河的一個青銅屋頂表現了同樣具有極度生命力的圖景。在那兒蛟龍們以八重的形式從空中飛翔或跳越而過,就像剛剛來自蒼穹,徒勞地想奪取尖塔上的寶石。

中國古建築:為何說寬敞的庭院規劃是在華北發展起來的?

在中國西部快要跟西藏和印度接壤的最高佛教聖山峨眉山的山頂,人們感覺與神性最為接近。這個具有陡峭懸崖的山頂幾乎總是被一片雲海所籠罩。有時候,太陽、月亮和星星會在雲海之上閃耀,這種場景又反映了在漸趨消散的虛幻迷霧之上,那受人尊崇的佛祖萬道光芒是人類得以拯救和獲得美好前途的最堅實和最崇高的境界。“這兒離天堂只差一步。”金頂大殿之中,一位寺廟老住持的坐像栩栩如生。也許正是這位住持曾經這樣說過:“榮耀就在峨眉山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