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那些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以及各种感慨的人是什么心理?

KBRIP


朋友圈,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有人是用来记录生活的,有人是用来销售产品的,有人纯粹是为了炫耀的。


每个人都有不用的情感需求 ,那些经常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的,是想在线教你做人的。


这一类人比普通人多一点表现欲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所谓的人生感慨,也不过就是一些网络金句,或者大众哲学。你偶尔发一发没什么,最怕那种自认为自己历经沧桑,有想要急于想要与教育人。


你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或者就是他想在线教育一下朋友圈吧,想要大家为他喝彩,跟他一起感同身受。习惯就好,受不了就屏蔽吧。毕竟他发感慨,也不一定是要给你看的。


陆漫漫


谢谢提问。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这样的人,也有我非常熟悉的人,我的了解呢,无非他们就是感情或者工作有变动了。有一种自欺欺人或者消极的态度。我只在朋友圈每天发一条,就是早安,每天要开始新的生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每天开始,哪怕我们没有做好但是我们会努力的。发感慨的人,可能都自己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去怎么做,


辉哥的大小生活


1.心里空虚

整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特别轻闲,无生活目标和追求,没有什么事排遣寂寞,发些感慨的内容,抒发生活的无聊。

2.过分虚荣

爱慕虚荣比较肤浅的人,总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的生活过的如何好,吃穿如何有品位有质量,发表人生感慨,用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膨胀。

3.刷存在感

现实生活过得不如意或很平淡无奇,难以引起别人的关注,渴望吸引别人的注意力,希望得到被重视,被关心的感觉。

4.刻意为之

刻意掩饰自己真实的一面,戴着假面具生活,表里不一,嘴上全是道德鸡汤,而心里并不认同,或是专给一个人看,让对方认为自己三观很正。

5.分享体会

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把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大家分享,给人正能量的指引和鼓舞,不说教,不浮夸,让人易于接受。

6.率性为直

性情就是本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想顾及那么多,也不想活得那么累,想发些什么内容就随心所欲。





淡淡流年1314


我认为,经常发朋友圈,抒发人生感慨、人生感悟的人,饱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一、乐于分享的人,心胸是敞开的,不会窝出病来。他们没有心机,心胸坦荡。有什么就说出来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不掖着不藏着。喜欢说话,喜欢唠唠道道,心中没事儿,不容易得抑郁症。他们通常是乐观自信的,即使生活中有一些沟沟坎坎,也很容易寻找到出路,很容易越过去。

二、他们会积极思考。对于生活,对于人生,总能倒出个123点儿来,这样的人是善于积极思考的。比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强。是吧,总要抒发点人生感悟,没有一点思考力行吗?

三、他们有事可做,而且做了还能有记录,有感悟。要多发朋友圈,也总要找些事情,找些乐子的。这样一来,就有事情可做了。人干着就比闲着强。闲着会闲出事情来。各种各样的焦虑症,抑郁症很多时候就是闲出来的。闲了,只会胡思乱想。忙了,人是充实的。充实的人一般很健康。

四、他们热爱生活。不得不说,经常发朋友圈的人,更加具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他们在生活当中处处能够发现闪光之处,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可圈可点之处。而且乐此不彼。热爱生活的人,会更多的拥抱生活,会积极的投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去。这样的人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过得更有意义。

五、他们乐于结交朋友。发朋友圈是希望朋友看到的,而且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朋友看到。所以这些人人缘会越来越好,朋友越来越多。这成了他的一个很好的资源论。人脉及钱脉,所以这些人就可以利用人脉做生意,财源滚滚。

六、他们乐于互动。他们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在朋友圈边和他们互动,之中彼此的互动,就碰撞出很多新思想来,从中碰撞出很多新的观念,新的思考,新的方法。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具有创造性。乐于互动的人,是一种积极思维的人。

七、他们乐于奉献。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出去,也是一个奉献的过程。他们总想抛给社会点什么,而且试图让抛出来的东西放点光发点热,碰撞出来一些智慧火花。一些人总是把自己的经验掖着藏着,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八、他们比较自信。敢于呈现自己的人,敢于表现的人,一定是比较自信的。相比于那些自卑的,不敢表现自己的人,这些人更具有自己的生命舞台。

我是头条号“大师心理”,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多多关注,我们彼此链接能量,发现生活更加美好的一面。




大师心理


首先,朋友圈是一个社交圈。

你需要明确,朋友圈是一种社交工具,同时也是一张你的社交名片。


通过朋友圈,你其实是树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如果你细心观察领导的朋友圈,要不是静默,要不是闭关,他绝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情绪和喜好,永远保持神秘;或者只发跟工作相关的内容。

你去观察那些精英的朋友圈,永远在塑造企业的运行和自身的自律,因为他懂事如何营销自己。

所以,我不会在朋友圈发表任何人生感慨,因为我知道朋友圈就是我的第二张假面,一张塑造社会形象的假面。


其次,没有人关心你的情绪。

说实话,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家人,无人会关心你的情绪和过得好坏,甚至听到一句很残忍的话:那些打听你近况的人,只是想确定你过的比他惨而已。


所以,你在朋友圈发表人生感慨,给谁看呢?给你的敌人看,让他更加蔑视你;给你的领导看,让他对留下爱抱怨的印象;还是给你的客户看,让他对你产生错误判断。

所以,人生感慨给你的家人和朋友,或者倾诉在日记本里,这些只适合说给自己听。


综上所述,经常在朋友圈里发表人生看法的人,可以总结为:

一、发泄心理。

这种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遇事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遇到任何事情,都发表在朋友圈里,其实是一种典型的发泄心理,无处倾诉,只能寄托朋友圈。

二、引起别人注意。

通过发朋友圈昭告天下,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关注,然后几个点赞、评论中找到被需要和被关心的感觉。

三、活得洒脱随性自由。

这种人无欲无求,活的洒脱自由,爱谁谁,天皇老子也影响不了我的自由洒脱。


卢敢敢


朋友圈不算是新鲜事物了,早些年就有类似的东西了。用户可已在朋友圈上晒文字晒图片等,自己的好友都可以看到,当然也可以设置访问权限,谁能看谁不能看不想看谁的都是自己说了算。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圈内朋友沟通交流的平台,因为微信使用范围极其广泛所以这个平台上不仅有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有同事、客户、上司,与其叫朋友圈还不如叫社交圈。

喜欢在朋友圈发照片发文字抒发内心感慨的人可不少,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有,抒发的感慨也是五花八门,有发旅游照片的,有“撒狗粮”的,有写写人生感悟的,甚至也有性子烈在上边骂人爆料的。既然把自己所感所想发到这个自己的社交圈平台上,大多数肯定是要给别人看的,但是也有就是想发泄一下管他有没有人看都不太在意的。咱们先分析一下不爱发朋友圈人的心理,除了老年机发不了还有太忙没时间的,剩下的多数是不爱社交不愿将自己展示给别人的人。

大多数人一般都是碰倒什么新奇或者有意义的事件在朋友圈上抒发一下和朋友分享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么反应,能不能引起关注和共鸣,能收获多少点赞和评论。心理目的有的是想炫耀一番,让大家看看我到爱琴海旅游了多多点赞来满足我的虚荣心吧;有的是心里有事拿不准希望朋友给出谋划策看看自己想法是否可行;有的表达某种情绪比如愤怒和悲哀;有的想看看朋友里有谁是关注自己的;也有人可能是发给某些人看的另有目的。

至于那些经常动不动就发朋友圈,可能一天发三次,甚至剪个头发洗个脚都得抒发一下的人就不太好用一般思维理解了。我猜问问题的人可能是想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也许是太热爱生活了,随时有感而发,灵感可以随时捕获,太乐于和朋友分享自己的一切感受了。他们可能没注意到,朋友圈里不是都像他们一样这么爱刷存在感的。想一想我得有一年多没发过朋友圈了,有什么感触我喜欢直接和朋友电话或者见面交流,不知道和我一样的人多不多。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呢?帮我补充一下吧!


大叔初道


正好我有几个朋友就是爱发朋友圈,比如吃什么饭的口感评价一番,或者看完剧评价一样,再或者各种各样的抱怨和心情抒发一下,其实也很正常,也许是想让某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也许是对快乐的分享和对伤感的宣泄,还有对自己生活的记录。

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没有多少人在意他们发的朋友圈,可以理性选择屏蔽,不需要纠结和厌恶。



过山车不钻洞


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也正巧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我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分享。看了大家的答案百分之七十是否认态度。那咱们想一下朋友圈最应该发什么呢。做生意的发生意经。处对象的发对象。学习的晒学习。如果按这个道理有些人将讨厌朋友圈。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不否认我不擅长看这些啊晒这种那种的以自我为中心发的朋友圈。但我不讨厌他。你能体会到处对象的美好你也晒,你能体会到赚钱的快乐你也发。对不对。关键是兴趣点不在自己身上。千姿百态才是人生嘛。我的朋友圈,有学习的 处对象的 微商的。还有所为感慨的。如果你的朋友圈只有一种我想你看到的人情世故就是一般颜色。这个问题我想是问给那些就是这样的人说的。因为别人的优秀永远衬托着我的拙劣。现实哈。你说讨厌的反过来是别人喜欢的。我不讨厌因为我知道那是人家的人生姿态。你不喜欢可以屏蔽或者拉黑删除好友多简单。为啥议论人家呢是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敞开心扉放飞自己。尝试着包容一下你属不能包容的事,人生如此多娇。



叶狼扶风


他们喜欢去感悟人生,感受生活的每一点每一滴。通常情况下,他们会比较在意生活的细节,他们的情感可能相对细致。

感慨在情绪状态里并不是特别阳光的类型,有一部分可能会存在遗憾的叹息,但这一种情致特点是很正常的,归属在每个人的心理旅程,只是相遇的时间段不同罢了。用心理学精神分析来说,他们习惯在一种比较失落的情景意识下,述说失意的情怀,看似不怎么积极,终究是个体内心当下的真实,他们有的在潜意识更希望可以扭转不良的境遇体会。比如“哎,是啊,当时我也和你差不多,要是我这样做了,可能会怎么怎么了。”然后时过境迁他们遇到类似体会,依然会有差不多的感慨……

无伤大雅,感慨只是一种情绪情感的反映特征,只是个体某阶段的真实内心。之所以发布朋友圈,只是想表达自己,当下自己就是这么想的。有时表达可以说是一种个体内在的释怀,说出来会多一点舒畅,能得到友人的支持,关心岂不更有幸福?

再用精分回归到个体儿童期,哪个孩子心里有事不想和父母说说呢?你说呢?




舒心心理


这个还真不一定是缺爱了,

发这东西也不算坏事吧,也不能分析出什么东西,

没准别人就像分享分享一些东西好让别人知道呢,朋友圈朋友圈不就是为了分享的吗?

喜欢分享本身就没有什么问题,说别人缺爱的我根据说缺爱的人的理论,还能理解是说话人缺爱,不然你评论这个表现这个做什么?

指责别人缺爱的人一般都有缺爱经历,喜欢评论别人的人自身也是有过相同缺陷,认识深刻。

今天看到个新闻,哇,我有体会耶,我要发朋友圈给朋友看看,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有一样想法呢?

哇,这个用法好独特,一定要分享给朋友看看!

咦,这个东西好神奇,好先进的科技啊。

哈哈,这么多好玩的,一定要分享给朋友看看呢!

发朋友圈的同学这时候也许正在和三观相符的人聊理想聊人生,我们却在知乎自豪的说他们缺爱……

所以,

不要在背后点评这个怎么,那个怎么了好吗?

朋友圈仅仅是个交流工具,说明不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