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性腸道傳染病,病情嚴重者能在數小時內腹瀉脫水甚至死亡。它是人類社會流傳久遠的噩夢,曾多次一夕之間屠村屠城,人們對其談虎色變。對它的防控,歷來都是病原生物學家和疾控專家的工作重點。

高守一,病原生物學及傳染病防治專家、我國霍亂防治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他以嚴謹認真、執著創新的科研態度,在我國霍亂和流行病防治研究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突破,並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91年,高守一院士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照片


1927年4月29日,高守一出生於遼寧省奉天市新民縣(今遼寧省新民市)安福屯村,6歲入瀋陽市大南小學,12歲入瀋陽第六國民高等學校。“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導致家境拮据,他從小就養成了艱苦樸素、奮發刻苦的優秀品質,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45年,高守一考入當時的“滿洲醫科大學”(後與中國醫科大學合併)讀本科,內心深感被日本欺凌的痛苦。大學基礎課上,他了解到微生物是疾病之源,解決微生物問題會對疾病的治癒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決心以基礎醫學為未來學習方向,並從此找到了適合自己人生髮展的道路。

1950年,高守一以優良成績畢業,留校任微生物學助教。1952年,26歲的高守一根據冷凍真空乾燥原理設計了一種簡易的冷凍乾燥裝置,解決了菌種保存問題。為揭露敵人細菌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此方法一直沿用了很多年。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53年,高守一與妻子陳宗芳結婚合影


1954年,高守一進入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流行病學研究所,進行霍亂防治研究工作。1959年6月,他作為中印兩國交換學者,赴印度交流學習。在那裡,他發現了第Ⅳ組霍亂噬菌體可以用於鑑別古典生物型和埃爾託生物型霍亂弧菌。

1961年,我國廣東省發生“霍亂”。高守一第一時間趕赴廣東陽江,進行我國首次副霍亂病原鑑定和現場實驗室工作。他很快確診此次“霍亂”為埃爾託弧菌引起的副霍亂,引起國際高度關注。

之後,他與科研同事一直認真調研,不捨晝夜,抗戰在疫情的第一線。1965年,霍亂疫情基本得到控制。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65年2月15日,霍亂實驗診斷研究協作組留影,前排左二為高守一


1971年,高守一正式提出兩類菌株的觀點,並指出對流行株應按霍亂菌對待,對非流行株可按一般腹瀉菌對待,既提高了防疫效果,又大大節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以往一概按霍亂處理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政治影響。

這是對國際上長期未解決的不同類型埃爾託弧菌區分問題的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71年,防疫幹部進修班全體合影,後排左四為高守一


1978年,高守一所在的實驗室和他本人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9年到1991年,他所主持的有關埃爾託霍亂弧菌兩類菌株的研究和應用項目,獲得衛生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83年3月4日,高守一在全國副霍亂防治科研工作會議大會發言


除了科研工作,高守一還非常重視對青年人才的培養。30年來,他先後培養碩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後人員30多名。

這些人中,有些是所在單位的重要科研教學骨幹,有些在擔任重要的疾控科研管理職務,有些正在國外深造,有些致力於新的突破。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為祖國的疾控科技事業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92年9月14日,流研所霍亂實驗室工作照,中間為高守一


1994年,高守一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面對卓越的成績和高度的讚譽與獎勵,他不驕不躁、不卑不亢。他說:“為人民防病防治任務很重,攀登科學高峰永無止境,成績只能說明過去,職務意味著責任,榮譽僅僅是新的起點。”

高守一用畢生精力與病菌做鬥爭,他始終堅持“守護人民健康是我們疾控工作者的責任”。

他是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勇戰病菌衛和平

1995年9月,高守一(中)在基因工程室指導研究生進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


2011年5月21日,“中國霍亂防治第一人”高守一因病醫治無效於北京逝世,享年85歲。但他對霍亂防控事業和人類所做的貢獻,將永遠守衛我們的將來。

參考文獻:

1.《高守一:研究小細菌 作出大貢獻》,光明網

2.《永不言棄的科學攀登者》,中國衛生人才

3. 本文圖片來源於中國科學家博物館(網絡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