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故事:華夏首望,延續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故事:華夏首望,延續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王導


故事:華夏首望,延續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琅琊王代表人物


故事:華夏首望,延續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遷移路線圖


故事:華夏首望,延續一千多年,比皇帝都“跩”

東晉元帝司馬睿

這個家族出了九十多個宰相,三十六個皇后,堪稱歷史上大家族裡的第一,被稱作:“華夏首望”。這個家族就是“王氏”,指的是古時候的“琅琊王氏”,琅琊是一個地名。這個家族自從秦漢王朝,登上歷史舞臺,直到兩晉的時候發展到了頂峰。經過東晉、西晉到南北朝,人才輩出,到了唐朝時候,這個“琅琊王氏”仍然是高不可攀。

琅琊是一個地名,在山東東南角,歷史上有: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這種說法,在山東省的臨沂、青島、諸城一代,古代稱這一地方為琅琊地。

南北朝是亂世,皇帝像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但是,掌握朝中權力的高官,始終掌握在這個氏族大家庭裡。有一句唐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平常百姓家。”詩句中的“王謝”知的就是琅琊之地的“王”家和“謝”家(陳郡謝家)。還有一句話:“王與馬,共天下”,這個“王”指的是琅琊王氏,這個“馬”指的是司馬氏。漢朝末年三國歸晉,三國裡面的吳國也歸順了晉朝,在洛陽的受降儀式上,當朝皇帝司馬炎指著堂下的座位對投降的孫郜說:

“這個位子,我已經為你準備地很久了!”

孫郜毫無羞愧之色回應說:“我在南方也設下一座位,也等待陛下恁很久啦!”

當時大堂上的群臣搖頭嘆氣心裡暗暗指責孫郜:這真是一個二百五,你都已經投降了,還說這話。事也湊巧,三十六年後,西晉王朝在八王之亂和外族勢力打擊下,西晉王朝灰飛煙滅。

司馬炎的兒子司馬睿在中原地帶是待不下去了,帶著一幫人逃到了當年孫郜待過的地方——江南吳地。

公元三百七十年三月初三,司馬睿帶領隨行的文臣武將,打著“琅琊王”旗號,來到江邊祈福消災。與他出行的琅琊王氏兄弟王導、王敦被當時社會上的名流稱為“王氏雙子星”,有他倆捧場,司馬睿才開始了他的東晉王朝。

可以這樣說,沒有王氏兄弟給司馬睿捧場,歷史就會被改寫。王氏兄弟的祖先就是琅琊王,琅琊王是東周時期的一個叫琅琊國的國王,他是東周靈王太子姬晉的後代,天子的後裔。琅琊王有幾個祖先、王翦、王荔、王犇,,知道秦漢歷史的人對這三位都不陌生。在漢朝時候琅琊王氏就不斷地出現朝廷大官,就有了野蠻生長的勢頭。琅琊王氏真正的旺盛,還是在漢末、魏、晉時期。二十四孝裡有一個臥冰求鯉的孝聖王祥,王祥不僅孝順,為官正直、清廉,更是個能臣,官至太傅太保。王祥的弟弟王嵐也很厲害,官至太中大夫。當時,以“竹林七賢”著稱的王戎,長得帥,文章寫得好,有軍事才能,西晉滅吳就有王戎的一份功勞,官至司徒。除此之外還有封疆大吏王曠、王導、王敦等等,也正因為有琅琊王族的支撐,司馬睿的東晉王朝才能得以江山穩固。後來,就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據說,司馬睿登基那一天,看到王導來了,從龍椅上站起來,一把拉住王導說:“老王啊!沒有你我可做不到這兒,來來,咱倆一塊坐”王導趕忙推辭道:“皇上,你是坑我呀!我要是坐那兒,你不把我的皮把了哇!”王導雖然沒有與司馬睿一塊做,也是權傾朝野,擔任尚書,掌管朝中大權。他的弟弟王敦主管軍事,任職兵部大司馬。除此之外的官員百分之七十五都是王氏家族裡的人,要麼是王家提拔的人。王與馬共天下,從那時候起,老王家就書寫了“華夏首望”,和“中古第一望族家族”的家族輝煌,百家姓裡排名第一。

一直到明朝,王家還出了一個聖人王陽明,還有一個被稱之為書聖的聖人王羲之(西晉時期),包括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都是中國一絕。傳說一個故事,當朝有一公主死活要嫁給王獻之,王獻之已經有老婆了,硬是讓王獻之休掉前妻,和公主成婚。王氏家族顯赫直至,勢力實在是太大了,就連公主都求著嫁過來。

從漢朝到明、清。一千七百多年間琅琊王氏培養出了王吉、王導、王敦、王羲之、王陽明為代表的宰相,或是相當於宰相官位的就有九十二人之多。還出了三十六位皇后,三十多個駙馬,一百多個各界有名之士,大多都是文人名仕。他們的光輝照遍了歷朝歷代。

後來,由於隋煬帝對大家族勢力的打壓,就慢慢的敗落下來。但是,仍然厲害,像王陽明,沒有人能夠僭越,直至今天,仍然熠熠生輝。

為什麼琅琊王氏能培養出那麼多的奇才,名人呢?歷經一千多年,都層出不窮?其實就是兩個字“家風”。一個人缺乏文化的薰陶很難有君子之風,一個家族如果沒有文化底蘊即使是出了一兩個名人,也不會持久。琅琊王的家風就是以文化持家,能夠叱吒風雲一千多年,以文化教育持家才是最基本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