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鞍山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出臺,鞍山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

27日,《鞍山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新聞發佈會在勝利賓館多功能廳舉行。發佈會上,市營商環境建設局、市行政審批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有關部門領導,就我市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有哪些舉措、項目審批服務有什麼特色、招商引資的主要方向是什麼,以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重點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加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堅持以重點項目為支撐,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經濟趨穩向好,效益增速回升。市委、市政府圍繞把鞍山打造成東北振興的“隆起點”這一戰略目標,明確提出並實施了“兩翼一體化”經濟發展戰略。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明確導向、創新舉措,全力推動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為了構建全民招商、以商招商新格局,制定出臺了《鞍山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

《鞍山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出台,鞍山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我市一直以來都堅持項目為王、企業為上的發展思想,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舉措都圍繞著促進投資發展、便民利企而展開。2020年,我市還將以市場主體期待和訴求為導向,以企業群眾滿意為最終目標,堅持一手抓環境建設、一手抓監督檢查,始終保持高位推動、持續整治、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全力打造“辦事不求人”城市,真正把鞍山優質營商環境的品牌樹立起來,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供環境支撐和制度保障。為此,力爭做到精準發力打造簡政放權“升級版”,對標先進地區, 繼續縮減行政審批權限和事項;加快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探索設置“全城通辦”“無證明城市”“一件事一次辦”等特色模塊;加強營商環境法治化建設;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開展“營商環境品牌建設年”活動;鞏固“營商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成果;營造優化營商環境大氛圍。市營商環境建設局表示,營商人將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牢固樹立“一點代表全市、一份決定成敗、一失導致萬無”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搶抓新機遇,直面新挑戰,堅決打贏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這場攻堅戰,為鞍山振興發展作出新貢獻。

市行政審批局是我市開展“一站式”審批服務的窗口部門,此次,為促進招商引資項目早落地、早達產、早見效,該局結合我市實際,對接招商引資項目需求,推出了很多有特色、創新性的服務舉措,一是積極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將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由一個牽頭部門負責組織開展並聯審批、網上審批,實行“一口收件”“一張表單”“一次申報”。同時,通過簡化審批環節,壓縮審批時限,將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時間壓縮至70個工作日以內,個別改造類項目壓縮到35個工作日以內,是真正的國內領先、省內一流。二是將企業新開辦手續辦理時間壓縮到一個工作日,簡單說,就是企業只在市政務服務大廳一個地點,所有手續都可以辦結,而且是一天之內全部辦完。其中企業設立登記不超過2小時、公章刻制不超過3.5小時、申領發票不超過1小時。這項舉措推出後,創造了企業開辦的“鞍山速度”。三是開展容缺受理。四是推出集中聯動、集成辦理審批服務模式。五是開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建立幫辦代辦服務機制。六是開展項目跟蹤包保,做好政企聯動。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但市商務局有信心做到目標不變,任務不減,完成市政府下達的全年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同比增長30%;實際到位內資243億元,同比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力爭實現1億美元,同比增長79.4%的目標。為此,該局將2020年招商引資的主要方向鎖定為圍繞產業鏈抓招商、圍繞創新鏈抓招商、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抓招商,具體的就是圍繞鋼鐵深加工、菱鎂、裝備製造、精細化工、文旅康養等產業延伸產業鏈、拓寬產業幅度、提高產業附加值,包裝謀劃一批大項目,特別是鏈條型、基地型、龍頭型高端項目。引進產業鏈核心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用產業鏈的延伸來集聚項目,形成上中下游、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滾動效應和集群效應。聚焦“名企、名品、名人”,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面向全球、全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把500強和央企引進來,以大央企、大項目吸引配套企業和項目,向外傳遞鞍山振興發展的正能量。利用鞍山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吸引行業頭部企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來鞍投資,讓著名企業、著名品牌落戶鞍山。抓住貫通東北亞經濟走廊的機遇,加快西柳國際物流園、保稅倉和採購貿易試點建設,鼓勵企業開拓境外市場,擴大商品貿易、承接重點工程,推動資本、人才、技術雙向流動。用好進博會、夏季達沃斯、東北亞博覽會等大型展會平臺,加深與國際知名企業的聯繫,吸引跨國企業、先進技術、國際資本持續流入。

產業發展作為我市城市活力建設的核心動力源,發展方向的確定尤為重要,我市突出企業主體地位,拉長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確定鋼鐵、菱鎂、裝備製造、高新技術、城市融合經濟體等“五業並舉”的支柱產業。市發展改革委按照我市產業現狀開展了全市產業鏈分析研究,圍繞產業基礎、存在的短板、發展方向和未來招商重點等方面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並委託北京北達規劃設計研究院為我市定製化開發了“可視化產業集群地圖系統”。從空間維度和產業維度出發,將產業、園區、企業等信息進行三維空間位置關聯,為全市產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產業研究、政策制定、企業服務、項目建設、區域協同等方面提供可視化數據支撐和輔助決策,著力提高我市經濟發展抗風險能力和韌性。在重點產業發展方向上,市發展改革委提出推進鋼鐵產業向高質量發展,推進菱鎂產業向創新升級發展,推進裝備製造業向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發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力打造城市融合經濟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