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石貴軍:找準病因,辨明虛實,一人一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中醫藥深度介入,發揮了特有的優勢,提高了患者治癒率。就出院患者在恢復期如何採用中醫藥治療及其有效性體現在哪些方面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吉林省名中醫、長春市中醫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專家組組長、長春市中醫院副院長石貴軍。

石貴軍:找準病因,辨明虛實,一人一方

“處於恢復期的患者,病毒的核酸檢測雖然已經轉為陰性,但咳嗽、乏力、心悸、胸悶氣短、精神狀態差等症狀仍然存在,特別是患者肺片的變化和臨床症狀並不對稱、不同步。”在談到患者恢復期的治療意義時,石貴軍說,“患者出院了,但大多數肺部炎症沒有完全吸收,肺部受損程度輕重不一,多數病人有磨玻璃樣、條索樣改變,甚至有纖維化改變,身體還沒有完全復原。繼續採用中藥治療,有助於改善患者症狀,促進損傷臟器組織的修復,增強患者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

中醫診療最關鍵的是要找出核心病因病機。通過觀察患者舌脈,石貴軍等專家組成員發現患者核心病因病機是三陰經寒溼凝滯,太陽不開,主要分為為肺脾氣虛和寒溼鬱肺證。

找準了病因,方能對症施治。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從1月30日開始到現在,長春市中醫院收治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35人,均採用純中醫藥治療,配合心理疏導、八段錦等功法輔助調理,取得了較好療效,目前11人已出院。“在對於年齡較大和較小的患者,我們在用藥上幾乎減半。針對所有患者,專家組都給出一人一方的治療方案。我們都要進入病房查看患者的情況,根據患者病症的虛實情況來調節用藥。”石貴軍介紹說。

結合患者的治療情況,石貴軍總結出中醫藥治療的有效性體現在五個方面:

症狀方面:病人多以咳嗽、乏力、心悸,活動後加重,胸悶氣短為表現。其中,大部分病人入院時心悸明顯,心率快,患者在服藥2-3天左右,症狀即有明顯的改善;在10天左右,症狀明顯緩解甚至消失。

舌脈方面:入院時患者舌苔白厚膩佔80%以上;出院時患者白厚膩苔基本消除。入院時患者脈象80%以上呈沉緊象;出院時脈象比較和緩,恢復得比較好。

肝功能方面:觀察出院的11名患者,其中7名轉氨酶高的患者,服用中藥後,轉氨酶都降至正常。這就證明了此次寒溼疫邪侵犯到人體的厥陰經,也就是進入人體的三陰經脈,中藥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體肝功能損傷方面,有確切的療效。

肺CT方面:觀察出院的11個患者,肺部CT改善比較明顯,絕大多數炎症明顯吸收,條索狀改變均減輕,纖維化較前也有所恢復。在院的患者中,炎症也有明顯吸收。

體溫方面:在治療過程中,絕大多數患者基礎體溫均有所提高,這也佐證了中醫治療能夠提高人體的基礎體溫,提高人體免疫力。

在總結新冠肺炎患者的中醫治療方案和路徑時,石貴軍說:“通過臨床觀察,在這次新冠肺炎恢復期的治療上,無論是在症狀體徵還是理化檢查,包括情緒改變,都是非常有效的。目前,治療中所採用的方案方法是可行的,操作性強,路徑明確。”

吉林日報全媒體 記者:於寧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