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心理医生需要找另一个心理医生咨询吗(排除一些极个别)?

用户64598321


需要!

执业前必须要自我体验,执业后也需要有个心理咨询师!


解忧心理医生


我是心理咨询师天蓝姐,我来回答你。

是的,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承受不了压力的时候,也有生病和特别累能量不够的时候,也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是从原生家庭里走出来的,人无完人,在承受不了的时候去寻找朋辈督导或者自我体验,是有的。

入行的时间不一样,年轻的或者心理成熟度低的咨询师,也要找导师督导,而且规矩和一般人一样,都要付费。功力深厚和成熟度高的咨询师,遇见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但是不是绝对的。

我前几天就给我的心理咨询师学员进行了督导,帮她理清了很多,也放下了很多。我也曾经寻找同行朋友咨询过,因为是这个圈子里的人,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效率反而非常高,比陌生人来咨询效果好的多。

心理咨询师不是神,也是人,就跟医生也会生病一样。但是好的心理咨询师会承认这些,并且快速的觉察,绝大部分能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就找人帮助,尽快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

毕竟什么都知道,也想有好的生活质量,自己不糊弄自己。

那么你明白了吗?就是这样,欢迎评论。


心理咨询师天蓝姐


心理医生并非正规的说法,正规的说法叫做心理咨询师。他们是否需要心理咨询呢?下面以我自身的经历为例,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2020年2月8日,元宵节。外界在地理上的许多节点已经封闭,只能更多通过网络与外界联系。今天除了和外地的亲人视频通话、互道祝福之外,还对一名心理咨询师H进行了远程心理辅导。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心理辅导吗?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咨询师除了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外,就是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掌握是有一定套路可循的,只要自身有一定天赋,又有机会实践、善于思考和总结,就一定能够做到。有了职业资格,又掌握了专业技能,就可以从事这一行业了。但是,掌握技能是一回事,真正做到“遇事能想开”是另一回事。许多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辅导的同时,一方面努力运用专业技能帮助对方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却因为接触了太多常人接触不到的“阴暗面”而使自己的心理受到煎熬。许多心理咨询师因此而抑郁,需要更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进行督导。问题是,高级别的心理咨询师就没有心理问题吗?这在逻辑上显然不成立。

非常时期,许多人处在焦虑的状态,于是寻求心理帮助。H在业内小有名气,所以有许多人向他求助。而求助者不知道的,是H所在的小区也已经封闭。H偏偏是一个喜欢和朋友聚会的人,按照心理学解释,就是需要从外界获取能量。这次许多天与世隔绝,自己的心理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煎熬。又连续帮助许多求助者解决同样原因导致的心理问题,尽管收入颇丰,但却将自己的心理推向了崩溃的状态。

这次远程辅导足足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效果令人满意。我和H早就相识,但他是专职、在业内小有名气,所以收入比我高;我则一直在做兼职,朋友、同事极少有人知道我还在做这一行业。心理咨询师这行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很难像餐饮、服装、理发、修脚等行业那样通过“口碑”来创建品牌。道理很简单,求助者对你的服务再满意,也不太可能向熟人推荐你,因为有泄露隐私的风险。H为什么要向我求助呢?首先是信息外泄的风险小。一来他了解我会主动避免在交谈时涉及其他人的隐私,二来我在业内的朋友并不多。其次是他了解我专业之外的能力,他亲口告诉我曾多次制造事端来试探我,得出的结论是“你是真正能够做到不惊不怒的人,说明你是真的想得开,而非只是专业技术层面的掌握”。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想得开”呢?原理很简单,需要做到两点:爱自己;看破生死和无常。所谓“爱自己”,就是一切选择以自己感觉幸福为原则,绝不能让自己不开心;看破生死和无常,就是接受一切无法避免的事。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的终点就已经注定了。既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事,按照“绝不能让自己不开心”的原则,就不能让不可避免的事困扰自己,所以不必畏惧死亡。无常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天不遂人愿”。我们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把其他力所不及的问题只管交给天去处理,坦然接受一切结果。例如,走夜路会有危险,那么我们就尽量避免走夜路;如果不得不走夜路,那就把能做的,如找可靠的同伴、随身携带防身用品这类事都做好,路上保持小心就可以了。如果再出意外,那就是天意,必须坦然接受。面对疫情也是如此,我们只要做好我们该做的,家里尽量备好应用之物,没事尽量少出门,不得不出门时做好防护、进门前做好消毒,其他问题不妨交给天去处理。该吃饭就吃饭,该娱乐就娱乐,绝不能让自己不开心。

道理简单,但所谓知易行难,真正能够践行的人并不多。但是,只要大家掌握了原理,并努力运用于实践,一定会有助于自身能力提高。

这里,祝大家在特殊时期保持愉快的心情,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共同度过难关。

(特别强调:H只是代号,和姓名缩写毫无关系,大家不要猜测)[/cp]


用心爱你40


这个是需要的,而且这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个是督导,一个是个人分析成长。

拿医生来举例: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就相当于医生的师傅,是负责教技术的,要看看新手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是不是操作得当,有没有犯错误,有没有不规范或者需要提升技术的地方,更或者看到这个医生是带病工作,给到提醒。

心理咨询师的个人分析与成长,就相当于找另一个医生给自己拍片子,做体检,做检查。如果有伤口就及时包扎,有不对的地方就提前用药预防,免得这个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的时候传染给病人,或者是自己病的太重,不能手术,影响工作。

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会有各种问题,经历或者创伤,这些就需要处理好,整理干净了,保证自身安全,然后再去给别人帮助。


筱筑心房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观点是心理医生需要且必要找另一个心理医生咨询的.

这个问题隐含着的一点,即心理医生不应该有心理方面的困扰,或者心理医生即使有心理方面困扰他们自己通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已经替自己疏导了. 那么,心理方面的问题涉及种种,有没有哪种问题是心理医生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呢?答案肯定有,因为心理医生是人,当他所碰到的问题超过他的认知范围时,这个问题就需要他人的帮助. 甚至向另一名心理医生咨询,这种咨询本身就是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希望通过在一名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通过适当的途径把问题得以解决.

心理学医生的执业资格有高低之分. 从进行系统的心理学学习开始,到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每一个阶段的提升都伴随着自己心理的治疗过程. 最开始心理医生自己就是需要治疗的对象,他们的导师就是他们的心理医生. 这是治疗过程也是心理学学生和导师之间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 如果心理医生不能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因为有些问题隐藏得很深,甚至心理医生做为当事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么他们就必须借助更高级心理医生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克服这些心理问题后经过这个阶段后才能说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医生.

我们知道不少高智商罪犯对心理学非常有研究且,善于察言观色,洞悉他人心理,深谙人,其目的是蛊惑和操控他人. 若心理医生的心理不够强大,在对这样失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时相当危险的. 于他们而言,小儿科的把戏而已,反而被对方成功洗脑. 相信大家看过电影《沉默的羔羊》中寻那个关在监狱的精神病医生的强大心理认识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心理医生无论专业领域多么厉害,但是

正如脑瘤专家得了脑瘤,他对自己的病再有研究,手术经验再丰富,但要除掉这个肿瘤,他不得不需要其他脑外科医生给他做脑部扫描并安排做手术把肿瘤取出. 他不能自己给自己做手术. 心理医生碰到心理方面的难题,他们也需要其他心理医生的咨询和治疗. 这点是非常肯定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心理医生杀人和犯罪的影视题材. 当事人利用世人对心理医生的尊重,借助心理医生的职业外衣,犯下一系列不可饶恕的罪行,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所谓的医生是心理最不正常和扭曲奸险那个人. 这样的人如果是心理医生,我们却去找他(她)做心理咨询和治疗,想想有多么荒谬和可笑.

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广泛,心理方面的问题涉及众广,每个心理医生的善长方面也不同,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不同个体间也存在差异,比方说善长儿童心理学的心理医生同犯罪心理学的心理医生两者虽都是心理医生,但是他们各自研究领域侧重点是不同的. 那么儿童学的心理医生因为某个个例去向善长犯罪心理学和心理医生去咨询,这是种业务交流,双方产生交集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梦姬



高静环


你好,我对你发出来的这个问题说说我的观点。

心理医生是否需要找另一个心理医生咨询,我觉得是可以的,必要的时候也是需要的。

记得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名字我记不得了,主角是张国荣和林嘉欣主演的,张国荣饰演一名心理医生,林嘉欣因为经常看到“灵异事件”而去看心理医生,具体剧情我就不说了,原本不姓“鬼”的阿占(张国荣饰演的心理医生)也信了,并且发生一连串事情。说这个并不是指心理医生信不信这些事情的问题,电影的情节也不是两个心理医生的交流,我所想表达的意思是,即使是最专业的心理医生,也是人,只要是人都会有七情六欲,只是有的人善于化解阻碍心里成长的东西,而且可以帮助到别人。

心理医生擅长的领域不同,有的心理医生擅长处理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有的心理医生擅长儿童心理成长,还有擅长个人心理疗愈等等,当一个心理医生处在他(她)的困惑期,不能客观的以心理学角度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的时候就可以找另外一位专业的相应领域的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旁观者清,可以从更客观的方面帮助到他(她)。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从与别人的交谈、咨询中也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智慧、启迪。


花妈妈的儿童心理之家


不需要!

97年8月,湖南沙市夜渡心河节目主持人尚能自杀,同期,深圳一张姓心理节目主持人自杀,北京一张姓心理学工作者自杀。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忽然关注到心理咨询师。我的一个哥们儿远隔千里打来电话问我:“心理咨询师自杀了,是不是因为心理垃圾多了?你没事吧?”我告诉他:“老兄放心!“心理垃圾桶”是伪命题,我输出知识,既无耗竭也无累赘。自杀的心理咨询师是没把自己弄明白的人,以己之昏昏而使人昭昭,因为不效而失落,而积累心理累赘,进而恶性循环”。

合格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必须理解人性,领悟心理学规律,知晓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本质。否则就是以己昏昏而使人昭昭。

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心理学家用心理学技术为求助者提供心理学帮助,通过无条件地包容而倾听,而发现求助者具有的积极资源以及可以提供的改变技术,而且是帮助到,至少是提供“有效、可操作的技术”,而非仅仅是一腔热血与愿望。

心理学家的角色是心理学技术的提供者,或向导。向导指引路人的前提是“通达路径”而“又乐于助人”,所谓“乐于”是指有成就感或收获利益,而且助人越多,技术越熟。再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徒弟长出息,师傅高兴;徒弟学艺不精,在于自己的造化,师傅焉能为此自杀?如果,师傅教的徒弟都不出息,则是师傅能力不够,应当打自己屁股三十大板。

总之,咨询师不会因为输出知识而耗竭,却可以安身立命,收获丰厚报偿、成就感、幸福感。

“向导”可以与求助者“共情”,但不会有“心理累赘”,所以不会耗竭,也不需要求助同道,也无需“督导”。“督导”应当是实习过程中或学习过程中的任务。

认为心理咨询师是接收心理垃圾的垃圾桶的想法既幼稚,又愚蠢。


张铁军158


真正的心理医生在成为心理医生前大都也是从来访者过来的,心理医生先治自己再治别人,由于心理医生的职业关系,经常要接收大量的负面情绪(人都是感性的),所以在与来访者共情的过程中,心理医生不但要帮助来访者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自己的负面能量,还要在治疗结束后想办法疏导自己在与来访者沟通中接收的负面能量。

但是每个心理医生可以接收的负能量都有一个极限值,一但心理医生从众多来访者那接收的负面能量超过了自己的承受上限,就要借助外力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暂停自己的工作,高深的心理医生都有自己的自我疏导方式;二是向同行求助,求助时大都采用催眠方式,因为都是同行,在显意识下普通的心理技术中的套路都懂,而催眠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

第一次手打这么多字,希望能帮助到你。[可爱]



木之小哥


心理咨询师在从业之初和从业期间,需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导,这是衡量咨询师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更是心理咨询的职业要求。

资深有经验的心理督导师可以帮助初入心理咨询行业者尽快熟悉并进入工作状态,可以帮助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和自身心理健康素养。

换个通俗的说法:经常充当别人的垃圾桶,我们也需要定期倒到垃圾。(这是十年前我学心理咨询课程时,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