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42歲男,減肥增肌兩年,體重減了但骨骼肌和骨量偏低,怎麼辦?

曹智覺


42歲,減肥增肌兩年,體重降了但骨骼肌和骨量偏低,透過現象看本質,應該調整訓練內容,和飲食營養結構。有氧心肺訓練在消耗體脂的同時也可降低體重,而抗阻訓練可以增加身體成分中的骨骼肌含量,可以達到增肌塑形增加瘦體重的目的,男性四十歲以後骨密度有所下降,會導致骨量偏低,根據沃爾夫定律,抗阻訓練可以增加骨密度。提高骨量,綜上所述,在訓練方面,應該增加抗阻訓練,在飲食結構方面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入1.5至1.7克,還要補充鈣及維生素B。





白頭翁大叔


健身多年的我總結自身,健身應該和中國的傳統養身結合起來。不要為了追求大塊頭而去鍛鍊。再說你想練,作為普通的工薪層有家室的也沒那個時間和資金去實現。所以多年來我都是以徒手為主。

關於你的問題我經歷過,我剛開始170斤,減了大概三個月就到了125斤左右。雖然沒有什麼不適但是自己感覺得身體是有些不好的。當時我是每天8到10公里的跑步。還會加俯臥撐等!現在想想,有兩點沒做好。1.營養沒跟上,尤其是蛋白質。2.有氧運動做得太多,如果是減脂的話每週有個三四次就夠了。還要給自己留幾天休息不做任何運動。你的情況可以每週練三到四次無氧運動。兩次有氧運動,把這兩次有氧加到這三四次的無氧運動裡。根據自己的訓練量調節。最好運動一天休息一天。休息的時候就是你身體變好的時候。搭配好營養就會好起來了!


怪咖食客


朋友你好,看了你說的情況,我幫你分析一下。

是這樣的,你的運動方式都是有氧運動,只做有氧運動對增加肌肉量幫助肯定不是很大的,如果有氧運動的量過大,營養又沒有跟上的話,不但不會幫助增加肌肉,還會讓你掉肌肉。

肌肉要增長必須要進行負重訓練(抗阻力訓練)才能刺激肌肉的增長。抗阻力訓練包括徒手抗阻力訓練和器械抗阻力訓練兩種,如果有條件多用健身器械訓練,特別是槓鈴啞鈴最好。如果身邊沒有器械,沒有條件就用徒手的抗阻力訓練方式也是可以的。

徒手抗阻力訓練可以採用:

1、練腿部肌肉的動作。可以選擇蛙跳、單腿蹲起、單腿跳、極速跑(類似100米衝刺那種),這些動作可以很好的鍛鍊到你的腿部肌肉,促進腿部肌肉的增長。

2、練上身肌肉群。可以選擇做單杆、雙槓。單槓可以做引體向上,雙槓可以做雙槓臂屈伸;練胸部肌肉和手臂肌肉可以做各種姿勢的俯臥撐,雙手之間距離可以變化,雙手之間距離窄可以更多的練習到肱三頭肌(如圖二),寬距離可以更好的鍛鍊到胸大肌。如果剛剛開始完成不了可以先採用跪姿方式做俯臥撐,為了增加強度可以把腿放在凳子上,通過增加腿的高度來增加負重,可以更好的鍛鍊到上身肌肉(胸大肌、三角肌、肱三頭肌)。

圖二:

如果力量基礎好,還可以通過倒立來訓練肱三頭肌和三角肌。

3、練軀幹,練核心力量,可以多練腹部肌肉群,比如可以選擇平板支撐(如圖三),仰臥起坐,仰臥舉腿,單槓或者雙槓懸掛舉腿等。

圖三:

要想增加肌肉量,除了做負重練習,還要補充足夠營養食物,特別是要多補充優質的蛋白質食物。

優質的蛋白質食物主要有:雞蛋、牛奶、精瘦肉(牛肉,羊肉、瘦的豬肉等),還有魚、各種禽肉等。

最後,給你說說骨量的問題。

你說的骨量應該是指骨密度不夠吧,隨著年齡的增加,很多人會出現骨質疏鬆症。還有就是肌肉量少的人,大運動量做有氧大量出汗的人,營養補充不足的人,或者營養搭配不合理的人都容易得骨質疏鬆症。想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就得努力增加肌肉量才行,增加肌肉量了,這個問題也隨之就解決了。肌肉量多的人自然身體儲存的營養物質就會多,得骨質疏鬆症的幾率就會很小。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訓練方法可以私信我,謝謝。


健美的玉叔


這裡我給一個科學和詳細的回答:

1、什麼是骨骼肌?

大家都知道,肌肉的作用是收縮產生力量,人的所有活動,包括心跳和喘氣,都是肌肉收縮的結果。肌肉也分很多種,我們平時最熟悉的肌肉,叫“骨骼肌”(也叫橫紋肌)。

為什麼叫骨骼肌?是因為這類肌肉的兩頭,都連接在骨骼上,肌肉一收縮,拉動骨骼活動,完成我們想做的動作。

骨骼肌也叫隨意肌,就是隨著我們心意的肌肉。我們想收縮就能收縮,受大腦控制。

還有一些肌肉分佈在血管壁或內臟壁上,叫“平滑肌”。平滑肌屬於非隨意肌,我們控制不了。它是受激素或神經遞質控制的。比如我們一著急,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讓血管壁上的平滑肌收縮,血管變細,血壓就升高了。這個過程我們控制不了。

還有一種肌肉,叫“心肌”,就是組成心臟的肌肉。心肌也是非隨意肌,我們也不能直接隨意控制心臟的跳動。

我們平時講健身,減肥,針對的主要對象,就是骨骼肌。骨骼肌,大家有個印象,好像一個梭子,兩頭細,中間粗。收縮的時候肌肉變短變硬變大,同時產生力量。

骨骼肌,說白了其實就是一捆肌纖維。骨骼肌能收縮,是因為每一根肌纖維都能收縮。每一根肌纖維,就是一個肌肉細胞。我們腦海中的印象,細胞都是圓圓的,實際上細胞長成什麼樣的都有。骨骼肌細胞,就是長長的一根,不同位置的肌細胞,長度也不一樣。

那麼我們在搞懂什麼是骨骼肌後,我們再說你長達2年的運動計劃存在的問題。

2年的持續運動,相信你是一個很有恆心的人。不過你的計劃有3個問題。

問題1:你的運動幾乎是有氧運動,沒有力量抗阻運動。

骨骼肌不發達,說白了就是肌肉在不斷流失。為什麼肌肉會流失呢,因為你一直在減脂(你的體重一直在掉),而減脂必然是需要有熱量缺口的,持續不斷2年的熱量缺口,雖然你完成了減脂,但是也犧牲了不少肌肉。(減脂的過程,肌肉也不斷在掉)

解決方案:

1、如果你對現在的體重已經滿意,想增肌。那麼,你可以改為力量抗阻訓練。(運動計劃)

如果是新人增肌,時間比較充裕。我給你一個粗糙的一週計劃。

週一:練胸+肱三頭(每個部位3~4個不同的動作,刺激不同的部位。每組自己調試自己的RM)

週二:背+肱二頭(同上)

週三:腿+肩(同上)

週四:練胸+肱三頭(同上)

週五:背+肱二頭(同上)

週六:肩+腹部(同上)

週日:休息

2、因為你是想增肌,讓自己體型更好更健康,那麼飲食也需要改變。(飲食計劃)

蛋白質:一般建議,增肌人群每天至少達到1.5~1.8克/公斤體重。(如果自己身體一切健康正常,補充到2克/公斤體重也沒問題)

碳水化合物:增肌人群一般建議每天佔總熱量攝入的45%~55%。

脂肪:不低於每日總熱量的30%~35%。

通過有系統性運動+飲食的落地後,你會發現你的骨骼肌會增加,肌肉量也會增加。整個人更結實,體型更好看。


古大大好好吃


42歲通過鍛鍊體重減了,而骨骼肌和骨量低,也可能有這種狀況。發生這狀況有可能是鍛鍊方式和飲食造成的。

1.如果想增加骨骼肌含量,最科學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運動鍛鍊和合理飲食。可以每天跑步40分鐘,再配合高強度的無氧訓練,這樣既可以減少體內脂肪含量,又可以增加骨骼肌含量。同時在飲食上晚餐可以只吃水果,不吃主食,早餐可以喝牛奶,吃雞蛋,午餐吃醬牛肉或者去皮雞腿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少吃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這樣才可以有效增加骨骼肌含量。

你是否這樣鍛鍊和飲食的?

另外:

骨骼肌偏低可能是由於如下幾種原因所導致的:(1)可能是由於遺傳因素所導致的,由於遺傳因素的影響,先天就相對正常人更加瘦弱一些,此類患者往往會表現為骨骼肌比較薄弱,而且骨骼肌的力量比較差。(2)有可能是由於營養不良所導致的,營養不良主要是由於攝入不足和消耗增加所導致的,前者往往見於患者存在進食方面的困難或者是刻意的節食減肥,此時就會導致骨骼肌內部的一些蛋白質,被身體內部消耗進而導致骨骼肌含量降低,而後者則見於存在消耗類的 存在腎病綜合徵、艾滋病或者是結核、腫瘤之類的疾病。(

骨骼肌和一般肌肉不同,由許多細長的肌纖維組成,附著在骨骼上,由人的意志控制活動。在食補的同時,也要做一些無氧運動,如仰臥起坐等,使體內氧分迅速轉為肌肉。處於骨骼肌的低端,最好的方法是舉重訓練,比如啞鈴訓練,女孩也是。每天練習啞鈴可以改善骨骼肌。當然,跑步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無論是短跑還是長跑都可以有理想的鍛鍊效果,但是我們必須堅持。

2.骨量偏低?先到醫院做個骨密度測試,如果存在骨量偏低的現象,首先要檢討是否存在偏食和飲食異常。如果是偏食導致的骨量偏低,只要增加鈣質攝入就可以矯正,如果不是由於偏食導致,首先要檢查是否是由於內分泌環境改變而導致的骨量偏低,首先要檢查是否由於甲狀旁腺功能異常而導致。如果甲狀旁腺病變,可以嚴重導致骨量偏低的,所以一定要先排除甲狀旁腺的疾病。另外,要觀察患者的性別以及患者的年齡,如果患者是女性,而且超過50歲,骨量偏低是很容易理解的,是由於絕經之後雌激素水平下降而導致的,需要調整雌激素水平。此外還需要做一般性治療,比如增加鈣質攝入,增加陽光暴曬,增加體育活動,可以使鈣攝入量明顯提高。

提高骨含量,最好的方法還是運動。建議做一下運動項目:

有氧運動

能有效增加骨量的運動包括有氧運動,如快速行走、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而散步、輕鬆騎車以及不負重的運動如游泳等則不能。每週要有5~7次,每次30~60分鐘。

抗阻力運動

中等強度以上的抗阻力運動對增加骨量和骨質強度非常有效,如舉重能顯著增加下肢及脊柱的骨量,每週至少2次。

跳躍運動

這類運動能夠明顯增加下肢尤其是髖部的骨量,應該多進行跳繩、籃球和羽毛球、跳臺階等跳躍動作較多的運動。處在生長期的孩子,建議每日進行1小時的戶外活動。

以上僅供你參考!


曹州棍哥


孟子說: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

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再增肌減肥的道路上,你承受了多少痛苦,

那麼生活也會回饋給你相應的燦爛,

恭喜你,在健身的道路上,一直嚴格要求自

己,所以兩年來你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話不多說,迴歸到你的問題本身

簡單的分下類:

力量訓練≈增肌(當然也可以減脂,這裡只

討論增肌的一面)

有氧訓練≈減脂

從你的訓練方式來看,你基本上全是在減

脂,所以你的體重從160減到了130斤,

而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減脂,單純的做有

氧運動並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我相信你身

上應該已經能體現部分後遺症了,那就是皮

膚鬆弛,鈣質流失,骨骼肌不足等

從你的數據來看,體型以及各項參數都比較

正常,骨骼肌不足,是以為你沒有做力量訓

練已經有氧運動過多造成肌肉流失,骨含量

不足是因為你有氧運動大量流汗造成的鈣質

流失微量元素流失,

那麼該怎麼來避免以及改善這種情況呢?

第一點,力量訓練必不可少,胸肩背腹腿,

大肌肉群搭配小肌肉群訓練。

第二點,營養充分,作息規律!人體所必需

7大營養素,充分補充。有條件可以適當的

選用補劑,

推薦

增肌用蛋白粉+肌酸+谷氨醯胺

減脂用蛋白粉+左旋肉鹼+支鏈氨基酸

希望你一直保持下去,加油!


健身知識掃盲


這個很明顯,只有兩個核心依據

第一:飲食沒有做到位,高蛋白飲食才能更有效的增肌,充足的睡眠用於蛋白質重建!

第二:肌肉適應的重量需要增加次數或者增加重量,不能永遠停留在同一個水平的數量和重量上,這樣是不會有增肌的效果的。

看了一下你的數據和你說的運動……

那不都是有氧運動,你在增啥子肌了???

增肌的理念是做無氧運動也就是擼鐵啊!

有氧運動裡一方面是在刷脂一方面在掉肌肉

減肥減的快,但是增肌方面不太友好的,建議你可以開始做無氧運動了,開始做器械擼鐵,再配合飲食就會很有效果啦!



花生的捲毛


當人過了30歲,肌肉就開始以每年0.5%-1%的速度減少。60歲之後,全身肌肉將丟掉30%,超過80歲,超過一半的肌肉會流失殆盡。

以你現在這個年齡,身體機能是逐漸下降的,訓練強度也應減小,恢復期時間更長。

身高1.66米,體重65kg,BIM=23.6,現在已經是比較健康的參數了,接下來主要是增肌。

一般來說,增肌減脂不能同時進行,增肌勢必會造成一定程度體脂的增加,但是由於你並不是一味的追求增肌的效果,可以同時進行增肌減脂,當然與單純的增肌來比效果會低一些,比單純的減脂效果來比效果也會低一些,但是會達到一個平衡,在增肌的時候儘量保持體脂。

飲食很重要,你的基礎消耗大概1411 大卡,成人每日需要的熱量 = 1.1 x (人體基礎代謝的需要的最低基本熱量 +體力活動所需要的熱量 )

主要意思就是吃滿這些熱量,在這些熱量中做到3:4:3,分別是碳水,蛋白質,脂肪。具體計算可以下載一個薄荷健康作為熱量計算。

訓練,這裡推薦強度略高,頻率較低的訓練方案。

一週,一次有氧運動,兩次抗阻力訓練,訓練動作以複合型抗阻力動作為主。

週一:槓鈴划船,高位下拉,臥推。

週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中級。跑步,橢圓儀,自行車,這個就隨意了。

週五:自由深蹲,器械推肩,懸吊舉腿。

具體重量與組數,可依據自身身體條件,自行安排。


正經反派


這應該是因為你的訓練方式不對,而且飲食結構不科學造成的,降低的體重裡面肌肉含量太多,然後脂肪的含量太少,平時你有氧運動太多了。至於飲食方面,遵循碳水,蛋白質,脂肪的比例為5:3:2就好,每日的熱量缺口也不要太大,維持在300大卡就行,每週來一頓欺騙餐,以免啟動代謝保護。最後一定要注意,在增肌減脂的過程中,合理的運動,飲食和休息缺一不可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