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疫情時期,孩子高效學習,父母在家如何正確引導?9大方法搞定

疫情期間的這段日子,“我們很多同學的腦子一定會變得很值錢,因為從來都沒用過!”

試想當前孩子們是否正處於這樣的生活狀態,喝著肥宅開心水,吃著霸王乾脆面;翹著葛優躺二郎腿;看著手撕鬼子神劇;過著方圓不足10米,每天都是馬桶,床,沙發,餐桌,四點一線牢籠式的生活。如果沒有實際的計劃和行動,我們每天起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最新情況,然後焦慮和恐慌,剩下的時間就只能坐在電視機前開始荒廢。然後再數著日曆一頁頁撕去,而更加頹廢和不斷自責悔恨自己整日無所事事。

假期是用來超越的,不是用來荒廢的。

要知道那些開學後告訴你,自己假期一直玩和荒廢的同學,考試後一定給你響亮的當頭一棒,成績甩你三條街,用鐵一般的實力喊你起床“該醒了”。

我當年同桌的成績非常驚人,每次考後跟我們聊天都會故作姿態的說“這次考試又沒複習,昨晚又打了一夜遊戲,這次成績肯定完蛋,哎,太差了!”本以為這次考試成績還不錯的自己,還挺為他惋惜。

結果成績公佈後,就讓我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人類行為學——朋友沒考好,你覺得悲傷;朋友又考試第一,你覺得更悲傷。於是成績下來後,果然又全班第一,簡直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直呼該娃聰明絕頂!後來班主任道破玄機,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每天在我們放鬆休閒的時間偷偷努力,幾乎每天都是學到深夜,背地裡下苦功夫的程度,幾乎可以把我們全班人馬按在地上使勁摩擦。

假期是拉開跟同學們差距的最重要時間。在家學習非常考驗自制力,也就是自律。人與人的差距分辨於脖子以上,自律就是拉開人與人差距非常重要的手段。但高度自律的人卻非常難遇見,幾乎所有的同學在假期大部分時間都是荒廢的,打遊戲的,逛街的,上網聊天的,睡覺等等。

疫情時期,孩子不忘學習,父母在家如何正確引導?為了讓孩子有效高效學習,這9個做法可供參考!

  • 1.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和環境。

社會心理學裡有無數的研究都在實錘:我們身處的環境會對自身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比如心理學家阿希在1956年進行的從眾實驗,就充分證明了環境中的信息壓力和規範壓力對個體的影響。

在學校,當我們看到老師,同學,課桌,教室,自然想到的和能做的就是模仿他人進行學習,或者按照老師的期待完成學習任務。學校環境充滿著學習的氛圍,於是我們就會理所應當的自主學習。

然而在家裡,我們只能看到在看電視的媽媽,在打麻將的爸爸,在打手機遊戲的哥哥,即使我們明知這些行為不好,明知自己還有海量的作業要完成,卻依然會跟著做出錯誤反應,發生行為歪曲。

我們看到一切具有誘惑力的東西,都會變得失去抵抗力。成人都無法完全克服,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孩子。當孩子一睜開眼,滿屋子都是玩具,遊戲機,電腦,電視,ipad,那麼孩子每天都會深陷在荒廢的無聊時光裡。如果孩子的房間除了床,就是整面牆擺滿書的書櫃,窗子邊上靠著一張乾淨碩大且乾淨整潔的桌子,那麼學習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家長也要控制自己,不能在孩子學習時,看電視,打遊戲,甚至是打牌,打麻將,這些都會影響孩子學習,增加孩子的學習焦慮。

學習環境越安靜,越容易靜下心來深入思考;學習人數越多,越容易持續學習。平時最好的學習去處,那就是圖書館或者自習室,在這裡你就是坐上一整天,也會覺得非常愜意,學習效率也非常高。但是疫情期間,只能被困在家裡,我們可以模擬類似的學習場景。全家人都從電視、網絡、打牌等消遣虛度時間的誘惑中脫離,一起坐在桌子前開始學習工作,那麼,每個人靜下心來的努力都是對其他家人持續學習的制約。

  • 2. 給孩子安排一個獨立且足夠安靜的房間,並緊閉房門隔離起來,避開一切干擾因素。

面對誘惑的抵制能力,很多自控能力弱的孩子,分分鐘都會淪陷在各種玩物喪志裡。很多孩子打開電腦說查一下學習資料,但是當手碰到鍵盤十分鐘後,心態就開始崩潰了,最後滿腦子都是三國殺王者榮耀。

因此,緊閉房門,拔掉客廳電視的電源,掐斷臥室裡電腦的網線,手機放在父母那裡。把一切有干擾的東西,全部清理乾淨,眼不見,心不煩。我們可以分為五步來操作:第一步,將房間裡收拾乾淨,並整理規範;第二步,先將書桌清理乾淨,除了現在就用的資料,其他東西全清除到其他地方;第三步,找一把舒服且高度適合書桌的椅子;第四步,鎖上門,拉上窗簾,打開燈,再放上一杯暖暖的咖啡;第五步,拿出自己需要的完成的作業和所需的學習文具,開始行動吧!

疫情時期,孩子高效學習,父母在家如何正確引導?9大方法搞定

  • 3. 制定每日學習計劃表

制定疫情期間的專屬學習計劃,能夠更好的指導孩子在家進行學習習慣規範化,例如,寫作業,上網課,科目學習安排,休息活動安排,體能訓練,個人活動安排等等。

  • 為什麼必須且一定要制定學習計劃呢?

中庸裡講到:“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也就是說凡事有準備和計劃,才能做成功,沒有做好計劃和準備則會失敗。

古代有個成語叫心猿意馬,指的是一個人的心思不定,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難以控制。隨著人的年齡增長,所需面對各種任務越來越多,且紛繁複雜,交織一起。因此讓人心緒煩亂,躁動不安,於是我們就很難專注做事,分心的頻率也非常高。如果我們不能靜下心來做一張具體的計劃表指導我們的學習行為,那麼,很可能時間過去,我們會一事無成。久而久之,在久無成就或終日無所事事之下,自我的悔恨感和焦慮感便會加劇。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馬西坎波教授做過一個著名實驗。將一群學生分成三組:第一組讓學生想期末考試。第二組,不僅要想考試。還要做相應的備考計劃,詳細到具體的內容,時間和地點。第三組是對照組,讓他們想將要參加的派對。實驗檢測結果,跟考試有關的雜亂信息會不斷闖入第一組學生的大腦之中,讓他們焦慮,心神不寧,學習效率很低。第二組則表現放鬆,且學習效率很高。

實驗結果證明:大腦可以被寫下計劃這個行為放空。

沒有制定學習計劃對孩子來說,是很容易焦慮的,也很容易陷入每天漫無目的無所事事的狀態。

著名的“蔡氏效應”告訴我們:計劃的任務未完成、目標未實現,腦子裡就會有個聲音不斷提醒你去完成任務、實現目標。然而,一旦任務完成了,目標實現了,腦子裡的那個聲音就會消失。因此制定一個疫情期間的學習規劃表,將對孩子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幫助和作用。

在這裡為大家附上一張學習規劃表,以供參考。

疫情時期,孩子高效學習,父母在家如何正確引導?9大方法搞定

疫情期間學習規劃表參考版

做學習計劃很重要,但不要總是讓孩子活在計劃裡,一百個好的想法,都不如做一件踏踏實實的事情。只要開始了第一步,就成功了一半。家長對孩子可適當進行強制要求和引導,對於孩子開始行動會有很大幫助。

  • 4. 在家學習煩躁後,該如何處理呢?

第一、多場景切換學習環境。不要覺得自己獨立堅持學習一小時就開始變得煩躁,就自認為是能力差的表現,其實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在臥室學習疲乏了,就去客廳學會兒,也可以搬張桌子在陽臺上邊曬太陽邊學習,甚至可以把作業帶去廁所做。多場景切換學習環境,對於緩解學習煩躁情緒有很大的幫助和緩解。

第二、邊聽音樂邊學習。

在家裡獨自一人學習,很容易心裡空虛,感到百無聊賴。這時帶上耳機,聽自己最喜愛的歌曲,有助於放鬆自己焦躁的情緒,更能專注下來繼續學習。

第三、適量體能訓練。在家學習很容易感覺坐不住,想動,睏乏,這個時候可以適當做些體能訓練來緩解。下蹲,高抬腿,跳繩,俯臥撐,仰臥起坐,跳遠等,都是非常好的體能訓練項目,沒有場地限制,在家裡就可以完成。每天的體能訓練時間最好安排為30分鐘,分為5組:最好每次50個下蹲;50個俯臥撐;50個高抬腿;100個跳繩;30個仰臥起坐,一次無法完成的話,就分解時段分解任務完成。如果條件合適,獨自在小區內散散步,跑跑步,也能讓自己達到足夠的運動標準。運動完後,出點汗,回家洗個澡,就能感到精力充沛,大腦清醒,這個時候更願意坐下來堅持學習。

  • 5. 維持正常的生物鐘,早睡早起。

晚上10點睡覺,早上7:30起床。只要涉及到早睡和早起時,都會在腦子裡有兩個小人在互毆,有一個是正義使者,在呼喚你“現在該睡覺了,這樣對身體好,明天還有很重要的學習任務需要有飽滿充足的精力才能完成呢,加油!現在就睡吧!”另外還有一個墮落使者,發出了另外一種聲音“還早著呢!再玩一會兒手機,反正是放假,沒關係!咱要的就是這種放縱和開心的感覺,多舒服啊!”於是很多人在拖延中掙扎,最後淪陷在墮落使者的石榴裙下。當再次看到時間後,突然發現已經半夜2點多,然後才開始在絲絲悔恨中入睡。

晚上不睡,白天崩潰,更別提早上早點起床了,於是一整天就在昏昏沉沉中荒廢了。早睡早起,對於自律性不高的孩子,可以在家長的配合下嚴格控制完成。

  • 6. 先從最喜歡和感覺最容易的科目開始學習。

堅持學習的本質並不僅僅是興趣驅動的,而是內在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專業術語叫“高峰體驗”。為什麼學生不喜歡學習呢?因為學習的內容,大多數是抽象的,需要不斷進行事實性知識背誦的,也需要不斷費力的思考。大腦雖然喜歡思考,但天生並不喜歡複雜也困難的思考。為什麼學生喜歡打遊戲呢?因為打遊戲能及時給予正反饋,每過一關就會有一次獎勵,孩子在遊戲的世界裡能體會不到現實世界裡所體會不到的自我實現的感覺,而且打遊戲並不需要太複雜且困難的思考,因此極容易讓孩子淪陷在虛擬世界裡自我狂歡,遊戲成癮。所以讓孩子能感覺學習變得簡單,刷題也比較簡單,而且正確率還比較高,就能拿到高分,那麼每一次學習和做作業都可先從最喜歡和最容的科目開始起,就能體會到小小的成就,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學習成癮”。疫情期間,讓孩子先從自己最喜歡和感覺最容易的科目先開始學習,讓孩子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到不斷的成就感,就會有更足的動力堅持下去。

  • 7. 適當參加網課。

疫情期間,很多大型的教育公司都推出了免費的網課,雖然很多課程質量並不高,但對大多數同學來說,還是有一定用處。如果孩子有意願且不願意新課自學的話,其實可以跟著網課學習。

  • 8. 大量閱讀。

大量閱讀可以自我豐富和補充知識,享受生活。在《名家談閱讀》節目中,白巖松,唐三少,魏玉山等名家表示,在當下這個信息媒介高速發達、思想碎片化的時代,大量閱讀對我們的能力培養和生命精神世界構建有很大的作用。信息大爆炸和碎片化,並不利於孩子世界觀的形成和能力的培養,甚至在大量沒有營養的短視頻裡,我們還會逐漸成癮和空虛。疫情期間,多讓孩子靜下心來讀一些好書,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可以放鬆自我,比看電視打遊戲更有意義和營養。

每天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可以放鬆閱讀兩個小時,建議閱讀那種能開闊孩子眼界,且對孩子能力培養有幫助的書籍。比如創業類《讓大象飛》《低風險創業》;個人傳記《甘地傳》等;認知心理類《認知心理學》《為什麼孩子不愛讀書》等;經濟學類《貨幣戰爭》;歷史類《萬曆十五年》《三國演義》等等,這些書讀起來很有意思,而且都對孩子的能力成長和知識增長有很大幫助。

疫情時期,孩子高效學習,父母在家如何正確引導?9大方法搞定

讓大象飛,豐富孩子創業知識,開闊孩子創業思維。

  • 9. 每天一杯中等濃度的茶葉水,外加一杯咖啡,也能讓睏乏的大腦保持清醒。

在家自主獨立學習的孩子,時間稍微一長,就很容易感到睏乏疲憊。當孩子感到昏昏欲睡,開始有些焦躁不安,且思考開始有些緩慢時,可以適當喝一杯咖啡或者中等濃度的茶葉水,來提神醒腦,讓大腦維持清醒。如果學習實在太累了,也可定個20分鐘的鬧鐘,趴在桌子上睡一覺,也能保持大腦輕鬆和清醒,學習也更加高效。但是切記,千萬不要上床睡。

最後,為武漢加油、為全國人民抗擊肺炎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