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農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繳高檔?根源在哪裡?

一片綠葉442


樓主你好,農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交納高檔次呢?根源在哪裡?首先農民繳納的這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他沒有這樣的意識,因為本身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在2009年才推出的,所以說至今為止僅僅只推出了11年的時間,所以說大多數農民對於繳納養老保險的意識並不是很強烈。

因為本身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它的繳費檔次分為多種繳費檔次,從每年200元不等到每年幾千元,而且之前的這個繳費檔次最高的水平僅僅只有2000塊錢,最低的繳費水平僅僅只有100塊錢,所以說更多的人會選擇一個比較低的水平,這是由於農民本身對於這個養老保險瞭解不是太透徹,所以說他們就會選擇一個較低的檔次。

但是在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提高繳費檔次之後,他們沒有改變自己的繳費習慣,依然還是選擇比較低的檔次來進行交費,所以說這樣的話那麼就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說依然還是按照比較低的檔次來進行交費,但是他們殊不知有一個很嚴重的後果就是按照比較低的檔次繳費,那麼將來所享受到養老金的待遇水平普遍也是比較偏低的,這是一個成正比的關係。


懂社保


您好,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看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一些簡單要求:

1、需要繳納15年,且60歲以後才能領取養老金,而時間沒滿15年就需要將剩餘的一次性補清;

2、分為120檔,從每年100到每年2000元,自由繳納,多繳多得;

其次、全國推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時候尤其到了農村的時候,農民基本都40歲以上了,40歲以下的大多在外面打工;而且對於他們自己的居住環境能不能在活15年以上以上心裡沒底,最害怕的就是錢交了,還沒回本就領不了,這誰都不敢打包票說的,而這對於年紀大的人更害怕;

再次、農民的錢都是血汗錢,自己流血流汗掙來的,每花出去一分都要看值不值,農村人不願意繳高檔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不值;為什麼不值?

1、就是心裡沒底,繳多了每回本就是虧的,相當於一次投資,用自己的血汗投資卻虧本了;

2、農民的錢都來的比較辛苦,很多是留作家用的,如果這個地方用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而這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很大程度上,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給家裡帶來困擾。

綜上所述,就是農民不願意繳納高檔養老保險的原因。


豬豬壹號


2020年六安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標準為最低500元每人,最高6000元每人,需繳滿15年。未繳滿15年可以補繳。你可以通過手機銀行轉賬方式至個人養老保險賬戶或通過微信關注六安人社公眾號,每月1號至10號,進行微信繳費。我覺得不願交最高檔根源有以下幾個原因。

1.滿18週歲不在上學、服兵役的農村戶口都可以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一般認為自己比較年輕,開銷也比較大。從45歲開始繳納也可以。

2.對政策不理解,每年的繳納方式以村委會催繳比較多,沒有主動繳費的概念,年齡較大的人群經濟也不允許交最高檔。

3.年輕收入較高群體一般選擇購買商業保險,重大疾病保險,對養老保險每個月最低領取110元覺得沒有保障

以上是我歸納的農民繳納養老保險的原因和方式,希望對你可以有幫助也可以諮詢當地社保部門。


香香在金寨


農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什麼不願意繳高檔?根源在哪裡?

在回答農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什麼不願意繳高檔,根源在哪裡?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說一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以便大家對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2009年9月4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2009〕32號),從2009年起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按照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逐步解決農村居民老有所養問題。

新農保試點的基本原則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從農村實際出發,低水平起步,籌資標準和待遇標準要與經濟發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適應;個人(家庭)、集體、政府合理分擔責任,權利與義務相對應。

探索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相結合的新農保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與家庭養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2009年試點覆蓋面為全國10%的縣(市、區、旗),以後逐步擴大試點,在全國普遍實施,2020年之前基本實現對農村適齡居民的全覆蓋。

農民對於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建立個人賬戶等問題或措施並不感興趣,或者說根本就不關心,他們對於養老金待遇最為關注和最為關心。當時,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

國家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時調整全國新農保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

新農保制度實施時,已年滿60週歲、未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不用繳費,可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但其符合參保條件的子女應當參保繳費。

從以上基本情況來看,農民之所以不願意選擇高檔次繳費,僅從經濟層面講,基礎養老金標準太低,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過低的標準,降低了繳費的積極性和吸引力,而高檔次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成為了一個障礙,大家基本上都是隨大流,專選最低檔次的繳費。

2014年2月21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國發〔2014〕8號),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合併實施,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014的全國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70元,上調幅度只有區區15元,你想想五年的時間僅僅漲了這麼一點基礎養老金,對於農民的誘惑力幾乎為零,針對這一點,他們對於高檔次的繳費,甚至產生了某種“厭惡”。

現在已是2020年了,全國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88元(估計2020年有可能漲到每人每月100元),具體到各個地方,絕大多數地區的居民基礎養老金也就一二百元,象徵性的意義更大,保障性的功能極為弱化。面對這種尷尬的局面,說農民心灰意冷似乎並不為過吧。

從心理或者文化的層面來講,農民的從眾心理非常之普遍,往往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到一個自己相對滿意的收益或結果,而且這個收益或者結果還要快,慢了還不行,否則他們是不會有所動作的,這在繳納居民養老保險的檔次上體現得十分突出,基本上都是敷衍了事,因而選擇200元、300元、400元、500元繳費檔次的農民居多,而1000元以上特別是3000元以上的繳費檔次的農民堪稱鳳毛麟角。

現在,不少地方的農村,或多或少地都有各種類型的補貼,少的幾十元,多的上百元,有的時候甚至更多,這些補貼帶有典型的福利性,而高檔次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在這方面無法與其競爭,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它的作用,況且居民基本養老的繳費在短期之內根本就無法見效,因而沒有基本性的說服力。

當然,農民的經濟條件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高檔次的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對於他們就是一個擺在眼前的負擔;但,這還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他們的理念往往也是一個重要的障礙,僅憑簡單的說服教育是沒有多大價值的,還要從他們的內心深處做文章,或許通過長時間的培育,才能見到一定的效果。(周鳳遲)


北京周鳳遲


我覺得農民選擇低檔次的養老保險有三方面因素:

首先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我交了錢,多長時間能回本,會不會虧本,壽命要是沒那麼大不就虧本啦?導致部分農民選擇多少交一點看看,就算虧也虧不了多少,屬於過度謹慎的心理。

其次是穩當不穩當的問題,我錢交給你了,你會不會把錢弄沒了,錢裝自己口袋裡最踏實,隨時隨地可以拿來辦事,不用求爺爺告奶奶。

第三是寄希望於兒女的想法,我一輩子為兒為女,省吃儉用,錢都用到孩子身上了,到老了他們不能不管,這是養兒防老的舊觀念沒有改變的心理。

說穿了,其實就是不信保險,信自己或者信孩子,防範意識過度的表現。


知恥567


每年的十一月份我們農村的大喇叭上村支書就會通知村民繳納養老保險和農村合作醫療。居民養老保險我們這邊的農民基本上都是300元的佔大多數,還有很少一部分繳納700元的。最高等的是4000元,當然農民我估計是沒人繳納那麼多的。雖然繳費繳的越多越好,可農民還是很少一部分繳納高檔的,至於說為什麼有些人不願意繳納高檔的?根源在哪裡?下面我來給分析一下。

第一,農民收入低。作為農民


除了種地的收入,就是打工或者做點小生意之類的。掙得都是一些辛苦錢,農民種地收入不高,上有老下有小,經濟壓力大。農民打工幹工地的居多,雖然工資高,可是太辛苦,不願意把這部分錢拿出來繳納保險,不如自己存在卡里有錢保險。

第二,農民對養老保險的認識不夠。很多的農民就認為養老保險就一個檔次,村裡大多數繳納多少就隨著人家繳納多少。很多人不願意把錢投在養老保險,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更有甚者認為自己有兒有女得,到老了子女會照管他們。


總之,養老保險這個東西,還是要量力而行,條件好的家庭繳納高檔的還是不錯的選擇。


青年阿光


農民繳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為啥不願意交商檔?這個問是我略知一二,我也是農民,我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交的算是高檔了。以繳費15年,平均利息3,5%為例,計算方式如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5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利息)÷139]以每年繳費100元為例,(繳費15年,利息了3,5%)進行計算:養老金=55元基礎養老金+[100元個人繳費+30元政府補貼)X15年+646,2元利息]÷139=73,6元,一年十二個月共領取883,2元而個人繳費15年,合計為1500元,政府補貼每年30元,15年為450元。

如果你交高檔的2000元,政府補貼也是30元,還是用這種方法計算,就算十年也不能把自交的錢領回來,反之交一百,六十以後一年就把交的錢領回來了。這就是為啥不願意交高檔的原因了。


草原4503


那要看你的收入情況了,如果收入高,你可以選擇高一點的,如果收入低,就選擇最低檔。

首先,大家應該意識到社會保險是比商業保險更為優質的一種保險,原因大致如下 。

1.社會保險是國家不以營利為目的而開展的全民福利保障事業,而商業保險是要營利的,總體來說商業保險收費比同等規格的社會保險要高不少 。

2.社會保險保障的方面比一般的商業保險要更多一些,商業保險一般只保醫療或養老,社會保險一般可以同時保五個險,而且在醫療這一塊社會保險的優勢非常突出 。

3. 社會保險的標準每年都在不停提高,國家每年7月初都會按照職工基本工資進行社保基數調整,而且調整的比例還很高,一般每年調高10%以上,就是說越往後拿得錢越高,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通貨膨脹的影響消除到比較小,而商業保險就算也會調整回報,但總體也不會比社會保險漲得快的說。


莊河石城島趕海


由於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行年數小,很多人不懂政策,加上政策宣傳不到位,沒有看到政策的好處,很多人隨大流,交最低檔。醫療保險是個很好例證,剛交醫療保險時,很多人都交低檔,當遇到大病後,方知高檔的好處,現在交醫療保險,歲數大的再玩固的老思想也交高檔的,因吃到甜頭了。養老保險我因為也會這樣,只有有人享受到好處了,人們看到了才會交高檔的。 在農村有些人確實生活困難,拿不出更多錢交養老保險,只能交低檔的。現在農村壓力很大,給子女結婚、買樓、買車,那樣開資都很大,若沒有別的收入,只靠農村這點收入,確實交不起。我村有個村民,到現在也沒領養老金,原因是給兒子買房、買車,沒錢補交十五年養老金錢。 在農村養老保險推廣的晚,叫社會保險搶走一部分人。這部分人社會保險交很多年,撤回損失很大一部分錢,無法撤回,只能交個低檔養老保險。 我只想到這些,友友們還有別的原因嗎?


五叫山優質有機蘋果


非常開心回答您這個問題

我就是農村人,現在也非常關心這個問題

首先老人都普遍做農活半輩子了,思想意識不到

很多老人都是四五十才開始繳納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需要繳夠15年,到60才能開工資,如果繳納不夠15年需要一次補清

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一筆負擔,所以選擇低價養老保險

另外就是覺得自己過60以後領取不了多少年,所以不願意繳納高價的養老保險

希望能幫到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