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最能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三本書是什麼?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道德經,詩經,論語。這三部是正選。易經,孫子兵法,說文解字。這三部是第二梯隊。山海經,史記,神農本草經為第三梯隊。


一斗樓


最有代表性的三本書就是毛主席的老三篇“為人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這是人生必修之課。


陽泉市賽魚小區劉永生


《太玄經,易筋經,神照經》國人只要認認真真的學好金庸筆下的這三部經書,世上一切難題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國人只要從思想深處深刻領悟到這三本經書的精髓所在,就會一通百通,無師自通。國人只要潛心鑽研這三本經書,一切疑難雜症都會藥到病除,妙手回春。國人只要熟讀這三本經書,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樣樣精通。國人只要把這三本經書背得滾瓜爛熟,牢記於心,便知陰陽八卦,乾三連,坤六斷,震仰孟,艮覆碗,離中虛。算命運兇吉,斷富貴福祿,姻緣巧合,指點迷津。我堂堂中華,泱泱大國,歷史悠久。國人只要能解讀這三本經書就能象一臺複印機,把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挖掘又挖掘,複印又複印,世世代代永無休止!


一滴水1118


《為人民服務》,基石。《紀念白求恩”,道義。《愚公移山》,精神。總稱“老三篇”,總結和蓋括了歷史所有的文明史書。


天下白475


答: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三本書是,《三國》,《紅樓夢》,《西遊記》,我們民間有個說法,老不看《三國》,少不看《西遊》,意思是說老年人看《三國》後,長計謀,青少年看《西遊記》後,會產生幻想,都想長大後,成為孫悟空,七十二變,打敗天下無敵手。😂😂😂😂😂😂😂




老頭156934080


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的三本書是《易經》、 《論語》和 《道德經》 。

《易經》指夏代的《連山》、商代的《歸藏》及周代的《周易》,這三部經卦書統稱為易經。其中《連山》、《歸藏》已失傳,傳世的只有《周易》一本。從本質上來講,《易經》是闡述關於變化之書,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 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追夢樂享人生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隨中華文明的演變而生成的歷史悠久、世代相傳、博大精深,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總和。包括諸子百家思想,文學藝術,中醫史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等各個方面。相應的書籍也是包羅萬象,囊括各專業領域、時空與視角。若要從8萬餘部中華經典書籍中,選取僅有的三部,也只能從中國傳統文化圖書典籍經史子集的四部分類中,選取三部最代表性的鉅著。


1.以《論語》為代表的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

經部收錄了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而以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最廣為傳誦。其詳實地記載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史上,涉及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史實,以及影響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孔孟哲學所負載的從政與處世之道。其中的無數文句,已成為膾炙人口的格言警句,是每個研習中國傳統經典者的必讀書目。而《論語》則更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道德思想及教育原則,語言淺顯,卻寓意深遠。蘊含了為官從政及為人處事等方面深厚的哲學智慧。俗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其對中國社會不可估量的影響。

2.以《史記》為代表的《二十四史》等史學經典。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編年、紀事本末等15個大類。而用正規體例編寫的正史中,中國曆來各朝代所編纂的24部史書,集合而成《二十四史》,全方位、跨越時空地展現了中國歷史的全景。而《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整,是中國史學中第一部貫通古今,網羅百代的通史名著,對中國史學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和無比深遠的影響。它還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文學著作,文學藝術手法高妙,諸多文章被教科書列入(如《將相和》《鴻門宴》等),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文史意義卓著,不僅影響著近現代史學研究,也為後世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以《道德經》為代表的諸子百家經典。

子部收錄了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而道家則是中國本土中,與儒家齊名的具有宏觀智慧的哲學思想。也是對中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科技音樂、養生等影響最為深遠的學派。

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

老子的《道德經》,正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論述了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文意深奧,內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對中國傳統文化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成為永不枯竭的寶藏之井,賜予人們無窮無盡的精神食糧。如今《道德經》這部中國傳統智慧名著跨越國界,在歐洲發行量僅次於《聖經》,哲學思想普及千家萬戶。


而經史子集中的集部,則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各有所長,是文學盛界的百花齊放。

其實,我認為理解與感悟傳統文化,應涉及百家百業,博採眾長。瞭解不同領域分支學科的相關交叉,才能切實增強我們認識的廣博與深刻。然而,閱讀總歸不是一蹴而就,不妨就先從這些博大精深的盛世鉅著啟航吧。


更多精彩原創,歡迎關注“Jumine樂銘文藝”。每日相約,追隨文明光影,解鎖文化密碼。


Jumine樂銘文藝


先要批評“最……三”這種武斷主觀的提問方式:沒有最,只有更。不只“三",何必“三"。

既然八股式問,則八股式答。

如同《共產黨宣言》近乎源,正本清源的“最"應該是:《書》(尚書)。《易》(周易)。《經》(詩經)。

理由如下:

《書》,是孔子著書立說的老師,是其"武功秘籍”。也是《老子》成書的重要參考。

《易》,萬經之源,群經之首一一象,數,理,佔,(古代)包羅萬象,現代仍放光芒。

《詩》,是一切古今詩詞歌賦的史祖,也是古今一切散文的啟蒙老師。

老子,孔子,諸子百家,無不是此中國“聖經"的傳承人,才成為先聖先賢。[微笑]


2574421120511


中國傳統文化,以身、心、靈為軸

歷史有記載的伏羲氏一畫開天地,是文字和文化的來源,《易經》,孕育了整個華夏文明,我們現在更多接觸的是周朝周文王姬昌的《周易》

商紂王做為耳熟能詳的一個暴君,商朝最後一個君王,把四大諸侯之一的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七年間,姬昌演繹八卦成64卦,後來兒子注爻辭繫辭,孔子注十翼,而成我們現在的《周易》。

南懷瑾老人解析易經時說,《易經》是經典之中的經典,哲學之中的哲學,文化的源頭。所以,第一本書,當數《易經》

黃帝,五千年前,生而神靈,成而登天,留有《皇帝內經》,一部關乎天文地理,人身心健康的書,中國中醫文化的源頭,當數第二本書。

周朝末年,老子出函谷關,留下《道德經》5000字左右,道家文化,功成身退,天之道,朝代更替之間,扶亂持危,盛世隱退。當數第三本書。

同時,儒家《論語》,我們現階段,就是大力提倡儒家文化的時候,當數並列第三本書。


陪菡寶讀古典


小編認為是《論語》、《史記》和《文化苦旅》。不是因為它們真的能代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高水平,而是因為它們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作用。

看到這個回答,估計讀者第一反應是《文化苦旅》憑什麼能和另外兩部著作相提並論。小編並無比較之意,只是列舉答案罷了。另外,就是有一點私心在裡頭——小編便是從讀《文化苦旅》才開始愛上了中華文化。

其實,中華文化如此源遠流長,內容又是如此豐富,豈能是三本書就能代表得完全的?主要還是看重它們對中華人民思想的引導和影響。


《論語》

它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品,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是中國曆代各朝的統治者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時至今日,《論語》中部分語錄還被寫入語文教材中,並作為思想道德教育的經典教材。

《十則》中有: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溫,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些語錄對於學校、家庭教育和為人處世之道都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史記》

為中華歷史文化的代表之作,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第十篇《司馬相如與司馬遷》中說的:

“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於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

同樣,也有多篇內容被選入語文教材。比如《信陵君竊符救趙》(節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故事;《鴻門宴》(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文章敘述的項羽和劉邦在秦朝都城咸陽郊外的鴻門舉行的一次宴會;《屈原列傳》(節選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介紹有關於屈原的平生事蹟;

《將相和》(節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歷史故事組成。

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記錄了我國前後三千多年的歷史,其中關於人物、事件和道理的描述十分之細緻,對後人學習中華歷史和文學寫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化苦旅》

當下很多學生和家長不甚瞭解學習文言文的用處,可嘗試閱讀這部作品。

這文學散文作品,猶如一座連接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浪漫且溫柔橋樑,走在上面讀者,飽覽著中華文化的魅力和細膩,體會著歷史人物的風流與坎坷,求索著人生路的漫長和彷徨。

當一個人被自己民族的文化徹底薰染時,會有一種自信和熱愛油然而生,猶如尋親一般,本能地就會去尋找最原汁原味的古文去讀,如飢似渴地吸吮著與自己有親密血緣的文學語言。

就在這個過程中,身體更輕盈了,思想更純粹了,靈魂更深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