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本书是什么?

當冬夜漸暖大海不再那麼藍


道德经,诗经,论语。这三部是正选。易经,孙子兵法,说文解字。这三部是第二梯队。山海经,史记,神农本草经为第三梯队。


一斗楼


最有代表性的三本书就是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这是人生必修之课。


阳泉市赛鱼小区刘永生


《太玄经,易筋经,神照经》国人只要认认真真的学好金庸笔下的这三部经书,世上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不攻自破。国人只要从思想深处深刻领悟到这三本经书的精髓所在,就会一通百通,无师自通。国人只要潜心钻研这三本经书,一切疑难杂症都会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国人只要熟读这三本经书,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样样精通。国人只要把这三本经书背得滚瓜烂熟,牢记于心,便知阴阳八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孟,艮覆碗,离中虚。算命运凶吉,断富贵福祿,姻缘巧合,指点迷津。我堂堂中华,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国人只要能解读这三本经书就能象一台复印机,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挖掘又挖掘,复印又复印,世世代代永无休止!


一滴水1118


《为人民服务》,基石。《纪念白求恩”,道义。《愚公移山》,精神。总称“老三篇”,总结和盖括了历史所有的文明史书。


天下白475


答: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三本书是,《三国》,《红楼梦》,《西游记》,我们民间有个说法,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意思是说老年人看《三国》后,长计谋,青少年看《西游记》后,会产生幻想,都想长大后,成为孙悟空,七十二变,打败天下无敌手。😂😂😂😂😂😂😂




老头156934080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传统的三本书是《易经》、 《论语》和 《道德经》 。

《易经》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及周代的《周易》,这三部经卦书统称为易经。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传世的只有《周易》一本。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追梦乐享人生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随中华文明的演变而生成的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博大精深,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总和。包括诸子百家思想,文学艺术,中医史学,语言文字,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相应的书籍也是包罗万象,囊括各专业领域、时空与视角。若要从8万余部中华经典书籍中,选取仅有的三部,也只能从中国传统文化图书典籍经史子集的四部分类中,选取三部最代表性的巨著。


1.以《论语》为代表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经部收录了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而以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最广为传诵。其详实地记载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史实,以及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孔孟哲学所负载的从政与处世之道。其中的无数文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是每个研习中国传统经典者的必读书目。而《论语》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道德思想及教育原则,语言浅显,却寓意深远。蕴含了为官从政及为人处事等方面深厚的哲学智慧。俗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其对中国社会不可估量的影响。

2.以《史记》为代表的《二十四史》等史学经典。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等15个大类。而用正规体例编写的正史中,中国历来各朝代所编纂的24部史书,集合而成《二十四史》,全方位、跨越时空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全景。而《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整,是中国史学中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对中国史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无比深远的影响。它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学著作,文学艺术手法高妙,诸多文章被教科书列入(如《将相和》《鸿门宴》等),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史意义卓著,不仅影响着近现代史学研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以《道德经》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经典。

子部收录了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而道家则是中国本土中,与儒家齐名的具有宏观智慧的哲学思想。也是对中国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技音乐、养生等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老子的《道德经》,正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成为永不枯竭的宝藏之井,赐予人们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如今《道德经》这部中国传统智慧名著跨越国界,在欧洲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哲学思想普及千家万户。


而经史子集中的集部,则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各有所长,是文学盛界的百花齐放。

其实,我认为理解与感悟传统文化,应涉及百家百业,博采众长。了解不同领域分支学科的相关交叉,才能切实增强我们认识的广博与深刻。然而,阅读总归不是一蹴而就,不妨就先从这些博大精深的盛世巨著启航吧。


更多精彩原创,欢迎关注“Jumine乐铭文艺”。每日相约,追随文明光影,解锁文化密码。


Jumine乐铭文艺


先要批评“最……三”这种武断主观的提问方式:没有最,只有更。不只“三",何必“三"。

既然八股式问,则八股式答。

如同《共产党宣言》近乎源,正本清源的“最"应该是:《书》(尚书)。《易》(周易)。《经》(诗经)。

理由如下:

《书》,是孔子著书立说的老师,是其"武功秘籍”。也是《老子》成书的重要参考。

《易》,万经之源,群经之首一一象,数,理,占,(古代)包罗万象,现代仍放光芒。

《诗》,是一切古今诗词歌赋的史祖,也是古今一切散文的启蒙老师。

老子,孔子,诸子百家,无不是此中国“圣经"的传承人,才成为先聖先賢。[微笑]


2574421120511


中国传统文化,以身、心、灵为轴

历史有记载的伏羲氏一画开天地,是文字和文化的来源,《易经》,孕育了整个华夏文明,我们现在更多接触的是周朝周文王姬昌的《周易》

商纣王做为耳熟能详的一个暴君,商朝最后一个君王,把四大诸侯之一的西伯侯姬昌囚禁在羑里,七年间,姬昌演绎八卦成64卦,后来儿子注爻辞系辞,孔子注十翼,而成我们现在的《周易》。

南怀瑾老人解析易经时说,《易经》是经典之中的经典,哲学之中的哲学,文化的源头。所以,第一本书,当数《易经》

黄帝,五千年前,生而神灵,成而登天,留有《皇帝内经》,一部关乎天文地理,人身心健康的书,中国中医文化的源头,当数第二本书。

周朝末年,老子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5000字左右,道家文化,功成身退,天之道,朝代更替之间,扶乱持危,盛世隐退。当数第三本书。

同时,儒家《论语》,我们现阶段,就是大力提倡儒家文化的时候,当数并列第三本书。


陪菡宝读古典


小编认为是《论语》、《史记》和《文化苦旅》。不是因为它们真的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水平,而是因为它们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作用。

看到这个回答,估计读者第一反应是《文化苦旅》凭什么能和另外两部著作相提并论。小编并无比较之意,只是列举答案罢了。另外,就是有一点私心在里头——小编便是从读《文化苦旅》才开始爱上了中华文化。

其实,中华文化如此源远流长,内容又是如此丰富,岂能是三本书就能代表得完全的?主要还是看重它们对中华人民思想的引导和影响。


《论语》

它是儒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是中国历代各朝的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时至今日,《论语》中部分语录还被写入语文教材中,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经典教材。

《十则》中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语录对于学校、家庭教育和为人处世之道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史记》

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代表之作,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说的: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同样,也有多篇内容被选入语文教材。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故事;《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介绍有关于屈原的平生事迹;

《将相和》(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组成。

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录了我国前后三千多年的历史,其中关于人物、事件和道理的描述十分之细致,对后人学习中华历史和文学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苦旅》

当下很多学生和家长不甚了解学习文言文的用处,可尝试阅读这部作品。

这文学散文作品,犹如一座连接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浪漫且温柔桥梁,走在上面读者,饱览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细腻,体会着历史人物的风流与坎坷,求索着人生路的漫长和彷徨。

当一个人被自己民族的文化彻底熏染时,会有一种自信和热爱油然而生,犹如寻亲一般,本能地就会去寻找最原汁原味的古文去读,如饥似渴地吸吮着与自己有亲密血缘的文学语言。

就在这个过程中,身体更轻盈了,思想更纯粹了,灵魂更深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