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1月28日,大年初四,“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评价系统”,上线。

97.3%,新冠肺炎病变检出敏感性。

99%,新冠肺炎病变检出特异性。

2-3秒,完成量化评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是中国AI企业在祖国最需要之时交出的第一份答卷,依图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成为全国第一个投入一线使用的AI影像系统。

它代表了AI技术的力量和希望。

2月9日,央视“齐心协力战疫情,企业在行动”专题报道中,点赞这套系统驰援武汉新冠疫情防控一线。报道中特别提到,依图基于CT影像的“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已在武汉协和等3所武汉的桥头堡重点收治医院临床实用,为医生决策提供诊治依据。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定量、定性分析,秒级完成

先进的医学决策技术已经成为临床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时间推回到2月4日,正在全国上下为疫情防控而揪心的时候,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通过微信公众号宣布: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诊断系统已在临床使用一周,系统2-3秒内就能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可以有效助力临床判断病情,评估疗效、预测预后。

这对于核酸检测试剂盒紧缺、检测敏感性较低、采样不规范的疫情一线而言,如久旱逢甘霖。

次日,国家卫健委便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CT影像在湖北省范围内定为新冠肺炎判定依据之一。

2月13日,湖北省首次以临床诊断病例作为报告数据,显示此前一天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包含以CT为标准的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相比普通肺炎,新冠肺炎具有肺内多发散在病变、病变过程中呈现此消彼长的特点,CT影像的形态也比较特殊,局部流动性的病灶较多。对人类医生来说,这意味着阅读这些CT影像时,更加难以准确对此给出定量分析。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由于新冠肺炎会对全肺乃至全身器官造成影响,在诊断新冠肺炎时,除了肺炎的显性病变主体,还要对患者的全肺也进行全面评价,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定量评价肺炎,才能有效诊断,尤其是早期或轻症病例的诊断。

如果人类医生通过手工去勾画病变区域,需要在300~400张CT的每一张图像上面都勾出病变的区域,以获得相对定量的分析。这种方式下,轻症患者的CT片判定需要1-2个小时,重症患者则要3-5小时不等。

而定量却恰好是AI的擅长。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依图胸部CT新冠肺炎智能评价系统,对整个肺部的新冠肺炎病灶,尤其是早期边界模糊、肉眼难以有效分辨的病灶和肺部其他炎症进行精准测量和分析后,辅助医生早期发现和快速鉴别诊断,全过程秒级完成。极大的节约了医生的时间,让医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诊断、评价。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自鉴、自测,助力复工防控

在前方战场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保障后方安全同样刻不容缓。

依图医疗迅速研发出针对此次疫情的“新冠肺炎”智能鉴别服务——依图新冠肺炎小依医生,以医院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多种形式和入口,为宅在家的群众提供健康知识普及、症状自测、在线分诊挂号等服务,帮助人们及时获取权威疫情简讯和防控知识,同时在家即可进行新冠自诊,疏解医疗机构压力,减少院内感染风险。

用户可采用智能问答的方式,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小依医生可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反馈。系统根据国家权威机构给出的疾病指南,通过预问诊问答对的形式完成信息采集和结果判断,明确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性。

针对疑似患者,小依医生会提供智能发热门诊推荐,自动与定点医院对接,并衔接线上问诊、预约挂号、诊前检验推荐、采集病史等服务,便利就医。疑似患者提出申请,专岗医生审核。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依图新冠肺炎小依医生界面

目前,新冠肺炎小依医生已经部署至上海、浙江、广东、四川、广西等十几个省级行政区的几十家医疗机构,及多地政府公众号平台和全国互联网平台,实现从区县到千万级城市的全面覆盖,包括上海市一网通办、上海徐汇“汇治理”市民服务平台、上海长宁区政府官方网站、深圳市公安局、健康连州(覆盖连州全县)、银川健康广场(银川卫健委平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为大规模复工全面来临提供保障。

全国首个抗疫AI影像系统,3秒内完成新冠筛查

据了解,截至目前,依图抗击新冠疫情AI产品已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及应用,驰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100多个医疗、公共机构,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

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正在为抗疫一线带来更多胜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