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忠肝義膽的英雄很多,唯獨關雲長受供奉崇拜影響大?

遙遠的現在


首先三國演義這本書太家喻戶曉了,而我們歷史一直把蜀漢當成正統,自然對蜀漢的同情心更多,為什麼關羽更家喻戶曉,有兩方面原因

一 歸順曹操時期,沒有不出力,幫助曹操打敗袁紹,斬殺顏良文丑,出力,但是知道大哥劉備消息立馬去投奔

二 過五關斬六將,不顧一切去投奔大哥

三 赤壁之戰,私放曹操,報恩,報答當初曹操的知遇之恩


it從業


不請自來

關雲長之所以影響大,主要是由於清末時期滿族皇室的造神運動所導致的,在滿清之前,中國所確立的武聖一職一直是以嶽武穆為代表的。從宋朝到明末時期,長達五百餘年時期,岳飛一直是中國當仁不讓的武聖。

我們先來看看關羽的造神運動是什麼時期開始的。建安五年,關羽被漢室冊封為“漢壽亭侯”,死後被蜀漢後主劉禪追奉為“壯繆侯”,不過自漢末到唐宋時期,關公的祭祀活動範圍還沒有特別大,只是在荊楚一代有稀少的人來進行祭祀。

元末明初,《三國演義》的問世導致民間對關公的祭祀急速膨脹,萬曆皇帝更是將關公冊封為關聖帝君,後期滿清入關之後,關羽造神運動愈演愈烈,幾乎歷任皇帝都對關羽的封號進行加封,成為了現如今的關二爺。

而之前的武聖岳飛呢,元朝時期,元朝政府為了維持統治,吞併南宋後,就將南宋時期對岳飛的祭祀活動傳承了下去,並且再次抬高了岳飛的地位。明初時期,洪武就冊封岳飛為靖魔大帝,後來萬曆更是再次加上尊號嶽聖帝君,左右分別有十二位武將,共計二十四位武將一同配享神廟,在這段時期,武聖岳飛的地位是和孔聖人相比的。可以說,在這段時期岳飛的地位是絕對高於關羽的。

我們今天冷靜的面對這次關羽造神運動,分析這種現象,不難發現其中的問題所在。我們看一下岳飛和關羽的區別,岳飛生前最出名的事情就是抗擊金兵,為國家效力,是個十足的民族英雄。而關羽呢,關羽生前最出名的事情就是義結金蘭,忠義勇名揚天下,是個十足的忠義兩全之人。眾所周知,清朝統治者的前身就是女真族,跟金朝是一脈相承的,努爾哈赤初次建立政權時就是後金。而岳飛是以抗金而流傳後世的,作為金朝的後人清朝自然不會去膜拜岳飛,更不想看到打敗過金朝的岳飛受到百姓的祭祀了,於是他們大力的抬高關羽的地位,刻意的淡化岳飛的影響,雍正時期,朝廷下令將岳飛的牌位移出武廟,以關羽的牌位代替,將漢族的信仰全部轉變到關羽身上,直至民國時期,民國政府才將岳飛請回武廟,並重新祭祀。


我是歷史原創作者叫我李白把丶,如果您也對歷史有興趣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哦。


叫我李白把丶


關羽形象最突出的性格,也是最為舊時代人們稱頌的精神品質,可以概括為勇武和 忠義.然而這樣的關羽形象並不是由哪一個入獨立塑造的,而是在好幾個世紀中由人民 大眾和文學家共同創造的,其思想性格的鮮明突田,逐步完美,大致經歷了初步形成, 定型,被強化這三個階段

一、民間文學中的關羽故事

已突出了關沮“義”、“勇”的精神內核

早在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之前,關羽故事就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巳經 具有後來《演義》中關羽形象的雛型了。《老圃叢談》雲:“今入動稱關公顯聖,此雖 根於小說,然不始於《三國演義》,隋世巳於荊州玉泉寺見靈蹟.五代時,蜀王令趙忠 義畫關將軍起玉泉寺圖(見《益州名畫錄》),知五代時巳盛行關像。”可見遠在隋唐 五代,關羽故事不但流傳,而且有了神異色彩。宋朝是三國故事大傳播的時代,想必關 羽故事亦是主要內容之一。

洪邁《容齋二筆》載:“關公手殺袁紹二將顏良、文丑於萬 眾之中。”現存元刊本《新全相三國志平話》所寫關羽的主要故事已有:“桃園結義”、 “關公襲車胄”、“關公刺顏良”、“曹公贈雲長袍”、“雲長千里獨行”、“關公斬蔡 陽”、“古城聚義”、“關公單刀會”,“刮骨療病”、“關公斬龐德。

于禁軍”等,內容詳略不一。元入雜劇以關羽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據傅惜華《元代雜劇 全目》統計,約有十來種,現存《單刀會》、《千里獨行》等。《單刀會》是元代早期 雜劇作家關漢卿的作品,寫魯肅為了索還荊州,邀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仍單刀 赴會,平安而近。全劇幾乎提到了關羽生平的所有經歷,突出地歌頌了他的智勇.《千 裡獨行》現存兩種版本,作者姓名均不詳。一種是關羽主唱,但僅存曲詞一折,見於《雍 熙樂府》,抒發關羽辭曹行近古城時的心情。另一種以正旦扮甘夫人主唱,歷敘關羽降 曹、辭曹,古城會等故事,《元曲選外編》收入。

間流傳的關羽故事,所塑造的關羽形象,有一定的史實依據

二、但在對歷史材料的 取捨上,明顯地可以看岀是出於刻畫“義”、“勇”的關羽形象的需要

凡史籍中有利於表現關羽義、勇精神品質的材料,民間藝入一律釆用..由於《三國 志•關羽傳》總共只有九百餘字,對關羽生平的記載十分簡略,裴松之注。引的關羽材料 也不甚詳細,因而民間藝人在使用這些材料時,大多豐富了情節,擴充了內容,突出了 關羽的精神面貌。

關羽刺顏良於萬眾之中,解白馬之圍事,在《三國志》本傳甲有記載。《平話》加入 了曹操的“撫背”讚許來突出關羽的英勇無敵,又有“稱頌關羽“勇氣凌雲”,“前後絕倫”。辭曹歸漢事,《三國志》本傳僅有“封其所賜,拜書告辭”的簡略記載, 《平話》卻有曹操故意阻撓,在霸陵橋設伏,關羽連續三日辭曹以及挑袍等情節。刮骨去 毒事,《三國志》本傳雖載關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但並沒有加以渲染烘托,而 《平話》寫這段故事,不僅說與關羽療病者是當時的神醫華陀,而且有詩一首,對名醫 遇英雄加以讚歎。

雖有歷史記載,但不利於表現關羽義、勇精神品質的,《平話》或雜劇則加以'改 造。

關羽的降曹。

《三國志》本傳的記載很清楚: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禽羽以歸。

《武帝紀》又載:五年春正月……遂東擊備,生禽其將夏侯博。備走袁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 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

為了塑造理想的關羽形象,民間藝入又虛構了關羽故事

《平話》中的關羽襲車胄,斬文丑,古城會斬蔡陽都是虛構。《三國志•武帝紀》 記文丑被殺雲,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時(操)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 破之。

當時關羽是在曹操處,但這裡並未明言文丑是關羽所殺。徐州刺史車胄的被殺,

《三國志》中的《武帝紀》、《先主傳》都說是劉備所為,亦未明言是關羽所殺.《平 話》卻有曹操有意使車胄與劉備爭奪徐州太守之職,被關羽襲殺的故事。

三、為什麼這樣塑造關羽形象?

司馬遷在《史記》中就破例給項羽這個失敗的英雄作“本紀”,寫出了項 羽的英勇善戰,決死精神和撥山蓋世的英雄氣概。“英雄型"入物從來在我國文學作品 中佔有重要地位,對英雄入物作某些"神化”的刻畫,也是我國傳統藝術的一種審美情 趣。所以末元的"說話”藝入、雜劇作家,以及種種民間傳說通過關羽斬車胄、顏良、文 醜、蔡陽、刮骨去毒,殺龐德,水淹七軍等故事,構成一種壯美的境界,賦予這個入物 威震華夏的英雄本色,以此來征服聽眾或觀眾。

然而,光是孔武有力,敢作敢為還算不 得英雄,只能被稱之為“匹夫之勇”,因為崇尚入的美德、節操,講究立身、立名,更 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意識。在我國古代,勇武無畏就既是一個審美範疇,又是一個道德範 疇。《禮記•聘義》指出:"有義之謂勇敢”。孔子也說:"見義不為,無勇也。”這就是說,"勇”,的舉動必須合乎“義”的要求,而不是亡命之徒的拼命勁頭.至於 "言必行,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士為知己 者死”等等,更是我國古代人民所遵循的傳統信條。

於是勇武立業,忠信立身的入物成 了入們尊崇的典範.先秦時期那些不問是非曲直,然而講究信義,“巳諾必誠,不愛其 軀”的任俠之士也受到普遍的敬仰和愛戴.司馬遷為此專作《遊俠列傳》.一生經歷 充滿浪漫色彩,具有俠士風度的大詩人李白也頌揚任俠之士的重然諾:"三杯吐言諾, 五嶽倒為輕”。在民間,一般老百姓即便有忠”之心,也往往缺少“盡忠”的機 會,倒是仗義救危,講求信義,真誠相待,相互扶持的道德號召力量更為強大。

正是由 於如此,民間藝入又虛構出"桃園結義”的情節,並賦予關羽不忘兄弟情誼,不戀榮華 富貴,堅守信義,千里獨行迴歸劉皇叔的美德.若論起三人結義的初衷來,原本是朋友 間意氣相投,患難與共,平等相待,"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不存在誰該忠於誰的 問題.只不過後來“大哥"成了主子,關、張二入成了臣屬。如果關羽在曹操那裡貪戀 富貴而不迴歸劉備的話,便不惟不義,而且不忠了。

四、羅貫中《三國志通俗演義》使“勇武”、“忠義”的關羽形象定型化

如果關羽故事僅在民間流傳而沒有鮮明的總體形象,則不可能產生那樣巨大的影 響,形成全社會的關羽崇拜.關羽形象的完整、統一和定型,是羅貫中的貢獻。

他依據正史,又廣泛地吸取了宋元平話、雜劇以及民間傳說作為素材,在《三國志通俗演 義》中塑造了一個以勇立功,以忠事主,以義待友,忠、義、勇集於一身的關羽形象這樣一個勇武、忠義的關羽形象,正符合那個時代的精神趨向。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從此佔據正宗地位。宋代程、朱之後, “君敬、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類的禮教倫常信條,不僅成了求之於內心 的道德要求,更變成了外在的強制性規範。如此悠長久遠的民族精神傳統,強有力地影 •響著我們的文學創作.宋元以來的小說、戲曲,往往侷限於忠奸、善惡之間所表現出來 的道德力量的衝突,強調其懲惡勸善,裨益風教的社會教化作用,通過所塑造的入物形 象,進行綱常名教的道德說教。這種佔據統治地位的精神趨向,自然也強有力地影響了 小說家羅貫中,為他創作《三國志通俗演義》定下了路子,"強迫”他只能把早在宋代 就受過皇封"的關羽塑造成一個英雄、忠臣、義士三位一體的入物。

清人顧家相對 “世道人心”施加於羅貫中的影響就已有所認識,他說:"北宋太祖得國,雖亦非正, 而諸儒輩出,修身立品,遠勝前朝,一時風俗入心,為之丕變。沿及金、元,雖以外域帝 •中華,而理學大昌,大存直道傳奇院本所演劉、關、張、曹操之事,亦往往與《三國 演義》相出入,以此知羅貫中之實有所本也。”羅貫中在前入創作的基礎上,受到傳 統精神趨向的節制,自然要對關羽特別關照。

從關羽形象精神內核的形成,到 這個形象的定型以及他持久、穩固的影響,正可以說明民族文學的保守性。但文學作品在現實中的效果。正所謂“事在人為”,人可以造神,也可以滅神。

我是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黑白史


忠肝義膽的英雄,確實史上非常多。但勇武絕倫又忠肝義膽、又能捨棄了已得富貴、而為了信仰而毅然赴難的,就不多了。

尤其是在普遍崇尚

君擇臣、臣亦擇君價值觀的三囯時代,有本事者,換一個主人,就如家常便飯。主流價值觀如此,沒人會因此而持異議。

而能拋棄已得高官厚祿,且甘冒殺身之險,直言不諱的表明自己將去之心,仍然毫不猶豫去繼續追隨劉備的,唯有關羽一人。

曹操察覺關羽之志,曾命張遼前去試探。沒料關羽直接了當的就說了,竟絲毫不懼曹操會因此殺了他。

這就難得了!所以,曹操亦為之嘆服。贊曰:各為其主,忠義楷模。

所以,三千年來義士英雄眾多,能受如此供奉者,惟關公耳!

圖截自網絡


風去了無痕D


並非如此,關羽是在清朝雍正時期才開始被供奉起來的,也就是說雍正帝即位以後(包括現在),關羽確實是被崇拜的,但是在雍正前,人們崇拜的是姜子牙。

這裡要提到一個地方:武廟

簡單來說,雍正帝在位前武廟中供奉的武聖為姜子牙,雍正帝在位後,武廟的主神武聖改成了關羽。



什麼是武廟?

武廟又叫武成王廟,而這“武成王”指的是姜子牙,此廟是以姜子牙的封號命名的,那麼顯而易見,這座廟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祭祀姜子牙。

ps:唐肅宗時期,唐肅宗追封姜子牙為武成王,也是在這一時期,武廟開始建立。

武廟建立伊始,此廟以姜子牙為主神(武聖),張良為配祀(亞聖),再以十哲(包括張良)和古今六十四名將為從祀進行祭祀。

十哲為:白起、韓信、諸葛亮、李靖、李勣、張良、田穰苴、孫武、吳起、樂毅。

六十四名將為: 人名太多,詳見下圖↓

【圖中也可以看到關羽在唐朝時期為六十四名將之一】

後到宋朝,宋徽宗將武廟名單做了些許調整;再到元朝時期,雖然繼續以姜子牙為主神,但是從祀的名將已經被剔除了很多;最後到明朝朱元璋時期,武廟祭祀這一活動被廢除,雖說武廟祭祀以被廢除,但是民間這一活動還照常進行,不過民間祭祀的主神為岳飛。

直至清朝雍正時期,武廟祭祀又建立了起來,不過這個時候武廟主神已經成了關羽,而之前的十哲和從祀也被換成了關興和周倉。

雍正為什麼要把關羽列為武廟主神?

這個原因還得從努爾哈赤說起,據說努爾哈赤為建州酋長時,讓其子孫熟悉漢文化,他們都喜歡三國曆史,人人熟讀《三國演義》,把這本書當做他們的軍事啟蒙教材。

因此,關羽成為了滿清將士心中的戰神,這樣一來,關羽的地位自然是水漲船高了。



後滿清將士在與明朝的戰爭之中,只要贏得一場戰役,他們便認為是關羽保佑的結果,那麼等清人入關之後,關羽也是得到了很多加封。

如在順治時期,關羽就被加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整個清朝,關羽被加封十三次之多。

最後在雍正時期,雍正重修武廟,關羽獲得武聖稱號。

正是如此,在雍正時期以後,關羽的名聲越來越大,在民國時 ,關羽儼然成為了“忠義神勇”的歷史文化人物楷模,直至現在,關羽還是非常受人崇拜。


千古君


關羽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不光現代人喜歡他,在當時也都喜歡他,三國期時期曹操喜歡他是對關羽能力的認可。為了拉攏關羽也是用盡了心思,金錢,美女,高官,可是始終也沒能挽留住關羽的心。

關羽身為武將,身上卻沒有其他武將的粗魯,反而手不釋卷!頗顯儒雅之風。也正是這些常人難有的優點關羽卻集於一身。

一個人身逢亂世,不愛錢,不貪財,不好色,重情義,不戀官。這樣的人誰會不喜歡,誰會不尊重,也給了我們一個做人標杆,做人指南,所以會受後人的尊崇和敬仰


孔孟之鄉禮儀之邦


三個原因。

一、文人的同病相憐

從國家政權層面來說,南宋之前官方都是承認曹魏為正統,蜀漢是割據勢力。比如我們一直都說,魏晉南北朝,而不是東漢三國兩晉,就是這個意思。

不過,官方是官方,東晉時期文人就因為偏安開始推崇蜀漢。比如《漢晉春秋》就公然認為蜀漢是承接東漢的正統,然後就是西晉政權,所以書名就是《漢晉春秋》。

此後,隋唐北宋都承認曹魏,唐玄宗這樣的自負皇帝還自比曹阿瞞。

到了南宋時期,不僅文人推崇,官方也公開承認蜀漢是正統。此後,歷代意識形態都認為劉備是正統。

既然劉備是正統,關羽自然就是正面。

二、皇權的加封

北宋之前,關羽僅僅只是古今64將,與同時期的張遼等並列,武聖是姜子牙。

北宋末期,黨爭激烈,國家風雨飄搖,宋徽宗首創加封關羽等神仙之例。試圖讓這些神仙來保佑自己。

此後越發不可收拾,越是王朝末期,朝廷越發需要忠義的關羽,對關羽的追封也就越離譜。宋徽宗封伯、真君、武安王,明代就是帝君,清代最後一次追封甚至達到26字的大帝,完全超越了清代皇帝的22字。

官方如此,民間當然更瘋狂,所以關帝廟是全國最多的寺廟,每個縣都有,甚至一個縣可以有好多個。關羽成為帝君,劉備這個主君反而成為配角。

三、民間的反推

北宋市民階層崛起,戲曲蓬勃發展,顯然三國這個主題古往今來都是大頭戲,關羽的戲曲自然也是比較多的。

關羽忠義之名響徹雲霄。民間的追捧自然引發宗教跟進,佛道都對關羽進行追封。

所以,戲曲、宗教、文人,引導了民間對關羽的追捧,這個累積起來的強大民意又反推了國家政權的加封。


四川達州


“寫春秋讀春秋一部春秋,孔聖人關聖人二位聖人。”關羽何德何能,能完成受到供奉和崇拜,從而完成從人到神的轉化呢?



第一方面的推力,是帝王們的加封——高級大腕粉助

最早封關羽的帝王,應該是北宋哲宗,他把玉泉祠提升為顯烈廟。到宋徽宗一朝,加封關羽為武安王,從此在武稱王廟中,關羽可以和名聲顯赫的姜太公同列王位。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王。孝宗淳熙十四年,又加封英濟王,與此同時,關羽有了自己獨立的廟宇,享受供奉。

元朝文宗天曆元年,敕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民間崇拜關羽的活動在寺廟展開,從而推動了關羽和三國故事的傳播。

明嘉靖十年,稱關羽為漢關帝壽亭侯,第一次稱關羽為帝。萬曆三十三年加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明末崇禎年間,世人皆稱“關夫子”,同孔夫子平起平坐。

清軍入關前,以《三國演義》作為兵家教材,入關後雍正下令全國大力建設關帝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加封忠義神武聖佑大帝。



第二方面的推力是,民間傳說——無數小粉絲助

大量的民間小粉絲群的口碑傳誦,讓關羽走進千家萬戶,大多本故事純屬虛構,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

宋大中祥符年間,流傳關羽奉詔討蚩尤的故事。徽宗時,張天師請關羽降蛟龍,關羽成了降妖除魔的戰神。

宋洪邁在筆記小說中,記載了關羽成為包治百病的藥神。其間有一味藥,就是關羽好讀的左氏春秋。

此外,如伸冤理枉、勸善懲惡,甚至科舉考試,都能看到關公的影子。

在老百姓的心口相傳下,關公已經成為僅此於觀世音菩薩,救國救難、普渡眾生的天神。

第三方面的推力,是小說和戲曲的包裝——文人墨客粉助

在關羽由人而到神鬼的演化過程中,得益於寫作大師們的筆耕。

如元代的《三國志平話》與《三分事略》確實給關羽很多力。因為關羽戰死,“後說無、魏兩國官員至荊州,言聖歸天。”

元末明初羅貫中傾力推出了《三國志通俗演義》,多處敘述可關羽顯靈的片段,把關羽寫成了“義絕”。



宋元雜劇和明清戲曲有很多關羽成神的劇目,在舞臺上塑造了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關羽形象。如《關大王單刀赴會》,就是借關羽的劇本形象大力宣楊大漢民族的情感。

一直到明代的《關公斬妖》,由人到神,再到護法神,再至伏魔大帝,關羽怎麼不受崇拜。

第四方面的推力,是宗教宣傳——優秀團隊的粉助

最給力的就是道教,特別是宋徽宗,自稱為“道君皇帝”,極力崇奉道教,他在道教把關羽封為“崇寧真君”,

加之後來傳道者封關羽為關聖大帝、伏魔大帝的封號,讓關羽管天管地,管人間黑道白道,各行各業,甚至監察冥界鬼事,關羽真的變成神仙中的一員了。

就這樣,把關羽處理成忠於劉備在漢室正統,具有威猛雄壯的戰鬥精神,可以說“忠勇”已經成為關羽的性格和政治符號。

小結:關羽之所以得到了後人的欽敬,帝王的加封,民間口碑,文人墨客的傾力刻畫,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宗教宣傳分不開的。

當然,皮之不存,毛將附焉。沒有關羽“義不負泰山重,忠布顧死何言輕。桃園金蘭誓,弟兄山海盟。早把這九尺身軀青龍偃月,付與蒼生”。再多的推力來純金打造,又有何用。


閒將西話


崇拜關羽的人多了,不僅官府崇拜他,百姓崇拜他,日本人崇拜他,黑社會崇拜他,特務組織崇拜他。

他忠義、剛猛、儒雅,特別是另有一點,許多人都忽略了。他傲上而不欺下,對下友善,對上倨傲。也就是說,他有傲骨,不肯屈服於人。他只服從他認為的道義,比如對劉備,那就是既是朋友,又是兄弟,更是君臣。所以他服劉備。但其他人呢?憑什麼得到他的服從?

他起先對諸葛亮也不服,後來看到諸葛亮的才與德才心服口服。但能讓他服的人太少了,大多數人他都不服。但對於地位低於他的人,他則不欺,比較友善。這一點與他的兄弟張飛不同。張飛服於上而暴於下,後來還被部下殺死。關羽的做法,在人們看來,就是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他的功勞並不突出,他的能力並不很強,他的儒雅也是出於宣傳,但他不肯輕易服人,對下友善的做法,則很符合中國人的心理。所以,難怪那麼多人崇拜關羽。

現在的人不太崇拜他了,但現代的人有幾個比得上他,嘲笑他的人真是何德何能,不自量力。





老磨盤


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唯獨關雲長受供奉崇拜影響大?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封建政權往往希望通過樹立一些正面形象來鞏固自己的統治。例如孔子和關羽都是典型的代表。其中孔子被尊為孔聖人,關羽被尊奉為武聖人,兩人都建廟受到供奉,而且這種屬於政府行為,真是由於這種政府行為,所以他們受供奉崇拜和影響也最大。

搞清楚這個之後,就要看為什麼選擇關羽呢?

關羽是東漢末年的大將,他白手起家,出身不高,最終成為漢朝前將軍;他心懷天下,對下層人好,藐視權貴;關羽戰功赫赫,是天下聞名的大將,而最為難得的是他對君主忠誠不二,面對高官厚祿,美女金銀,絲毫不動;而被擒之後,又為忠義,誓不投降,最後壯烈而死。這樣來看,關羽作為忠義忠君的代表被供奉正符合統治階級的意願。

三國的人物故事在中國流傳極廣,也較早,因此,關羽在民間的影響還是挺大的;因此,在宋朝,關羽的地位才真正被提高起來,北宋宋徽宗先後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崇寧真君、武安王、義勇武安王;而之後宋朝處於軍事的不利地位,更加重視對關羽的追封,先後追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宋朝滅亡之後,元朝繼承了政權,保留了對孔子和關羽的廟宇,繼續追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而到了明朝關羽正式被尊奉為單刀伏魔、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而在政府的引導下,各地也都修建了關帝廟,以對關羽進行供奉。

在明代,關羽隨著《三國演義》小說和三國故事的流傳,被不斷的神化,不僅在政府層面,在民間,關羽的形象也被大家重視,作為商人,誠信信義也和關羽緊密相連,尤其是關羽的老鄉晉商們,更是供奉關羽。

因此,從官方、到民間,都選擇了關羽作為供奉對象,主要還是由於關羽的知名度以及他的忠君信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