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一战二战的历史中,德国两次攻打法国,为什么一败一成?

奉史为师


在一战与二战中,德国都是重要的战争发起国,并且在战争初期,德国每次都是先向西进攻,但是德国这两次进攻的结果却完全不同,一战时期的施里芬计划最终陷入苦战当中,二战时期的曼施坦因计划却成功占领法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探究竟。

两次计划详情

施里芬计划:将德东、西两线,东线主要针对俄国,西线则针对法国。其中,西线部队由79个师组成,东线只有 10个师夹杂部分地方部队,东西兵力比大致为1:8。西线又分为左、右两翼,比例也是1:8,左翼部队中一部分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里是巴黎的西北入口,也是法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这部分兵力主要用于战争时起到牵制作用。其余的左翼部队部署在法德边境线上,随时准备进攻。西线中的右翼,是德军的主力部队,也是德军能否赢下这场战争的胜负手。一旦战争打响,东线德军部队牵制俄军,将俄军限制于东普鲁士边境。于此同时,集结西线的右翼以凡尔登地区为中心向西南方向旋转进攻,通过中立国比利时,从而到达法国与比利时的边界进入法国,在穿越比利时平原、横扫法国沿海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巴黎,然后继续向东,从法军背后包抄其主力部队。而西线的左翼的任务,便是诱敌并抵御法军主力的攻击,直至对法国主力军形成包围圈,再一举拿下法国。

曼施坦因计划:把德军主力部署在法德交界的阿登山脉,以对法军造成突然袭击,而德军在北方部署的军队则负责吸引法军注意,最后将法军包围歼灭。德军主力将翻越阿登山区,攻击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等地,然后再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巴黎。在法国精心构筑的“马奇诺防线”正面的德军则组织佯攻,牵制法国军队,等到主力攻占巴黎,并推进至该防线侧后时,再发起总攻,与主力前后夹击,围歼法国主力军。

两次计划的异同

从作战路线上看,施里芬计划是从比利时进攻,从法国西北进入法国境内,在法国境内展开总攻,从而歼灭法军,曼施坦因计划是越过阿登山进入法国,推进到法国主力军的后方,与从比利时进攻法国的德军形成包围之势来消灭英法军队主力军,然后再去总攻拿下法国。

从战略上来看,施里芬计划甚至更有战略价值,因为相比二战“曼施坦因计划”,施里芬计划当初刚刚提出就是专门针对双线作战而设定的,在战争的初期,法俄双方的军事部署也证明了施里芬的正确,施里芬作战计划当中的法俄军事动员时间差是存在的,假如不是之后陷入僵局使得德军无法在这个时间差之中完成作战,施坦因计划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的,而曼施坦因计划的关键点在于翻越阿登山脉,达到战术奇袭。

从两者的表面上的不同看本质,其实区别主要在于施里芬计划是一场失败于战术的战略计划,而曼施坦因计划是一场战术上的完胜导致的战略胜利。

战争结果不同的原因

造成两次战争结果不同的具体原因,首先就是一战时期与二战时期的德法军事环境完全不同。在一个大前提下——两次作战计划都是闪击战计划,一战时期最为代表性的新武器是马克沁机枪,由于它的出现,使得当初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骑兵与炮兵配合作战的模式慢慢消失,战场环境变为堑壕作战,最为不利于进行速战,势必会导致成消耗战,并且这个时期初次登上战场的坦克还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场环境。二战时期,德国核心成就在于装甲集群的领先,而且相比法国坦克,德军在二战时期的坦克基本上都是为了满足闪击战需求而设置的,武器装备的不同决定了战争形态的不同。

一战时期与二战时期的战争环境完全不同。一战时,俄国出兵速度还是比施里芬的预想要快一些。当时日俄战争虽然对俄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沙俄在一战爆发时还是及时地派出了军队,将德国的东线战力进行了消耗。当时执行施里芬计划的是小毛奇,小毛奇原本完全按照施里芬起初制定的作战方案来采取行动,但后来被迫进行战术改动,计划并未与战略战术实际情况真正契合。而二战时德军可以说是全军出击攻打法国,没有在其他地方消耗太大军事实力。

当然,造成这两次战争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还应该是当时国力上的差距。一战之前,虽然法国确实在已经开始慢慢衰落,已经不再是欧洲的唯一中心了,但普法战争之后的德国其实也是外强中干,战争初期法军及时后撤并且避开了德军的包围计划,而之后德军遭遇僵局之后后续无力,开始被协约国集体反击,最终导致失败。二战之前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了世界局面的洗牌,法国更加衰落,而1933年希特勒上位之后,集中德国力量进行军国建设,将纳粹德国打造成了完全的战争机器,结果在“曼施坦因计划”这场豪赌之中,可以押注丰厚的筹码与英法对赌。


奉史为师


一战时,法国作为同盟国,最后拼死终于取得了胜利,那么为什么到了二战的时候,不到六周就被德国打败,全面沦陷了呢?两个战争之间也只是相差了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里面,为什么法国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一战时法国打赢战争也是非常吃力的,而且还损失了一大批人。到了二战时,当初的那一代人早已经死的死伤的伤,不像第一代人那么具备强烈的民族复仇意识做支撑,他们已经打不动了。而且一战时德国采用的是阵地战,二战时采用的是闪电战,第二种法国根本吃不消。

一战结束后,法国虽然作为战胜国,但是并没有得到多少补偿,战后元气没得到很好的恢复。而德国作为战败国,也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而且德国的工业制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都比法国强上很多。

二战时,法国和德国两国的实力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在一战之前,法国社会上就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人口、经济、社会结构上都有明显的缺陷,只是一战的胜利掩盖了这些不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的这些问题就一下子都涌现出来了。



御前带刀侍卫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好回答的,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德国和法国的军事实力其实都不差,而为什么我们现在取笑法国,那真就是阴沟里翻船的,首先,众所周知法国是第二殖民地大国,无论是经济、军事都是名列前茅的,可是为什么法国在二战仅38天就投降了?真是给高卢鸡丢脸,毕竟拿破仑还是争霸过欧洲,甚至是差点统一,其实里头是有原因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首先双方的实力基本都是对等的,谁也不服谁,就嘚需要一场战争来分清楚谁是大哥,所以双方可着劲的干,看家本事全都拿出来,而且当时德国是新兴大国,法国本身就是大国,所以双方的实力其实是差不多的,而且也和军事理念有关系,一战打消耗战、堑壕战甚至还有绅士的情况发生,哪像现在偷袭、耍计谋卑鄙无耻的。都是面对面的干。所以双方的损失和实力都是不足于吞并对方,只是不断的消耗,就是因为这样,法国彻底残废了。

而二战时期法国却被吞并的原因就是一战留下的后遗症,害怕战争,彻底恐战,而德国可是德意志民族,属于越战越勇,誓要报仇,玩命的提升自己,而纵观法国,害怕再次引起战争,开始消极主义,这也是为什么二战英法对德国实施“绥靖主义”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投降主义在法国盛行,爱国主义衰弱,只要是看一场战争失败,法国军队就无心再战也是和一战后遗症是有关系的,还有一点就是军事战术上的问题,法军还在奉行一战时期的对策,而德国已经是“闪击作战”恰好是法国的克星,德国只要突破法国防线,法国就朝不保夕。


鹏正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攻打法国凑从战争角度讲没有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境内有几百万德军攻入,而德国境内没有任何协约国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和同盟国处于胶着状态的时候,美国参战成为协约国,再加上西班牙流感,致使德国国内经济崩溃百姓民不聊生,然后1918年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新的德国政府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世界大战德国攻打法国从战争角度讲是胜利的。


良花


一战的主要战场就在法国境内,大量的战争残留物毁坏了土壤种植功能,法国在一战后经济恢复缓慢,特别是农业。

即便法国知道德国还会卷土重来,法国也打不起一场全面战争了。所以准备了一个马其诺防线,只要能撑住几个月,其他盟国就能赶过来救援。

谁知道法国军队竟然一触即溃,然后只能老老实实学习德语。


笔不意驰


很简单,

一战时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跟英法一条心,

自己国内总动员还没有完成就冲了上去,

小毛奇不得不从法国战线抽调大量生力军往东线,

以保卫德意志基石——普鲁士容克地主集团。

而到了二战,

英法抛弃了和苏联合作的政策,

别出心裁,鼓励希特勒削了斯大林,

在那个丛林法则背景主导的时代潮流下,

这哥俩又不傻,反杀英法。


颤动的丹田


一战时,德,法,英,三国进行的是消耗战,德国人口,工业产出,资源,都不如英法两国,所以失败。而二战,德国用的是闪电战,在没损耗多少实力的情况下,以击败法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