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被誉千古词帝的李煜,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该如何理解?

防弹玻璃猫


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这首词是李煜的作品,也是李煜后期的代表作品之一,李煜的《相见欢》,原词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如果要理解好这首词的情感表达、思想内容还是词作本身的艺术成就的话,都要对李煜前后期生活现状的变化有一个了解,尤其是对词人的心理变化也要有一个了解,才能理解这好首词。

这也是我在诗歌鉴赏是经常采用的方法——“知人论诗”,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词作的鉴赏上。


李煜其人

李煜,字重光,南唐中主第六子,也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李煜在政治上并无多大建树,然而他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工书、善画、能诗,尤精于填词。据史书记载,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

李煜即位后,不理政事,沉溺于宴饮的歌舞升平之中,国事日衰,后来南唐也被宋朝所灭,李煜成了亡国之君,史书中也将李煜称为“李后主”。李煜被俘后,被宋太宗封为“违命侯”,这个爵位很明显只是名义上的,其实李煜被俘之后过的是幽禁的生活。据史书记载,李煜也说他的这种生活是“日夕以泪洗面”。

李煜过着被严加看管的毫无自由的囚徒般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李煜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三年时光,《宋史》对李煜去世的事情描述的也很简单:“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

被俘沦为阶下囚的这一段经历对李煜而言自然是痛苦的,但对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对于词的创作而言又是幸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煜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但这不能掩盖他是一个优秀词人的事实。

他的词具有了真诚感人的情怀和深刻的内涵,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亡国被俘也宣告他“春花秋月何时了”的生活结束了,他不再是南唐君主的身份了,他开始了阶下囚的生活。

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他的文学创作却获得新生,并且大放异彩,成为词发展初期的一道绚丽夺目的光辉,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说到:“词之最工者,实推后主、正中、永叔……”

李煜词作的特点

李煜的词作在历代都有评价,我在回答中就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李煜词作的评价作为切入点,简单说一下李煜词的特点。

  • 1、李煜词的“神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温飞卿指的是温庭筠,韦端己指的是韦庄。这两人都是花间词的代表人物,也是花间词的创始人。

王国维用“神秀”一词来形容李煜的词作,也就是说李煜的词用情很深,达到了神秀的效果。他将李煜与花间词派的创始人作对比,可以看出王国维对三人的评价是递升的,这也表现了王国维对三人词作欣赏程度的高低。

“神秀”需要内外兼修,不是个别字句的别出心裁。在李煜的词作中,尤其是他在南唐灭亡之后的词作中,他将人生的黯淡之感用景物来表现,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他情感的集中体现。

这里的“神秀”不仅表现为贴切的外在景物的描写,还体现在他平淡的叙述中深入骨髓的悲愁,不用精雕细刻,不用典故辞藻,神韵浑然天成,展露无遗。

(描绘南唐贵族生活的画作·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 2、李煜词的境界

李煜的词是有境界的。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的词是“境界”,可以说境界说构成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没有境界说就没有《人间词话》。

“有境界”在王国维的心目中是诗词最上乘的评价标准,他说道:“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王国维所指的五代词就是以李煜的词作为代表。

(王国维)

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李煜的人生发生了巨变。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此时在李煜眼中成了一种累赘,他以沉雄之笔发故国之思,唤起了无尽的哀愁,唤起了人们精神的认同,投射在事物层面上。

在这繁琐不变的美景面前,如果说有变化的,当属人世,人情冷暖自知,物是人非。李煜用“一江春水”来形容愁,极具有长度感、爆发力和厚重感。远离了脂粉花香的李煜,词作更显厚重。这种格调,自成一家,千古流传。

  • 3、李煜词深切真率的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尤其是后期的作品,以深切真率的感情感染着千百年来的读者;以高度概括的典型形象给人们以种种启示;以独特的个人遭遇和情感的描写,反映了普遍的、人们所共有的某些思想感情。

李煜在表现生活感受的深度上,在美学价值的认识上,在词这种文学体裁的发展上,都有巨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切,都是李煜词作的成就,他把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唤起了人们千百年的共鸣。

(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

《相见欢》赏析

《相见欢》开篇句“林花谢了春红”,写的是已经褪去了鲜妍的春天,显然是暮春时节。这是这首词开篇句给人的第一印象。“林花谢了春红”,无疑是李煜当时眼前的风光,无疑也是此刻读者眼前的风光、

对于山水的观照,是词人的丰盈内心与客观外物之间最直接的交谈,是词人情绪漫展与读者进入词境的开始。

在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中,不论是诗是词,抑或是文是赋,几乎皆由实在的眼前之景开始,是由无限宽广的自然之风光开始。也就是诗词鉴赏时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红色的林花凋谢了,开篇句这幅画面里的红色,是至为鲜妍明丽的色彩,放在春天,放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如此突出,吸引目光。

在这首词的初始,笔调情感突如其来,那么试想这遍地都是凋谢了的红色的林花的景象,对于词人来说是否亦是突如其来?试想这若是唱成了曲子,那么开篇必然是哀伤凋谢的声音吧。

第二句“太匆匆”,词人道出了这最真实的叹惋。自然景观落在人的眼中,也就是人眼中的湖光山色了,这是李煜对这凋谢的春红及逝去的春光的感慨,一个“太”字包含了词人太多的情感。

这就是词人所为我们营造的场面,因为林花谢,因为寒,因为匆匆。然而这令人叹惋的匆匆却只是因为朝风晚雨这最寻常也最自然的现象罢了,没有人能够改变,叫人情何以堪。

李煜的《相见欢》,正是用简单寻常的词汇来表达。上片的展现中,没有陌生的意象,没有晦涩的词组,有的只是这样一幅花谢春红的景象,有的只是一声无奈匆匆的叹惋。

下片的开始,仿佛有了人的声音。从那样的林子里,读者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模糊的女子的形象,一句“胭脂泪”,仿佛从词中滴落了下来,像这满林的落红,那明媚的颜色就像是美人脸上滴落的泪,一颗颗变成了胭脂的容颜,一颗颗冲淡了胭脂的彩色,一片片落在了泥泞的地上。

在那片林子里,胭脂与春红构成了一个相连的画面,林花谢了春红无法挽留,而这一颗颗胭脂的眼泪呢?若是可以做酒,当能留下千古英雄的柔肠吧,唯有醉吟宽别恨,眼前的良辰也是眼前的遗憾。这里的醉是胭脂令人醉,也是留别令人醉。

而这泪也像醉人的酒,细寻又无踪影,就像林花落在地上要收去它美好的颜色,春就匆匆而去了。何时能够重逢是词人的遗憾与追问,也是理解这首词的遗憾与追问。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随着词句念出,读者仿佛也知晓了词人对于几时重的回答,答案就是“长恨”。朝雨晚风下凋谢的林花,总是向东的流水,都是自然造化的答案,而在词人笔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下片里的人与事正是在上片的林子里逐渐漫展,而读者的情怀,也正是随着词人所描写的情境,而经历着词人的心理变化。从开篇时的匆匆凋谢的落红,到一片片遗恨的胭脂泪,个中更多的是词人的无奈和遗憾。

试想即使林花凋零,迎来的应当亦是绿意生机的夏日,而不是如这首词中一般满是无奈与遗憾岁月的叹惋。当时的林花,当时的朝雨晚风,当时的胭脂泪,显然是当时词人的心灵体现,也正因为如此,这林花谢了春红的景象与观赏它的李煜之间,吟咏出了一片新的意境。

所以,倘若想要追索词人李煜当时的审美心理,那么他的经历与当时的情境,自然是值得在读这首词的人细细品味的。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沉哀入骨的腔调,将自然风光与李煜的生活遭际,一切的一切都交融在其短暂的生命体验中。这也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读者此时渐渐能够明白的,这是属于一个失去家园,失去故国,失去自由与欢乐的李煜,是此刻最真实的词人。结尾一句正是词人那无法消去的晦暗与沉痛,那超越个人探入生命的长河中的无限遗恨。

李煜的样貌,在这首词中,才渐渐显出,并且变成了读者所走入的这个词境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画面。

总结

《相见欢》全词只有36个字,却涵蕴极深,饱含着丰沛的情感。这首词通篇没有雕饰的痕迹,几乎全用白描手法。从抒情手法上来讲,词作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相见欢》虽短,却言短情长,精美的形式加上自己的深切感受,丰富真挚复杂的情感通过白描手法倾泻而出,使词具有了深厚的艺术韵味。该词感情丰沛真诚,作品自然天成,至今传唱不衰,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底。


作为曾经的一国之主,南唐的灭亡对李煜来说是不幸的,沦为阶下之囚是不幸的,但从文学角度来看,他又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南唐灭亡的痛苦经历和深切感受,就没有如此极具情感感染力和极高艺术水准的作品的出现。

他以自己的家国之感和身世之悲酿成了一首首词作,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借用杜甫的诗句来评价一下李煜——“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


回答完毕,欢迎交流指正。


一缕英雄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李煜,南唐后主,历史上大家对他“江南国主”的身份印象不深,主要是他留下的那些华丽词句令人称赞。

我对《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的理解

《相见欢》是词牌名,这里就不解释了,下面对李煜这首词的理解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林花指林子里的花,这是李煜写这首词时所处的环境,他为什么不用“庭花”?因为他当时已经被留居在河南开封,是一种待罪被囚的状态,生活环境也大不如从前,出门就是林子,连个庭院也没有!

“春红”,是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场景,花开为红,叶落为黄,春红对秋黄,一个是欣欣向荣,一个是万物凋零。李煜用林花的凋谢来结束春天的繁荣,这种强对比的写法让人更能感觉到其中的凄凉!后面的“太匆匆”也是衬托着李煜当时的心情,一场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猝不及防。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春天闭幕了,夏天应该要来到!但是天气依然寒冷,“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在我这个农民看来,那一年的河南开封遇到“倒春寒”了。

李煜被囚禁在开封,是他人生中的“寒冬”,他渴望有一天重回居里,继续做他的“江南国主”。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一生就像这“倒春寒”一般,坎坷无常。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这句词是李煜思念爱人的心情,“胭脂泪”,很明显是女人的眼泪。这时候李煜思念的是哪位女人呢?有人说是小周后,其实不然,小周后当时就在他身边,她是与李煜一起被俘来开封的。所以此时的李煜思念的应该是大周后!

李煜写这首词的时间是公元975年,大周后于公元964年病逝,相隔11年后他写下了“几时重”的疑问,表示他对自己此时的命运已经不抱希望了,不知什么时候就要去九泉之下与大周后相见。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的词里充满了“恨”,这句他用东流之水来比喻自己无限的恨,但是他到底恨什么呢?

他恨后周世宗柴荣,夺去了南唐的土地,让自己的爸爸改“帝”为“主”?

他恨宋太祖赵匡胤,对他南唐的日益欺压,繁重的赋税导致国力空虚?

他恨自己,不能像爷爷李昪那样开疆扩土,成就一方霸业?

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恨什么,他要是知道,就不会整日与下面的大臣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了!

结束语

江南国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一样,都是被历史开了一个玩笑。他们本来属于非常出色的艺术家,但却偏偏做了皇帝,这个玩笑让他们失去了国家,失去了自由,还都成为了阶下囚。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95900969158072724"} --}

水煮汗青


我是钰姐,我来回答。

一、李煜其人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南唐后主李煜,一直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于南唐而言,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于文学艺术而言,他是“千古词帝”。很多人认为,李煜生于深宫之中,擅长妇人之手。

有的认为,他是纯情若贾宝玉一样的人物。亡国之前,完全地沉迷欢乐,亡国后,却又如此哀愁。从李煜词里,我们能完全感受到他的内心。所以他的词,都是他的真情实感,故能触动人心弦。

二、解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这句很好理解:林花凋谢了,姹紫嫣红的花儿不见了,时光飞逝如电,太过匆匆了。词的开篇,李煜便点明时光飞逝,感叹人生易老。李煜开惜春伤春,奠定词的情感基调。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李后主的词情景交融,让人身临其境,这样的词岂是一个简单的“情”字就能概括的?他表面是写林花的调谢的自然之景,实则是在感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然而这不是此句的深意。

推景及人,李煜想到自已:昔日帝王繁华已匆匆而逝,帝王身份也不复存在,只落得个他朝囚臣的境地,这是何等的悲凉凄惨啊。而由此,我们也可以推及世间,世间万物生生灭灭,何不如此?词的意境顿时又开阔了。

词的开篇气象万千,不囿于一般写景。“太匆匆”,极为口语化,却体现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语短意长、极为传神。李煜的词之所以能打动我们,完全是因为他的亲身体验,情感真挚。

古代诗词人,总爱伤春悲秋,以自然之景来抒发情怀。李煜如此,李清照也如此,譬如她的《如梦令》:“昨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一生钟爱花,尤其海棠花,然而傍晚却开始雨疏风骤,令她伤春徒生愁绪而借酒浇愁。一夜醉梦后,聪明如她,深知海棠花已寥落,却不愿正视,让侍女去看,粗心的侍女却说“海棠依旧”,李清照嗔她:“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经得起凄风苦雨的昼夜摧残呢。李煜笔锋一转,点明“林花谢了春红”的原因。不难看出,李煜表面伤春和伤花,实则是伤他自己。“寒风”和“晚来风”是指外在恶劣之境。

作为他朝囚臣,故国不在,家园凋零,受尽凌辱,只得“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其中的伤与痛,唯有李煜自己才能体会。据说,李煜被囚后,整日以泪洗面,每天起床就开始写诗,写累了就伤心,如此反复。

此句也是李煜喻已,难以承受外在恶劣。原来的繁华美好,偏到了如今的悲惨,这也说明了世事无常,人生充满了无数变数。李煜词句句含有深意。

3、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这句也较好理解,意境很美:落满了露珠的林花儿娇艳欲滴,好象如花的美人脸沾满了泪水。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什么时候才能再重逢呢?

李煜的悲苦愁情紧接而来,情感升华了。曾经的美好,人面桃花、互相留醉的日子何时再回来呢?“几时重”的设问句,点明往事不复返。李煜深知人生无常,他在忆往昔里,虽然沉醉,但也深知:花落难再开、往事再难返。

4、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一句是石破天惊的神来之笔: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一样,不休不止,永无尽头。这句话是夸张,也是比喻,说明人生遗憾的多,和人生遗憾的动态,给人顺畅勃发、沆瀣千里之感。

他的遗憾同他的愁绪一样多,比如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他的愁绪如江水一样滚滚东逝,气势磅礴。我认为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诚然,往日繁华与美好让人沉迷又沉醉,然而这样的遗憾和愁情,又难以排解,却又无可奈何,人生中到底有多少的时光如此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了。他的词总会让人悟出人生哲理。

三、结语

我们读李煜的诗词,感觉总被满满的意境包围着。他的词总会给人展开一幅意远悠长的画卷,让人如临其中,去探寻人生哲学的境界。

王国维评价李煜: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这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这下,可以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些气象乎?

意为:

词到了李煜这里才意境开阔和灵动起来。李煜将具有娱乐性工具的词变成了士大夫文人抒情达意的文体。而周介存认为李煜的词在温庭筠、韦庄之下,真是颠倒黑白了。温庭筠《金荃》和韦庄《浣花》远不及李煜词的气象。

可见,王国维对李煜作品的盛赞。大家喜欢这首词吗?欢迎讨论。

欢迎关注钰姐,钰姐带你领略中国最美古诗词。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8045420805624838"} --}

钰姐的书斋


李煜本来是南唐后主,一国之君,降宋后,被囚居在开封的一处偏僻,冷落的庭院中,每每怀念故国江山,思念离散的嫔妃,便写下了一些表达亡国之痛的词作,这一首《相见欢》语言艺术高妙,感伤离别,词情凄婉,哀怨伤绝,动人心扉。原词如下: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上片写景,感叹美好景物的匆匆流逝。杜甫有诗句,“林花着雨胭脂湿”,本词将其分开为上下两片,上片的凄风苦雨为下片的胭脂泪埋下伏笔。桃花树下,落英缤纷,花开花落,如白驹过隙,为何如此匆匆。面对凄风苦雨的摧残,只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片感伤离别,追问何时与佳人再重逢?桃花上的雨水如美人两腮流下的胭脂泪。几时才能与心上人再相见?哎,人生总是这样,对美好时光的追悔,痛恨如同涛涛东逝的江水,永无休止,永无尽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脱口而出,浑然天成的句子,自成千古名句,叩击无数人的心灵,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家张恨水为之倾倒,遂把原来的名字改为“恨水”,寓意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张恨水努力写作,每天为报刊发表连载小说,他知道过去的已无法挽回,只有抓住当下,才会无愧于心。



王国维对李煜的评价极高,他认为词至李煜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尼采曾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也,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的确,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感慨悲凉的人生苦难之句,气象之宏,境界之大,无人能及。雪莱说的好,过去的属于死神,未来的属于自己,只有抓住实实在在的今天,明天才能少一些悔恨。


江湖夜雨92


李煜大概的经历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再展开了,下面我们就从这首词的文字本身细读,一起来体会古诗词的美和它蕴含的力量。

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花,是花朵。林花,自然不是一朵花,不是一颗花,是满林的花。就像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也不是一朵菊花,不是一颗菊花,是很多很多,不然哪来的“冲天香阵”。数量很多,就暗含着一种力量在里边。春,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红,是颜色中最夺目的色彩,是花中最美丽的花朵。春红,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中最美丽的花朵。

“林花谢了春红”,作者写的是在最美好的季节里最美丽的林花凋落了,怎么能不哀伤,怎么能不惋惜?“太匆匆”三个字更加重了这份哀婉之情。匆匆,就已经表示时间短暂了,再加一个“太”字,更显出时间之短。

李后主的词浅近通俗,不假修饰,力量确却是最充沛的。

2、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无奈。,是无可奈何。“朝来寒雨晚来风”不是早晨只有冷雨晚上只有风,而是朝朝暮暮都有风雨。同样,“秦时明月汉时关”也不是秦时的明月照着汉朝的关隘,而是从秦至汉明月依旧照着关隘。清朝词学家张惠言借鉴了后主这句词,在《水调歌头》写了“晓来风,晚来雨,夜来烟”。

春天,最美的花落了,已经很让后主惋惜了,可上天依旧是冷雨寒风,不曾停止。这真的是无可奈何。以上都是对落花的哀婉,下边就转到人生了。

3、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是古时女子的化妆品。胭脂泪,就拟人化了,花瓣上的雨水像女子擦着胭脂的脸上的泪水。他为之沉醉。这样美丽的花朵凋落了,还会再开吗?不会了。明年呢?明年不是还会有吗?那是明年的花,和今年不一样了。王国维有一首《玉楼春》词,就写到“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之上朵”。

通过林花的凋落,李后主写尽了生命的短暂、无常、无法挽回。写到这里,自然就逼出了最后这一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对林花的哀婉,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遗恨,这是李后主最了不起的地方。

身为阶下囚的李煜,用情这样不知收敛,不避锋芒,其下场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评价李煜: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在春天里多到公园里看一看,尤其是雨中,相信您就会对古人的伤春有更深的理解。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分享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梅鹤读书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这首词: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景象,抒发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首句“林花谢了春红”,写出了春残花谢的衰败景象,叫人好不惋惜伤怀。这里,景中寓情,情绪强烈。

更接以下句“太匆匆”三字,使这本来就已十分强烈的惋惜情绪更加强烈了。末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对“林花”何以匆匆谢了的原因的直接描叙。大自然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又无常的,时而晴,时而雨,时而暖,时而寒。那朝之寒雨、晚之急风,不就是使百花过早凋谢的摧残者吗?这里的“朝”和“晚”,应是复指,是朝朝晚晚之意。

它说明寒风急雨次数之多,对“林花”施以淫威时间之久、摧残之酷和打击之重。“寒雨”的“寒”字,点出使“林花”凋谢过快的气候原因,也写出“雨”的冷酷无情。“风”字虽未明言其“寒”,但天晚气寒,则晚来之风,其寒急也就可想而知。“无奈”二字,是说在寒雨急风阵阵袭来之时,“林花”无力抗拒,春天匆匆归去。故就其在上阕中的作用来说,它既是对在朝雨晚风袭击下“林花”凋谢的必然性的揭示,也可视为凋谢的“林花”的自叹与词人的哀叹,在这里,“物”“我”已浑然一体了。

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首句“胭脂泪”,是拟人手法。“胭脂”本是女子搽脸的红粉,此则指凋零的“林花”,亦即所谓的“谢了春红”。胭脂和泪,是说那飘落遍地的红花,被夹着晚风吹来的寒雨打湿,犹如美人伤心至极而和着胭脂滴下的血泪。“谢了春红”的“林花”本不会落泪,泪是词人赋予它的。从这个角度说,这泪既是“林花”哀伤自己匆匆凋谢的眼泪,也可以说是词人自己的惜红伤春之泪。

不言而喻,这一切都是以词人自己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的。究其实质而言,是词人有感于昔日的帝王生活,在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袭击下——在宋兵的刀枪威逼下,过早被断送,因而流下伤心之泪。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胭脂泪”不就是“以血书者”吗?正因为李煜是寄托着自己人生的痛苦经验,倾注着自己的全部心血去写词吟哦的。

因此,他能够移情于物,赋予外物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融合,浑然一体。王国维在论及词的境界时,曾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其实,除王氏所说外,还有兼此二境者:既是“有我”,又是“无我”,是入我于物而又物中有我的。试看此“胭脂泪”,到底是何种境界呢?从胭脂不能有人之泪来看,显然,词人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但从寒雨湿花、胭脂滴泪来看,又是“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

下句“相留醉”,是谁与谁“相留”呢?是花自流,花留人,还是人留花呢?仔细体味词意,可以说都是。所谓花自留,就是说,即使在寒雨急风的连续袭击下,“林花”亦不甘早谢,而愿长留芳菲于人世。所谓花留人,就是说,那被寒雨急风摧残“谢了春红”而正伤心落泪的“林花”,仿佛在哀求人们再多看它几眼,而不要狠心离去,故有的版本亦作“留人醉”,将此意明确点出。

所谓人留花,就是说,眼看着这胭脂滴泪,不由人情动于中,久久流连于残花之中,冀花长留常开,故留花亦即留春,要留得春之长在。那么,“醉”字呢?联系前后文来看,这里是指心醉,即感情上的陶醉。一方面是花自醉,是匆匆“谢了春红”的“林花”,在其繁茂之时也曾自我陶醉过,如今虽已花残红碎,但仍然余醉未消;另一方面是使人醉,是赏花人曾为那繁花满林的景色所陶醉,现在虽已落红遍地,但仍欲重见昔日那令人心醉的美景。

然而,落花有意,风雨无情,人虽有心,美景难再,故下句才以“几时重”的疑问句式,哀叹花谢之不再重开。表面上,词人仿佛只是在问“林花”何日重开,实际上却是词人问失去的帝王生活何时重来。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明白词人为什么在全词的末尾,写下“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极度哀伤的词句。

这是一个一气呵成的九字长句。“东”字与上阕的“红”“匆”“风”,以及前面的“重”等字协韵,字音响亮,节奏感强。在句式上,它与上阕末句同为连贯的二四三式的九字长句,而它的感情凝重又一以贯之,仿佛是从刚刚打开的闸门中夺路奔流的江水,是词人从肺腑中倾泻而出的感情激流。

词人在这里明明白白地宣称,他的“人生长恨”是有如“水长东”一样的无穷无尽、无止无休的。两“长”相加,不是长而又长吗?当然,这里的“人生长恨”无疑是指他从昔日之帝王变成了今日之囚虏的痛苦经历,是由此而产生的痛惜与悔恨之情。但这“人生长恨”却又远远超出了李煜自身经历的范围,而具有普遍意义,它是那些在人生道路上有过无限恨事者的共同的体验,共同的感情。这是它主题特别深刻之处,是必须着重体会的。

这首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它写林花凋落,景象鲜明。又通过“太匆匆”“无奈”“胭脂泪”等词,把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使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末句则直抒胸中悔恨,以写物开始,以写人结束。词人还巧设比喻,以花开花谢喻人生的盛衰、苦乐。

从全词看,其意可分四层:一、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二、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三、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喻帝王生活一去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得;四、以“水长东”喻自己的愁苦不断,怨恨无穷。四层意思层层相接,全词的意境也就豁然可见了。



李煜的词,能写人间至痛。

他曾是人间帝王,享受了世间最极致的荣华富贵,而又成为亡国之君,倍受屈辱,这样的人生遭遇,让他的词作,从花间词胭脂气中超脱出来。

不过,真正让他的词达到艺术巅峰的,是他对于生命的极情的投入。无论是亡国之前,还是亡国之后,他都以真挚的赤子之心来感受生命的喜怒哀乐。

这种极情的投入,使他亡国之后的词作,写得极为沉痛,甚至在他的词中,你能感受到的不止是他一个人的痛楚,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就是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的痛苦的词作。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是词的词牌名,一作“乌夜啼”。这首词是写林花遭风雨摧残匆匆而谢,但一读,我们就能感到了词中,蕴含着李煜对于人生无穷无尽的痛楚。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起句便将读者带入无穷无尽的人生浩叹中。“林花谢了春红”,写的就是林花谢了,四字足矣,可是李煜又补了“春红”两字,使得这一句不仅仅是事实叙述,而且有了更深的意慨。

“春”是一年最美好的时光;“红”是花中最艳丽的颜色。“谢了春红”,是最美好的时光逝去了,是最美好事物凋零了。

而且,补上“春红”二字,使音节于此一顿,让人蓄积心中的意绪,以发“太匆匆”之无尽感慨。

“太匆匆”三字,犹不能言尽心中的痛楚。于是,词人再吐出“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沉痛之语。

“无奈”,人生一世,最让人痛楚的,就是“无奈”两个字。

“朝来”、“晚来”,对于林花的摧残,风雨何曾停歇。世界对于美,总是充满恶意的。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胭脂泪,是指沾有雨水的林花,由杜甫《曲江对雨》中“林花著雨胭脂湿”一句化来。

这三个字,有着丰富的含意:第一层借胭脂指美人,这是借代,胭脂泪是指美人含泪;第二层,词人李煜这里要写的,显然还是上阙的抒情主体林花,所以这里是借美人含泪喻林花着雨;第三层,由后面的“相留醉”,可知这里又将林花拟人化了,那林花被雨摧残凋落,花上含着雨水,就如同美人含泪相留。

含泪相留,此中情意,让人心痛意醉,然而,花谢难在发,人去不可留。“几时重”看似有所希望,实则暗含绝望。

最后,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作结。人生的痛楚,遗憾,如水之东流,不可挽回,永远存在。

最后一句的“长恨”、“长东”,与上阙末句“朝来”、“晚来”句式相同,都是运用叠字衔联法,读起来有一唱三叹之感,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词很短,一共才有三十六个字,但词中有无穷的悲剧之美,它将人生的痛楚、遗憾作了最有艺术美感的表达,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一再品味词中那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谢小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一名《相见欢》)

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这首词里,李煜写出了他的痛苦、无奈、思念和怨恨。

林花,不是一朵两朵花,而是许许多多的花,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这花是鲜艳的红色,这就更加让人想象到它们盛开时是多么的美丽、热闹,而“谢了春红”之后是怎样的凄凉,怎样的惨不忍睹.于是,作者不禁感叹埋怨说,太匆匆!

“林花谢了春红”象征着李煜过去美好生活的迅速消失,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不止倍蓰。

而“朝来寒雨晚来风”则象征着现实对他的迫。


匹诺曹jun


李煜,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词人之一,他的词独树一帜,甚为后人称道。其词不用典,不雕饰,直抒胸臆,善用白描和比喻,语言朴素自然,个性鲜明,艺术技巧极高,具有很强的欣赏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当另一面作为一国之君的他,在政治上毫无作为,身经亡国,繁华消歇。在死亡来临之时,在被宋室囚禁期间,蘸着血和泪谱写了一曲曲哀婉动人、凄凉幽怨的挽歌,创造了凄美的辉煌。

而题主所问《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正是国破家之际,李煜借由花开花谢、春去匆匆联想到人生的短暂,年华的骤逝,生命的脆弱无助,将满腔的怨愤便凝成“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样的警句。

千古词帝,坎坷多磨

在整个中国文学史,李煜的地位一直存在巨大争议。他是一个亡国之君,负着原罪。另一方面,他创造了文学世界中最精彩的作品,而且对后代影响很极大。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里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士大夫之词”。

这实际上是源于李煜矛盾身份,前半生他是富贵享乐的帝王,后半生却成了亡国之君阶下囚,正是如此坎坷多磨的人生才造就了李煜在文学史上千古词帝的称号。

李煜(公元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959年被立为太子。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奢侈享乐,沉湎声声,不善政治。975年国亡于宋,被掳至东京(今河南开封),度过几年屈辱的生活,最后因心怀怨愤,为宋太宗所忌,赐药毒杀。

究其原因错综复杂,小编只从以下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居丧哀毁,几不胜,赦境内。尊锺后曰圣尊后,以后父名太章也。立妃周氏为国后。——陆游《南唐书》卷三

一、悲剧的时代

李煜受命于危难之际,他25岁继中主即位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王朝的政权已摇摇欲坠,这沉重的责任感让李煜感到亡国的紧迫感。尽管李煜选择择政治上的逃避,他一方面采取对宋称臣纳币,委曲求全,以图幸存;另一方面又纵情声色,过着奢靡绮丽的生活,就这样在生梦死中做了15年的皇帝。

但“卧榻之岂容他人酣睡”的赵匡胤,是绝不会允许南唐苟延残喘的。在公元975年灭掉了南塘。从此,李煜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日子。

五年,煜下令贬损制度。下书称教,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诸王皆为国公,以尊朝廷。——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二、悲剧的环境

李煜生于帝王之家典型的富三代却一心渴望在享乐与艺术的天地纵横驰,但亲眼目睹了宫廷残酷无情的斗争,给他心灵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以至南唐被宋王灭后,他对佛教产生了兴趣,经常到佛堂听经,以求得心灵的藉和精神上的寄托。即使他在做帝王时,富贵享乐的生活也掩饰不了他心中的悲苦。

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陆游《南唐书》卷三

三、李煜自身个性

李煜不善治国缺乏威武刚断的秉性且性情特别的仁厚,表现在对他的下属宽仁慈,对宋朝的压制特能忍气吞声。他受父亲李璟的影响,喜好读书,还工书法,善绘画,能诗擅词,精通音乐。一心遨游在享乐与艺术的天地里,无心参与政事,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填词饮酒赋诗上。

面对强大的宋王朝,太过沉重的担当让他感到无能为力,最后只能寄情于声色,得过且过,借宴乐饮咏来消磨他备且偷安的日子。

(李煜)有辞藻,善笔札,颇亦有惠性,而尚奢侈。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幂其壁,以白银钉玳瑁而押之——《五国故事》卷上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了解了李煜的一生,我们再来分析题主所问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一词。此词作于李煜的后半生,这时期多是抒发亡国之恨和怀旧伤今之情 , 风格沉郁之作。在经历了家破,国亡这样的痛苦之后,诗词中充满了悲剧性的绝望与哀鸣,泪水和凄凉浸泡着他的心灵,也渗透便他的词作里。

以《相见欢》为例,全词如下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林花谢了春红”起句就着笔于林花,但不仅仅是写林花,林花乃春天最美的事物——美好之节、美好之花、美好之色。这样美好的事物竟自“谢了”,怎会不产生伤春惜花之情呢?不仅林花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莫不如此,人类社会又怎不是这样呢?正所谓“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在后主李煜看来,此景怎会不让他想到自己的国家不正如同这林花吗?好好儿的南唐大厦顷刻问倒塌,这词中深深地寄寓着亡国之痛,短短六字,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及情感。

杜甫《曲江》的“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的“荷花落尽红英”虽也表达了对有情生命面临凋败时的哀婉感叹之情,较之二者,此句更显其深沉。

“谢了”二字所表现的悲慨之情本已十分强烈,“太匆匆”又随之而出,使这种情感得以强化。作者的生命之春已匆匆流逝,留给作者的是破碎的春心。因此,“太匆匆”的感慨,虽然是因林花凋谢而发。但其中也蕴藉着诗人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含着作者对生命流逝的一种思索。

林花之所以匆匆谢去,只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是美丽的,同时又是柔弱的,朝来雨打,晚来风吹,柔弱之花如何能禁受得住。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啊!

这寒雨、寒风以及自然景物,作者对此自是无力改变,只能“无奈”面对,后主只是对此无奈吗?

不尽然,对于自己当时只能听凭外力。无力改变现有生存环境的状况,作为南唐的后主,他又何尝不是“无奈”呢!此句既是叹花,同时又是自叹,其中的痛苦何以堪!

“胭脂泪”采用拟人的手法,由写花转人写人。胭脂乃林花的颜色,着一“泪”字,生动地写出了林花带雨的楚楚可怜之态,林花无情无泪,说她有情有泪,只因作者移情于彼,这“泪”是“梨花一枝春带雨”中的“雨”,是“感时花溅泪”中的“泪”,这泪是从作者心中涌动而出的心泪,是作者泣血而成的血泪。此泪乃谁流,何为雨,何为泪,此处已交融在一起,状物抒情达到了传神人妙之境地。

“相留醉”一说“留人醉”泪眼相看中,人留花抑或花留人,此时已难分辨,这如醉如痴的神态写得极为传神,由泪可见,人与花俱是多情,虽难分难舍,怎奈“流水落花春去也”,花落不可重放,人亡不能重生,此情此景“几时重”?无重之日!

于是词人发出一声“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慨。此句乃水到渠成之句,这滔滔江水日夜不息,奔流向东,此乃“水长东”,人生之恨如这滚滚江水。此乃“人生长恨”。一“长”字不仅仅是抒写一己的失意情怀,而是涵盖了整个人类的共有的情感,是一种浓缩了人之体验的精辟概括。

“后主之词 , 真所谓以血书者 ”

细品之下,我们不难从词中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着“亡国之音”的况味。可谓是字字见泪 ,句句见血,有如血泪凝铸而成一般。但这仅仅是李煜后期作品中的冰上一角,想要全面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李煜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考证,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一二。

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几乎全是追怀故国的,这是前代词人所未有的。几乎无一首不言愁,无一首不语恨,而且泪痕盈面,魂梦连连,画面的凄清、空廓、深沉是前所没有的。无论《相见欢》中抒写的时光倏忽、人生长恨,还是《乌夜啼》中所叹息的往事成空、恍若一梦;无论是《浪淘沙》中的满怀愁绪,还是《虞美人》中的一腔伤感,都把亡国之恨,怀念故国的情思,全部倾注在诗词中:

例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一,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的上片写一个极其冷落凄凉的环境。除了只有冷月的清光,梧桐的疏影陪伴他自己,别无他人。而且没有任何声音,真是寂寞冷清到了极点。独自一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怎能不勾起他对所所爱之人的怀念,怎能不感到别离的痛苦呢?下片对过去种种事情的回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推测、希望、失望、担心、忧虑等,真是理不清,剪不断。展现了词人难以名状的愁离别绪,写出了处境的凄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落魄帝王的痛苦与孤独。

再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词中表达了他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追忆,反衬出被沦为阶下囚的凄凉心境。词的上阕描写他暂时忘却了自己是俘虏的身份,只想贪恋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他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也是他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例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是李煜的绝命词。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极有可能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词的起句就极为沉痛,李煜一看到春花秋月,就有无数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美好日子,可惜金陵故国已经生活不堪回顾了。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像一江春水东流去,无穷无尽。

从“红锦地衣”的南唐后主,到“故国不堪回首”的宋室囚徒,词人天上地下的身世沦落及内心的巨大沉痛,字字看来皆是血,今非昔比痛断肠,绝非常人能体会。

在这类后期词作中看,不到前期词中的宫廷生活的纸醉金迷,风花雪月,风情旖旎,看到的是一个历经巨变必然沦为阶下囚阶悲伤痛苦的帝王。

结语:

李后主的一生是悲惨的,却是传奇的,命运也许就是如此的捉弄人,它赋予他非凡的诗文书画能力,却不恩赐他做帝王的智慧与魄力;命运将他捧为九五之尊,却又让他成为阶下囚,尝尽世间侮辱,这是怎样的一种大喜大悲,又是怎样的人生?也正是因为他品尝过极度的欢乐,也体验了极度的悲哀,他才能在词中真切地表现出人生的极乐和极悲。尤其是被俘入宋后,他再也没有了欢乐,有的只是心理的巨大反差、对未来深深绝望。泪水与凄楚浸泡着他的心灵,也渗透在他的词作里。


历史系老阿姨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是唐教坊曲名,又名“乌夜啼”“忆真妃”“月上瓜州”等,此词牌双调三十六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其实“相见欢”的声律特点一开始是用于漫吟轻诉的,表现愉悦之意,后来加入愁情元素,也是适合表现愁的声律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内容易懂,不专门用尽心思修饰,一般都是眼前实际存在景物的描写,看似简单,但蕴含的情感异常丰富。

词之上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林花凋谢,满地落红,春天最美的事物遭寒雨晚风摧残凋谢,色彩斑斓的花儿匆匆落地,可惜无奈啊。“谢了”极言惋惜无奈之最,但言不尽意,所以又加“太匆匆”,把后主惋惜无奈之意形容的更加彻底。似乎后主这时想起那四十多年的后主之位还不是和这林花春红一样,匆匆衰败吗。短短数字,写尽了亡国的伤痛,就像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多么痛的伤。

词之下片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寒雨晚风的落红,像是心上人脸上和着胭脂流淌的眼泪;满地落红泪,一地人心碎,人生的悲痛和悔恨像那东流的逝水一样,怎可复回?

这首词作于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此词表达亡国之君的悲伤痛苦,悔恨惋惜,人生没有轮回,人生更不能重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