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为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3769206728


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其中"批判继承"是指任何事情都有好的和坏的一面。 继承和发扬旧事物内部积极、合理的因素,抛弃和否定旧事物内部消极的、腐朽的因素,是发扬与抛弃的统一。

如儒家文化中的“四维八德”“三纲五常”,是维护封建秩序的道德观念与原则。其中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糟粕,特别是“夫为妻纲”是封建礼教架在妇女身上的枷锁,必须要打破。五常:仁、义、礼、智、信,概括了作为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应该发扬。

现代企业文化中与儒家文化一脉相承,“善”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义利并重的义利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等对企业健康地发展尤为重要。继承传统文化应该注入现代文化的新内涵,比如民主、平等、创新观念等是传统文化所欠缺的,也是积贫积弱的封建社会没落的原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集大成者,它从三个层面阐述了国家、社会、公民建设目标与规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半支莲6


传统文化涉及的方面太多,也太宽泛了,这里我主要回答的是文化和文学方面,也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例子。

在这之前,我们要明确态度,这里既然已经说了是继承和弘扬,那就暂时不需要了。在明确态度之后,再准备如何去做。

先要去认识他、了解他,就像我们小时候读古诗、背古诗那样,首先要先接触,之后再了解到什么是诗、有哪些诗人、诗歌的体裁等方面,提起兴趣,为之后做准备。在经过开始的接触后,慢慢了解了,认识也加深了,然后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再在这之后,我们便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并且逐渐领略到了其魅力所在,并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并且是自发的。

最后才是把我们所学所得用于生活,这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清安子


这个问题太好了!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古圣先贤为我们中华儿女留下的智慧精华,经过几千年传下来,谁用谁受益,百试不爽。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用怀疑,不用批判,直接用就行了,直接继承,直接往下传就好了!

有人说传统文化也有不足之处,我要创新,我要发明,用几年甚至几十年研究的成果,结果发现我们传统文化圣贤经典里早就有了。这里有个例子说给大家听,说有位外国科学家,用尿研究人体健康,找了很多人的尿,天天接,研究了十多年好象,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些尿七天一个规律,七天一个规律。这位科学家激动极了,到各国去宣传他的研究成果,去讲学,希望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帮助,结果他来到中国宣传的时候,发现我们中华文化经典《黄帝内经》里早有记载,那就是"七日来复″四个字。他很惭愧,也很佩服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

现实生活中也是,人生短短几十年,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人非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去做试验,去撞南墙,撞的头破血流,结果回头发现,我们古圣先贤也试验过无数次,早已得出成功结论。

所以我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几千年传下来,证明是好东西,是成功的东西,是古圣先贤经过无数实践得出的成功经验、智慧精华,我们不用怀疑,不用批判。用就好了,我们直接继承,直接传下去就好了!


霞光细语说易经


从自身做起

任何事情,都是自己做好了,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文化也亦如此。

这几十年传统文化断档,这几代人,绝大多数没有接触和感受过华夏文化的魅力所在,随着网络时代的普及,碎片化知识的深入,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求甚解,甚至断章取义,不能系统深入的学习自己的文化,有人甚至因为别人的只言片语,跟着人云亦云,盲目批判否定自己的文化,自我阻断了接触自己文化的门户。

文化的更替有盛世和衰世,在很多人的努力下,华夏文明的传承越来越步入正轨,国学经典学习逐渐蔚然成风,国家逐渐把国学中医引入课堂,这次疫情,中医参与之深,之广,都是国家释放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所以,传统文化,从孩童做起,以后会越来越好。我们这几代人,在传统文化方面,南怀瑾老人说,那是给历史交了白卷的。

我们这种中年人,再进学堂系统的学国学,不具备普遍性,所以,如果你我他,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缘殊胜,突然感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那么毫不犹豫,静下来,开始博览儒释道的经典书籍。通过书籍的浸润,以及有意识的接触更多相关的前辈行家,逐渐做到反求诸己,察心观念,自我协调后,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思想更加饱满,身体更加健康,处世更加波澜不惊,情绪更加平和,度量更加宽广,格局更加高明,最终,与人相处,让人如沐春风。

而这时候,不言而信不威而敬,我们再也不用脸红脖子粗的去争论什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对我们普通百姓而言,就是因为能够指导我们正常的生活,平凡而又实用,它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可企及的带着神秘面纱的东西。

传统文化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类的道理,我们老百姓其实每天都在用传统文化,我们猪肉配大葱,羊肉配萝卜,都是蕴含着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经》说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天下其知道者鲜矣,你我,皆在道中行。

我正在带五岁闺女诵读四书五经之《易经》,每日坚持诵读,从生涩拗口到滚瓜烂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真实不虚,我录制了部分视频,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陪菡宝读古典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华夏儿女,都应该传承和发扬。

一、思想上认识到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优秀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看看四大文明古国,今天,只有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且越来越发展壮大,这个是不争的事实,也被世界人民认可。试看我国历史,孔、孟、老、庄等伟大思想家,一直是全世界在学习他们的思想;中医,治疗人类疾病,堪称伟大当之无愧;佛学,普罗大众,向善向好,一直在起到弘扬人性良知的重要作用。足以看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熏陶着人们,也在带领着人们不断前行。

二、行动上落实到位。说一千,道一万,落实是关键。首先,深入学习传统文化,逐步厘清传统文化的脉络,一点一滴汲取精华;其次,生活工作中积极弘扬,运用到工作中就是传承,发挥在平日里就是发扬;再次,体现在一言一行中,时刻把传统文化记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在实处。

三、自身上要求到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关键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迟疑,不耽误,不含糊,有分秒必争的紧迫感,有使命担当的责任感,有不负韶华的时代感,有只争朝夕的危机感,严格要求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弘扬,一朝一夕都在传承。

四、监督上执行到位。充分发挥人民力量,发动人民战争,是这次全民抗击疫情的典型案例,中华民族只要发挥我为人人的文化,定会汇聚起磅礴力量,势不可挡,无所不催。关键是从我做起,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对于传统文化,特别是一些有悖于君子良知的言行,人人都是监督员,个个都是照妖镜,让不良风气远离,使传统文化回归。

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和发扬,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更需要人人传播。


做有本事的老实人0


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觉得两点比较重要。一是正本清源,能够真正知道古人所表达的意思。二是需要顺应时代,不可墨守成规,关键在于洒扫、应对、进退。

现代对于中国的古文化,研究的过于肤浅,很多古文的解释甚至连学校教的都是错的。比如说《论语》学而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小学到的解释就是,学到的知识,按时复习不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吗?或许有些大学的中文教授也是这么理解的。其实古人用字,非常谨慎,越是“古”的古人越是不会多一字少一字。《论语》里对于学习知识用的词叫“学文”。比如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先要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的基本品德,才可以学习、念书。言下之意是没有这些基本品德,书念了也白念,念的多,聪明了,做的错事也会更多。 有点远了,我们回来,那么“学而时习之”的“学”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论语》通篇讲的都是修身!《论语》被誉为东方的佛经,或者是东方的圣经。它讲的是教会我们怎么去做一个君子,亦或说是做一个君子的戒律。和佛经的作用一样,学佛学佛,就是佛怎么做你怎么做,佛不能做的你也不能做,佛怎么说你要怎么听,和佛说的不一样的就不要听,这就是学佛,佛经就是佛子的戒律。所以这个“学”字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是修的意思,亦或说是修身的意思,“习”通“行”,实践的意思。通过修身得来的好的品行要经常去行出来,这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这样的错误理解实在让人头疼,但除了正本清源外,顺应当下社会情况“洒扫应对”也非常重要。前面说的“出则弟”,弟通悌,指的是对自己的兄弟要谦让、友爱。如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最亲近的同龄人是我们的同学或者同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这种谦让和友爱在他们的身上展现出来。

一点浅见,合掌。



老夫诧异


1: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我们应先继承后发扬,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

5、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郑好奋发


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来说,学习和坚持都缺一不可,个人坚持做诗词公众号已经三年多了,都是利用工作业余时间学习,从小白开始学习的,每当拙作刊登或者收到稿费的时候都觉得很有意义,更是一种鼓励




微笑如花vv


前两天看直播。19世纪波兰这个国家都被灭了,但是正是19世纪,全世界记住了萧邦。是他把民族文化当中的美传遍了全世界,然而,他用的是欧洲模式。其实,我们也可以向萧邦学习,用欧洲模式将中国文化传遍全世界,发掘我们民族文化当中的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也可以,但重要的是,我们要将美传扬出去。传承我们的文化,不需要刻意,更不应该贬低别的文化。让每个人都在举手投足间带出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每个人又具有国际性,这样的文化传承,我认为才是好的。


提璇


我认为新时代的新青年首先不要忘本,自己是中国人,自己是广东省,自己是客家人,首先你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文化,再来了解外面的世界也不迟!往大了说,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汉字啊,汉服啊,传统节日和风俗等等,还有传统的礼仪,例如吃饭不能把筷子立在饭碗之上,在祖宗厅拜神敬祖宗不能乱说话不能对着祖宗牌位指指点点等这些基本的礼仪常识,日常使用的待人接物说谢谢,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说一句谢谢,再让他给你帮助不难!自己了解和身体力行的做就是对中华传统的弘扬和传承,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不是背几句诗,风骚风骚就行的,最主要是学习我们传统中国人的为人处事的方法和原则!最后我再补一个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我想很多小朋友会不知道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