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稍微對乒乓球運動有所瞭解的朋友們都知道,直握球拍打法曾是中國隊的絕對主流,誕生了無數世界冠軍人物:容國團、莊則棟、郗恩庭、郭躍華、江嘉良、劉國樑、馬琳、王皓、許昕……

但無論是以上哪位名將,他們都一直在與一個直拍打法的先天技術漏洞做鬥爭,那就是反手位的薄弱問題。

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直拍運動員一直遵循“左推右攻”的基本套路,以正手位進攻作為根本、反手位推擋作為輔助。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直拍反手位無法像橫拍一樣自然下壓、存在嚴重的反關節情況,這也使得向前、而不是向下(攻)或向上(拉)發力成為了自然。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不過建國以後,國乒老一代直拍前輩們一直都在為解決直拍反手位進攻而做出嘗試,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以王傳耀、莊則棟為首的“兩面攻”打法登上了歷史舞臺,為乒乓球技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令人遺憾的是,直拍運動員的這個技術改革只是取得了短暫的輝煌,隨後不久便遭到了橫拍選手的強勢反撲。隨著郗恩庭等新一代國手的崛起,直拍打法又再次回到了“左推右攻”的體系當中。

那麼當年的“兩面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優、缺點是什麼?曾經風光無限,後來為何未能佔據乒壇主流、且逐漸走向了衰落?直拍反手技術以及直拍打法本身未來將走向何方?這些即為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首先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兩面攻”打法的誕生與特點。可以說,自直拍打法誕生以來就有人在思索反手位的進攻問題,而從生理上講,推擋一面的殺傷力最大化的辦法不外乎2個:一是強化往前的力,使出球更快、更重;二是增加向上的力,摩擦出旋轉來。

如果採用第一種辦法,則實際上仍只是推擋的簡單強化。而要是採用第二種辦法,由於直拍反手的反關節情況,直拍選手又很難像橫拍運動員一樣流暢發力,而且板型也不容易真正“掛”住球。

在這樣的情況下,以王傳耀、莊則棟等人為首的一些前輩便開始探索一種更大膽的模式,那便是反手非推、亦非拉,改為攻,使用一種斜向上的動作來快速擊打、彈擊,這樣便使得進攻更加的主動,同時具備一定的下壓性,讓正、反手能“兩面攻”,詳情可看下面的動圖: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兩面攻”的方法看起來有些不倫不類,但首先在理論上是具備可行性的,畢竟橫拍反手顆粒運動員也是基本放棄拉而純粹攻,同樣能形成獨特的反手體系,而當年的直拍打法基本上都是正膠顆粒,有何不可呢?

正是王傳耀的成功才堅定了後來莊則棟對自己的打法進行改革的決心,結果他又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世界大賽和全國大賽中都取得了單打3連冠豐碩的戰果,由此而成為了全民偶像,這也使得“兩面攻”技術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風靡一時。

相比於傳統的左推右攻,“兩面攻”打法可以化反手過渡、正手進攻為全臺進攻,自然具備更大的優越性,也代表了乒乓球技術的前進方向:讓進攻更加全面、漏洞更加少!所以說當年莊則棟的成功不僅是個人天賦加努力的結果,更是順應時代潮流的體現。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然而莊則棟之後,“兩面攻”打法便迅速衰落,除王文榮等個別人使用外,可以說是極速退出了一線歷史的舞臺,從一線賽場到基層教學基本都摒棄了這種技戰術體系,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究其原因,主要在於“兩面攻”雖然找到了直拍打法反手技術改革的方向,但卻仍然未走出推擋手法的藩籬。

反手攻無論如何發力,終究還是在用直拍的正手面套膠擊球;而只要用這一面,就必然會繼續陷入過去推擋所不可避免遇到的反關節難題——再怎麼進攻,手腕在進行推擋發力時的旋轉角度始終是有限的,不是嗎?

此外,“兩面攻”打法對運動員個人的天賦要求極高,要想準確在反手位找到最佳擊球點,就必須具備極強的預判和反應能力。來球的質量還不是很高倒也罷了,可一旦速度和旋轉特別強,兩面攻就很容易壓制不住對方,同時找不到擊球點,隨後出現自己瞎失誤打丟的情況。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早在“兩面攻”打法方興未艾之際,歐洲橫拍弧圈球打法也在突飛猛進發展,瑞典選手約翰森等人的出球旋轉越來越強,匈牙利選手克蘭帕爾等人的上旋球速度也在與日俱增,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面攻”的生存空間便遭到了巨大壓縮,很快便陷入了孤立無援的地步。

這不,60年代中期莊則棟還能維持世界頂級水準,沒過幾年“兩面攻”打法便已後繼無人。隨後70年代前期國乒男隊的領軍人物、同為直拍打法的郗恩庭登上歷史舞臺,而他的反手位進攻則是標準得不能再標準的推擋手型:大力向前“頂”、如彈簧一般將球給推出去。

參考下面兩張動圖,我們便會發現莊則棟反手與郗恩庭反手的明顯區別: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雖然二人都有充分利用手腕、手臂的力量,不過莊則棟明顯是向斜上方發力,拍頭有明顯翹起的痕跡;而郗恩庭則是直接往前衝擊,拍頭為水平方向翻轉。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郗恩庭是直拍反膠運動員,但他原本就是正膠運動員,而且是很晚的時候才改的反膠、底子是純正的正膠打法,所以其技術也基本上和正膠沒太多區別,所以此處並不影響二人的技術對比。

而如果我們繼續深入研究便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國乒直拍打法的反手和“兩面攻”打法也漸行漸遠,比如下面動圖中的2位世界冠軍——陳龍燦、劉國樑就和莊則棟手法有明顯不同: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80年代名將陳龍燦所展示的是反手攻,看起來和莊則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實際上發力明顯是由左後向右前,而不是從左下向右上,缺少一個向上“提”的力。雖然陳龍燦也有向上的動作,但那更多是擊球后的慣性所致,而莊則棟則是發生在觸球前,這是二人的最大不同。

至於90年代大滿貫名將劉國樑所展現的則是中規中矩的推擋,往前送的動作尤其明顯,發力方向為水平,以保證穩定性為主,直接殺傷力不大,而這也代表了直拍推擋的發展方向——繼續作為輔助手段,保證不丟球就是勝利,主要為正手全臺進攻服務!

下面我還有製作一個劉國樑推擋慢動作的動圖,大家可以再看一下: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當然,此處我們還必須將兩個概念區分開來,一是“兩面攻”打法,二是反手攻技術。前者是一個完整的技戰術體系,後者只是一個單獨的技術動作。可以說,後來的乒壇一線選手就基本放棄了“兩面攻”打法,但反手攻技術卻並沒有因此而絕跡。

當反手位出現比較好的機會球,而運動員的步法又來不及調整到可以使用正手的時候,反手攻仍然是一種非常不錯的得分手段。但大部分情況下直拍運動員都還是在進行推擋,反手攻的使用比例不可能非常大,因為這樣雖能出奇制勝,但穩定性實在太差,“性價比”不高。

而且後來反手攻用得多的人幾乎就意味著正手比較差,所以其成績反而都不會太好,比如我之前介紹過的一位日本選手田崎俊雄即是如此,一頓操作猛如虎、再看成績……你懂的。不過動作確實很有觀賞性,詳情見下圖: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通過以上幾代國乒名將的對比,我們就能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試圖繼續用推擋面來彌補反手漏洞是肯定走不通的,直拍的反手體系必須徹底推倒、從頭再來!而現在的人們也都知道最後的解決辦法是什麼了,那便是——直拍橫打

相比於推擋,直拍橫打的進攻是天然下壓,同時還能流暢地完成向上發力拉球的動作、摩擦出強烈旋轉出來,所以這項90年代才開始大規模推廣的技術在21世紀迅速便佔據了直拍打法的主流,而王皓之後的直拍選手基本都完全放棄了推擋,改為反手全橫打了。

然而直拍打法看似找到了自己的出路,但實際上卻陷入了一個更加爭議的話題,那便是:當直拍不再像直拍的時候,它還靠什麼來與橫拍競爭?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從莊則棟到郗恩庭:國乒直拍“兩面攻”打法興衰之原因、影響探析

直拍橫打的推廣固然大幅度提高了反手的進攻能力,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更是相當突出的:正、反兩面之間的轉化時間太長,勢必影響正手的發揮,並且導致中間位接球的能力下降,同時更影響整個前三板小球的處理,至於左推右攻所帶來的“快”的優點也被嚴重削弱了下來。

改橫打後大家發現,以前的推擋絕不僅僅是為了應付反手,而且更是給正手製造機會的重要輔助。如今直拍運動員們的反手、相持能力倒是提高了,但再怎麼提高,他們能打贏橫拍?在反手依舊處於被動的同時,直拍正手、近臺的優勢又遭到了削弱,這可如何是好?

或許,最根本的問題其實並不在反手,而在於整個乒乓球器材、技術的發展與改革原本就是在朝對直拍不利的方向發展?那麼未來我們還能否在頂級領域繼續看到直拍運動員的身影?一切還是留待時間去檢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