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虎牙,你真的拿未成年打賞沒有辦法嗎?


虎牙,你真的拿未成年打賞沒有辦法嗎?


財經作家吳曉波說:“科技向善之所以是一個複雜的話題,是因為一方面跟商業有關,跟進步有關,跟科技有關,但另一方面又跟人類的困境相關。”如今,在未成年人網絡安全這一問題上,科技、商業與社會責任之間似乎還沒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據澎湃新聞報道,武漢一12歲孩子在隱瞞家人的情況下向虎牙平臺充值5萬餘元,其中4萬餘元用於打賞平臺一名女主播。26日,虎牙平臺表示王女士提供的材料無法證實屬於未成年消費,可退款30%,共計16362元。但王女士並不接受。

無獨有偶,去年十二月,北京青年報也報道一11歲孩子偷奶奶看病錢打賞主播,當家長申請退款時,虎牙方面不予退款,給出的理由是“未能證明消費發生時是未成年操作,且賬號消費涉及星秀品類,不符合未成年人文化娛樂消費特點”。

事實上,關於未成年人鉅額打賞主播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雖說可通過與直播平臺協商解決,但透過上述兩個案例我們也發現了,家長“舉證難”問題其實普遍存在。而在這一系列案例當中,家長管理有失固然是一方面,但作為平臺方的虎牙是否也該做些什麼呢?

家長舉證舉步維艱:平臺責任又該如何界定?

類似於開頭那樣的“熊孩子”打賞主播、充值遊戲之類的案例我們已經聽到太多,而且,很多案例中家長們也都面臨著舉證難問題。而虎牙方面,在黑貓投訴等第三方投訴平臺上我們也看到一些類似的投訴信息。

虎牙,你真的拿未成年打賞沒有辦法嗎?


對於平臺方而言,要求家長舉證本身也無可厚非,誰主張誰舉證也是基本原則。如果是大人充值遊戲或打賞完再借小孩名義退款,那平臺還怎麼經營?趁早關門算了。只不過,目前普遍認同的一個觀點就是,良好的未成年保護體系需要包括平臺和家長在內的多方勢力共同努力才行。

如今,舉證難被不少業內人視作C端向B端企業申請維權的“攔路虎”,究其原因在於不少侵權證據難以獲取、保存。那麼平臺方是不是也應該與監護人共擔責任呢?

既然家長需要證明是未成年操作,那麼平臺是不是也應該證明證明自己防範措施得當?包括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及實名認證措施落實上不存在疏漏。不然的話,或許難免會落人口舌。

此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佈《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指出,目前,我國網絡直播用戶已達4. 25 億,其中,青少年觀看直播的比例達到45.2%,堪稱觀看直播的“主力軍”。關於青少年保護方面的問題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包括虎牙在內的各大直播平臺紛紛上線自己的青少年模式。

然而,據澎湃新聞報道稱:記者在虎牙平臺上搜索小杰的虎牙ID,發現其個人主頁明確顯示為“11歲”。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9月27日,虎牙平臺已上線“青少年模式”。該模式界面說明顯示,在打開該模式的情況下,用戶無法進行充值打賞、彈幕評論等互動性操作。但澎湃新聞發現,該平臺用戶無需進行實名認證,僅憑手機號及驗證碼即可註冊虎牙賬號,小杰的賬號也並未開啟“青少年模式”。

如果報道為實,那虎牙是否應該為這些未成年打賞行為發生承擔一定的平臺責任呢?目前似乎沒有找到相應的規定。只不過平臺如果被曝出存在保護措施不完善等情況,那麼品牌口碑方面或許難免會受到一些影響。

從公眾角度來看,他們心裡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例如存在防護措施不足為什麼不完善?是本身技術水平有限存在能力問題還是故意放任為之存在態度問題?各種各樣的猜測可能都會出現。因為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今天,在很多人眼裡,直播平臺或許可以通過一定技術手段把未成年人隔離在外,例如現在已經在很多場景開始使用的人臉識別技術等。

相反,如果平臺在青少年保護方面足夠完善,那麼一旦發生類似的問題,輿論只會指責家長管教不力。

行業頭牌的擔當:推動規則體系的完善和建立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遊戲直播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虎牙、鬥魚的領先地位早已確立。而這二者當中,虎牙從市值、營收等多個方面來看似乎也已經確立了行業頭牌位置,海外佈局是其發力的重點。

在國內市場領先的情況下尋找新增長,這本身也是理所應當的事。只不過從多個維度來看,國內市場或許也需要提高警惕,不可沽名學霸王。

除了老對手鬥魚以外,快手和B站也是不容忽視的對手。

短視頻平臺與直播平臺之間,似乎具備較為明顯的品牌切合度,早在2018年,短視頻平臺紛紛開拓了直播業務,行業開始積極探索遊戲直播市場。

截至2019年上半年,快手旗下的遊戲直播移動端日活躍用戶破3500萬,遊戲視頻日活用戶達5600萬,站內遊戲相關內容的發佈數達到5億以上。而且,憑藉自身的流量資源和資金實力,快手很容易就能吸引不少優質主播的關注。如今,經過了春晚紅包等一系列活動的洗禮,快手流量增長不少,對於優質主播的吸引也更強一些。

而以二次元文化發家的視頻平臺B站,如今無論是用戶規模、受眾結構還是商業模式,早已發生很大的改變。原來的小眾文化早已成為一種大眾潮流,前不久更是力壓虎牙鬥魚拿下S賽三年獨播權。

快手和B站的崛起,再加上鬥魚,這給現在遊戲直播老大虎牙可能帶來一些壓力。

國內市場的變數,可能需要虎牙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這對於其海外市場擴張而言或許會產生一定的資源擠出,這或許也給虎牙步入正軌正待大幹一場的海外市場,留下了一些不確定因素。而且相對於海外市場的開拓,“大本營”的穩定或許更加重要。國內市場穩定,海外佈局才能實現高枕無憂。

對於虎牙而言,鞏固自己優勢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品牌口碑建設,這將是自己領先過程中無形的壁壘。

例如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完善未成年保護,這其實就是一件品牌塑造的有力行徑。承擔作為行業頭牌應該承擔的管理渠道職責,這樣一來,會讓公眾感覺它犧牲一部分企業利益承擔社會責任,家長也放心孩子在這樣的平臺看直播。

此外,從業務拓展上,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利於其新業務擴展。

前不久,虎牙宣佈開通在線教育服務,推出了“私密教學免打擾”、“學生考勤簽到”、“實時在線點名互動”、“教學錄像回放”等功能,以適配課程直播。

對於娛樂化信息濃厚的虎牙來說,進軍教育最大的難點在於獲取家長們的信任,而“小學生打賞”事件恰好是一個獲取家長信任的良機,但就目前來看,它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虎牙未成年保護措施得當深得家長信任,這對於其教育業務開展也會起到幫扶作用。相反,如果時不時曝出個熊孩子打賞家長維權舉證難的報道,那麼家長或許很難對其感到放心。

從某種程度上講,行業也是時候解決未成年打賞保護方面的問題了。

對於媒體同仁來講,要關注巨頭科技向善的大舉措,但是也不能忽視了每一個被時代裹挾進來的個體,沒有了“萬骨枯”,還需要沒有“一骨枯”,熊孩子打賞的幾萬塊錢,幾對於巨頭是一粒塵埃,但是對於一個普通家庭,幾萬塊錢就是一座大山。

直播從爆發到現在時間不算長,但也不算什麼新事物,畢竟行業也經歷多輪洗牌。在發展初期,公眾允許新經濟形態存在試錯空間,行業出現點問題也在所難免。可如今,仍然時不時出現些未成年人打賞方面的爭執,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對於虎牙而言,或許也應該通過更尖端的技術手段提高未成年人保護力度。最起碼,為了減少自己平臺再發生類似的爭端,減少品牌負面也該如此。此外,這也是作為行業頭牌該有的擔當,科技向善的價值要求。相反,如果曝出較多的未成年打賞爭執,這對於其品牌建設以及教育等新業務發展或許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