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咽部異物感到底是個什麼鬼?要警惕9類疾病!

咽部異物感相當常見,是一種咽部的異常感覺,常常被當作慢性咽喉炎,其實其原因十分複雜,既有器質性病變,也有功能性疾病,涉及多個科室,需要經過詳細檢查才能明確。咽部異物感,要警惕9大類疾病!

咽部異物感到底是個什麼鬼?要警惕9類疾病!


咽部異物感相當常見,是一種咽部異常感覺,如球塞感、異物感、緊迫感、黏著感、瘙癢感、燒灼感、蚊行感、乾燥感等等,嚴重患者整天干咳、清嗓,刷牙時還會噁心,常常被當作慢性咽喉炎,而事實上其原因十分複雜,很多疾病都可以表現咽部異物感。

支配咽部神經極其豐富,使咽部感覺異常敏感。不僅僅是咽、喉、鼻局部疾病,食管疾病會牽涉咽部,一些全身疾病也可通過神經反射和傳導引起咽喉部感覺異常,故咽部異物感發生機制較為複雜,病因較多,既有器質性病變,也有功能性疾病,要警惕以下9大類疾病!

01

咽喉鼻部疾病

如咽炎、口咽損傷、咽白喉、咽結核、咽腫瘤、咽後壁膿腫、扁桃體炎、莖突過長綜合症、舌根部囊腫或腫瘤、會厭囊腫、喉癌、喉炎、鼻炎、鼻竇炎等等。

患者首先需要就診於耳鼻喉科,做喉鏡、咽、鼻部檢查。

02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腫大、各種甲狀腺炎都有可能出現咽喉異物感。

患者需做甲狀腺B超、甲狀腺功能、甲狀腺自身抗體等檢查。

03

頸椎病

頸椎椎體前緣形成骨刺,可壓迫刺激咽部;當頸椎病影響植物神經功能時,可導致咽部炎症、水腫,引起咽部異物感、咽喉疼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如果當頸椎不舒服時,咽部異物感症狀加重,而當頸部不適好轉時,咽部不適感減輕,則很有可能與頸椎病有關。

患者應做頸椎磁共振檢查,以觀察頸椎病變以及椎管狹窄情況。

04

食管癌

早期食管癌,癌細胞侵犯食管較淺,症狀往往缺乏或不明顯,有時可表現咽部異物感、進食時咽部或食管內異物感,也可以表現:嚥下食物時哽噎感,飲水後消失;胸骨後灼燒樣、針刺樣、牽拉樣疼痛不適;食物在食管內滯留感;胸骨後脹悶不適;劍突下疼痛等等。

這些症狀缺乏特異性,輕微、短暫,間斷或反覆出現,甚至間隔幾月發生一次,進展緩慢,容易與其它消化道疾病混淆,很少引起患者重視。

隨著病情進展癌細胞侵及食管壁肌層導致食管狹窄時才會發生明顯的進食梗阻、吞嚥困難。

發現食管癌最好的方法是胃鏡檢查!尤其要重視上段食管癌,這在胃鏡檢查時容易漏掉,因為胃鏡刺激咽喉附近時患者容易噁心,影響醫生觀察,操作醫生進出此處就比較快,因此,

咽部異物感的病人最好做無痛胃鏡檢查,以方便醫生仔細觀察食管尤其上段食管的病變。

05

咽喉反流綜合徵

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內容反流致咽喉部刺激損傷咽喉部引起相應的症狀。主要與食管上括約肌功能障礙有關。喉咽反流可以和胃食管反流病並存,但也可單獨存在。

患者表現為清嗓、持續性咳嗽、癔球症,同時伴有咽喉疼痛、痰多、口臭、呼吸不暢、吞嚥不利等症狀。可伴有或不伴燒心、反酸、胸骨後灼痛等胃食管反流症狀,但70%~80%的咽喉反流患者沒有胃食管反流症狀。而長期吃治療慢性咽喉炎的消炎藥、中成藥等反而容易導致咽喉反流。

喉咽反流雖然常和胃食管反流並存,但目前傾向於喉咽反流和胃食管反流病是兩個不同的疾病或是同一個疾病不同亞型。喉咽反流症狀以咽喉部症狀為主,咽喉部有相應的特異性改變,常發生於白天,站立或坐位;而胃食管反流病則以食管症狀為主,夜間反流症狀會更明顯。

反流性咽喉炎診斷需要根據病史、病因、咽喉專科檢查(喉鏡檢查)、行為治療及抗反流藥物經驗治療有效而綜合做出判斷。24h喉咽、食管pH(或阻抗-pH)監測和咽部pH監測(DX-pH)是目前客觀診斷手段。

06

胃食管反流病

包括: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症,兩者的區別在於有無食管損傷,前者胃鏡下食管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後者胃鏡下食管粘膜正常。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胸骨後疼痛等,可以伴有食管外症狀,如咽部異物感、慢性咽炎、慢性咳嗽、哮喘等。其主要原因是下食管括約肌一過性鬆弛,使胃酸、膽汁等胃內容物反流致食管,刺激損傷食管粘膜;還與食管裂孔疝、食管動力異常、內臟敏感性增高等有關。

可根據患者症狀、對質子泵抑制劑的治療反應結合胃鏡檢查綜合判斷,確診有賴於24小時食管pH、膽汁測定以及食管測壓。

07

食管胃粘膜異位症及其它食管疾病

食管胃粘膜異位症是胃粘膜上皮長到了食管粘膜表面,常發生在食管上段靠近咽喉部,在胃鏡檢查時被發現,臨床上並非少見,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異常。

大多數食管胃粘膜異位的患者無臨床症狀,少數異位胃粘膜具有泌酸功能,引起食管局部炎症、糜爛、潰瘍、咽喉反流綜合症,由此可引起咽部異物感。

胃鏡檢查可發現食管上段的異位胃粘膜,質子泵抑制劑抑酸治療往往有效。

其它食管疾病,如食管異物、食管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緩症、瀰漫性食管痙攣等都可以引起咽部異物感。

08

癔球症

癔球症是患者咽喉部的一種異常感覺,是持續或間斷髮作的咽喉部異物感、團塊感、堵塞感,無疼痛,無聲音嘶啞,無吞嚥梗阻,症狀以吞嚥口水時為重,進食時反而消失,可持續數月、數年。中醫稱之為“梅核氣”,西醫屬於功能性食管疾病的範疇,在門診比較常見。

患者的症狀時輕時重,無規律性,常隨病人情緒起伏波動,異常的感覺也可減輕或加重。

詳見我的另一篇文章:《癔球症,又叫“梅核氣”,是怎麼一回事?》

09

全身性疾病

延髓麻痺、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皮肌炎、環嚥肌失弛緩症等神經肌肉疾病都可以影響食管上括約肌的功能引發咽部異物感。

有機磷農藥中毒、狂犬病、破傷風、肉毒中毒、缺鐵性吞嚥困難(Plummer-Vinson綜合徵)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咽部異物感。

總之,咽部異物感原因很複雜,既有器質性疾病又有功能性病變,常見原因就有:慢性咽喉炎、後鼻孔滴液、咽喉反流綜合徵、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癔球症等等,涉及五官科、消化內科、心理科等等,而每個患者的情況可能又各不相同,要根據患者的情況具體分析,進行相應檢查,找出病因,對因治療,才能有效。

咽部異物感必須經過醫生全面詳細地檢查才能明確診斷,未經系統檢查不要輕易地以“慢性咽喉炎”來安慰自己,以免延誤病情。但經過詳細檢查確認沒有器質性病變時,患者也不要過分擔心,癔球症本來就與患者情緒有關,越擔心症狀就會越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