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讀書分享《道德經》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局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讀書分享《道德經》八章上善若水

最好的“善”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爭,總是處於人們所厭惡的地方,這接近於“道”的特點。

居處善於選擇,存心幽深而明澈,待人真誠友愛,言行如一講信用,為政精於治理,做事發揮特長,行動把握時機。

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不犯錯誤。

讀書分享《道德經》八章上善若水

理解:

“上善若水”,其實是要人們效法自然之道,做到如水一樣無私忘我、有所包容”。在《道德經》中,常以“水”比喻有品德的人,像水一樣滋養萬物而不爭。只求有利於人而不辭勞苦,自居低處永不佔據高位,更不會把持要津。

老子提取了水與物不爭的善性,對水加以讚美,來說明它幾乎近於道的修為。進一步指出,有道的“聖人”也應該持有這種心態與行為,像水一樣柔和而又通順。只求有利於人而不與人爭,甘願身處卑微之地,做別人不願做的事。忍辱負重,任勞任怨。滋潤萬物而無取,甘心留在窪地。不爭,無私,便是水的特點。

要做到如水一樣,善於容納百川之深淵,行為同水一樣助長萬物,說話如水一樣誠信,立身處世像水一樣平正,做事像水一樣融通。把握機會,及時而動,像水一樣隨時時勢而動。最後就會與世不爭,永無禍患而安然無恙,猶如天地之道,達到“無私”的妙用。

孔子觀水以“逝者如斯夫”來說明“不分晝夜”的進取精神。道家觀水是說與物無爭,謙下自處。佛家觀水則是談聖潔明淨,不染一物。由此可見不同的人生趨向,何去何從可根據實況擇取一點,加以對照、自知、自處。

讀書分享《道德經》八章上善若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