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今天下午,有一位網友私信小編,在談到對孩子的愛國主義教育時,說道:由於有些家長和老師沒有起到好的引導,致使國家培養的很多優秀人才,都留在了外國,甚至以“外國人”的身份,瞧不起自己的祖國。因此,這位網友表示,在教育9歲的孩子時,他很重視培養孩子的愛國情懷: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才不會被欺負。

說實在的,在與這位網友的交流過程中,小編心底一直湧動著一種情愫——感動。作為一名從教20多的教師,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今天的家長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與責任擔當,更把教育昇華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而不僅僅是學習的分數。可以說,這是民族之幸。謝謝這位朋友!

但是,與這位家長想法相悖的是,近年來社會上一直存在著一種說法:“清華北大是美國的人才基地搖籃。”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客觀地說,這句話虛抬了清華北大的地位——清華北大既成不了美國人才基地搖籃,美國的強大也不是靠清華北大促成的。只是,這一句話確實表達了,大家對清華北大當今的培養模式,以及所培養的留學生一去不復返的不滿。

清華北大,可以說是全國學子心中的神壇,是全國人民可望不可及的夢幻所在。他們在全國一直擁有兩個之最:國家給清華北大的撥款最多;清華北大給國外培養的人才最多。

01

清華大學的留學現狀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清華曾在2018年發佈了一份《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報告顯示,每年的清華應屆畢業生中,有將近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會選擇出國留學,其中有三分之二的留學生選擇在國外發展或者定居,有69.5%的留學生服務於美國,留學第二名是英國,佔8.1%。

這份報告一發布,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大家紛紛對清華學子留學不歸國,效力他國的現象表達了不滿。

據說,正是因為如此,清華大學2019年就沒有再發布此類的報告了。

其實,這也不怪大家對清華、北大這樣的現象不滿。試想一下,任何一個從國內走出去的人才: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享受國家免費教育資源,而美國沒有出一分錢;優秀的學生進入清北學府,享用全國最好的教育資源,美國沒有出一分錢;每年國家向清華、北大投入鉅額經費,美國沒有出一分錢……

美國幾乎以0成本,就“俘虜”了我們眾多的優秀人才,這對民眾來說,如何想得通?

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則在於當前教育培養模式下,讓部分學生成了“精緻的利己主義”。北大中文系錢理群教授曾痛批“精緻的利己主義”:

“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是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高智商。

02

北京大學無法放下的遺憾


關心經濟的朋友,一定還記得2020年2月18日,北大方正集團發佈的關於資產重整的公告吧。北大方正集團,背靠北京大學,被冠以中國最大校企的光環,體量超過3600億元的龐然大物,卻走到了無力清償債務,需要進行資產重整地步。這了意味著其旗下的6家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會發生變化,再進一步來說,也會對持有其股份的股民,造成不確定的損益。

之所以在這裡說此事,不是要跟大家探討股權問題,而是想表明一個看法: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以及光華管理學院,擁有中國最頂尖的一批經濟學教授專家學者,也是中國培養頂尖經濟人才的地方,每年的學霸和狀元都趨之若鶩。

但是他們自家的公司卻因為資不抵債而破產重組,這對高居神壇的北京大學來說,將是一個永遠也無法抹去的遺憾和疤痕。

03

如何看待留學去留

其實,在小編看來,清華北大也好,其它大學也罷;留學也好,留國也罷,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學生留學後的態度。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1)進入20世紀後,人才交流已經成了國際融合發展的趨勢,這對促進文明和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就拿我國第一代領導人來說,除了毛爺爺和朱爺爺沒有出過國,其他的大多留過學:又比如科技界的錢學森、鄧稼先、竺可楨、李四光等老一輩科學家,都留過學。所不同的是,他們學成後,都回到了貧窮的祖國,革命也好,科研也罷,硬是把一窮二白的中國,變成了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有人說,別人不回國也不用道德綁架。是的,其實這個世界真的並不是離了誰就不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這沒問題,但問題是,當你在成長時期,享受了國家最好的教育資源,留學後一去不復返,甚至加入外籍,把矛頭指向國內,這真的是道德底線和人格缺失的體現,是忘了本。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3)也有人說,人才不回來,是因為國內科研環境不好,留不住人。這一點不得不承認,我們在這方面確實還需加強,但這並不成為數典忘祖的理由。俗話說,狗不嫌家窮,兒不嫌母醜。如果說現在環境不好,難道還比20世紀初的環境更差?還比三年困難時期更困難?錢學森回國時,正是國家最窮的時候,連合格的鋼鐵都造不出來,最後還不是成功研製出了原子彈。如果沒有這些核武震懾,那些欺軟怕硬的洋鬼子會有現在這麼好說話?顯然不可能,大家看看如今的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就知道了。

留學以後定居美國,是精緻的利己主義嗎?

(4)中國人歷來不缺智慧,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之一。出國取經固然好,不出國也能亮瞎世界的眼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沒出過國吧,一輩子當“農民”,解決了幾十億人的吃飯問題,這就是中華大地孕育的“農民之子”。要說榮譽和地位,又有幾人堪比?但時至今日,仍住著簡陋的房屋,理著20元一次的頭髮。這樣的榜樣,說是民族之魂也不為過。留學不回的清北學子,都是在智商尖兒上跳舞的角色,不是不知道這些,只是在名利和物慾面前,他們選擇了失憶。

各位讀者,你們怎麼看留學後定居美國這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