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一)

1944年2月18日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结束后,由于苏军各个乌克兰方面军部队的胜利行动,为把德军全部赶出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地区创造了有利局面。此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右翼夺取了卢茨克、舒姆斯科耶、舍佩托夫卡等地域,前进到敌军普罗斯库罗夫-文尼察集团的侧翼。

乌克兰第2方面军占领了经乌曼向莫吉廖夫、波多利斯克方向实施突击的出发地域。乌克兰第3方面军进入克里沃罗格、希罗科耶、科其卡罗夫卡一线,做好了在提拉斯波尔、敖德萨方向上突击的准备。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一)

2月下旬,大本营命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着手准备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进攻战役。大本营规定由乌克兰第1 和第2方面军承担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发展进攻的重任。根据2月18日的训令,乌克兰第1方面军应从杜布诺、谢佩托夫卡、柳巴尔地区向切尔特科夫总方向实施突击,目的是切断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在德涅斯特河以北地带向西逃窜的退路。

而乌克兰第2方面军应从兹韦尼哥罗德卡、什波拉地区向乌曼,尔后向德涅斯特河总方向实施突击。乌克兰第3方面军则准备向敖德萨和提拉斯波尔实施突击,以解放滨海地区,前进到德涅斯特河并夺取登陆场。

由于战役前夕的2月29日晚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瓦图京大将在米莉亚迪恩村以北遭到袭击受重伤后(笔者注:后因医治无效在4月15日不幸牺牲),3月1日改由最高统帅部代表朱可夫元帅担任方面军司令(笔者注:此职位一直担任到5月24日)。

根据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元帅的决心,以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0集团军以及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与坦克第4集团军(笔者注:两个坦克集团军共有坦克和自行火炮542辆)向捷克诺波尔、切尔特科夫总方向,对德军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结合部实施主要突击。左翼的第18集团军向赫梅利尼克进攻,第38集团军向南面敌军乌曼集团侧翼进攻。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一)

在战役开始前,苏军不得不在短时间将方面军左翼大批兵力转移到右翼。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由别尔季切夫地域调到舒姆斯科耶地域(约200千米),坦克第4集团军则须运动350千米。此外,大量的炮兵、工兵部队以及后方机关也必须在春季泥泞无路的情况下,通过大致相同的距离。尽管困难重重,苏军变更部署的计划按期完成了。最重要的是,德军侦察没有发现苏军变更部署的行动,因为这些行动基本上是在夜色掩护下进行的。

3月4日进攻第一天,第60集团军在德军第4和第1装甲集团军结合部舒姆斯科耶、柳巴尔迅速突破敌军防御,前进12千米。随后两个坦克集团军在第60集团军进攻地带投入交战。到第二天日终,突破口扩大到正面180千米、纵深50千米。如果特里安达菲洛夫和图哈切夫斯基地下有知,想必也会喜极而泣,这正是大纵深作战的打法。

尽管道路泥泞难以通行,但以坦克为主的突击集团并未减慢前进速度。3月7日到10日,坦克部队先头部队到达捷克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赫梅利尼茨基)一线,切断了德军南翼至关重要的利沃夫-敖德萨铁路线,在德军两个集团军之间打进一个很深的楔子。在次要方向进攻的第18集团军在3月5日发起进攻,到3月10日日终前已经推进30千米,开始了争夺赫梅尔尼克的战斗。而第38集团军则在3月11日开始进攻。

帝国丧钟——苏军在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战役重创德军(一)

3月10日到3月11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一线集中了6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师,进行了强有力的反突击,企图将苏军进攻各部赶到捷尔诺波尔-普罗斯库罗夫铁路线以北。按照苏军反馈的情况,德军在捷克诺波尔、沃洛奇斯卡和普罗斯库罗夫方向分别投入了200、100和300辆坦克。

根据当前形势,3月1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同意了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员的决心:在完成当前任务后暂时停止主要方向的进攻,调整炮兵,变更兵力部署补充军队的弹药和燃料,以便随后向南方发展突击。独立坦克旅、团配置在步兵战斗队形内的受坦克威胁方向和反坦克支撑点内,以原地火力和反冲击消灭敌进攻的坦克。坦克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4军则用于实施反突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