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即墨區: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衛生命“第一線”

“120”急救電話不僅僅是簡單的三個數字,對於平日突發疾病或遭遇意外傷害的人來說,它就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生命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流程中,院前急救擔負著轉運患者的重要保障任務,“急救人”作為接觸發熱病人的“第一齣診”群體,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們不懼風險,科學調度、精準分流、安全轉運,全力以赴投入到這場阻擊戰中。

即墨區:院前急救,直面疫情守衛生命“第一線”


第一接聽者:精準分流一般發熱患者與有流行病學史發熱患者


“您好,即墨120……”電話剛響第一聲,就被調度員王慧迅速接了起來。


隨著疫情發展,每天除急救報警電話外,還有不少關於新冠肺炎的問診電話,調度員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對報警人進行就醫指導或心理安慰等。


與此同時,與疫情相關的信息,調度員也會在所有報警電話中反覆詢問核實,“請問您最近14天內,有沒有去過武漢或其他地區,或接觸過武漢或其他地區有發熱、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沒有接觸過確診新冠肺炎患者?……”


根據區急救調度指揮中心針對疫情的最新工作流程要求,在調度環節中,調度員需區分開一般發熱患者和有流行病學史的發熱患者,根據情況選派對應類型救護車輛,避免交叉感染,同時做到急救資源不被浪費;做好發熱患者送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前信息的互聯互通;如果患者有流行病學史卻未被納入鎮街管理人員,調度員會在第一時間通知疫情防控組,並於每日8點、17點,將所有涉及流行病學史患者的信息彙總後上報醫療救治組和疫情防控組。


本著對患者、對生命負責的態度,遇有發熱、呼吸道等症狀的報警電話時,王慧都會再三詢問報警人,核實相關內容,有時電話一打就是十多通,來回聯絡為其做好全方位對接。


“由於疫情期間調度的複雜性,必須通過和報警者對話抓取最有用的信息,第一時間傳輸給一線出診人員,讓他們根據情況做好相應防護,同時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讓患者在最短時間內接受診治,是我對患者最大的回報。”王慧說。


像王慧一樣,區急救調度指揮中心的每一位調度員都深知時間對於生命的意義。作為院前急救的第一接聽者、第一責任人,面對疫情期間詢問內容的加大,他們更是分秒必爭,鈴響3聲內摘機,60秒內完成派車。自1月23日至2月25日,他們共接聽有效電話4671次,派車1699次,時刻為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緊繃生命之弦。


第一齣診者:直面風險 衝鋒在前


不分晝夜,不論雨雪,面對疫情急救站嚴陣以待、隨時待命,接到指令後第一時間出車。


受疫情影響,對出診人員防護穿戴的要求變得更為嚴格,是以往的普通出診裝備,還是更換隔離衣,或是選用防護服、防護口罩、護目鏡的最高防護級別,為確保出診安全,在出診途中他們必須跟報警者就流行病學史再次進行核對,以便針對性做出最穩妥的選擇。


為保護醫務人員,也為更好杜絕感染,區急救調度指揮中心圍繞防護用品正確穿戴、救護車洗消、醫療垃圾正確處置等業務知識對急救人員多次進行培訓,並以實戰演練方式對分站進行檢查。


作為南泉急救站主任,肖翼深知防護無小事,為了落實站內工作人員正確的防護穿戴,她每天不落地組織當日值班人員進行穿脫練習。看似簡單的防護服穿脫,在直面病毒時,必須所有環節都精準到位,容不得半點馬虎。特別是脫防護服時更是需要慎之又慎,不可一人單獨操作,必須兩人互相監督進行更換,並且每完成一個步驟都需進行相應消毒。為保障其他人員安全,無論雨雪冰寒,即便是僅穿著一套單薄的保暖衣,返站後的出診人員也會在室外完成防護用具的整套更換。


自疫情發生以來,除拿生活必需品短暫回家三次外,其餘時間肖翼一直堅守在崗位上,最多一天參與轉運患者7人次。面對多日來的連續工作,她沒有半絲怨言。只要接到電話或是有出診任務,不論何時何地,她定是聞鈴而動,克服一切困難,奔赴現場完成出診。


特別是在轉運密切接觸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或是確診新冠肺炎患者過程中,作為第一齣診人,面對壓力和風險,他們勇往直前、從不退縮。“每次與病毒正面交鋒時,我們出診人心裡也會忐忑,但再大的風險與危險我們也不會退縮,面對普通人不願、不敢靠近的患者,如果我們顧忌止步,又讓誰去幫助他們呢。”肖翼堅定地說道。


面對生命,面對患者的信任與期待,院前急救人員向前衝的步伐裡沒有半絲猶豫,無論處於哪個環節,他們總是分秒必爭,儘自己全部力量去參與患者的救治,為患者帶去希望,擔負起屬於他們自己的使命與責任,用實際行動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 者:馬苗苗 白琳

編 輯:王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