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育兒答疑:孩子“語遲”怎麼辦?

育兒答疑:孩子“語遲”怎麼辦?

多數孩子會在1歲前開始發一些音來表示某種意思,1歲時會發出清晰的疊音,如“爸爸”、“媽媽”、“瓶瓶”、“襪襪”等,而且,所發出的音與欲表達的事物是一致的,也即“詞能達意”,這是孩子智力正常的重要標誌。但是,也有少數孩子1歲半,甚至到2歲還不會說話,家長往往十分擔憂:“我的孩子有問題嗎?”,事實上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有差別的,正常孩子也存在大約4~6個月的差距,這似乎與孩子的性別、氣質或性格有關。一般而言,女孩的語言發育較男孩早,表達能力也較男孩強。與人友善、性格開朗的嬰兒一般很早就想說話,而那些文靜、愛觀察的嬰兒似乎要花較長時間,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世界,然後才想到表達點什麼。

嬰兒周圍的環境和育兒方式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長性格內向,不善言語,跟孩子在一起時也總是寡言少語,這樣培育的嬰兒也常常會保持沉默不語;有些家長對嬰兒過於嚴厲,不斷對他說話併發號施令,那麼,孩子一遇到有人在身邊就會感到極不舒服,反應會變得遲鈍,學話慢並容易形成口吃;有些家庭成員對孩子照料得過於周到,在他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什麼的時候,大人就把東西拿了過來,這種育兒的方法會減緩孩子學習新詞語的速度。嬰兒若要先學會詞語,就必須具有更多的說話慾望。無論大人孩子,只要同隨和、和藹的人在一起,話自然就會多起來。

兒童的語言發展是整個兒童認知發展的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常常把兒童語言能力作為衡量兒童智力水平的一個標尺。說話遲就意味著大腦發育遲緩嗎?這是家長腦子裡容易出現的一個可怕的問題。有些智力遲鈍的兒童說話的確很晚,但是,這些孩子多數還有其他行為異常和能力落後的表現,如運動能力、精細動作、社會生活能力等。事實上,絕大多數說話晚的孩子,甚至那些到了3歲才開始說話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有些孩子甚至異常聰明伶俐。

如果你的孩子說話晚,不要為這一現象深感焦慮,不要茫然斷定孩子是個“笨蛋”。用各種方式向他展示你的愛;用和藹的語氣、簡單的話語對他說話;鼓勵他在需要某種東西時就說出它的名稱,使他感到輕鬆自在;不要過多地對他發號施令,盡力避免氣沖沖地逼他說話的現象;儘量安排機會與同齡孩子在一起玩,通過遊戲和玩耍學習語言和表達。

所有的孩子在開始時都會發音不準確,有些孩子會在較長的時間裡發錯某一個音。這些發音錯誤有時是由於舌頭和其它發音部位不太靈活的緣故,有時則是由於嬰兒感情怪僻所引起的。同樣的發音有時會在某一個詞語中老是發不準,而在其它詞語中卻能準確無誤地發出。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正常,性格也很開朗,這點小小的錯誤不必太在意。可以偶爾用和藹的語調糾正孩子的錯誤發音,但是千萬不能對此進行嚴厲的指責,給孩子施加太多的壓力。

如果孩子到3~4歲或5歲說話還是不清楚,應該請耳科醫生檢查一下他的聽力(一般情況下,應在新生兒或嬰兒期即進行聽力篩查),再找一位懂得如何與孩子平易相處、能娓娓動聽地給孩子講課的語言專家給予指導。儘可能讓這種孩子在一個條件較好的託兒所或幼兒園與年齡相仿的其他孩子接觸,家長和老師要耐心地糾正孩子的發音,同時能用巧妙的方法保護這些有缺陷的孩子,使他們免遭其他孩子的嘲笑,因為寬鬆的環境是孩子學習語言的最重要且必須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