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贺知章的咏柳解释,和作者想表达什么?

我不是小孩请别拿糖敷衍我


提起春天,总会想到柳树,柳树发芽抽枝,一片新绿,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听雷磊老师诗歌赏读《咏柳》,感受浓郁的春天气息!

大家好!

欢迎来到萃辰天心书院365家庭共修之诗歌赏读栏目,我是雷磊老师。提起春天,总会想到柳树,柳树发芽抽枝,一片新绿,给人生机勃勃的感觉。今天我们就来赏读一首歌咏柳树的诗。来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诗人贺之章歌咏柳树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理清晰。语言明白如话,文字华美。

贺之章,盛唐诗人,书法家。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位列“仙宗十友”。他喜欢喝酒,和李白、李适之等称“饮中八仙”。他和李白都极其喜欢喝酒,都是有名的“酒仙”。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篇《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就说的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他喝醉以后骑在马上前俯后仰的,就像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里头,他干脆就在井底睡着了。常人哪怕喝得烂醉如泥,冷水一喷也就醒过来了,他喝醉了落到井里也醒不过来,所以够得上头号“酒仙”。他的诗文写景、抒怀的作品风格独特,清新潇洒。今天赏读的《咏柳》和“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我的老师印安老师曾经说:“一首好的诗歌有两个必要的元素:想象与灵气。”这首诗想象奇特,春风似剪刀的说法从此而来,灵心巧思,所以任时光淘洗,这首诗也得以流传。最后让我们再诵读一遍,品味春柳春风之美: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今天的诗歌赏读就到这里,萃辰天心书院,让国学智慧走入千家万户,我们明天见!

《天心365》家庭国学共修是萃辰天心书院每天推出的内容,从中能让我们学习更多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您可以到喜马拉雅关注“印竹”老师,收听音频。


萃辰天心书院


这短短四句诗用到了三个比喻,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棵柳树长满了青嫩的新叶,像碧玉一般美丽。碧玉,就是青绿色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柳树枝叶。大家想象一下,一棵长的像碧色的玉的柳树。柳树🌲和碧玉。

碧玉和柳树,是不是越想越像呢?这柳树真是太美了。

看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材质很轻盈。在这里,诗人又来打比方、开脑洞了,说那许多柳枝垂下来,就像千万条轻盈飘动的绿色丝带,多美啊!显得这棵柳树更灵动了。

第三、第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贺知章问:这细细的嫩叶是谁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般造就了这些柳叶啊。

注意,这里的“二月”是指农历二月,差不多是公历的三月份,正是寒假结束新学期才开始的时候。平时大家写春风,只会说春风吹绿了树叶。可是作者想出了这个新奇的比喻,春风就像剪刀,片片柳叶就像精心裁剪出来的一样,精细又耐看,欣欣向荣,一片生机。

一首诗,三个比喻,特别是第三个,把大自然的神奇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方式写出来。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特别是“春风似剪刀”这个比喻,好多诗人都崇拜得不得了,都跟着学。

我觉得这首诗主要就是写景,就是咏物吧,表达和歌颂美好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春天或生活

#


学习小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中多用比喻的手法,构思奇特新颖。第一,二句用美女及其裙带比拟为柳树和枝条。第三,四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答语又用春风比拟为剪刀。既富有情趣,又引人遐想。有人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首诗说:“尖巧语,却非由雕琢而得”。对后人影响巨大,意义深远,有很大的感悟和启发。

碧玉妆成一树高:意思是说高高的柳树就好像梳妆打扮好的小家美女碧玉。

万条垂下绿丝绦:意思就是说垂下的万条柳枝就如同美女衣裙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二句诗由“丝绦”而引出“谁裁出”的问语,又将春风比拟为剪刀作为回答。


手机用户76277999336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收录在《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可以说是写柳的最好的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像小家碧玉,婀娜多姿,惹人喜爱,后面用比喻的手法,把春凤当剪刀,非常形象生动。反复吟唱,柳树在眼前,美女在眼前,春天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