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末清初中国人眼中的西洋人:白肌猫眼高鼻赤须,浑身气味奇臭

明末清初来中国的欧洲人,被称为西洋人,或者称为番人、夷人。那个年代没有护照,没有签证,所谓的西洋人来自西方各国,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肤色与文化,怀着不同的目的,他们彼此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冲突。

明末清初中国人眼中的西洋人:白肌猫眼高鼻赤须,浑身气味奇臭

这与之前中国人对番人或夷人的印象大相径庭,之前的夷人大多分布于东南亚,比如朝鲜、缅甸、暹罗等,这些夷人身材矮小,肤色黝黑,来中国的目的也相对单一,大多数是为纳贡而来。

在中国人的眼中,这群有着蓝眼睛和高鼻梁的大个子,说着一番叽哩呱啦完全听不懂的字母文字,中国人很难对他们有好感,也很难与他们成为朋友。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欧洲人从外貌到文化,再到生活方式的极不认可。这种不认何的方式源自中西方文化的断裂,这个还要从雍正王朝的那次改革说起。

明末清初中国人眼中的西洋人:白肌猫眼高鼻赤须,浑身气味奇臭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有一条是将中国的基督教全面铲除。这里姑且不讨论雍正时期为何雷厉风行地铲除基督教,但所造成的影响笔者认为是弊远大于利的,以致于当时的基督教在中国如秋风扫落叶般地荡然无存了。

自此,中西文化蜜月期就这样草草收场,欧洲和亚洲的两大文化体系在各自的文化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形态方面独自发展,自成一家。

当西洋人来到中国之后,外表的审美在最初的碰撞中接近了白热化,他们这样描写欧洲人:“白肌、猫眼、高鼻”,“足长尺二寸”,更为接受不了的是西方人的体味,说他们“浑身气味奇臭”。

明末清初中国人眼中的西洋人:白肌猫眼高鼻赤须,浑身气味奇臭

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令当时的国人更是接受不了,说西方人必须吃中国的茶叶,否则就“有瞽目肠塞之患”,而且天真的以为茶叶已是西洋人的刚需商品,他们必须依赖中国。这些观点广泛在民间流传,百姓平时上街时拿着茶叶,封疆大吏对此说法也是深信不疑,就连睁眼看世界的魏源和林则徐都不认为这种流言蜚语是怎样的荒诞不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