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差别世界,不在心外

差别世界,不在心外

作者简介:苏树华,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元音老人参学。遵元音老人嘱咐,2000年后,随缘传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门。若人发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开本来,见到本性。有缘行者,莫失良机。

经中所说,尽在人心,可惜世人,读经看教,犹如看他家的神仙故事,而非自己心上的事。结果,依照经文,勾画出一个神仙世界,追求这个神仙世界。如此信佛,不名正信。如此追求,不名正行。《楞严经》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譬如《华严经》中的善财童子见弥勒菩萨,弥勒弹指,楼阁门开,于楼阁中,善财见无量楼阁,逐一楼阁中,皆有弥勒与善财。看了这段经文的人,佩服善财,仰慕弥勒,向往那神仙国的神秘玄妙。岂不知,善财不在心外,弥勒不在心外,乃至重重无尽的楼阁境界,皆不在心外,皆是诸人心中的事。延寿大师云:“圆融国土,差别世界海等,种种境界,不在心外。”[1]

善财童子,是诸人心中的一个法相,表始觉之我。弥勒菩萨,是诸人的无相真心,表本觉之我。体相如如,本始不二,是名究竟圆满的佛,亦是诸人“本真的自己”。善财见弥勒,是名小我归大我,亦名始觉归本觉。善财是自己,弥勒也是自己,善财见弥勒,自己见自己,实非能所相对之见。能所相对之见,是外道见。无能无所,绝待无对,如是之见,是名佛见,实非耳闻目睹之见,故《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2]善财见弥勒,不是对面来了一位弥勒,被善财所见。这个对面之见,这个相对之见,不是佛法之见。佛法之见,是个能所双亡之见,是个绝待无对的见。这里,全体是自己,哪里更有他?善财弥勒,无量万相,一体如如,纯一无杂。

洞山良价与云居道膺有一段关于“弥勒”的对话:

师(洞山)谓云居曰:“昔南泉问讲《弥勒下生经》僧曰:‘弥勒什么时下生?’云:‘见在天宫,当来下生。’南泉曰:‘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

时居遂问师曰:“只如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

师直得禅床震动,乃曰:“膺阇黎!吾在云岩,曾问老人,直得火炉震动。今日被子一问,直得通身汗流。”[3]

“弥勒什么时下生”,面对这一问,讲经僧却说:“见在天宫,当来下生。”这个讲经僧,如此说话,未见弥勒。如此说话,即是众生。

天宫在何处?弥勒又是谁?见则当下见,不见永乖疏。若也不见,走遍天涯,游遍法界,既无天宫,亦无弥勒。若也见得这个真弥勒,则在在处处,皆是天宫,时时刻刻,无非弥勒。布袋和尚云:“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4]弥勒不是他人,只是自己的本觉。世人昧却自己,造影自惑。如此迷倒,找遍天涯海角,也不见这个真弥勒。

云居道膺问洞山良价:“天上无弥勒,地下无弥勒,未审谁与安名?”洞山良价得闻此言,直得禅床震动,乃曰:“膺阇黎!”

洞山良价直得禅床震动,是被这一问吓得么?非也。这见禅床震动的是谁?唯此一人,是真弥勒。这个弥勒,正是诸人“本真的自己”,更到哪里找弥勒?洞山良价又呼唤云:“膺阇黎!”这闻呼唤声的是谁?唯此一人,是真弥勒。这个弥勒,正是诸人“本真的自己”,更到哪里找弥勒?弥勒正是自心。《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经中所说,尽在心中。还见弥勒么?切莫错用心,造影徒自惑。


[1]《宗镜录》卷二十八。《大正藏》第四十八册,第五七七页上。

[2]《楞严经》卷二。《大正藏》第十九册,第一一三页上。

[3]《筠州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第五一三页上中。

[4]《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第四三四页中。

差别世界,不在心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