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中國史教材為什麼說是袁世凱殺了宋教仁?

文學痞子


宋教仁案是民初頗為重大的案件。1913年3月20日夜,滬寧火車站人流如織,宋教仁與前來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和廖仲愷揮手作別,走進檢票處。就在這時 ,檢票處突然響起3聲槍響,宋教仁應聲倒地,因傷勢過重,於3月22日逝世。宋教仁遇刺的消息引起軒然大波。袁世凱頒佈命令說:“前農林部長宋教仁,奔走國事,締造共和,闕功甚偉。凡我國民,同深愴惻。”

圍繞宋案內幕,一百多年來,眾說紛紜。一些歷史教科書認為,袁世凱是幕後真兇。教科書之所以這麼認為,或許是編者因種種原因,沒來得及認真考證這個案件。正所謂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九分證據不能說十分話。鑑於沒有確切的證據是老袁下手,就不能讓老袁背這個鍋。

北大歷史系教授尚小明近日出版的新書《宋案重審》認為,兇手並不是袁世凱。 他認為:原始證據可證明袁沒有主謀刺宋,袁氏也沒有必要刺宋。對袁而言,首要問題是競選正式大總統。為此,他需要對付國民黨;若為了當選而將支持其擔任正式大總統的宋教仁殺害,則恰與其所欲達到之目的相反。即便從對付國民黨政黨內閣主張的角度看,身為臨時大總統的袁氏也有其他辦法,而無須訴諸暗殺。尚小明教授分析,洪述祖頭腦簡單,他自以為幹了一件有利於袁氏之事。至於趙秉鈞與宋案之關係,因其身為國務總理兼內務總長,洪述祖又是其秘書,案發後自然成為頭號被懷疑與攻擊的對象,但實際上趙氏只是被動地捲入了宋案最初幾個環節,與刺宋環節風馬牛不相及。

另外,早在多年前,歷史學家唐德剛先生生前也認為:“宋教仁那一系列對政府過激的批評,曾受到北京‘某要人’不具名的反駁。袁世凱當然也會頗為不悅,而形之於顏色(皺皺眉頭)。這一來,當然就被善於觀察人主顏色的內侍們看到了,他們就要‘承旨’辦案了,這樣就去尋找刺客了,最後就找到了一個失業軍人武士英,幹出一記窩囊的刺宋案來。” 看來,正是手下胡亂“揣摩上意”,導致了悲劇發生。


世界東西


其實教材上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說是袁世凱殺了宋教仁,只是猜測而已,不過到了今日大家都覺得是袁世凱做的,不過老袁還真的有點冤枉,小楓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宋教仁的生平咱們就不說了,就說說辛亥革命後,宋教仁都做了什麼吧。

辛亥革命後為了推翻清政府,同盟會和北洋軍閥袁世凱達成協議,最終迫使清帝遜位。不過,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寶座也從孫中山換成了袁世凱。以孫中山為首的同盟會,對於袁世凱還是顧慮重重,於是一部《臨時約法》被當成“緊箍咒”制定了出來。因為這部帶有想發性質的法律,將中華民國的政體定義為“內閣制”,總統只是名義上國家元首,真正的行政權力掌握在由在議會佔多數的黨派組成的內閣手中。此

時,中華民國有大大小小20餘個黨派社團,為取得議會多數席位,謀取組閣權,這些黨派分分進行聯合重組。以清末立憲派人士張謇、程德全、趙鳳昌、熊希齡、湯壽潛等人為中堅,以前革命黨人章太炎、孫武等人為奧援,以副總統兼湖北都督黎元洪為最高領袖的共和黨,來勢洶洶,對於組閣志在必得。

而此時的同盟會,有人自以為革命成功可以功成身退,有人因為與孫中山有舊隙分道揚鑣,反正已是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於是,一股子書生意氣的宋教仁,開始改組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實進會合並,改組成立國民黨,請注意此時的“國民黨”與之後的“中國國民黨”雖然有“血緣關係”,但是並非同一個政黨。國民黨以孫中山為理事長,黃興也擔任理事,但是實權卻是在宋教仁手中。經過宋教仁的苦心經營,國民黨終於在1913年的選舉中大獲全勝,獲得了組閣權。

宋教仁的想法你當總統,可是內閣大權由我們掌握,我看你還能怎麼樣,這引起了袁世凱的警惕,派人收買宋教仁無果,在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被刺客行刺,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兇手開槍後逃逸。宋教仁被送往醫院,但是在22日凌晨4時48分不治身亡,年僅31歲。

那麼宋教仁到底是被誰主使刺殺的呢?其中有兩種說法

一、陳其美是幕後指使者

《辛丙秘苑》中稱:宋教仁北上前,曾接受陳其美和應夔丞(應桂馨)宴請,期間陳其美問宋教仁如何組閣,宋教仁稱“唯大公無黨耳。”應夔丞認為宋教仁叛變國民黨,欲掏出手槍,被其他賓客阻攔。一同赴宴的沈翔雲告訴袁克文,陳其美和應夔丞對宋教仁極度不滿。袁克文還稱,應夔丞與陳其美設計了刺殺宋教仁的方案。可是後來這種說法都被一一給否定了。

二、袁世凱

這是現在更多的人支持的一種說法,不說其他的證據,就從情理上推斷,袁世凱的嫌疑都是最大的,要知道宋教仁組閣就是為了限制袁世凱的,而且當時袁世凱也收買過宋教仁,結果被拒絕了,唯一能阻止組閣的辦法就是宋教仁死了,這樣再也沒有後顧之憂了。而且,直接兇手武士英預審之前就死了,和僱兇者應夔丞越獄五個月後被殺死,結局都是慘遭橫死,這就是滅口,不用說是袁世凱做的。

三、袁世凱只是有嫌疑

袁世凱到底是不是背後指使者,到現在還沒有確切的證據,甚至有可能不是,袁世凱的二兒子袁克文後來回憶,袁世凱曾說:我代人受過多的很,從未辯過。我雖不殺遁初,遁初亦因為我而見殺,怎麼辯呢!明事理的人一定察覺出,如果我想殺他,不必一定招其來而殺之。我完全可以等他來了後,陷他以罪殺他,何必要數次邀請他,乘他將行而殺之?這明明是授人以柄,愚夫也不會做這等傻事?”

袁世凱在宋教仁被殺之後曾經說,對人說:“這是怎麼好!國民黨失去了宋鈍初,少了一個大主腦,以後越難說話!”可見當時袁世凱也有點迷茫。

直到現在還是不清楚到底是誰指使刺殺了宋教仁,但是在當時看來宋教仁之死對袁世凱有利,當然對袁世凱的反對者也有利,而且要知道最後袁世凱是失敗了的,這主謀自然是要落到袁世凱的頭上。

而且算到袁世凱的頭上對當時反對袁世凱也十分有利的。


天楓說


1913年,中華民國國會大選,國民黨大獲全勝,獲國會壓倒性多數席次。宋教仁正欲循歐洲“內閣制”慣例,以黨魁身份組閣。自國民黨重要人士群集滬濱,商討應付國會之黨略,大綱既定,宋即擬挾至北京黨本部決議施行,適袁世凱亦電促赴京,宋因訂期3月20日若干國會議員同行北上,不幸是晚甫步入上海車站(老北站,現上海鐵路博物館),即遭預伏歹徒狙擊,腰部中彈,搶救無效,22時45分,宋被殺手槍殺,子彈從後背射入體內,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兇手開槍後逃逸。

到底是誰殺死了宋教仁?各種故事,各種解讀,在官方的資料中袁氏凱已然坐實了兇手的罪名(從宋臨死之前發給袁的電報來看,宋對袁世凱是極其信任的,即使是當事者,也絕不相信袁是兇手,且事發地上海屬於當時南方國民黨派系控制範圍內,袁根本沒有力量在上海),當然也有人指趙秉君為第一嫌疑兇手,不過隨著各類文獻的逐漸開放,殺宋者另有其人,且以孫文為嫌疑最大者,已然慢慢成為史學上的觀點。


用戶2725757401


袁世凱復闢稱帝

也不差寫一盆髒水了


不乖的大白兔


中學歷史教科書確實是這麼下結論的。認為袁世凱派人找到了一個殺手武士英,殺死了宋教仁。

但其實民國時期就對於宋教仁之死有多種不同的解讀。中學歷史教科書之所以長期沿用袁世凱主謀的說法,可能和當時對於袁世凱以負面評價為主有關係。

因此這個問題本質上倒不是宋教仁之死的真相,而實際上是對於袁世凱歷史形象演化的一個研究。

袁世凱的社會風評變化是很大的。在溥儀宣佈退位之後,袁世凱的歷史為王達到了人生中的最高點。當時的報紙上,對於袁世凱的讚譽,最經典的莫過於法國有拿破崙,美國有華盛頓,中國有袁世凱。民眾對於袁世凱的期待不言而喻,不過短短數年之後,袁世凱因為一心稱帝受到萬眾唾棄,最後不得不黯然宣佈退位,隨後不久病逝。而在這其中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凱社會聲譽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袁世凱死後,雖然有北洋軍閥繼續執政,但他們大多對於袁世凱採取避而遠之的態度,並不願意為袁世凱在聲譽上進行平反。到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袁世凱被視為是革命敵人,自然也就得不到政府的認可。解放以後,袁世凱被認定為賣國賊自然也沒有得到正面評價。在這種情況下把袁世凱作為宋教仁案的兇手是一種理所當然的結果。

直到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更多的史料開始面市學者們在對袁世凱進行深入研究之後,對他的評價開始逐步客觀化,正常化。

但是應該說這樣在史學界的一種變化,還沒有有效的反映到中學歷史教科書當中去。所以現在的教科書普遍還是沿用早年的論斷。

最後回到宋教仁案本身,就目前的相關史料研究來看很難說幕後的主謀一定是袁世凱。但反過來說也很難講一定不是。多說並存是比較符合目前研究現狀的一種方式。

主張袁世凱是主謀的說法依據來自於趙秉鈞和武士英等人之間的密切關係。趙秉鈞是北洋軍閥出身,袁世凱的老部下,當時出任政府總理。趙秉鈞在宋教仁案之後,不久就蹊蹺死亡,確實也是很大的疑點。至於所謂的利益原因,只能說是一種推理方式,不能拿來作為證據。這些證據不能完全證明袁世凱是主謀。

主張革命黨內鬥的依據來自於袁世凱之子袁克文在後來接受上海某報紙採訪時所留下來的訪談資料。根據這個資料,宋教仁之死,一方面是因為革命黨內部權力鬥爭,另外一方面也是藉此機會陷害袁世凱,從而為革命黨在其後發起反袁鬥爭,提供政治籌碼。此外也有一些民國人士的回憶錄或者筆記資料當中,附和袁克文的觀點。不過由於這樣一種特殊的父子關係,所以這種論述的可靠性是值得懷疑的。其他人的認同是不是出於利益原因也沒有辦法完全判定。

以上兩種說法是較為主流的。現在還有少部分人提出,可能是袁世凱手下的人私自做的決定,袁世凱雖然不知情,但是不能說沒有關聯。從當時留下來的一些史料來看,袁世凱確實對於宋教仁之死非常震驚,這也是很多人拿出來否定袁世凱是主使的重要證據。這種說法的最關鍵問題還是沒有辦法很好的證明,下面人獨自決策而又不經過袁世凱的指使。

宋教仁案是一個懸案。時至今日是不可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了。從維護歷史真實與客觀性的角度考慮,中學歷史教科書在這一方面確實應當有所改進。


用戶4325101516


宋教仁是於1913年3月20日晚上在上海滬寧火車站遇刺的,背景就是當時宋教仁組織的國民黨在當年的大選中獲勝,他也即將出任民國總理,在這個節骨眼上遭遇了刺殺,在當時也是一件極為轟動的事件。

通常觀點——袁世凱刺殺宋教仁

刺殺宋教仁的主謀,歷史上一般認為是袁世凱,理由就是當時宋教仁一旦成為內閣總理,就會對袁世凱的權力造成巨大的掣肘,而當時的內閣總理趙秉鈞為袁世凱的心腹。

在宋教仁遇刺後,當地警方迅速逮捕了直接刺殺宋教仁的武士英以及指使武士英行兇的應夔丞。後來警方在應夔丞家中又搜出了大量與洪述祖往來的電文,而洪述祖正是當時的內閣總理趙秉鈞的秘書,這件案子就牽扯到了趙秉鈞,趙秉鈞為袁世凱的心腹重臣,由此又牽涉到了袁世凱。

▲宋教仁遇刺時的照片

國民黨人認為:

彼洪述祖,一卑鄙齷齪之小人,與大政治家宋先生固亦風馬牛不相及,宋先生之死生,與彼是了無絲毫之關係,洪又為胡為乎必死宋先生而後快也?然則,唆武者為應,唆應者為洪,而唆洪者必更有人在也。

在國民黨當時的黨報當中,也已經認定幕後的黑手就是袁世凱。

對於袁世凱為什麼要殺宋教仁,國民黨給出的說法是,袁、趙兩人主使洪、應殺宋教仁,是因為宋教仁要實行政黨內閣,使二人的權力收到了威脅。這種說法也廣為流傳,是一般主流說法。

▲宋教仁遇刺後,各種輿論全部對準了袁世凱

當然,如果我寫到這裡就認定是袁世凱所謂,那麼這個問答也就等於是在湊字數了,實際上關於袁世凱是幕後主使也是相當存疑的一個事情。

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疑點

如果真的是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話,那麼就只能說袁世凱是犯糊塗了。如果要刺殺,他也不會選擇在上海刺殺,因為上海不是他的地盤,警察他也管不住,當地也沒有多少他的部下,其實風險特別大。從案發後的情況來說,當地的警察很快就抓到了兇手,然後牽扯出了應夔丞,又從應夔丞牽扯出了洪述祖,洪述祖為總理趙秉鈞的秘書,趙秉鈞又是他的心腹,天下都知道,那麼他能逃得了干係麼?根本逃不掉。

如果在北京刺殺,那麼袁世凱完全可以製造交通事故,或是什麼意外,而且警察也是歸他管的,到時候該怎麼查案子還是他說了算,他要警察給出個什麼結果,警察就會給出個什麼結果,風險極小,何必在上海這種風險極大的地方去刺殺呢?

▲刺殺事件後趙秉鈞也死的不明不白

其次,當時袁世凱其實也沒必要刺殺宋教仁,即便宋教仁到北京來擔任總理,他失去的也只是一個總理的職位。包括一些學者認為,從袁世凱的一貫信仰和當時的身份、地位,從宋教仁對袁世凱構成威脅的程度來說,袁世凱也沒有刺殺宋教仁的必要。

所以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疑點在於,一是在上海行刺風險極大,他完全可以在北京行刺,風險極小;二是從他當時所處的地位來說宋教仁對他構成的威脅還不至於逼到他要刺殺宋教仁的地步;三是實際上袁世凱也非常欣賞宋教仁的才華,從感情上來說或許也沒有刺殺的主觀意願。

其他可能刺殺宋教仁的主謀

我們按照疑罪從無、無罪推定來說,其實也不能證明袁世凱就是刺殺宋教仁的主謀。從證據鏈上來說,到了洪述祖這裡的時候其實是斷了的,沒有證據表明就是趙秉鈞指使洪述祖去刺殺的宋教仁。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就是袁世凱口頭指使趙秉鈞刺殺宋教仁,然後趙秉鈞又口頭指使洪述祖開展刺殺行動,洪述祖就指使了上海的應夔丞具體負責,應夔丞就買通了殺手武士英具體行兇。當然這只是推測,上文也說了,如果真的是袁世凱主謀的話,那麼也只能說袁世凱是犯了糊塗了,這種可能性應該不大。

我們從事件的最大受益者方面來考慮,其實這個事情的主謀也很有可能是當時的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此就不多說了。

而最大的可能其實就是洪述祖。在刺殺宋教仁之前,袁世凱支持了當地的共進會、“歡迎國會團”等會黨勢力,搞了一次抹黑國民黨的事件。他們聲稱從日本警察哪裡購買了當年“孫黃宋”(孫中山、黃興、宋教仁)在日本種種劣跡的證據,包括了黃興與日本風塵女子的合影、宋教仁在日本搞詐騙的事情等等。當然這個事情後來沒有成功,被澄清了。

洪述祖其實就是策劃抹黑事件的具體負責人,他眼見這個事情失敗,就想立功,私自與應夔丞商議,決定刺殺宋教仁,就有了宋教仁遇刺的事件。從我們事後掌握的證據鏈來說,這個可能性是最大的。


老威觀史


中國史教材之所以說袁世凱刺殺宋教仁,主要原因是:

1、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說法影響力比較普遍,多數人支持;

2、政治正確。國民黨推翻北洋政府,作為北洋政府的奠基人袁世凱自然是宋教仁案的天然負責人。雖然宋教仁的時的國民黨,和孫中山、蔣介石時的國民黨並非一致,但二者脈絡一致,具有天然繼承。

袁世凱作為國民黨的政敵和對手,是國民黨為宣稱推翻北洋政府合法性而成為宋教仁刺殺案最佳負責人。

3、掩蓋國民黨內部衝突。1912年8月同盟會、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聯合結盟,組建國民黨。雖然孫中山為國民黨主席,但實際黨務有宋教仁負責。

國民黨組建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三人政見並不相同。黃興反對和袁世凱合作、宋教仁支持和袁世凱合作,孫中山保持中立。

因此說,當時國民黨內就存在存在三大派系:黃興為主的強硬派、宋教仁為主的合作派、孫中山為主的中間派。宋教仁被刺殺,未必不是國民黨強硬派下手。

事實是:

宋教仁被刺殺後,孫中山的中間派和黃興的強硬派迅速行動,宋教仁的合作派煙消雲散。

從宋教仁的遺言看宋教仁並未認為是袁世凱下手

宋教仁在受到槍擊後,在醫院向于右任留下遺囑:

”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東京寄存之書籍,悉捐入南京圖書館;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後,請克強與公及諸故人為我照料;三、諸公皆當勉力進行,勿以我為念,而放棄責任心。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

宋教仁遺囑三件事:

1、書籍處理;

2、託付老母;

3、被槍擊是積極進行南北調和的報復。

”我為調和南北事費盡心力,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誤解,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死亦何悔?“

這句話實際上說的國民黨內部強硬派和合作派的矛盾。”造謠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說的就是強硬派。

”我受痛苦也是應當“,更多是指向國民黨強硬派的報復,而非袁世凱。

而宋教仁授意黃興發給袁世凱的電報,也說明宋教仁的意願和刺殺人物的傾向:

”今國基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這句話,和歷史上大臣臨死前對國君的勸諫一般無二。宋教仁向袁世凱表達的自己的意願,而非向國民黨同仁表達意願。這說明宋教仁懷疑國民黨同仁,更多於懷疑袁世凱。

何況當時宋教仁:

1、國民黨獲勝,宋教仁以黨魁組閣,是合作派的大勝,除了傳統上認為 的威脅袁世凱,更威脅強硬派和中間派;

2、宋教仁在上海確立了組閣施政大綱,一旦完成組閣和施政,袁世凱有軍權在手作為最後保障,沒有軍權的國民黨強硬派和中間派面臨滅亡,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3、袁世凱發電報,催促宋教仁到北京組閣,已經表明袁世凱的態度:承認宋教仁國民黨合作派的勝選。袁世凱完全可以用賄選為由拒絕承認國會選舉的合法性,要求重新進行國會選舉,沒有必要承認敗選而要求宋教仁迅速去北京組閣。

事實是:袁世凱和宋教仁都是南北調和的支持者。沒有袁世凱支持南北調和,大清根本不會滅,民國也不會存在;宋教仁以和袁世凱合作而成為典型的南北議和支持者。

袁世凱和宋教仁的爭議在於:袁世凱支持總統制,宋教仁支持議會制。

南北議和是袁世凱和宋教仁的最大公約數,是袁世凱總統制和宋教仁議會制的前提和基礎。在南北議和角度上,宋教仁是袁世凱的政治盟友,何況宋教仁積極和袁世凱配合。

相對黃興或孫中山,宋教仁對於袁世凱的威脅最小。

宋教仁的組閣,是對國民黨強硬派和中間派的毀滅性打擊。宋教仁雖然是壓倒性取勝,但同時也意味著袁世凱的北洋派也是在野黨。北洋派在野黨+袁世凱總統,對於組閣的宋教仁,並非出於落後局面。

袁世凱取締國民黨、廢除臨時約法,未必是袁世凱圖謀已久的行為,更多的是對孫中山和黃興的二次革命的應變。

二次革命,意味著以宋教仁為代表的國民黨合作派的滅亡,強硬派和中間派佔據優勢,是對合作派國會勝選成果的徹底否認。

拋開傳統思維,宋教仁的死,和二次革命並不存在因果關係:

宋教仁是國民黨黨魁,因此有資格資格——宋教仁死了,國民黨完全可以推舉其他人為黨魁進行組閣施政,不需要進行革命。

孫中山、黃興,完全可以在宋教仁死後,以國民黨黨魁身份進行組閣,以國會執政黨的身份進行施政,但孫中山和黃興拒絕合作,反而選擇暴力推翻。

孫中山和黃興的二次革命,要推翻的不僅僅是袁世凱的大總統,還有國民黨國會執政黨的地位。

即:二次革命是對國民黨執政黨和臨時約法的否認,是對宋教仁和袁世凱合作的否認。

袁世凱取締國民黨、廢除臨時約法完全對孫中山、黃興二人行為的明確化表達。

如果說袁世凱不肯承認臨時約法規定的議會制,完全以南方革命派違約為由取消廢除大清的行動,拒絕出任中華民國總統。

臨時約法的議會制,和立憲議會制本質是一樣的,不過是國家元首從皇帝改為總統而已。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首先,我們先看看宋教仁臨死前給袁世凱發的電報:“北京袁大總統鑑: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毫權利之見存。今國基未固,民富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鑑納。宋教仁。”這份電報雖然不能否定袁世凱刺殺宋教仁的嫌疑,但至少證明了一點:宋教仁本人心裡面已經有了懷疑的對象,而懷疑的對象並不是袁世凱,否則也不可能再寄希望於袁世凱來維護共和。

其次,我們再看一看事發後各方的反應。袁世凱要求徹查此案,並懸賞緝拿兇手;黃興要求用司法途徑徹查此案,並懸賞一萬銀元緝拿兇手;孫中山認為本案已經很明確了,就是袁世凱乾的,所以不用再查了,號召大家武力推翻袁世凱。

第三,我們再看一看作案動機。先說袁世凱,從要搞獨裁的角度看,有個實權總理肯定會威脅自己的地位,那麼刺殺宋教仁貌似變得理所當然,但大家忽略了一點,選舉獲勝的是國民黨,而不是宋教仁個人,宋教仁北上組閣是因為他是國民黨黨魁,正常情況下即便宋教仁死了,也應該由國民黨的新任黨魁繼續組閣。所以無論是袁世凱還是黃興,他們在案發後的表態實際上都沒有脫離這個方向,如果按照這個軌跡發展,繼任的總理就有可能是黃興或者其他年輕人中的佼佼者,孫中山就再也不可能有機會登上權力的巔峰!所以我們再來分析孫中山的動機。一旦宋教仁北上組閣成功,袁世凱、宋教仁將會成為維護共和的絕對功臣,袁世凱繼續掌握最高權力並控制軍隊,宋教仁也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施政,到那時將不會再有革命的空間,換言之孫中山將徹底的遠離政治的核心。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孫中山具有最大的嫌疑!並且從事發後各方表態來看,如果按照國民黨副總裁黃興辦,繼續司法調查此案,孫中山顯然也無法進入權力的核心,所以他堅持武力推翻袁世凱,並且重組政黨,並要求黨員宣誓效忠其個人!

第四,我們再看一看當時的調查情況,初步證據認為槍手是武士英,而武士英的上線是蘭桂馨,而蘭桂馨和時任國務總理趙秉鈞有聯繫,於是孫中山據此馬上認定是袁世凱乾的,並號召武力推翻袁世凱!但先不說事情太蹊蹺,就按現有證據看也無法認定是袁世凱乾的,所以黃興堅決反對武力討袁,堅持司法調查,這也為之後二人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武士英幾天之後就死了,事後雖然孫中山認定是袁世凱殺人滅口,但卻有證據指向陳其美!陳其美是什麼人?他是蔣介石的老大,更重要的是他是孫中山的鐵桿支持者,並且從事後來看,陳其美做事心狠手辣,不按常理出牌,關鍵的是他還具有這個能力!

最後,我們再看事情的結果:袁世凱重新走上了獨裁之路,孫中山在排擠掉黃興後成為革命黨無可爭議的老大(之前只能勉強算精神領袖,畢竟每次起義他都不在國內),並最終通過先成立新政黨再改組國民黨的方式完全控制了國民黨,成為宋教仁案的最大受益者!所以,綜上所述,宋教仁遇刺案的幕後主使有可能是袁世凱或孫中山,但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孫中山!


飛彤小可


作為同盟會內為數不多的法政高端人才,南北議和以後,宋教仁坐了火箭一般,青雲直上,儼然有取孫中山而代之的趨勢,1913年2月國會選舉後,國民黨大獲全勝,按照當時的形勢,三十一歲的宋教仁很可能以國民黨黨首的身份出任中華民國內閣總理。

此時,無論是大總統袁世凱還是國父孫中山,再沒有人敢小看這個年紀輕輕,卻為人極其剛硬的湖南小夥。

就在此時,他卻出人意料的在火車站遇刺身亡,兇手雖當場被抓獲,其幕後指使者也沒有逃脫法網,但時隔百年,究竟誰才是幕後真兇,依然是個歷史謎團。

中學歷史教材雖將兇手定為袁世凱,但明顯缺乏證據,今日再看,基本可以認為屬於有罪推定,真要追究起來,恐怕誰都不乾淨。

首先是袁世凱,作為民國大總統,宋教仁矢志不渝打造的內閣制度,其本意在於將總統關進內閣制度的籠子,限制總統權力,最終把國家往憲政民主方向驅動。作為民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法政人才,宋教仁的政治理念受西方憲政思想影響甚深,其設定也完全按照三權分立那一套來走。

毫無疑問,他的政治理念是十分先進的, 但在一個剛剛從兩千多年專制制度走出來的大國而言,這一理念推行難度極大,甚至可以說風險很高,不僅袁世凱不同意,即便在國民黨內部也不乏反對聲音。

比如孫中山、陳其美等人,對宋教仁的做法就態度曖昧,在所有人看來,宋一旦出任總理,就將成為國民黨實質意義上的一把手,孫雖然德高望重,但失去實權,其地位和影響力將大大降低,而陳其美作為孫的忠心馬仔,自然對宋的做法不以為然。

當然,日慕鄉關也不能認定孫和陳就一定與宋的死有直接關聯,只能說存在這種可能。

至於中學教材在缺乏實錘證據的情況下將袁世凱定位兇手,有深刻的歷史背景。

民國以後,爭霸天下的兩家都以孫的門徒自居,與公與私,自然要把孫放在神壇上,而站在對立面的袁世凱必然要背鍋。

無論是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還是竊國大盜,袁世凱都責無旁貸,這鍋你不背難道讓別人背?誰背的起?

再者說來,作為民國大總統,袁世凱縱然不擔全責,但責任也是跑不了的,背這個鍋也算不上多冤枉。

宋教仁案,理論上來說,袁世凱的確有殺人的動機,即便他不動手,手下那幫奴才也可能會私下串通,替主人分憂解難,比如突然死亡的趙秉鈞。

當然,趙秉鈞死因如何,這又是另外一樁公案,1998年趙秉鈞孫子趙純佑曾在信中談及,祖父死於中風而不是中毒,坊間添油加醋,說他死前七竅流血,都是訛傳。

至於真假,恐怕只有天知道。



日慕鄉關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之後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給篡奪了,袁世凱被選舉為了大總統。

當上了大總統的袁世凱下一步就是想復辟,想當皇帝。

這時候的宋教仁在大搞政黨政治,大搞議會政治。而且宋教仁在民眾心中的呼聲很高,影響力很大。

因為宋教仁的存在,對袁世凱產生了很大的威脅。

這時候袁世凱就派了人,給宋教仁送了一些黃金,外加一身新衣服。他的意思就是想讓宋教仁退出。

可是,令袁世凱不解的是,宋教仁並沒有收他送去的錢,而是把衣服留下了。

袁世凱猜測,難道是因為自己送錢送少了。

這時候袁世凱又派了人,去給宋教仁溝通,讓宋教仁開一個價格,只要他退出,多少錢袁世凱都願意給。

但是,宋教仁告訴袁世凱派來的使者的是,他不需要錢。

這個意思在明顯不過了,宋教仁不想退出。

對於袁世凱來說,宋教仁這就是典型的敬酒不吃,吃罰酒。既然來明的不行,那就來黑的吧。

於是,袁世凱就找了兇手對宋教仁實施了暗殺。

結果在宋教仁走到上海火車站去北京參加會議的時候,他就被槍殺了。

宋教仁被殺的地點就是上海火車站。

宋教仁死亡,受益者最大的就是袁世凱了,所以殺宋教仁的幕後主持人肯定就是袁世凱了。當然這也僅僅就是一個猜測。因為當時畢竟沒有真實的證據,來證明宋教仁真對是袁世凱殺的。

宋教仁的死,到底是不是袁世凱殺的,這還是存在爭議的一件事,但是,這件事恐怕永遠也不會知道真相了,因為歷史一旦過去,在想找到真相,真的是太難太難了。

不明白我們歷史教科書上,為何直接說宋教仁是袁世凱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