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刨根問底|披著中華煙皮囊的中華啤酒到底是誰的

刨根問底|披著中華煙皮囊的中華啤酒到底是誰的

近日,有著與中華香菸非常形似的中華啤酒通過新媒體平臺進入消費者視野,這一頗吸引眼球的包裝和品牌名稱讓產品迅速升溫。然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中華啤酒原屬於浙江錢江啤酒集團,2004年該集團被雪花啤酒收購,隨後中華啤酒品牌進入長達數年的雪藏期。據知情人士透露,2017年廣州長榮集團從華潤雪花手中購買中華啤酒並進行相關產品和商標的註冊。然而,隨著中華啤酒知名度進一步提升,一家山東名為中華啤酒集團的企業浮出水面。北京商報記者先後對上述兩家企業進行採訪,雙方均表示擁有中華啤酒商標和天安門圖案的使用權。北京商報記者希望通過採訪華潤雪花找到中華啤酒真正商標持有者,但截至發稿前,華潤雪花就此並未給出任何回覆。企業間各執一詞,對於消費者和經銷商而言,陷入真假難辨的尷尬境地。

兩個“中華”

從公開渠道查詢的信息可以看到,中華啤酒最早屬於浙江錢江啤酒集團公司旗下的兩大主導產品之一,2004年華潤雪花斥資1.2億元收購錢江啤酒70%的股權,藉此撬開了進軍華東市場的大門,但是從此以後中華啤酒在市場上逐漸消失。

進入2018年,中華啤酒開始大量在網絡及新媒體平臺重新出現,大有捲土重來的態勢,最吸引眼球的無疑是與中華香菸高度雷同的包裝設計。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時發現,聲稱擁有中華啤酒商標權的企業不止一家。據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華啤酒的相關商標由廣州長榮集團從華潤雪花手中購得,並授權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作為全國總代理,而中華啤酒的生產廠家則是名為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該負責人強調,廣州長榮頗具實力,手中不僅持有中華啤酒的商標,同時還持有眾多知名品牌商標。而且公司銷售的中華啤酒出貨量也相當不錯,不到5個月的時間已經有了將近5000萬元營業額。

無獨有偶,山東一家啤酒企業同樣推出類似的中華啤酒產品。經過查詢,這家名為山東陽春啤酒有限公司的企業目前官方網站直接打出了中華啤酒官方網站的名頭,企業名稱亦被稱為中華啤酒集團。北京商報記者聯繫該企業後瞭解到,該企業在山東濰坊並強調自身產品是真正意義上的中華啤酒。可以保證產品的知識產權,並提供了相應的產品和商標註冊等資料。

各執一詞

兩家經營著相似中華啤酒產品的企業,顯然知道對方的存在,雙方各執一詞也引發了爭議的產生。

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提供了一系列產品信息圖片展示,直指對方企業的產品有山寨的嫌疑,並表示在註冊的商標信息上自己的產品更有保障。與此同時,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公司已經開始對市面上的仿冒中華啤酒進行調查,隨後會給山東的企業發律師函。

該負責人還透露,關於目前市場存在的中華啤酒相關公司混亂的問題,未來長榮集團將中華啤酒整合到一家名為中華啤酒(上海)有限公司的企業中,商標也將逐步轉移到這家公司,藉此解決目前混亂的情況。

而位於山東中華啤酒集團的工作人員則表示,中華啤酒集團在2014年即開始投入生產、招商等。在採訪過程中,中華啤酒集團提出公司對中華啤酒商標註冊目前處於TM階段,同時提供了一份來自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商標註冊申請受理通知書。北京商報記者根據該通知書上顯示的申請號在國家工商總局官方網站上進行查詢後發現,中華啤酒商標的最新流程狀態顯示為等待駁回複審階段。

鑑於國家工商總局網站信息存在一定滯後性,記者隨後以中華啤酒商標名稱再次進行搜索,發現了申請號不同而日期更新的另一條信息,同樣是由中華啤酒集團申請,申請流程顯示為等待受理通知書發文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外包裝與中華香菸設計高度重合的狀況,兩家企業均表示自己所推出的產品在商標註冊申請上與中華香菸是存在差異的,由於產品類別不同,註冊的類別不同,因此所推出的產品合法性並不受影響。

經銷商畏難

儘管就中華啤酒商標的爭議仍然存在,但兩家公司的加盟業務已同步展開。杭州精釀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可以進行加盟,加盟門檻也較低不做太多硬性要求。另外目前主要市場是在福建、山東、黑龍江等市場,較大的地方代理商已經簽署完畢,目前還有較小的。縣級代理目前的起步價是20餘萬元,山東中華啤酒集團則表示,公司的加盟業務開展的非常順利,如果有需求企業可以安排經銷商前往公司實地考察。

業內人士認為,商標所有權存在爭議的品牌在問題沒有明確解決時就貿然進行加盟或者招募代理往往伴隨著風險,最大的問題就是品牌的專用權方面,沒有註冊商標意味著專用權沒保障。

然而,中華啤酒的品牌專用權歸屬顯然存在不確定性,從消費端來看,北京商報記者在電商平臺隨機購買中華啤酒產品時也發現,不同店家銷售的中華啤酒不僅商標佈局、英文標示有所差異,生產廠家存在不同,最重要的是出品方也大相徑庭。

部分有意向加盟中華啤酒的經銷商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儘管從品牌本身來看中華啤酒商標頗有價值,但鑑於凌亂的歸屬問題以及不確定性極大的證明文件,網上龐雜的信息以及過於類似的包裝,都難免讓經銷商有些傻傻分不清楚之感。萬一投資失誤,帶來的損失將難以挽回。

記者:薛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