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太平天國軍隊能在南美洲打勝仗?

夏有涼風61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1860年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率領的軍隊,面對西方列強和清軍雙重夾擊的不利局面,留下抗清已成為不可能的現實,只能當“契約礦工”遠赴南洋,其中萬餘人被賣到秘魯伊基克從事挖鳥糞和開採硝石礦。

因不堪忍受秘魯礦主的壓迫,太平軍再次起義,史稱“波內德戰役”。隨著“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發,太平軍聯合智利打敗了玻利維亞和秘魯的聯軍,智利將其北部城市伊基克贈給太平軍成立自治鎮。戰爭勝利後的太平軍放下刀槍,融入當地群眾,成為普通人。

2008年,廣西省會南寧市(太平天國運動發源地)與伊基克市成為友好城市,伊基克的太平軍後代們終於與祖國聯繫在一起。

在南美太平洋戰爭中,太平軍作戰非常勇猛,根據玻利維亞軍隊軍官描述:

這些帶頭巾的褐色人群在射程外搖旗吶喊,等到靠近時又不見了,他們打仗時鑼鼓喧天,搞出許多噪音,好些印第安僱傭兵以為被伏擊了,紛紛逃跑,連官長也阻止不了。

智利軍隊司令西拉皮佐少將描述:

這支軍隊沒有西方軍隊的紀律,但卻有著中國特色的紀律,他們配備了許多三角形的旗幟,用螺號代替軍號,他們的戰士拿各種武器,但更多的是使用兩把東方式的短刀。

太平軍的勝利除了對自由的嚮往而作戰勇猛外,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

智利有英國的支持,並且軍隊的裝備遠高於玻利維亞和秘魯,在玻利維亞和秘魯聯軍中,還存在很多手拿弓箭的印第安人。同時太平軍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老將,勝利對於他們來說並非難事。

有人說,太平軍在南美的故事屬於後人編造的演義。事情的真相令人痛心:

少數太平軍在內的大批華工揭竿而起,爆發了反抗秘魯種植園主的起義,但不幸失敗。“南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批華工(特別是伊基克的華人)秉持“敵之敵就是我之友”的樸素理念,配合智利進攻秘魯,但智利獲勝後卻恩將仇報,把大批華工遣返秘魯或押送到伊基克繼續充當苦力,後者由此成為南美的華人聚居區之一。

五味社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有一支軍隊流落到南美洲。他們又在那裡掀起了一場革命,最後取得了勝利。這是怎麼回事呢?

(侍王李世賢劇照)

這支太平天國的軍隊,隸屬於侍王李世賢。

李世賢在治軍和兵法上都很有一套,但是他在太平天國前期,卻一直不得重用。直到天京事變發生後,他的軍事才能才得到了洪秀全的重視。特別是天京被圍的危急時刻,他聯合李秀成摧毀了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危機。護駕有功的他被洪秀全封為“侍王”。他和他的軍隊,在太平天國後期也成為了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

然而,隨著天京城破,由於無法抵抗清軍的進攻,李世賢只得率領軍隊退至廣州、福建一帶繼續抗清。

只是此時軍中人心渙散,內部更是矛盾重重。李世賢的部下汪海洋由於對李世賢不滿,趁他熟睡時砍殺了他。

李世賢死後,群龍無首,而清軍又步步緊逼。眾人知道,不管是繼續對抗還是投降,都只會是死路一條。為了活命,李世賢的部將翁德容建議,不如做“豬仔”,到秘魯去做苦力。

何為“豬仔”?

“豬仔”指的就是清末時期的海外華工。

當時的清王朝國力凋敝,吏治腐敗。

自鴉片戰爭後,國門洞開。洋人為了侵略,無所不及。

(清朝華工)

適逢世界上很多地方殖民地奴隸制廢除。導致秘魯、夏威夷等殖民地因此缺乏大量的勞動力。而清王朝國弱民貧,沿海一帶百姓更是無以為生,急需尋找生計。有洋人看出生財之道,便在沿海一帶開設“招工館”。

翁德容的主意,得到了上萬太平軍的贊同。大家很快就和洋人販子簽下賣身契約,隨後被運到了秘魯。

和其他華人勞工一樣,這些太平軍被賣給企業家,從事著採集鳥糞和挖礦的工作。

每天14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和繁重的工作,還有企業家和監工的凌虐等,吃住更是連豬狗都不如。讓這些太平軍將士恨透了當地的企業家和那些監工。

但是想想漂洋過海,不就是為了活下來嗎?所以大家只得忍氣吞聲。

然而,越是忍氣吞聲,那些企業家和監工也越是不把他們當人,常常像對待牲口一樣,隨意對他們進行羞辱鞭打。

太平軍幾次向翁德容提出要暴動,但翁德容認為時機不成熟,都勸他們要多忍耐。

1966年,智利為了爭奪鳥糞和硝石,與秘魯及玻利維亞發生了戰爭。

一向精於兵法的翁德容認為,時機成熟了,於是帶著一眾太平軍將士發起了暴動。他們殺死礦主和監工,奪取了礦場裡的武器。隨後,他們轉戰各種植園和礦區,解放那些被剝削的華工。

太平軍的暴動,並沒有讓秘魯政府引起重視。在他們看來,華人勞工暴動這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只派了少校圖危可斯率領一支僱傭軍前往鎮壓。

(採收鳥糞的華工)

當時,太平軍手中拿的武器都是刀槍棍棒之類,而秘魯僱傭軍則都拿著威力很強的火槍。因此,圖危可斯根本沒把太平軍的暴動當回事。認為他們和之前的華人勞工暴動沒什麼區別,是很容易收拾的事情。

然而當雙方交手後,圖危可斯才發現,這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他們不光知道如何躲避火槍的射擊,還懂得不少奇詭的戰法。再加上他們在激戰中極為勇猛,那些僱傭軍根本不是對手。

不過,圖危可斯明白得太晚了,因為戰鬥不久,翁德容就偷襲到他身後,一刀結束了他的性命。很快,僱傭軍死傷大半,剩下200多人則成了俘虜。

初戰告捷,太平軍繼續向周圍的礦山發動進攻,很快便佔領了數十座礦山。

在奪得根據地後,翁德容在僱傭軍俘虜中,挑了個值得信賴的人,讓他把太平軍想聯合作戰的想法,寫成一封信,交給智利軍官西拉皮佐上將。

當時,由於秘魯和玻利維亞已經締結為軍事同盟,因此智利軍隊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現狀。西拉皮佐上將看到翁德容的信後,大為高興,雙方很快就達成共同對抗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共識。

由於智利提供了武器,翁德容等人更是如虎添翼,打得秘魯和玻利維亞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就扭轉了戰局。

西拉皮佐大喜過望。為了激勵太平軍的鬥志,他主動向智利政府提出,凡是參戰的太平軍及太平軍家屬,都享有智利國籍。同時,待戰爭結束後,就把太平軍已經攻下的伊基克地區,作為自治區交給他們。

一心想奪取鳥糞和硝石的智利政府,為了能繼續得到太平軍的援助,立刻批准了西拉皮佐的建議。

很快,大傷元氣的玻利維亞就退出了戰爭。而秘魯的僱傭軍,則是一聽說太平軍,就嚇得面如土色,四散而逃,完全不聽長官的指揮。

智利軍隊在太平軍的幫助下,很快就奪下了秘魯的首都利馬。

秘魯政府眼看國家要亡,只得和智利政府簽下《安孔條約》,將硝石礦產和鳥糞豐富的塔克拉和阿里卡兩大地區,拱手讓給智利政府使用10年。同時還將塔拉帕卡省割讓給智利。

戰爭結束後,智利為了表彰太平軍的豐功偉績,遵守約定,給予他們智利國籍,還將伊基克地區作為他們的自治區。同時還希望他們能作為智利軍繼續戰鬥。

但是,做了多年苦役的太平軍卻無心再戰,只想過平靜自由的生活。所以他們拒絕了智利政府的好意。在恢復自由後,他們便放下刀槍,和普通人一樣,在當地娶妻生子,過上了平凡的生活。

(參考史料:《19世紀的華人苦力在秘魯》)


張生全精彩歷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勢必要先給諸位看官解釋一下,為什麼太平天國軍隊會出現在南美洲。1864年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被曾國藩攻破,但是太平天國還有諸多軍隊分散在各地,比如侍王李世賢的部隊,就被圍困在福建一帶。

李世賢在兵敗撤退的過程中,被暗中殺害,麾下的部隊頓時群龍無首。前有清朝追兵,後是汪洋大海,正在一群人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人提議。不如乘坐販奴船,到美洲做曠工。這數萬大軍一尋思,做曠工總比被清軍殺死強,於是他們踏上了前往南美洲的旅程……


他們來到的是,位於南美洲大陸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馬沙漠。這個地區因為擁有大量的鳥糞以及硝石礦藏、可以換取大量外匯,所以吸引了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這三個國家在這裡上演,一出南美洲的三國爭霸。

數萬太平軍首先是在秘魯的轄區內工作。然而過了不久,他們實在是忍受不了了。原因很簡單,太平軍不僅要做很重的體力活,甚至吃不飽飯。於是他們在翁德容和陳永碌的領導下,再次起義……


太平軍殺死了監工,並且打敗了前來鎮壓他們的秘魯軍隊。但是畢竟人生地不熟的,翁德容和陳永碌需要積極地為這數萬兄弟,尋求一個生存的機會。他們敏銳地發現,這個地區一共有三個國家,其中秘魯和玻利維亞是一夥的,智利獨自成派。

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兩位首領瞬間就決定,要嘗試聯合智利軍隊,對抗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於是這支太平軍從秘魯境內殺出,與智利順利地聯合起來,一起對抗秘玻聯軍。


當時玻秘聯軍的大部分士兵,來源於俘虜而來的印第安人,戰鬥力實在堪憂。而反觀侍王麾下的這支太平軍,一直活躍在對抗清廷以及列強的一線戰場上,戰鬥力十分強悍。

並且這支軍隊深得中華兵法的精髓,採取偷襲據點、設點埋伏等多種方法對抗聯軍,不斷得獲取武器,逐漸累積優勢。本來智利就與玻秘聯軍打得不相上下,突然有這樣一支神勇的中國軍隊加入進來,勝利的天平瞬間傾斜。


玻秘聯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最後智利在太平軍的協助下,取得了此次“鳥糞三國”的勝利。勝利後的太平軍厭倦了戰爭,主動放下武器,融入了當地的南美社會……


WarOH協虎


在殖民時代,南美洲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葡萄牙佔據了巴西,而西班牙幾乎佔據了剩下的南美洲大陸和墨西哥等地。19世紀初,由於世界反殖民思想的高漲,拉丁美洲爆發了民族解放運動,南美洲人民在玻利瓦爾和聖馬丁等人的領導下建立起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

但是這種戰爭往往會帶來一些後遺症,一些地區的歸屬並不是很明確,比如位於南美洲大陸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馬沙漠,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戰爭與談判,最終三個國家確定了該地區的歸屬,沙漠北部歸秘魯,中部歸屬玻利維亞,而南部則歸智利所有。

因為該沙漠地區並無特別的資源,所以該地區一直都不被三個國家所重視,但是到了1860年,在該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鳥糞和硝石礦藏,不要小看鳥糞,這可是一種非常好的有機肥料,能夠出口為國家賺取大筆的外匯。

於是原本默默無聞的阿塔卡馬沙漠熱鬧了起來,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個國家在這裡展開爭奪,上演了一場美洲版的三國演義。

戰爭首先發生在秘魯和智利之間,因為智利擁有著強大的海軍力量,所以秘魯節節敗退,不過秘魯和玻利維亞之間簽訂了互助協議,所以很快玻利維亞加入戰爭,與秘魯一起對抗智利,智利被殺個措手不及,一度陷入被動。

然而這個時候,一支中國軍隊加入了戰團,打破了戰局的平衡,改變了這場戰爭的走向。

這支中國軍隊是太平軍,可是中國的太平起義的軍隊怎麼會出現在遠隔重洋的南美洲呢?

原來,在1865年,太平天國的侍王李世賢被圍困在福建一帶,李世賢兵敗在撤退過程中被部下汪海洋殺害,剩下的太平軍群龍無首,而且突圍無望,眼看就要成為清軍的俘虜。這個時候,有人提議乘坐歐洲的販奴船到美洲去做礦工,於是幾萬大軍踏上了前往異國他鄉的征程。

然而到了秘魯之後,他們才發現礦工的日子還不如做清軍的俘虜,生不如死,吃不飽飯還得做很重的體力活,最後一向以忍耐力著稱的中國人都受不了了,他們在翁德容和陳永碌的帶領之下“起義”了,殺死了礦上的監工,並且打敗了前來鎮壓的秘魯軍隊。

但是,畢竟是以一支孤軍對抗整個國家,翁德容和陳永碌必須為自己的部隊找到一個出路。他們敏銳的發現西海岸正在進行的這場戰爭,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於是他們決定聯合智利軍隊,對抗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

於是,這支太平軍從秘魯境內殺出,與智利軍聯合作戰,秘魯和玻利維亞聯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軍隊,一時被殺的丟盔棄甲,最終,太平軍協助智利軍取得了這次“鳥糞戰爭”的勝利。

勝利之後的太平軍由於厭倦了戰爭,在戰爭結束之後,他們選擇放下刀槍,融入了當地的社會。


天涯看點歷史號



優己


太平天國前身是1843年成立的拜上帝會,在廣西金田發動的一場農民起義,1853年攻下南京,並定都南京,1864年南京被曾國藩攻破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被剿滅,共歷時29年。



被賣到南美洲是“侍王”的軍隊,這支軍隊一直與清軍和列強作戰,戰力極其強悍,並非是被俘虜的降兵,而是走投無路下自願賣到南美洲。



當時在南美太平軍協同智利軍大戰玻利維亞和秘魯軍隊,玻秘聯軍人數上並沒有優勢,而且好多是俘虜印第安人做為僱傭軍在戰場上作戰,這樣的軍隊好聽點就是聯軍,難聽點就是雜牌軍,拿什麼與身經百戰的太平軍鬥。


做為一支身經百戰的精英軍隊,深得中華兵法的精髓,在武器的劣勢下,並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採取偷襲據點,設點埋伏等方法,殲滅了不少來敵,從而獲取資源。

且南美洲本土勢力打仗兵法單一,就是兩邊端著槍傻兮兮的對射,拼手速,太平軍摸準套路後,只要看對面軍隊射擊就會後退,一旦子彈射完就會瘋狂進攻。


說到底太平軍的戰力還是非常強大的,中華兵法又豈是那些不知兵法,傻兮兮的不知變通那些野蠻人可以比擬的。


一元復始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太平天國的軍隊是一支農民武裝,從實力上講抵不上湘軍和淮軍,但到了南美洲,卻是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因為畢竟在國內已經打了幾年,積累了戰爭的經驗。第二,背景離鄉作戰,就是為了生存。從兵法上講,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三,南美當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國家又多,不能協同作戰,而太平軍又是一支完整的隊伍,能夠有效的實施軍事進攻和防禦。


雯話歷史



薯烤條


和太平天國沒有關係,只是那個隊伍裡或許有一些天國殘兵而而已。那個戰亂的年代每個中國人都用無與倫比的生存技能和抱團取暖的集體意識。這是亂世造就的。相比而言南美那些土著就沒有這種亂世求生的意志膽識和聰明頭腦了,吊打他們很容易。今天也是如此,別看歐美牛逼哄哄的,中國人吊打他們一點不難,因為他們沒有憂患意識,多難興邦這話不是說著玩玩的。


60絮語


中國軍隊殘部在外國打勝仗自古有之,如國軍殘部幾千人,打敗緬甸政府軍幾萬人。太平天國軍隊能在南美打勝仗並不奇怪。首先太平軍是一支有過豐富作戰經驗的部隊,在中國戰鬥了幾十年。其次,在於起事的時機把握得當。利用了當時波利維亞與智利的正進行戰爭,波利維亞主力部隊都下前線作戰,內部空虛之機發動爆動。再次就是以幫助智利為條件,換取其加入智利國籍,取得了智利的援助,沒有了後顧之憂。這就是其能在南美打勝仗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