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陳摶老祖親著《龜鑑》,古代相術經典!

陳摶(871年-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賜號"白雲先生"、"希夷先生",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尊奉黃老之學。北宋端拱初年(988年),仙逝於華山張超谷,享年118歲。著有《龜鑑》《心相學》等相術專著。

陳摶老祖親著《龜鑑》,古代相術經典!

人之生也,受氣於水,稟形於火。水則為精為志,火則為神為心。精合而後神生,神生而後形全,形全而後色具。是知,顯於外者謂之形,生於心者謂之神,在於血肉者謂之氣,在於皮膚者謂之色。

形之在人,有金木水火土之象,有飛禽走獸之倫。金不嫌方,木不嫌瘦,水不嫌肥,火不嫌尖,土不嫌濁。似金得金,剛毅深;似木得木,資財阜;似水得水,文章貴;似火得火,兵機大;似土得土,多櫃庫。似禽者,不嫌瘦;似獸者,不嫌肥。禽肥則不飛,獸瘦則少力。如鸞鳳之形則眉目聳秀,與夫形體清瘦;如犀虎之象,則頭角高聳,與夫頤腮豐滿。如此之類皆貴矣,反此者皆非矣。

形之在人,木形本瘦,其色青。瘦則不露,青則不浮。青瘦則細而實,露浮則粗而虛。世之論木者,但知其瘦取形,不知其有粗如松柏之木,其本以實,其葉愈青,謂之細實。至如梧桐之木,其內本虛,其外不牢,謂之粗虛。然取木之形,安可一概而論哉?木之形,非在其一,有帶金者,有帶水火土者;水之形,非在其一,有帶土者,有帶金火木者;火之形,非在其一,有帶水者,有帶金土木者;土之形,非在其一,有帶木者,有帶火金土木者;金之形,非在其一,有帶火者,有帶木水土者。帶其相生則吉,帶其相剋是兇。如人之始則瘦,此木之形也;中則粗,是金形也;次而肥,是水形也;其次厚實,是土形也。始瘦次肥,為水生於木;次又厚實,此木之得土也。始若瘦,次粗,為滯也;始瘦,次肥厚,此為發也,庶人進財,官員加職。

神之在人,欲其深,不欲其淺。神深則智深,神淺則智深。用則開於眼,合則收於心。近觀則有媚,遠視則有威;其瞻視有力,其睡臥易醒。臂如燈之火,其心之分,則謂之神;其燈之花,則謂之神光;其四畔之光,則謂之魄;油乃精也,油明而後燈明。此謂之著也。

氣之在人,要其堅向清韻,而不在乎剛健強鳴。其內平,則志篤;其外舒,則氣和。有清焉,有濁焉;有清中之濁,有濁中之清。若以浙人、淮人之氣論之:浙人之氣,重而不鳴;淮人之氣,鳴而不重;南人之氣,清而不厚;北人之氣,厚而不甭。陽氣舒,而山川秀茂;日月出,而天地光明。此氣之著也。

色之在人,雖在皮膚之上,要其實,不要其浮;欲其聚,不欲其散。生於五藏之表面,飾於一身之光潤。唐舉先生曰:“光不足,為之色。”人之有得,則喜形於外;有失,則憂存於心。有老焉,有嫩焉。嫩者,謂年紀深而帶後生之色。色老者吉,色嫩者兇。然相法之中,不惟其色之如此者滯,凡形嫩者,亦如之。有三光焉,有五澤焉;有三暗焉,有五枯焉。

陳摶老祖親著《龜鑑》,古代相術經典!

形神者,有形有餘而神不足者,有神有餘而形不足者。形有餘而神不足者,初見似威,久視而晦;神有餘而形不足者,初見似晦,久視愈明。形神俱有餘者,識與不識,見而悅之;形神俱不足者,不必更問,令人可惡。形與神相照,氣與色相扶。神全則形全,氣全則色全。神能留氣,氣不能留神;氣能留色,色不能留氣。至於形,則載之而已。有厚焉,有薄焉。厚者吉,薄者兇。世人有遇時得志者,其始皆欲有為也;及其中則滯,末則卒,皆由度量淺狹,不能容載也。牆薄則易頹,酒薄則易酸,紙薄則易裂,人薄則易亡,水土薄則不足以致陰雲之附。不度已短,專談人過;侵削人物,以為已恩;面前說是,背後說非;不睦親長,卻奉外人;本性輕率,佯為沉重;改常棄舊,忘恩忽人;未貴先盈,未富先驕;未學先滿,此大薄矣。若此者,不惟破相,又損其壽,殃及子孫。

然壽之相,非在乎形貌恢偉、眼目浮凹,便言天矣。形貌恢偉之人,若有時,情寬性厚,此謂之情氣相附也;若度量偏窄,此謂心不稱也。世之人惟知其眉上兼耳內生毛者多壽;骨人耳兼人中深長、法令分明,便言在壽,然不知其所稟也。此蓋精氣內實,其骨乃從精髓而透出,然後毫毛方始生於眉耳,法令方始分明,人中方始得深長。如樹之根本牢實,上面方始發生枝葉,似油盛燈明,精足則身安。唐舉先生曰:“虎骨龍睛,世人皆知其吉;結喉露齒,世人皆知其兇。”然而吉者未必為吉,兇者未必為兇?結喉露齒,雖則劣相,有時,心地吉者貴矣。但利其身,不利妻子。如三尖五露之人,貴者多矣。但其神氣深粹,皆可取也。神氣深粹之人,形安體靜,不隨語行,不隨默止,不隨財動,不隨色轉,安而定,祥而雅。如此之人,皆知分也。今之人,享富貴而心不足、不快者多矣。其神氣安靜之人,心地空閒,而所為放心。

陳摶老祖親著《龜鑑》,古代相術經典!

形神氣色之於人,有滯者多矣。形滯八年則塵埃,神滯四年則身硬,氣滯三年則心傾,色滯一年則神困。有陰有陽焉。陽者不可帶陰,陰者不可帶陽。若男帶女相,懦而無立;女懷男相,主失其夫。婦人要柔而順,男子要剛而正。良人之婦,有威而少媚;家之婦,有媚而少威。然世之論相者,但觀其面部者多,而不究其根本。如骨者,凡人於眉鼻兩頰之上皆有也。在貴人,則有從精髓內生出,故其眉青秀而細;及貧之人,則浮於上而粗。如顴骨,上一位,庶人;入耳,不過有壽;不露,不過有富;至若作監司之人,生入兩鬃;兩府之人,則生入天倉;其作太守之人,則堆成峰而入兩眼之尾而已;至下輔,主倉庫、奴婢。若其地閣闊厚,自有倉庫奴婢。設使地閣缺陷,是無宅可居,安有奴婢之軀兼倉庫哉?

視遠,智遠;神高,智高;視下,智下;視斜,智毒;睛屢轉者,殺人或流;視迫上迫下,此瞻視不常之人,不可兼立事矣。有天者貴,有地者富,有人者壽。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

陳摶老祖的《龜鑑》,是從人體生命哲學道理入手論相,主張“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物質元素,“道”是產生宇宙萬物的物質條件。強調必須把人的生理與病理相結合,著眼於“形神氣色”的統一性和外形與內心的一致性來討論人的面相與命運的關係。所以,《龜鑑》所涉及的不僅僅是相術學範疇,而是與社會學、哲學、生理學、修行等密切相關的綜合性認識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