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不是叫微單嗎?怎麼索尼的微單越做越大?

謝應飛


微單就是索尼為其無反相機註冊的商標,你上它們的官網看看就能知道,所有微單後面都跟著和™️標示,所以目前只有索尼的無反相機才能使用這一特定稱呼。索尼微單雖然在開啟了全畫幅的A7系列產品時代後,體積比過去的NEX系列大了許多,但也比小型化和輕量化之後的單反相機要小很多。所以,這微單是否真的夠微,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至於說它為什麼越來越大,其實在幾年前,我就跟索尼有過類似問題的討論。我稍微總結簡化一下,給你參考。

簡單來說,就是全畫幅影像感應器和卡口設計決定了它目前的此體積大小的基本要求。如果深究其原因,這是比較複雜的,涉及到的層面有很多,也很難在三言兩語中說清楚。不過,如果不考慮成本/市場/用戶使用體驗等因素,單純從微單所採用的影像感應器畫幅尺寸來定的話,我相信是可以做得更小的。可是,這種不現實的設計思路是站不住的。即便做了出來,也沒有實用性可言。絕大部分用戶選擇使用一款產品,絕不是簡單滴從某個角度去考慮,更不會只因為體積大小這一個因素就選擇微單。而索尼作為廠家,照顧的是整個攝影人群的需求,並以此為根據調整產品策略和設計思路。這點,從索尼目前的產品線就能看出來。如黑卡系列,如NEX系列,如A7和A9系列。整體地看,你會發現索尼其實已經覆蓋的非常完整了,而不僅僅是體積大小上,功能,畫質,性能,如果單從其中一個角度去考慮,都可以找到對應的產品。其他家的其實也是這樣的,但或多或少都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有選擇性地取捨,如目前的富士就完全不考慮135系統的全畫幅無反相機,而是在APS-C和中畫幅系統中的4433畫幅中尋求突破,在市場競爭中利用自身優勢找到合適的發展空間,厚積薄發,伺機而動。


漫影一路


我最煩那些說微單隻能索尼使用的說法了,我用了這麼多年的詞兒,居然要被索尼霸佔,想想就不對,事實上,依據中國的法的律的法的規,現在,微單並非索尼的專用名詞,這個大家一定要搞清楚。


至於說單反和微單之間的競爭,這個確實是有點水落石出的意思了。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發現,單反依然是有著很多優勢的,並不是一無是處的了。


光學取景器,也並非是個完全多餘的東西,嗯,光學取景器不是闌尾也不是盲腸。光學取景器確實還是有很多用途和優勢的。


回到你的具體問題,索尼的微單為何越做越大?

其實,不只是索尼的微單,松下的微單又何嘗不是如此?


索尼的微單,為了強調“微”,曾經刻意走上了一條追求微的道路,嗯,松下也是如此啊。


但是,機身太小,問題就多了!


一、機身太小,散熱的問題解決不好

任你視頻拍攝參數再牛,發熱太大,這個沒有辦法解決。松下GH5那麼大的機身,就是可以改進散熱嘛!


二、機身太小,電池也太小,續航力太差

使用液晶屏取景本來就比光學取景器要耗電,再加上電池太小,微單的續航力真的是太差了。現在,索尼A7M3加大了機身,加大了電池,續航力比之前就提高了很多。


索尼A7M3,體積就比A7M2大了一號

索尼A7M3,電池也加大了,續航力也增強了


三、機身太小,頭重腳輕,握持感很差

是的,沒錯,除非你把專業鏡頭也都變得輕巧,否則,太輕巧的機身,其實並不舒服。

反而是單反的握持感更舒服,長期使用或者說職業攝影師用起來會跟好。


索尼的專業鏡頭,基本上和單反的都差不多了。


光線攝影學院


歡迎關注“一點智趣”,我將為您解答相機、攝影、旅行的一切問題!


索尼從2006年開始試水單反相機,但是很快就轉型做微單相機,微單相機,也就是無反相機,結構上取消了單反相機的反光鏡,因此在結構上可以大幅度進行縮減,結構也更加簡單,因此,原理上微單相機的體積可以做的比較小。

單反結構圖

微單沒有反光板,直接投射到傳感器上。


不過,微單雖然結構簡單了,但是需要解決的技術困難還是很多的,包括對焦速度,信噪比,取景方式等等。尤其是索尼研發了全畫幅A7系列,屬於全畫幅傳感器,因為之前沒有廠商做過這個結構,所以索尼也是自己摸索著在做。


不過到了現在,索尼做全畫幅微單產品越來越順手,性能也是大幅度提升,所以索尼把注意力轉移到了專業領域,希望微單產品可以與佳能尼康的專業機型有一拼。


索尼在收購了美能達鏡頭後,才有了所謂的光學設計基礎,因此,很多鏡頭都是在美能達鏡頭的基礎上研發的,全畫幅鏡頭本身的體積就比APS-C畫幅大,同時,又要兼顧防抖,對焦,超高畫質這些技術含量很高的設計,因此,鏡頭的體積並不容易控制,而且對於體積來說,只有做的足夠小,才可以體現小巧的優勢,小5%沒有什麼意義,所以,索尼乾脆就不考慮體積了,一心放在為職業攝影師提供高品質鏡頭,但是職業攝影師是不太考慮體積的,只要畫質好就行,所以,體積大也就成為索尼現在的路子了。

但是索尼也沒有放棄小的產品,RX100系列相機實現了小卡片高性能的特點,雖然價格貴一點,但是實際拍攝體驗還是很好的。


因此,畫質和便攜現在仍然不能共同實現,索尼選擇的是高畫質路線,或許其他品牌可以走小巧的路線。


一點智趣


我是索尼的微單用戶,我不知道題主對越來越大的定義是什麼,我有兩臺索尼的微單,我覺得他們都非常的小,和我們攝影工作室其他攝影師的單反相機比起來,索尼的微單可以說是非常的迷你了。

首先對微單做一個定義,微單是索尼註冊的商標,其他任何生產無反相機的廠商都不能在廣告詞裡使用微單這個詞。微單就是微小的單反相機的意思,但是微單並不是單反相機,因為它沒有單反相機的那個反光鏡,所以微單的體積看起來比單反相機小很多。



因為全畫幅的微單隻有索尼在做,所以這個沒有對比。而殘幅微單,我曾經見過富士、松下、佳能等品牌,我認為他們和索尼的殘幅微單體積比起來,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之所以全畫幅的微單比殘幅的微單大,這是因為全畫幅微單的CMOS比較大,而它的運算以及成像,還有對焦系統,都比殘幅微單更先進,所以使用的元件就更大一些。

但是即便是全畫幅的微單,比起殘幅的單反相機一起來,依然可以說是非常的袖珍和迷你


光學法則


微單只是個稱呼而已。可換鏡頭的無反相機,本來是叫單電的,是由松下首先上市的。索尼後來加入,把自己的單電叫做微單並且還註冊了,而把自己的半透反光板相機叫做單電,可以說索尼的這個舉動造成了單電概念的混亂,因為索尼稱之為單電的機型,是有反光板的。所以,為了避免混淆,後來人們就開始用微單稱呼單電相機了。

單反的“單”、微單的“單”,應該都是一個意思,即單鏡頭。僅就相機機身而言,微單機身肯定是明顯小於單反的,全幅的或者高端的也一樣。然並卵,由於光學原理,全幅微單的高質素鏡頭尤其是大口徑變焦頭的體積雖然比單反的小,卻也很大,兩個加起來,微單的體積小重量輕的優勢就大大打了折扣。而且這些高質素鏡頭裝在微單機身上,頭重腳輕,反而不如單反手持穩定性好。這一點在全幅的索尼上尤其明顯,半幅的富士相對好一些,但其大口徑變焦頭也會頭重腳輕。m43底的松下、奧巴則程度更輕一些。

相機並不只是機身,鏡頭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因此,單純認為有個“微”字微單就必須很小,本就是個誤解。

在目前可預期的未來,全幅微單高質素大口徑鏡頭縮小體積重量的幅度,是很有限的。因此,如果想要繼續保持微單小巧的優勢,就必須在傳感器上下功夫,讓非全幅的、相對小的傳感器(譬如1英寸底)也能在重要性能上與大底相媲美,譬如高感和動態範圍。這樣,才能使配套的高質素大口徑鏡頭不再體積巨大,微單不再頭重腳輕。

所以,我不認為全幅底是微單/單電發展的唯一方向。因為它使微單不夠微了。在今天的傳感器技術水平(小底有重要弱點),也只能如此,但這並非方向。與其說是方向,倒不如說是權宜之策。


天然12345


不是說微單就沒有單反好,個人就講講使用索尼微單A6300的一些感受,我最先入的坑是尼康的D90,D5200,D800,但是後來由於拍攝視頻的需要我買了A6300,它是半副相機,加一個轉接環就可以使用尼康的各種鏡頭。微單體積小,重量輕,畫質一點也不比單反差,所以索尼的微單越做越大,A6300是APS-C畫幅的,與尼康的D5200是一樣的,但是畫質什麼的確比D5200強大很多,下面是我用A6300拍的一個短片,您可以參考一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c2b00003b21a71d0265\

騰衝雲深傳媒


叫微單就一定要“微”嗎?不過是個名字而已。題主需要考慮畫幅的大小吧,全畫幅能比截幅的輪廓小嗎?法蘭距再短也要有吧,要不鏡頭的製造難度就太大了,感光元件比膠片要厚太多了吧,還要有線路板,芯片,還要顧及重量、大小、操控與握持的平衡,微單並不是越小越好,微單的便攜是個偽命題,再小的微單掛上大鏡頭能比單反小多少?只用餅乾頭的還不如去買DC了,就像前兩年廠商到處宣傳截幅機要淘汰一樣,不過是忽悠大家都上全畫幅罷了,微單體積小、更便攜是在只掛餅乾頭的前提下才成立,微單的用戶特別是從單反換到微單的用戶,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大多會極力吹捧微單有多好,多便攜云云,微單廠商和經銷商也會極力推薦,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思維定勢,就像一說送爸媽什麼就會聯想到腦白金一樣。下面借一張對比圖,你有沒有觀察到微單機身體積的優勢最後都被鏡頭給變本加厲地找回去了,這就是說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微單體積小便攜的你粗來,我保證不打屎你😒:



胖紙29405628


微單是索尼在華的註冊商標,記住是商標,這個很多人已經說了。微單並不是微型單反的意思,也不代表“微”,是你的理解有誤。

單鏡頭反光板取景相機稱為單反,

單鏡頭無反光板相機或者說單鏡頭電子取景器相機,這種相機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稱謂有的人稱之為“無反相機”即無後光鏡相機,也有人稱之為“單電相機”意思是單鏡頭電子取境器相機。

索尼的微單一代比一代體積大,那是因為功能越來越強大了。例如連拍速度,對焦,防抖等性能都更好了,目前在同一價位索尼微單各性能都已和單反無異甚至稍好,未來也不排除“微單”塞入一箇中畫幅傳感器,這樣中畫幅“微單”和全畫幅單反體積也就就差不多一樣大了。



無限月色


其實微單這個名字不是說真的微小,這個只是索尼註冊的一個相機名字而已,它的真正名字是無反相機。和單反的區別是無反相機去掉了反光板和五稜鏡,所以體積上會小很多,但是除了這個方面小了一些之外,鏡頭啥的是沒有任何縮小的。畢竟光學領域上有限制。

如果真的喜歡便攜,那麼建議你買m43畫幅的,這些機器畫質能差一點,但是很便攜,機身也小鏡頭也小。


張貓ZM


大小其實是相對的 微單 已經相對於傳統單反輕便和小巧許多 而且操控 各方面不輸甚至有超越 這是橫向對比 縱向對比 也沒越做越大啊 最新的a7m3比a7大嗎?當然為了握持手感和機身防抖 有一定增加機身尺寸 可以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