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如何評價二戰中基輔之戰蘇軍的失利?

盧金潮


基輔會戰蘇軍被俘六十多萬人,這是斯大林剛愎自用、固執己見的結果……。

1941年7月初,守衛白俄羅斯的蘇軍西方面軍在德軍的強勢碾壓下全軍覆滅:三十多萬蘇軍官兵被合圍而成為德軍的俘虜,明斯克被攻陷意味著白俄羅斯落入了德軍之手。蘇聯西部軍區司令員帕夫洛夫大將因此而遭處決。1941年7月底,烏克蘭這個廣袤富庶之地成為了德軍的下一個目標。希特勒欲將基輔變成下一個明斯克,即以更強大的重兵集團實力合圍基輔,從而讓基輔包圍戰成為自己的‘’大手筆‘’。駐烏克蘭保衛基輔的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共有6個集團軍,其中包括了69個步兵師、11個騎兵師和28個裝甲旅。希特勒更是迅速充實了劍指烏克蘭的南方集團軍群:將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集群,以及中央集團軍群的兩個裝甲師,並一部分機械摩托化師加強了本來已經有39個步兵師的南方集團軍群。




嚴峻的現實迫使總參謀長朱可夫大將向斯大林進言:為了避免基輔成為下一個明斯克,更為了保存南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幾十萬人的作戰實力,因此而建議放棄基輔會戰。而斯大林則認為失掉基輔相當於失掉了烏克蘭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故而堅持基輔會戰而反對朱可夫的建議,並認為朱可夫是在‘’胡說八道‘’。朱可夫於是負氣向斯大林提出請求辭去總參謀長一職,自己去組建保衛莫斯科的戰略預備隊。基輔會戰打響後,由於德軍攻勢猛烈蘇軍傷亡慘重,基輔蘇軍總指揮布瓊尼元帥因提出撤退而被撤去職務,繼任者為鐵木辛哥元帥。

1941年9月14日至15日,德軍兩個裝甲師順利在蘇軍側後會師,基本完成了對基輔的合圍,並從西南方向向蘇軍陣地大舉進攻。這時,斯大林看到基輔會戰局勢不妙,終於同意被圍蘇軍突圍撤離基輔。頃刻間,蘇軍的抵抗立刻徹底崩潰而陷入混亂,蘇軍炸燬了第聶伯河上的橋樑後退守基輔城區。鐵木辛格元帥先後調集兵力進攻外圍德軍,然而遭到了德軍第17集團軍的頑強阻擊。被圍蘇軍也向德軍發起數次突擊,德軍陣地也一度陷入危機。然而由於德軍後援部隊及時趕到,以至於蘇軍突圍失敗,德軍第6集團軍最終攻佔了基輔。基輔會戰使蘇軍遭受了比明斯克會戰更加沉重的損失,除了赫魯曉夫和鐵木辛哥等高層將領乘飛機撤離基輔外,西南方面軍司令員基爾波諾斯戰死,蘇軍陣亡近20萬人,蘇軍65.2萬人成為德軍俘。



東驤神駿


基輔之戰蘇軍損失整整一個方面軍的兵力,蘇軍的失敗絕不是廣大官兵作戰不力所致,完全是斯大林的錯誤指揮所導致!他拒絕讓西方面軍撤離基輔地區,直到他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下令部隊撤退時,德軍已經封閉了合圍圈,西方面軍的命運已經註定。

為何德軍可以輕易的包圍如此龐大的一支蘇軍呢?原因便是在基輔附近蘇軍成功的阻止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推進,將其阻擋於第聶伯河一線。一方面是由於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不如中央集團軍群那樣強大,尤其在裝甲部隊這一方面,所以導致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推進速度遠不如中央集團軍群;另一方面也離不開這裡的地形和蘇軍的堅決抵抗,由於基輔往西便是第聶伯河天險,再往西是沼澤地帶,加上蘇軍西方面軍實力也比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強大,所以在初期有效的抵擋了德軍對基輔方向的進攻。迫使南方集團軍群向防禦薄弱的東南方向突擊,結果取得很大進展。



由於在戰役前期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集中了最多的裝甲部隊,推進速度也最快最遠,所以包括斯大林在內大部分蘇聯高層都認為德軍的主攻方向是莫斯科,而南北兩翼的進攻不過是為了掩護其中央集團軍群的側翼。所在在德軍到達斯摩稜斯克,斯大林反而認為在南翼的西方面軍的強大兵力(上百萬)可以從側翼打擊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來挫敗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意圖。

然後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在向東南方向的進攻中取得了輝煌的戰果,直接從黑海和第聶伯河交界處取得了突破,至此德軍同時在蘇軍基輔地區的北翼和南翼形成了合圍之勢!假使蘇軍指揮官是一位有戰略眼光的指揮官的話,在此時便完全可以察覺到蘇軍西方面軍所面臨的潛在致命危險。最好的選擇就是將基輔和第聶伯河一線的蘇軍主力向東北和東南移動以掩護自己危險的兩翼,至少也可以遲滯德軍的合圍行動,爭取出足夠的時間撤退。除非向西方面軍投入強大的預備隊以確保其兩翼的安全,否則基輔地區是絕對不可以在死守了。



可以斯大林並沒有給西方面軍以任何強大的兵力增援,大部分的預備隊都投入了莫斯科方向上的防禦。可是斯大林卻要求西方面軍在基輔地區做堅決的防禦,在三個方向同時作戰無疑已經大大超過了蘇軍的能力範圍。

即便是在此種危機時刻,蘇軍西方面軍也並非沒有機會撤離,由於天氣的惡劣和道路的泥濘,導致了正在進行南北對進的德軍裝甲部隊的速度緩慢,無法做到開戰初期那樣行動迅速。所以蘇軍最高統帥部完全有時間察覺到德軍的戰略意圖和及時命令西方面軍撤退,那怕讓西方面軍主力暫時向東移動也行啊!

可惜斯大林拒絕蘇軍主力撤離基輔一線,導致後方兵力嚴重不足,最終被德軍裝甲部隊合圍,全軍盡墨!這一切完全是斯大林的戰略目光短淺所致。

但是西方面軍的失敗,也給蘇軍帶來了有利的一面,那就是斯大林在此之後很少再幹預具體的作戰指揮,將更多的指揮權交給他的將軍們。於此形成對比的是,在德軍將領一次又一次取得輝煌勝利的情況下,希特勒卻一步一步剝奪了他的將軍們的指揮權力,希特勒對德軍作戰指揮的干預甚至到了營一級。

所以基輔合圍戰的意義遠比本身這場戰役的軍事意義要深遠。


戰略論


是麻辣戰爭頭條號主編龍舞風行,二戰蘇德戰場上的基輔戰役,是德軍打的非常漂亮的一場圍殲戰,號稱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圍殲戰,百萬蘇軍被殲滅,僅僅被俘蘇軍就達到65萬之多,基輔戰役堪稱蘇軍的一次大敗仗。基輔戰役失敗,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斯大林剛愎自用,不聽朱可夫的撤軍意見,導致蘇軍被合圍。

時任蘇軍總參謀長的名將朱可夫從一名被俘的德軍軍官口中,得知節節勝利的德中央集團軍群已停止前進,轉入防禦。中央集團軍群是德軍主力,主攻目標是莫斯科,德軍突擊向來高速兇狠,絕不會留給敵人構築工事的時間,在戰役進行到關鍵的時刻,德軍主力竟然停止進攻?

朱可夫判斷,德軍很有可能從中央集群中,抽調部分兵力支援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地區實施鉗形攻勢,如果真是這樣,雖然蘇西南方面軍實力最強,也頂不住德軍對基輔的進攻。

後來的戰況證實了朱可夫的預測完全正確。

蘇軍在基輔有南方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擁有百萬大軍,也是開戰以來打的最好的一個戰場,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得到中央集團軍群增援後,實力已經大大超過基輔周邊的蘇軍,尤其是重裝備方面差距更大,加上德軍野戰能力遠遠超過蘇軍,基輔戰役蘇軍必敗,只是本來及時後撤,可以避免更大損失,因為蘇軍統帥部撤軍命令太遲,導致蘇軍大部被殲滅。

關注“麻辣戰爭”頭條號,專注戰爭謀略分析!


麻辣戰爭


這個問題必然指的是1941年的基輔防禦戰役。對於出版過描寫這場戰役專著《基輔1941:史上最大合圍戰》的本人而言,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

1941年7月7日—9月28日基輔防禦戰役的戰役態勢圖

這場戰役自1941年7月初拉開序幕直至8月中旬的這段時間裡雙方交戰基本都處於膠著狀態,但到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調集部隊南下從基輔背後攻擊蘇聯紅軍沒有設防的後方,以及南方集團軍群基輔以南下游成功渡過第聶伯河佔領克列緬丘格後,對基輔形成合圍之勢時,戰爭態勢才在數天內急轉直下,其實這跟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在與蘇聯西方面軍和後備方面軍在圍繞斯摩稜斯克的交戰中進攻陷入膠著狀態也是分不開的。這場保衛戰以蘇聯紅軍65.5萬人被俘以及幾乎整個西南方面軍覆滅的慘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是很多因素加在一起造成的,指揮員的指揮失當、撤退時的調度失當、戰線太長西南方面軍無預備隊可用,彈藥物資補給跟不上等。

基輔周邊所發生的這場戰爭的後果直接導致蘇聯紅軍失去了一支戰初實力最為雄厚的方面軍。根據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官於2001年公佈的數據顯示,在基輔防禦戰中蘇聯紅軍的損失超過705000人,其中無法歸隊的減員人數為616304人。

西南方面軍的慘敗,導致在整個西南方向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烏克蘭首府基輔淪陷。在戰爭初期最困難的3個月裡,蘇聯前線部隊時常騷擾馮·倫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群,並給他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迫使德軍統帥部從中央集團軍群調集大集群兵團投入到東烏克蘭地區,即將原本用來進攻莫斯科方向的第2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群調往東部烏克蘭,而且基輔戰役期間德軍統帥部下令禁止部隊向莫斯科發動進攻,這大大緩解了該地區蘇軍部隊的壓力,為蘇軍部署日後的莫斯科保衛戰贏得了寶貴時間。在基輔包圍圈的戰鬥中,德軍雖然讓蘇軍蒙受了巨大損失,但這也有效地將德軍進攻莫斯科的時間足足推遲了一個月,並擾亂了德軍統帥部的原定的“巴巴羅薩”作戰計劃。

因此,儘管西南方面軍覆滅了,但對接下來的戰爭進程卻影響重大,這可以通過一些德軍將領的描述得到印證。比如,德軍第2裝甲集群指揮官古德里安上將在自己的回憶錄裡曾寫道:“基輔戰役無疑意味著一次巨大的戰術成功,然而問題是這次戰術成功是否也同樣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這令人懷疑。”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上將則直言不諱地

稱德軍統帥部制定的基輔戰役計劃是“東征過程中最大的一次戰略失誤”。德國將軍布特勒更是公開寫下其對基輔方向戰鬥的評價:“這致使之後德軍又花費了幾周時間用於準備對莫斯科的進攻,這或多或少促成之後我軍折戟於莫斯科城下。”


彼得堡的肥天鵝


二戰中基輔之戰,很多所謂的軍迷都在議論紛紛,一個個都以軍事專家的口氣在咵咵其談。但是都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即自己不去查看原始材科,當事人的回憶錄,戰例資科等等,而是在販賣或道聽途說西方某個記者,某些所謂評論家的觀點,甚至連西方軍事評論都不去看,認為自己有了新的大發現。查看很多資料可以看出基輔戰役蘇軍損失很大,但達到了戰役目的。在戰爭初期西南方面軍是頑強反擊的,德軍的三個集團軍群,基捕方向是進展最慢的,由於德軍是依託機械化進行閃電戰來取勝,若基捕方何進展緩慢,勢必使德軍的閃電戰優勢不在,德軍取勝基本沒有希望,希特勒著急了,立即把北路(霍特)和中路(古德里安)的兩個坦克集團軍調往基輔方向,雖然德軍佔領了基輔,但喪失了佔領莫斯科和列寧格勒的時機,很多網上軍迷也說到如果古德里安不南下打基輔,德軍在九,十月份就攻佔了莫斯科。這進一步證明,蘇軍組織基輔戰役是正確的,牽制了德軍精銳主力,使莫斯科和列寧格勒有時間組織堅強的防禦,達到了其戰略目的,若不組織基捕戰役或過早的放棄抵抗,在紅場閱兵的恐怕是希特勒而不是斯大林了。

但為什麼蘇軍損失慘重呢?問題出在當時的西南方面軍司今員身上,他在三九年蘇芬戰爭時還是一名師長,由於蘇芬戰爭表現突出,只一年功夫連跨越幾級,升為軍區司令員,(蘇軍當時編制,平時稱為軍區,戰時稱為方面軍。)缺乏指揮大戰役和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也可以說根本沒有,他犯了兩個致命的錯誤。一是,當德軍用三個坦克集團軍進攻基輔的時候,他應該清楚自己部隊的戰鬥力,知道自己能不能守住,並在積極防禦的同時做好撤退的準備,而他的部隊是抵抗一陣就撤退一點,對撤退的部隊沒有進行整編,只是到築壘地區報到,沒有形成新的戰鬥力,很多撤下的軍人官不認識兵,兵不知道自己的官是誰,當要撤退時,命令都傳達不下去,只好用宣傳車的大喇叭到處廣播,部隊才知道要撤退,可怎樣撤,如何編隊,突破方向在哪都不知道,只好坐等,可等來的是德軍。凡是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進攻好組織,撤退是最難的,稍有不慎撤退就變成丁潰退。第二個錯誤是耍點小聰明葬送了自己。在最後突破德軍包圍圈時,他要求方面軍作戰部長帶領方向軍警衛營和一些年輕的參謀,天黑後開始行動,對德軍還沒建立鞏固的包圍圈進行攻擊,他帶著方面軍軍事委員,參謀長和機關人員,以及隨同行動的第5集團軍司令員和餘部隨後行動。根據作戰部長本人回憶,他帶領部隊突破包圍圈後,一直堅守在突破口,可一直不見有部隊跟進,德軍因天黑也不敢進攻,等到天亮了,德軍調來大部隊來封口時,才不得不離開。他們衝出包圍圈,見到其它部隊時才知道,方面軍司令員耍了個小聰明,他帶人根本就沒跟進突擊部隊,而是又選擇另一方向突圍,可那知在作戰部長帶隊打響後,德軍將包圍圈加強了,司令員帶的部隊怎麼也突不出去,天亮了只好先潛伏在地裡,可被當地農民告發,德軍攻擊後,司令員,軍事委員,參謀長戰死,第5集團軍司令員及生存的大部人員被俘。這就是當時的情況,如果他帶部隊緊隨突擊部隊從打開的突破口出去,西南方面軍損失就不會那麼重,但是沒有如果的。納碎德國當時敢於進攻蘇聯,是依仗自己的兩大優勢。一是突然襲擊,二是閃電戰,在突然襲擊上德軍得手,使蘇聯損失慘重,可蘇軍接連組織基捕保衛戰,斯摩稜斯克保衛戰,以及一系列保衛戰,延緩了德軍進攻速度,使閃電戰破產,一旦德軍沒有閃電戰的優勢了,德國的失敗是註定的。


手機用戶62548063670


基輔戰役是德軍戰術勝利,戰略錯誤之一。喪失了功䧟莫斯科的機會?蘇德戰爭中希特勒好幾次主次不分!



三千水唯取一


如不改變當時的死守不退的打法,不改變蘇最高統帥部僵化的指揮形式(一人說了算,難聽進專業意見),基輔戰役失敗是必定的,只是時間問題,損失大小的問題。蘇方看到基輔是工業和交通中心,是烏克蘭的象徵,郊區還有著大量的永備工事,所轄部隊前期相對打得較好,所以想博上一把,一賭輸贏,帶有相當的僥倖成份。主要還是犯在高看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對手能力的錯誤……如採取消耗對手,逐級抵抗,適時退過第涅伯河,適時放棄基輔的方針,以不被圍殲主力為作戰原則,戰局一定會較為有利。(如不對望指點)


探測衛星A


根據當時的戰場態勢,基輔巳經很難守住,放棄是必然的,如果按朱可夫的意圖,部隊適時後撤,逐次抵抗消耗德軍,也就不會敗的那麼慘。60多萬被俘的蘇軍和裝備如果釆取機動靈活的節節抵抗,遲滯德軍的話,也許就不會有後來的莫斯科危急局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