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两百年前,天纵奇才的拿破仑纵横欧洲,剑锋所指,所向披靡,他宣称:再过三年,我就要成为世界的主人,现在只剩下俄国,但是我一定要击败它。然而仅仅过了一年,他的世界帝国梦,就被一个年近七旬的俄国老人所终结,曾经战无不胜的拿破仑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位向盛极一时的法兰西帝国发出致命一击的老人,就是俄罗斯传奇名将库图佐夫。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纪念碑

公元1745年9月16日,库图佐夫出生在圣彼得堡一个著名的军人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从军三十年的军事工程师。出生于军人世家的库图佐夫从小就有浓厚的武德意识,在父亲的精心培养下,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军事教育,他几乎涉猎了所有与军事相关的领域。青少年时的库图佐夫有着强烈的英雄崇拜意识,他平生最仰慕的偶像就是彼得大帝。

12岁那年,库图佐夫子承父业,到父亲曾经就读过的工程兵学校学习,在学校里库图佐夫勤奋刻苦,博览大量军事书籍,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库图佐夫生活的时代正是俄罗斯帝国迅速崛起的年代,在这样一段穷兵黩武的疯狂岁月里,这个有着武力扩张传统的国度,在频繁的战争中锻造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将领。库图佐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走上了军事统帅的舞台,成为俄罗斯将帅星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平静的学校生活满足不了库图佐夫的雄心壮志,祖先们的功绩时刻在激励着他的内心,他渴望一种战火中的生活。1761年6月,不满16岁的库图佐夫被派往圣彼得堡的一个步兵团任连长,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多年的戎马生涯。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元帅

1768年俄国发动了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初出茅庐的库图佐夫因此得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实战锻炼机会,更为难得的是库图佐夫有幸在著名的鲁缅采夫上将麾下担任作战处长,这个重要职位意味着只有大尉军衔的库图佐夫担负的却是协助鲁缅采夫上将,实施作战指挥的核心任务。战争胜利后,库图佐夫因工作出色,晋升为少校。但此时他殷切渴望的是有朝一日能够像鲁缅采夫元帅那样亲自指挥千军万马攻城略地。

机会很快就来了,1774年,在一次反击土耳其军队登陆的战役中,库图佐夫终于能够亲自指挥军队冲锋陷阵了,尽管只是指挥一个营,但是库图佐夫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在战斗中,库图佐夫身先士卒,冲在了队伍的最前面。结果,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右眼和太阳穴之间的部位,从另一侧穿出,库图佐夫身负重伤,但是他一直坚持到战斗胜利。一时间库图佐夫的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军,同时也传到了女沙皇叶卡捷琳娜的耳朵里。女皇亲自下诏,奖赏库图佐夫一万卢布,特批他出国治疗,她说:"必须爱护库图佐夫,因为他将成为我的大将军"。29岁的库图佐夫,由此一战成名。

1777年,身体康复的库图佐夫返回到了祖国。这时,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了他,他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军事统帅苏沃洛夫。苏沃洛夫是18世纪俄罗斯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是近代俄罗斯军事学术的奠基人。在苏沃洛夫麾下供职的经历,奠定了库图佐夫成为一代名将的最重要的基础。正是在追随苏沃洛夫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库图佐夫的指挥艺术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而苏沃洛夫也特别喜欢这位勤奋好学的年轻军官,把自己多年的作战指挥和治军经验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他。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指挥作战的库图佐夫

1787年,第二次俄土战争爆发,已经是少将军长的库图佐夫在战斗中再次被子弹击中头部,当时军医就断言,他活不到天亮。但是,奇迹再次出现了,库图佐夫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不过,他的右眼从此失明。在当时医疗条件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库图佐夫忍受着撕心裂肺的伤痛,指挥军队一举攻克对战争胜负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伊滋梅尔要塞。这一年,他刚满43岁。伊滋梅尔战役的胜利是第二次俄土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此后土耳其无力再战,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雅西条约》。第二次俄土战争使库图佐夫的名字轰动了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他被擢升为中将,荣膺二级乔治勋章,升任伊滋梅尔要塞司令。

在长期的和平年代中,声名赫赫的库图佐夫逐渐被沙皇淡忘,不懂得官场潜规则的他,被撤职,被放逐。眼看他的军事生涯就要被断送的时候,欧洲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法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大革命,一位年轻的中尉脱颖而出,他发动政变,黄袍加身,把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个人就是后来令库图佐夫名垂青史的拿破仑。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拿破仑进军路线

1812年6月24日夜间,法国皇帝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突然向俄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迅速占领了俄罗斯的大片国土,锋剑直抵有"莫斯科门户"之称的斯摩棱斯克,俄军一路溃退。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上下一致要求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起用库图佐夫来挽救俄国。库图佐夫出任俄军总司令后,全国军民欢呼雀跃,拿破仑闻讯大惊,"这可是一只北方老狐狸"。精明的库图佐夫果然没有立刻向敌人发起进攻,他继续率领俄军向东撤退,在一个距莫斯科100多公里名为博罗季诺的村庄驻扎下来,他决定在此阻击法军。1812年9月7日清晨,在这么一个不大的村子,双方投入了共计20万兵力,近千门火炮,战斗异常惨烈。此役,法军损失了5万人,47名将军阵亡,俄军损失4.4万人,23名将军阵亡。库图佐夫没有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他认为在拿破仑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如果再进行第二次会战必将招致彻底的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带领俄军向莫斯科撤退。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法军火烧莫斯科

此时的库图佐夫面临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是坚守莫斯科还是放弃它?几乎所有的将军都请求与法军决一死战,宁愿战死也不愿把莫斯科交给拿破仑。库图佐夫从感情上也不愿放弃这座历史名城,但是,他更懂得战争的胜负,取决于能否充分动员俄国深厚的军事潜力,取决于俄国人民和军队渴望胜利的意志,而现在这一切都取决于他的决定。就这样,历史把一个事关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艰难决择重重地压在了这位疾病缠身的老人身上。9月13日,库图佐夫终于下达了震惊全国的命令:"不作任何抵抗,撤出莫斯科"。俄国出现了骚乱,贵族、将军们怒气冲冲地攻击他"懦弱"和"背叛",库图佐夫平静而坚定的回答:"为了拯救俄罗斯,必须放弃莫斯科"。沙皇一再追问撤退后的计划,为了确保战略意图的实现,库图佐夫都守口如瓶,他说:"哪怕是统帅睡觉用的枕头也不该了解统帅的意图"。


俄军在撤退过程中施行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把法军途经之处烧的一干二净。进入莫斯科城的拿破仑很快意识到自己得到的仅仅只是一座空城,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天,本来就已经十分短缺的军需物资,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放弃莫斯科后,库图佐夫隐蔽地将6万大军向塔鲁季诺实施了机动,不仅跳出了法军的包围圈,同时还切断了拿破仑向俄国南部地区前进的通路,为组织和准备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广泛的动员民众参战,短期内就在数量上形成了对拿破仑军队的优势。俄军得到后备军和义勇军的加强后,便积极行动,在所有的敌占区广泛展开游击活动。拿破仑军队不断被俄军和游击队的小规模战斗所削弱,精疲力竭,缺乏粮食和冬装,士气大为低落。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溃退中的法军

习惯于在大决战中歼灭敌军主力的拿破仑感到,他的部队已经无力再继续占领俄国了,否则不是被俄国人打死,就是被饿死、冻死。10月19日,法军放弃了莫斯科,踏上了悲惨的死亡之路。库图佐夫组织俄军转入反攻,使拿破仑军队不断遭受正规军和游击队的打击。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原本纪律严明的法军,变成了一群饥寒交迫,竞相逃命的乌合之众,军队完全失去了控制。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所有炮兵的拿破仑,悄悄地离开了他的部队,独自乘坐一辆马车,狼狈地回到了巴黎。12月中旬,最后一批法军渡过了涅曼河,六个月前从这经过的趾高气扬的60万大军,此时只剩下2万多被饥饿严寒折磨的连武器都拿不动的幽灵了。

1813年1月,库图佐夫向打出国界的俄军发出"把敌人彻底消灭在敌人本土上"的命令。但是,此时已年老体衰、积劳成疾的库图佐夫再也无力抗拒死神的降临,当他率部追击到波兰小城本茨劳时,一病不起。1813年4月28日早晨9时35分,一代名将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祖国和军队,享年68岁。

名将风云之“独眼将军” 库图佐夫

库图佐夫勋章

正如俄国革命先驱别林斯基所说的那样,"库图佐夫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名字,这个名字早已由专有名词变成了普通名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期间,成千上万的苏联儿女高呼:"我们是库图佐夫的子孙,将无愧于自己伟大的历史使命"的口号,走向与法西斯殊死搏斗的战场。历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把库图佐夫的名字载入了史策。

(欢迎关注《古今历史风云》 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