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世纪谜题: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

中国经济学领域一直存在三个世纪谜题:

1、为何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

2、上市公司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但卖掉1%的股份就够买几套了,请论证楼市/股市哪个泡沫更大?

3、人民日报撰文:失去奋斗,房产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网友评论:失去房产,奋斗再多我们也将无家可归! 请论证以上观点哪个更正确?

近日,这个谜题的数量又增加了一个。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9019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0559亿元,同比增长33.7%。两者之和逼近9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世纪谜题: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

与此同时,各大媒体报道中又在说,政府给企业和个人减税减负效果非常显著,而且M2规模正在逐年下降。

世纪谜题: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

网上有人就在求证,这几件事情是如何并行不悖,同时发生的?

按照人类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解答这个问题。除非,这三个数字里有1~2个存在问题。有人甚至怀疑,真的减税了吗?

“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也就逐渐演变成了中国第四个世纪谜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不只发生在今年,2017年全国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但去年的财政收入却增加了7.4%。

在今年3月份财政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日报记者提出了这个疑惑,当时还是财政部长的肖捷就此作了回答:

经济是财政的基础,财政收入状况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发展态势。一般说来,财政收入的态势是与经济运行态势正相关的。大家都知道,去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迈上了80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台阶,同比增长了6.9%。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企业效益也不断改善,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条件。其中也包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上涨较快,直接带动了按现价计算的相关税收快速增长。

这里我还想告诉记者朋友,我们国家目前的税收是以间接税为主,税收收入对工业品的价格是比较敏感的,受其影响,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变化也比较直接。近几年连续实施“放水养鱼”的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培植和发展新的税源,这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源头活水。应当说,去年国内外的需求也出现回暖,进口的商品量和价格都出现增长,这也导致我们国家的进口税收相应增加较多。

在上述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7年我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7.4%,比2016年高出2.9个百分点。我认为,这也恰恰印证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不仅出现了总量的扩大,而且也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按照他的意思,我国在降税减负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大涨主要原因有两个:

1、受工业产品价格(PPI)上涨的拉动作用,带来以现价计算的税收增加。

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没有问题。

我国税制结构以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等)为主,财政收入增速以现价计算增速(GDP增速剔除价格因素,以不变价计算增速),使得财政收入增速对价格变化弹性较高。

从中国PPI走势来看,2017年相比于2016年确实增长了不少,可以用来解释2017年财政收入快速增加,但无法解释今年前4个月的逆势暴涨。

世纪谜题: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从2017年年底到现在,我国的PPI是一直在下降的。

2、在降税减负的背景下,虽然单个企业所缴纳的税赋少了,却刺激了社会的创业激情,增加了税收源头。

根据税务总局查询到的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企业所得税纳税户同比增长13.8%;1~4月,我国新增纳税人户数达到334万多户,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税收入增幅为37.1%,这些市场主体成为新增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简言之就是,就是税收数量源的增加,导致税收总量的增加,从而带来了财政收入暴涨。

这个解释逻辑上也没问题,但依然难以解释2018年前四个月财政收入同比12.9%的增幅,要知道这个增幅比2017年的7.4高出5.5个百分点。

如果是因为创业人数增加导致财收增加,理论上GDP也会有不错的涨幅,但2018年一季度,国家GDP增幅为6.8%,相比于2017年的6.9%,不增反降了0.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在国家经济增幅放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却一枝独秀。真是令人想不透。

综上所述,对于“降税减负,财政却以两位数增长”这个世纪谜题依然没有得到合理解答。

也对,如果这么轻易就能解决,也称不上是谜题。

问题虽然还无法找到合理解释,但从具体的税收数据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道不清说不明的端倪:

2018年前四个月税收主要项目情况

世纪谜题:税费下降,财收却两位数增长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减税降费的背景下,13项主要税收中,大多数都是以两位数在增长,对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