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出國留學竟然最怕“他鄉遇故知”?防不勝防啊!

當你第一次遠離家人和朋友,獨自踏上異國他鄉。周圍的人金髮碧眼,說著自己不是很熟悉的語言。面對這樣陌生的世界,你是否會感到不知所措???

如果這時在陌生人海中,看到似曾相識的周正面龐,聽到自小熟悉的鄉音,一種親切和安全感是否會油然而生???是否也會有一絲“他鄉遇故知”的感動???

出國留學竟然最怕“他鄉遇故知”?防不勝防啊!

然鵝……最讓留學生傷心的卻是被同胞各種花式不重樣的坑蒙拐騙,甚至提到同胞談虎色變!

為什麼從“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到“老鄉見老鄉,背後放一槍”。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你就明白了。

最近,有同學在留學維基上發起一個討論《留學生在海外有沒有被華人坑過的經》:

出國留學竟然最怕“他鄉遇故知”?防不勝防啊!

萬萬沒想到!這個話題一經拋出,便引起了大量海外留學生說出自己被同胞坑的心酸往事。很多留學生出國之後,最痛心的時刻便是被同胞坑,被同胞欺負。

據小文回憶,他當時在美國留學讀高中。在留學中介的包辦下,他住進了一戶華人家庭,並一次性交了一年房租,總共16200美元。

不過當小文搬進去不久,就發現這個家庭並不適合自己,過於吵鬧的環境讓他一直無法安心學習,和房東交涉也沒達到效果。

無奈之下,小文準備搬出去。可是房東拒絕退還餘下一萬多美元的房租,並且還聲稱遭到小文的毆打,要求警察逮捕小文。最終小文通過律師與警方協調,才順利搬了出去。

一位在國外留學的女生,因在法拉盛唱歌,回家時候已經較晚。聽從朋友建議“華人電召車”比較實惠,便抱著試一試態度叫了車。

一般打車回到住處只需15-20 刀的Uber,“華人電召車”卻要價50刀,還另加小費!

不過由於當時已是半夜,這位小姐姐考慮到人身安全問題,便認了栽。最後還自嘲著說“50刀加小費都夠打Uber回家順便去新澤西看海上日出呢”。

還記得在16年從朋友圈到論壇,吵得沸沸揚揚“90名留學生代繳學費被騙600萬”的新聞嗎?

因為代繳學費的這位學生給出的條件比較優惠,通過這位同學代繳學費可以獲得9.5折的優惠,而且該同學可以幫助學生墊付學費,繳費成功得到確認後,再支付現金或是支付票也是可以的。

不少華盛頓大學留學生覺得,這種方法既優惠有省時省力,因此有大量學生將自己的ID,密碼和學費交給了這位同學,沒想到這些錢最後卻打水漂。

隨後,華盛頓大學的中國官方微博“華盛頓大學CSSA”也在第一時間發佈了相關消息。

出國留學竟然最怕“他鄉遇故知”?防不勝防啊!

還有各方面令人糟心的經歷……

懷念家鄉的味道,去中餐館吃飯。不僅食物難吃,服務令人不滿意,而且還收取高達20%及以上的小費;

找個同胞開的旅遊中介,導遊全程不顧遊客安危,反而遊客還得安慰導遊,哄著他開心;

華人打著基督教的幌子,竟然搞“非法集資”,事後還百般向同胞騷擾索取錢財......

快訊菌只想默默地感嘆:“本身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難道真的在國外,中國人專注坑同胞嗎?

某網友匿名回答:

我覺得是個人人品問題,跟國籍沒太大關係。在海外的中國人,大部分對同胞都挺熱心的,甚至有些是人特別特別好的,認識以後給你提供各種小道消息的那種。

那些所謂的騙子,放在國內也未必是善類。只不過國內水深魚多,騙子未必會盯上你一個。剛到國外的人,處在陌生的環境中總想抓住根熟悉的稻草,看見中國臉就先貼上了“咱倆一家人”的標籤,騙子不騙你騙誰?成功率實在太大。

所以說,不是“中國人出去後成了騙子”,而是“中國騙子出去後選擇了更好騙的中國人來賺錢”。

所以我們在意識“被同胞坑”這個問題的同時,不能以一種太偏激的心態來定義自己的同胞。

恰恰相反,你要相信出國在外,同胞能給予你的幫助遠遠多於這些負面聲音。

出國留學竟然最怕“他鄉遇故知”?防不勝防啊!

在國外,你會遇到幫你解決學習問題的“暖心學姐”;幫你解決住房,交通,銀行卡,電話卡等生活問題的“知心學長”;甚至當你遇到法律糾紛時,還會有華人律師挺身而出幫你渡過難關。

和你一樣,他們也來自中國,說著中文,血液裡流淌著中華民族的樸素品質;

和你一樣,他們也為了追尋夢想而踏上遠方的征程,也面臨過種種困境、經歷過和你相似的遭遇;

和你一樣,他們也接受過來自同胞的溫暖相助,挺過了一段艱難的留學歲月。

但是,請你別介意那些佔比很小的同胞所(keng)作(meng)所(guai)為(pian),因為他們和你、和那些善良的人很不一樣……

別被那些人挫傷了感情,你終究要和那些正直向上的人為伴。所以請你也務必要像幫助過你的那些同胞一樣,去幫助那些為了尋夢初到異國的孩子,一起去追尋這個世界的美好。

↓↓↓↓↓↓↓↓

↓↓↓↓↓↓↓

加海外導師主頁君個人微信(seesoaredu),可與主頁君直接對話,快速獲取海外學習幫助,獲得免費諮詢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