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五千年的執著——環首刀(二)

本文為史圖館專欄約稿,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史圖館立場無關。

隋唐

隋唐時期的戰刀形制與前代相比並無很大區別,《唐六典》卷一六武庫令丞職掌條記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儀刀蓋古班劍之類,宋晉已來謂之御刀,後魏曰長刀,皆施龍鳳環。至隋謂之儀刀,裝以金銀,羽儀所執。鄣刀蓋用鄣身以禦敵。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由此可知隋唐時期的儀仗用刀就是加長型的環首刀,如昭陵韋貴妃墓壁畫和陝西三原淮安靖王李神通墓壁畫儀衛持刀;而軍隊中普遍裝備的橫刀長度相對較短,且仍然具備刀首環,如唐長樂公主墓壁畫武士配刀,1991年竇繳墓出土唐代環首刀。

此時的鍛造工藝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唐刀使用了包鋼工藝,唐刀外層和刃部使用硬度大、韌性低的高碳鋼,內部刀體使用硬度較低、韌性大的低碳鋼,而從西域流入的鑌鐵(烏茲鋼)更使得唐代武備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

五千年的执着——环首刀(二)

持刀儀衛圖(唐)

兩宋

宋代環首直刀形制較漢唐變化巨大;刀身縮短、刀刃寬大、刀頭加闊。此時宋軍面對的敵人如遼、金、西夏等都擁有相當數量的重甲部隊,環首刀形制的改變就是為了適應戰場環境,使其更利於破甲。例如鎮江高資出土南宋直刀,銘文記載是南宋鹹淳六年(公元1270年)製造。刀長83.3釐米,刀刃寬大鋒利, 刀鐔為桃形,刀柄帶環首。該刀以熟鐵作本體鋼,以碳鋼作刃鋼。這種環首刀應是在步軍裝備,而宋軍的騎兵多使用鞭、鐧之類的打擊兵器。

為了讓步兵能夠有效抵制騎兵,宋神宗時期出現了一種新刀,名曰斬馬刀。“命供備庫副使陳硅管勾作坊,造斬馬刀。初,上匣刀樣以示蔡挺,刀刃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為大環,挺言:‘製作精巧,便於操擊,實戰陣之利器也。’遂命內臣領工置局,造數萬,分賜邊臣”。由此可知宋代的斬馬刀也是環首刀的一種,長度在四尺以上(宋代一尺31.68公分),應是一種雙手握持的大刀。此後不久還專門設置斬馬刀局大量生產。自此斬馬刀開始被大量裝備部隊,如在元豐七年(1084)支給三關堡“斬馬刀、臂陣刀各一萬柄”。

由於與北方遊牧民族常年的征戰,宋代末期刀具也有了很多改變,借鑑了許多金元式樣,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南宋軍器監新造一種刀,此刀刀身較為平直,刀尖為略上翹的圓弧形,因其形如大雁的翎毛,故命名為“雁翎刀”,刀環首也被取消,此後這種形制的刀漸漸成為了單兵刀具的主流。

五千年的执着——环首刀(二)

宋手刀

元明清

元軍刀劍來源有三:蒙古自制刀劍,伊斯蘭或印度式刀劍,宋式刀劍。元軍中的漢人部隊應是使用宋式環首刀一類的兵器,而蒙古刀則與宋式刀的形制有很多不同。蒙古刀有環刀,彎刀兩種。這裡要指出是元代環刀並非環首刀,據《黑韃事略》記蒙古兵“有環刀,效回回樣,輕便而犀利,靶小而偏”。環刀刀身微曲,刀把下彎,頗有些波斯施捨爾彎刀氣息,由於環刀刀刃有很好的曲度,接觸敵人身體的瞬間沿刀刃向弧面滑動。可以連續劈砍敵人的身體,切割力也就相應增加,而且能迅速從敵人身上脫離,在劈到堅硬的鎧甲時也不易被撞力震飛脫手。而元彎刀的弧度更大,比如柳葉彎刀等,更適於馬上作戰。

而到了明代之後,軍人佩刀(即腰刀)是短柄單刀,多為雁翎刀、柳葉刀。《紀效新書》中載:“習藤牌人牌一面,內用大藤為骨,以藤蔑條條退藤纏聯。每面隨牌標槍二枝,腰刀一把。其兵執牌作勢向敵,以標執在右手,腰刀橫在牌裡挽手之上,以腕抵住。待敵長槍將及身,擲標刺之,中與不中,敵必用槍顧撥,我即乘隙徑進,急取出刀在右,隨牌砍殺。一入槍身之內,則槍為棄物,我必勝彼矣。”這裡的腰刀就應是雁翎刀,而環首刀則漸漸成為民間私造刀具式樣,多為鄉勇土兵、練武人士使用,比如各色砍刀,武術刀等。

五千年的执着——环首刀(二)

明長刀

近代

“迎面大劈破鋒刀,掉手橫揮使攔腰。順風勢成掃秋葉,橫掃千鈞敵難逃。跨步挑撩似雷奔,連環提柳下斜削。左右防護憑快取,移步換型突刺刀。”

--馬鳳圖“破鋒八刀”刀法歌訣

環首刀在此時又煥發了新生,由於當時中國生產力不足,使得大部分武器都需進口,軍隊連步槍都無法裝備整齊,遑論刺刀這種易損耗、丟失的配件。在這種條件下,要想保障部隊的戰鬥力只能尋找一些購置費用低廉且有實用性的替代性武器,許多軍隊都有裝備冷兵器,成立“苗刀營”“武術隊”等白刃部隊,其中尤以西北軍大刀隊最為知名。

由於西北軍許多軍人是武術好手,馮玉祥也一貫重視武術,將劈刀、刺槍列為西北軍的戰術必修科目,而且經常親自檢閱基層軍官和士兵的訓練。眾多第一流的民間武林高手也進入西北軍,參與軍隊的白刃戰訓練,如馬鳳圖、馬英圖、王子平、王桂林等人。他們通過在練兵和實戰中積累的經驗,最終選擇了“大刀”作為西北軍的武器。西北軍大刀形制:刀身較寬,刀頭前銳後方,長刀柄,雙手握持,且帶有刀環,一般重4斤左右。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西北軍在長城內外與日寇進行了殊死搏鬥,大刀隊聞名海內,西北軍的大刀也很快的流傳到中國各地,成為抗日武裝的重要武器之一。

五千年的执着——环首刀(二)

抗戰大刀

參考書目

[1]曾憲波. 漢畫中的兵器初探[J]. 中原文物, 1995(3):17-20.

[2]陸錫興. 論漢代的環首刀[J]. 南方文物, 2013(4):72-82.

[3]秦延景. 漢魂唐魄:細說環首刀(上)[J]. 輕兵器, 2012(3).

[4]李杲. 魏晉南北朝兵器研究[D]. 暨南大學, 2016.

[5]蔣晨. 東漢黃河中下游漢畫像石中的兵器圖像研究[D]. 南京藝術學院, 2015.

[6]孫垂利. 宋朝兵器研究[D]. 西南大學, 2007.

[7]張晟峰. 元代兵器研究[D]. 內蒙古大學, 2017.

[8]劉景文, 王秀蘭. 遼金兵器研究[J]. 北方文物, 2004(1):49-59.

[9]田勇. 明代兵器與兵法研究綜述[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4(12):184-184.

[10]耿紹瑋. 對抗日戰爭期間“破鋒八刀”的研究[D]. 中北大學, 20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