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未來3折就能買到房,產權分割是降房價的終極武器嗎?

未來3折就能買到房,產權分割是降房價的終極武器嗎?

1

這幾天有個截圖在微博上流傳盛廣,有些敏感我就不貼上來了,大意是;

國家要徹底放棄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功能了,國稅和地稅合併也是在想法優化地方經濟結構。

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子流動性已經鎖定,二線城市等他們再圈一波後也快接近尾聲,最後國家祭出終極武器——產權分割制。

什麼意思,就是類似北京的房子,10萬一平米,很多人已經買不起了,那國家讓你花2萬一平米買20%的產權,同樣有70年產權,房子也可以用來裝修,出租,使用權都在你手裡,但是要賣房子的話,就要補齊剩下的8萬(即80%的產權)才能賣。

總之,房子的金融屬性消失,真正變成剛需,所以低收入人群也可以買房了,而原有房價又不會崩盤,不得不佩服政府的調控措施,在國際上找不到先例,獨創中國特色,改寫房產歷史。

對於這段話的真實性,我部分認可,但部分仍持保留意見。

認可的地方,比如國稅和地稅合併已在實行當中,這是考慮到稅收在實行過程中,分開收稅的複雜性,合併也可以提高效率,而且也是考慮到地方財政的現實困難,重新給地方增加稅收來源。

產權分割制,讓大家3折,5折買房,佔有50%以上的產權,確實是讓部分中低收入人群可以先上車,在一線城市裡擁有自己的家,給了大家希望,安居房,10年,15年後向政府交納部分增值收益,擁有完整產權,實際上都是屬於產權的分期購買,你現在買不起,不要緊,先買50%的產權,等你哪天有錢了,再跟政府買下100%的產權,深圳可以買政府的產權,但北京不行。

這個對商品房市場有多大的影響呢?我原本想去買商品房的,現在北京有3折的共有產權房,深圳有6折的人才房,有5折的安居房可以選擇了,那我就不用去買5萬的商品房了。

那剩下的商品房是不是就沒人買了?賣不出去了,是不是就要降價到6折、5折才有人買呢?按市場邏輯確實是這樣。

但是,未來五年期間,如果有100萬個家庭去申請25萬套共有產權房,未來18年間,有100萬個家庭去申請30萬套人才房,100萬個家庭去申請30萬套安居房,申請不到的人怎麼辦?他們當然想按照同樣的6折、5折去買商品房,可能嗎?

那商品房降到多少,這些沒有買到共有產權房,沒有買到人才房,安居房的人,才會被迫趕到市場上去買商品房,那就要看開發商願不願意降價賣了。當然,北京情況特殊,因為全部是限價商品房。

而一線城市,主要還是靠二手房市場,二手房業主急不急著降價,循環的邏輯,就是買家少了,我如果急於賣那肯定得讓利低於市場價,中低端需求都分流到保障房市場去了,買的少了,自然得降價,所以北京市場,有粉絲問我,今年樓市是反彈還是反轉?我認為只是小幅反彈,不用擔心房價會大漲,北京樓市調控這麼狠,未來都是限價房,市場肯定還是以平穩為主,具體的我會在後面的北京樓市調研報告裡詳細分析。

但產權分割是不是全國樓市的終極武器呢?恐怕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威力!為什麼?因為佔整個蛋糕的比重並不大。而有條件推出產權分割制的城市,也只有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

北京的共有產權房,5年150萬套住房供給量中,只有25萬套是共有產權房,佔比不到20%。推出產權分割制,僅限於內部流轉,可以去除房子的金融屬性,使房子無法再投資,可以分流剛需,也有利於穩定市場,但要說是什麼調控的終極武器,指望他成為房價大跌的殺器,就有些危言聳聽了,後面還有房產稅沒說話呢。

一線城市經濟發達,財政充實,可以不靠房地產吃飯了,有條件開始第二次房改,把保障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但二線城市依然高度依賴土地財政,特別是像杭州、南京、武漢、合肥、重慶這些二線城市,即使推行產權分割,我估計也只是象徵性的跟隨,佔整個住房體系的比例不會很大,否則地方政府吃什麼呀。

努力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是我們國家改革的大方向沒錯,但要說徹底放棄房地產不作為支柱產業,就太絕對了,至少很多二三四線城市目前是沒有這個底氣的,也不現實。

為什麼這一輪地方調控的次數也很多了,但總感覺調控無效?還是有那麼多城市樓市異常火爆呢?這跟2010、2011年由中央統一調控還不一樣,這一次調控是地方政府因城施策,各地調控之後,又搞人才新政變相破限購,新房限價又導致價差套利,央行基準利率遲遲不加,市場投資資金無出路,地方調控的有些政策也有很大問題等多重原因導致。

我今天要反駁的僅僅是最近流傳的這個觀點,產權分割不是調控的終極武器!並不意味著未來市場不會調整,不要搞混了!市場調不調整,不是由產權分割來決定的!每個城市的漲跌週期不同,政策不一樣,所以調整週期也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2

先說北京的共有產權,去年就開創了產權分割的先河,算是1998年以來第二次房改的引領者,其實深圳還只是小弟,跟在北京後面的,只是因為深圳是改革開放的城市,所以一有什麼重大改革,就引起全國矚目,但實際上北京去年就先行一步了。

而且北京從2017年開始出讓的土地,全部是限了房價,這些限價商品房在2018年逐步上市。

也就是說,北京賣完現在存量的商品房後,以後就沒有純粹意義的商品房了,都是帶有政策調控屬性的房子,因為限價房比純粹的商品房價格要便宜10%-15%,如果限價房比市場價便宜15%以上的房子,政府強制讓你轉為共有產權房,反正不能再讓開發商賺多少錢。

去年9月,北京推出第一個共有產權住房項目,錦都家園,位於北京朝陽區,東五環,地鐵6號線黃渠站,位置非常好,單價2.2萬元/平米,共有427套房源,購房人與政府的產權比例各佔50%。

附近的二手房,最高的比如蘋果派,卡夫卡公社,07年左右的小區,已經賣到了6萬,這還是十年房齡了,如果是次新房,估計還不止這個價,共有產權房價格相當於按市場價打了三折。

因為地段好,價格便宜,所以申請的人數非常多,12萬人搶427套房子,70%的房源面向北京戶籍,中籤率只有0.3%,30%面向新北京人,中籤率只有0.5%,很低很低。

北京未來的共有產權房,個人產權份額最少佔50%,按照5個百分點一個檔位,最高佔95%,一共10檔。

雖然只有50%的產權,但是最起碼你有70年的使用權,沒有人趕你走,如果以後你有錢想買商品房了,可以按市場價賣給政府,升值部分,至於70年之後怎麼樣,那是以後的事了。

今年北京首個共有產權項目,天潤·和麗嘉苑,位於北京市延慶新城05街區(東關地塊),均價14000元/,共計620套,70%房源面向京籍家庭搖號。另外的30%面向“新北京人”家庭搖號。由於地處延慶,且價格也不便宜,因此中籤率就高了很多,新北京人100%中籤。

新建150萬套房子,其中商品房70萬套,但都是限價商品房,保障房中,只有25萬套共有產權,租賃住房5萬套,還有20萬套中低價位商品房,和25萬套改善型商品房。共有產權房佔比並不多,所以能夠分到的人還是少之又少。

而深圳的人才房和安居房佔比40%,18年也只有六七十萬套,總數少的可憐,這個武器只是個玩具槍而已。

而且北京的共有產權房是完全封閉的,但深圳的人才房和安居房不是,15年後可以進入市場。在跟張大偉討論時,他就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bug,因為只要可以上市流通,它就始終存在投資屬性,就會有些人弄虛造假去申請,背離了人才房和安居房的初衷——居住需求。

5萬/平米的房子,我5折買下來,2.5萬,70平米的兩房,175萬,首付51萬,貸款120萬,月供七千,關外租金都可以收四千了,以後租金還是漲的,過幾年就租抵供了,15年後上市,至少漲到10萬一平米,按50%的產權算,賺了350萬,成本只有首付51萬,後期租金比月供還有多餘的,至少純賺300萬以上,有什麼不好。

合理的安排應該是跟北京學習,人才房和安居房永遠封閉,只能內部流通,你如果沒有能力買商品房,可以繼續居住,如果你有能力換更好的房子,那麼就轉讓給其他符合購房標準的人,而不應該直接讓持有者去市場上變現。

可以搜索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櫻桃大房子,獲取我所有分析報告和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