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螞蟻金服躍居中國互聯網第三 阿里系夾擊騰訊

螞蟻金服完成最新一輪140億美元融資,估值超1510億美元,躍居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這不僅對螞蟻金服、阿里系、馬雲是件大事,更頗具多重象徵意味。

螞蟻金服躍居中國互聯網第三 阿里系夾擊騰訊

今年四月螞蟻金服啟動這輪融資,僅用時兩個月完成。除原有股東跟投外,這輪投資主力是超過12家全球頂級國家基金和PE資本,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華平投資、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銀湖資本(Silver Lake)、新加坡淡馬錫、泛大西洋資本集團(GeneralAtlantic )、普信(T. Rowe Price)旗下基金、凱雷投資集團、Janchor Partners、發現資本管理公司(Discovery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BaillieGifford等。

外媒此前普遍稱螞蟻金服此輪估值當在1500億以上,結果符合預期,但實際上又高於市場預期。比如巴克萊銀行曾給出1550億美元估值的參考,是以螞蟻金服2019年預估業績為基準:按照當年利潤為55億美元、再參照騰訊2019年預計的28倍市盈率而得出。融資結果表明,螞蟻金服今年就達到了這一估值,且上述頂級投資機構均欣然“買單”。

大摩財經發現,本輪投資螞蟻金服的機構既有“一帶一路”國家的政府基金,又有曾投資阿里係獲得鉅額收益的對沖基金、PE機構,更有曾做空阿里甚至幾乎未投資中國的機構。

美國的普信集團目前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機構股東中排名第二,對沖基金大佬何志安的Janchor Partners在2012年即投資阿里巴巴,所持股份市值已翻數倍,百年資管公司Baillie Gifford更是隻投資頂級科技公司。令人意外的是發現資本集團,其今年因做空意大利股債攫取暴利,但去年做空阿里卻慘敗收場,現在乾脆直接投資了螞蟻金服。

這些頂級投資機構給螞蟻金服帶來的,140億美元是其次,更重要的恐怕是金融治理經驗以及全球化視野。

01

螞蟻金服完成這輪1510億美元估值的融資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座次已基本重排。傳統三強BAT(阿里、騰訊、百度)變成了新三強ATM(阿里、騰訊、螞蟻金服),阿里系佔其二,螞蟻金服和百度之間更已經隔了一個京東的距離,更是超過三大未上市獨角獸(美團、滴滴、今日頭條)之和。

螞蟻金服躍居中國互聯網第三 阿里系夾擊騰訊

若計算阿里系其他上市公司和未上市資產,阿里巴巴經濟體市值(估值)規模將達到7000億美元以上,遠超騰訊的5000億美元。參考2017年全球國家GDP排名,阿里系已和瑞士、沙特基本相當,可躋身前20名。

螞蟻金服起家於支付寶,市場過去喜歡將其和Paypal對標,但實際上螞蟻金服已是金融綜合服務體,用戶數也是Paypal的數倍,兩者已不可同日而語。目前業務仍主要為網絡支付的Paypal市值為1000億美元,螞蟻金服實現對其的反超。

螞蟻金服成為“超級獨角獸”,阿里系兩家公司對騰訊形成夾擊,背後體現的是互聯網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

早期互聯網之所以形成BAT三巨頭局面,分別對應的是互聯網連接信息、社交、商品的價值,這是三個最具規模效應的剛需。但隨著互聯網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互聯網連接服務的價值愈發凸顯,脫胎於支付寶的螞蟻金服恰好順應了這一趨勢,出行、生活服務領域也出現了滴滴、美團等小巨頭。

反觀騰訊、百度,百度的核心價值完全基於信息,騰訊的社交網絡本質是通信,通信設施之上跑的也是信息。互聯網信息戰場變革瞬生,從門戶到信息流,從文字到視頻,技術和產品變革導致格局變化,今日頭條崛起給了百度、騰訊很大挑戰。

騰訊現在相當於兩線開戰,既要在傳統戰場狙擊今日頭條,又要在線下零售、金融服務等新興戰場挑戰螞蟻金服,壓力可想而知。

02

螞蟻金服的估值有紮實的業績支撐,有規模網絡效應的護城河,以及未來的全球化空間預期。

螞蟻金服2017自然年淨利131.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三倍多。若以阿里巴巴披露的財年數據計算,螞蟻金服2017財年的稅前利潤為55.62億元,2018財年的稅前利潤為91.84億,同比增長65.12%。

按照後一個增速計算,螞蟻金服2019年業績可以達到巴克萊銀行的預估,即年淨利55億美元左右。一年近350億人民幣淨利潤的公司,屈指可數。

外界不乏擔心螞蟻金服業績受到監管收緊影響。這個問題要分兩方面看。

首先,螞蟻金服短期的業績波動主要原因是監管調整期影響和用戶補貼加大的影響,而不僅僅是監管因素。其次,監管政策的影響是短期因素:當螞蟻金服大到一定規模要適應新的監管環境是必然,但監管正常化之後——傳聞螞蟻金服已經在首批金控公司監管試點名單中——更意味著市場環境的闊清,這對於符合監管的領先企業反倒是利好。

其次,雖然螞蟻金服近兩年消費信貸業務非常惹人注目,但實際上,券商研究報告顯示,其收入結構中支付連接收入始終是大頭,金融服務收入佔比並不高,且呈逐漸下降趨勢。2015-2017年分別為23%、18%、11%。相反,技術服務收入佔比逐漸上升,2015-2017年分別為14%、17%、34%。

螞蟻金服躍居中國互聯網第三 阿里系夾擊騰訊

隨著螞蟻金服金融科技公司的屬性凸顯,其技術服務收入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換句話說,螞蟻金服通過向其他金融機構開放平臺網絡和技術能力,通過收取技術服務費,完全可以獲取更穩健更大的收入,不一定非要由自己向用戶提供全部金融服務。券商分析機構預測,到2021年,螞蟻金服技術服務收入比重將上升至65%,成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螞蟻金服的未來增長縱看是技術和產品邏輯,通過技術向用戶和金融機構提供多場景的服務,可以理解為金融版的“淘寶”;橫看是網絡效應的擴張,重點是全球化。

螞蟻金服本輪募集140億美元,主要使用方向即全球化拓展。目前,螞蟻金服已重點在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佈局,包括印度、韓國、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阿里巴巴2018財年財報披露,支付寶與其全球合作伙伴的年活躍用戶數已達8.7億,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螞蟻金服在國外的大規模擴展。

至於螞蟻金服何時上市,恐怕是個水到自然成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