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神秘的国储能源到了揭蛊时刻吗?

短短半年之前,国储能源还是“国企”光环罩身,接连出手在香港、澳洲巨资收购,尤其是其牵头的财团高调宣布以402亿港元收购李嘉诚旗下中环中心,一时轰动香港。但半年之后,国储能源已陷入债务违约,其“国企”身份也遭到媒体质疑。

今年二月,国储能源默默退出了中环中心收购财团,并取消了一项巨资收购澳洲天然气和能源公司的计划。至五月中旬,其在香港的一笔3.5亿美元债券到期,却只付了利息而未偿还本金,国储能源当时称是员工失误造成的“技术性违约”,承诺最迟5月25日将支付本金。但事实证明这是个“谎言”:到了5月25日国储能源没有兑付,实质性违约。

国储能源5月27日公告称,该公司计划暂停支付2021年和2022年到期的债券今年的利息,并考虑出售资产并寻求对债券进行重组。彭博披露,国储能源目前尚有18亿美元的离岸票据尚未偿还。

国储能源及其关联方究竟是何方神圣?外界近十年来一直猜测纷纷。

国储能源全称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这家试图入主香港中环中心的公司“蜗居”在北京鼓楼外大街荣宝大厦,官网称自己为2010年重组而成的“大型资本产业集团”。

国储能源对外一直强调自己有国企和政府背景,比如2017年上市公司广安爱众的公告称国储能源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商务局(2009年已改名为北京市商务委员会),2015年5月国储能源的债券报告称“我们最大实益股东包括中石油、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和中国经济联络中心”,2016年1月债券报告中又增加了“中国海外控股集团”。

但财新调查国储能源后,发现其实际股权关系错综复杂、面目模糊,“国企”身份存疑。经层层穿透后,其所谓的国有股东的背景均很难查证。

国储能源的工商资料则显示出另一套股权结构:除中国经济联络中心外,其股东为中油三环,中油三环的股东为上海国储能源,上海国储能源的股东又为国储能源,构成了一个循环关系。这也使得国储能源的背景更加扑朔迷离。

有意思的是,5月25日即国储能源债务实质违约当日,上海国储能源的股东发生变更,从原来唯一的股东国储能源变更为国储能源和国能天然气进出口公司。后者为国储能源此前宣称的第二大股东,可穿透至北京中油科技开发公司以及谢仁德、卢坚胜等一批浙江商人,至于北京中油科技开发公司,又是一个面目模糊的“壳公司”:其表面看来是中石油旗下公司,即国储能源所谓中石油背景的来源,但几年前《中国经营报》调查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该公司,法人代表甚至表示“在家办公”。

大摩财经注意到,在商业环境复杂的石化、燃气行业,这样的“国企”并不是首次出现。比如曾被媒体称为“国企”影子公司、但实质为私人控制的中国燃气(00385.HK),其创始人刘明辉2010年-2012年间被捕又被释放,既说明类国企的股权结构在当时石化燃气行业甚为流行,又揭示了其中的莫测风险。

但国储能源和中国燃气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储能源的运营者至少在表面上并不持有国储能源的股份,而是搭建了另外的利益实体。

01

国储能源

工商资料显示,国储能源的历史名称为中国华星机电设备公司,而上海国储能源的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的上海中油企业集团。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大摩财经注意到,上海国储能源下属公司曾在一则招聘启事中称,“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原是中国石油设在上海的企业平台,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控股。”又称“2010年,国资委下属中国华星集团改组为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股份公司,2011年整体收购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由此成为中国国储能源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大摩财经梳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则介绍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中国华星机电设备公司只是中国华星集团的下属公司。第二,上海中油企业集团并不是中石油投资或关联公司。

中国华星集团的前身为原国家内贸部(后曾改名为内贸局)在上世纪90年代组建的华星物产集团,曾划入中国机电设备总公司、中国燃料总公司等十余家部属企业,子公司孙公司遍布神州,其中多数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因此在其历史上经历了大规模关停并转的资产处理。处理资产完毕的中国华星集团最终于2011年划入了中国国新控股。

2000-2010年正是中国国企改制的高潮,期间暴富者有之,事后入狱者亦有之。比如曾任华星集团董事长总裁、国家内贸局副局长,后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的正部级高官何家成,2014年落马,2017年因在上述职务期间受贿而判刑。

有心人在中国华星集团处理资产的最后时刻拿下了中国华星机电设备公司这个“壳”,更名为名头听上去甚响的中国国储能源。国储能源又迅速在2011年收购了上海中油企业集团。

上海中油企业集团真的是中石油旗下公司吗?

大摩财经发现,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7年10月的一份知识产权调解书显示,中石油曾在2007年起诉上海中油企业集团侵权,要求其不得误导公众以为中石油和其存在投资或关联关系。经调解后,上海中油企业集团承诺变更旗下企业误导性名称,注销误导性域名,以及停止使用误导性商标,并向中石油赔偿16万元。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原来如此。

国储能源官网显示,其主要从事能源勘探开发、油气化工运销和金融资本平台三大核心业务。其对外披露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国储能源总资产为293亿人民币。神奇的是,这么大一家公司,2015年底竟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半年后才解除异常。

国储能源官网显示,其重点项目多为油气储运、化工项目,包括位于烟台的储罐区、位于辽宁的原油化工项目以及号称投资270亿的煤化工产业园等。但大摩财经查询工商资料发现,重点项目中列出的国储能源化工(烟台)有限公司已于2016年10月发生股权变更,国储能源退出,股东变为张家口华富财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大股东为自然人沈勇。另一家企业广东国储能源化工也在2017年3月变更股东,同样由国储能源变为张家口华富财通。

进一步查询发现,沈勇同时为北京国能小额贷款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而北京国能小额贷款的股东穿透后,又多为国储能源董事长陈义和早期曾使用过的一些公司,现经过层层变更后为一些身份不明的自然人持有。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裁定书显示,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曾在国储能源化工(烟台)公司发生股权变更后,将国储能源化工(烟台)、国储能源、张家口华富财通告上法庭,后和解撤诉。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民生银行南京分行当时诉称,2015年10月,国储能源化工(烟台)公司向其借款1亿,以26000多吨汽柴油质押。次年6月借款到期后又延期4个月,到了10月不仅未还本付息,还恶意转移已质押的汽柴油。最后,由于国储能源化工(烟台)公司干脆变更了股东,银行只能将前后股东一起起诉。

国储能源旗下公司随意变更股权关系并不鲜见,比如注册于2015年7月的国储资产管理公司,由国储能源控股,但2016年6月又变更至两家由自然人控制的公司,到了2018年4月又变更了回来。

这样的做派似曾相识。

02

陈义和

陈义和在2000年前只是内蒙古包头市政府机关中一名不起眼的官员,十年后他成为国储能源的董事长。最新工商信息显示,5月16日,即债务技术性违约的次日,国储能源更换了法人,由陈义和变更为朱宁(国储能源现任总裁),陈义和仍然担任董事长。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陈义和

陈义和同时还是上市公司金鸿控股的实际控制人。金鸿控股日前公告称,国储能源仅为关联法人,公司和国储能源不存在任何股权关系,陈义和亦不持有国储能源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陈义和2000年前后离开包头,在中石油三级公司中油管道建工集团任职。仅两年后,他开始逐渐以其控制的中油新兴、中油金鸿、财富担保集团、新能国际等公司为核心平台施展出极为复杂的资本运作和产业布局。

大摩财经注意到,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前身为2002年出现的中油鸿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据中油鸿力2007年1月15日发布在《中国证券报》的招聘启事称,中油鸿力是中石油系统改制企业,是从事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的综合性投资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中油鸿力的最初股东为中油管道建工集团、中油管道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内蒙古包头市京佳华清洁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油鸿力石油技术发展中心,陈义和伊始即担任中油鸿力董事长,而他亦是包头京佳华的最大股东。

中油鸿力甫一成立先来到了包头。《经济日报》2002年5月的一篇报道称,中油鸿力和包头某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当地兴建石油液化汽(LPG)汽车改装、检测和加气站,并计划以后在当地投产天然气化工基地。

中油鸿力几年后更名为中油新兴,查询工商资料可知,其股东变更及增资减资如家常便饭,2005年底时其股东为一水的“中油系”,包括北京市中油科技开发公司、中油鸿力技术开发公司、上海中油投资、青岛中油通用机械有限公司。2009年起,陈义和控制的财富担保集团(后更名为财富能源集团)成为主要股东,最终中油新兴在2015年又归于国储能源。

2004年起,陈义和通过中油鸿力控制的中油金鸿来到湖南衡阳,从事天然气长输管道和城市燃气运营。2010年中油金鸿欲借壳上市公司领先科技时披露,其核心资产为原国有的衡阳天然气公司,该公司在2007年即贡献了中油金鸿逾90%的营收、77%的净利(超9000万)。

陈义和于2007年将最赚钱的中油金鸿腾挪到自己控制的另一家公司新能国际,并在此后两年将中油新兴持有的其他燃气业务资产陆续收购,这些燃气公司主要位于湖南、山东和河北。《上海证券报》2010年的一篇报道中称,中油金鸿之所以能在短短数年内进入20多家城市的燃气运营,和中石油提供气源密不可分。因此有人猜测中油金鸿和中石油关系密切,中油金鸿也确实将气源优势列为主要竞争力。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而中油新兴之所以逐渐被陈义和“弃用”,市场猜测,通过新设立一个相对干净的壳公司装入资产,通常是因为原控制方的历史沿革存在硬伤或上市时有些内容不宜披露。

中油金鸿随后引入了多家境内外股东。2009年8月,陈义和开始接触吉林上市公司领先科技准备借壳,交易对象是领先科技当时的实际控制人、天津领先集团的李建新。

不过中油金鸿的借壳之路却很坎坷。2010年7月,领先科技公布中油金鸿借壳重组的方案,之后卡壳近两年,到2012年李建新等人反被证监会以内幕交易处罚。最终李建新是以出让第一大股东股权的方式出局,由陈义和先收购股权入主再注入中油金鸿资产的方式实现了上市,领先科技后更名为金鸿控股。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金鸿控股最新股权结构显示,新能国际合计持有25.33%股权,陈义和个人持有2.05%。新能国际的股东为三位自然人,其中陈义和持股90%,邓天洲、段崇军各持有5%。

国储能源债务违约发生后,金鸿控股股债双跌,目前处于重大事项停牌状态。深交所5月21日向金鸿控股发起问询函,要求公司解释年报中债务、关联交易及担保等问题。

而金鸿控股第二、第三大股东,即陈义和在中油金鸿上市前引入的境外投资壳公司联中实业、益豪企业双双在5月22日将多数股权质押。陈义和的新能国际则早已将全部股权质押,新能国际控制的新余中讯也早已质押了大多数股权。

03

合作方

现年62岁的邓天洲曾担任国储能源执行总裁,作为陈义和的亲密合作者出现。但他的主要生意又完全是另一套轨迹。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右三为邓天洲

邓天洲的简历显示,他曾经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在中石油的江汉油田、天然气汽车开发中心等下属单位任职,至2000年前后,其身份更多以中油三环总经理、上海中油董事长等出现,疑似与国储能源关系紧密的中油三环、上海中油的实际控制人。

神秘国储能源与陈义和的天然气王国

邓天洲和他的老搭档黄博现为上市公司中天能源实际控制人,2015年其控制的青岛中天能源通过借壳上市公司长百集团上市。青岛中天能源前身为青岛中油通用机械公司,而青岛中油通用机械系邓天洲在2004年通过中油三环对原国营青岛通用机械厂改制而来。

大摩财经梳理上海中油的资料发现,过去公开露面较多的上海中油原董事长翁天波(曾用名翁佳)曾在中石油天然气汽车开发中心工作,而邓天洲曾担任该中心主任,并在2004年之前担任上海中油董事长。

邓天洲与陈义和的公开交集发生在2005年至2013年左右。2005年,陈义和控制的中油新兴做股权变更时,股东名单中出现了上海中油、青岛中油通用机械厂。2011年,国储能源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收购了上海中油,并由陈义和担任国储能源董事长、邓天洲担任国储能源执行总裁。

上海中油、中油三环这些邓天洲曾经的运作平台从此成为国储能源的子公司孙公司,当中天能源借壳上市时显示,邓天洲已不担任国储能源职务,和国储能源已经完全切割。

邓天洲控制的中天能源主要从事天然气生产以及天然气设备制造,陈义和控制的金鸿控股主要从事天然气管道和城市燃气运营,两者产业链分工非常明确。

黄博在中天能源的持股和邓天洲相差不多,他的履历显示这是个资本运作的老手,早年曾在著名的诚成文化负责投资,在中油三环时期即和邓天洲搭档。

而上面提到的另一重要人物翁天波则在上海中油并入国储能源时,腾挪出了一块重要资产:安徽宣城的天然气公司。2016年,翁天波将以该资产为核心的宣燃股份挂牌新三板,很快又运作将宣燃股份装入上市公司广安爱众。但由于宣燃股份在广安爱众收购前的一笔交易存在问题被监管部门盯上,最终其计划失败。

回顾陈义和、邓天洲过去十几年在天然气、燃气行业的生意轨迹,均既有明线又有暗线。明线部分即个人控制的资产,均借道吉林的上市公司登陆了资本市场。暗线部分,大多经过复杂模糊的股权变更归于国储能源旗下,国储能源名义上则由数家背景不明的“国企”持有。

国储能源一度曾试图入主的香港中环中心已于5月初由收购财团中的其他股东完成交易,而国储能源则债务爆雷,惊魂时刻到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