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文| 朱婷

时隔一年,再见刘朝晖,依旧自信不减。

和近几年大部分电视湘军的跨界不同,他一开始就选择了网络电影。顶着奇树有鱼创始人合伙人的头衔,成为这个行业公认的“有点厉害之人”。

去年十月,刘朝晖本人终结了这一头衔。此刻,坐在恒通国际创新园一栋还没完全装修好的办公室,和网娱观察(ID:wldygc2016)对话的是吾道南来创始人、CEO刘朝晖。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他拒绝称“吾道南来”为新公司,并放言公司的终极梦想,是为网大市场贡献几个教科书般的案例;他还说自己毫无保留地看好网大未来的发展...是什么让刘朝晖如此自信,又是什么让他决定这个时间段入局?“新公司不新”从何说起?

异想天开,吾道南来

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由奇树有鱼出品的100多部影片中,总策划“小黄瓜”实际就是刘朝晖。

不可否认,在网大这个行业里,大部分对于刘朝晖的记忆更多还停留在奇树有鱼创始人之一。鲜少有人清楚,其实早在去年10月,刘朝晖就低调退出奇树有鱼,开始筹划自立门户的事。

首次聊起这个决定,他显得泰然自若,仿佛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大方向来讲,每个leader在内容的打法和判断上,各有自己的见解;第二,网络电影在经历三年多的发展之后,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机点。”他觉得此时的网大正处在一个很深刻又很微妙的时间点上,不在18、19,这两年,一定会发生一次比较大变革。

显然,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对于刘朝晖而言,似乎再合适不过。

转入互联网之前,刘朝晖在湖南卫视待了17年之久,做过时政记者,纪录片,晚会,脱口秀,大型选秀,娱乐营销等等。尽管身份在变,但他身上那股敢说敢做敢于追求的劲儿一直没有变。“过去的20年,湖南卫视的创新精神、尝试新市场的态度无不影响着我对于电视、电影、艺术的理解。”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电视湘军的精神已经深入到刘朝晖骨子里了。

他给新公司起名为吾道南来,摘自湖南岳麓山的一副楹联。公司主打网络影视领域中偏向奇幻、魔幻、科幻类型的电影,“想象力”是关键词。刘朝晖特意提到了吾道南来的卡通形象“吾空”,外表酷似猴子,但又不是孙悟空,很灵动也有点异想天开。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他这样的人,当然不会打无准备之仗。

外界看到的是吾道南来注册时间是2018年4月,但不知晓的是,早在春节前后刘朝晖就拿到了第一笔投资,目前二轮融资也正在启动中。内容上,集中在前端研发、IP的贮备和市场优秀团队的合作能力三个维度,2019年底之前,他的目标是消化完手里贮存的30个大小IP。

诚然,网络电影发展四年,随着平台的单片盈利能力的增强和整个市场容量的增加,CP的成长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朗的态势,几个超一线的头部公司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

与此同时,刘朝晖也注意到,一方面整个网大市场,宣发这块价值很低。“这句话可能会得罪大部分同行,但是没关系。”他继续说道,整个网络电影包括网剧也如此,传统院线发行的门槛相对高很多,“谁掌握了全国上万块大屏和影片排期,就掌握了流量。”

而网络电影就只有三块屏,加上后来的芒果TV(四块),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它。有意思的是,以宣发为主的平台型公司,映美之后就很少有具备影响力的入局者。

在刘朝晖看来,网大只谈宣不谈发,有好的内容,发行基本零门槛,发行公司在未来的两三年,会面临极度衰弱、甚至消失的危机。宣传营销上,能洞察到真谛的公司少之又少,说到这,刘朝晖自信的说道:“这恰恰是我司最大的价值。”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另外,像华谊、光线等传统影视公司的进入网大,并没有取得特别亮眼的成绩。以上种种,对于刘朝晖来说,都是一个好时机,于市场而言,真正懂宣传、懂营销的人的加入,只会壮大产业链。

关于公司的目标和定位,刘朝晖一针见血:这两年主打内容厂牌,营销只做本公司项目。“我们不是一家营销公司,会有一家公司帮我们承担发行工作,未来我们还是会持续强化内容厂牌。”

“我要做的是网生市场最强大的内容厂牌(公司)”

一个现象是,95%以上的宣发公司常被诟病不劳而获,在宣发费用中赚取高额利润。“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都是这样。”

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的网大营销都没有破圈。所谓破圈价值,刘朝晖的理解是真正反应了制作工业标准、故事精彩、还能映射出这个时代的某种共鸣,“这样的片子非常需要破圈。”但目前包括平台在内,没有人做好了让网大破圈的思想准备,总觉得面对更高制作的院线电影、网剧时,多少有些底气不足。

“我是来做这个思想准备的。”刘朝晖谈起了他的积累了很久的顶级团队营销基因,包括两大创始人和四支嫡系供应商团队。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此前,凭借《花儿朵朵》、《快乐男声》的营销案例,刘朝晖将“小黄瓜”的名字在营销界占据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包括后来的《爸爸去哪儿》、《明日之子》等三四十个一线品牌的营销团队,或多或少都有着刘朝晖的“营销影子”。

这些团队中的核心成员、甚至已经是公司创始人,大部分是刘朝晖之前的学生、下属。“在这个行业,没有一个营销公司,可以和我对换。”

目前已经和吾道南来建立深度合作的四、五家公司早在之前就与三个创始人有交集。

营销的本质是做内容和做创意,但目前大部分都是互联网人在做平台公司,他们过于迷恋流量本身,而稀释了营销作为一个内容的实质。“现在和以后会越来越需要有价值的营销,而越来越淡化发行公司的存在。”

比如,同样的宣传费50万,大部分人还在用5万写稿子,45万去推;而刘朝晖更倾向于45万写一个稿子,5万去推。“侧重内容本身,寻找到能击中用户的传播点出来,所有的渠道会自主靠拢。”

不过,他也很清楚市场的游戏规则,并不是那么容易被颠覆。虽然拥有这样的营销基因,吾道南来并无意在这两年发展成为一个营销公司,会有一个专门的团队承担发行工作。

眼下,他要集中火力先做好“吾道南来”的内容厂牌。

别人笑我太疯癫

去年,公司还未正式注册,刘朝晖就花十万块买了在香港出版的读物:《狄仁杰》,并获得其电影改编权。第一部《狄仁杰之幽冥道》开拍时,同步发了一张三万块的开机海报。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蹭狄仁杰IP拍出来的网大不少,何必花钱买?刘朝晖意味深长:“我花10万块买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同样一张3万块的海报,带给人的信心可并不是3万块那么简单。一是表达了我尊重内容的决心,二也让我收获头部团队的合作邀请。”

为好片子配置好资源,不是商业驱使,更多是基于创作者的内心准则。“经手的网络电影,保证其工业标准和故事接轨院线,这是我的方向。”《狄仁杰》除了小说本身很受欢迎,它自带的古装、悬疑、轻魔幻类型,都在网大热门和爆款线上,这是刘朝晖看重故事之外的加持。

“当我们这个项目开机时,许多拍狄仁杰的人心里就会自凉一截。”在他看来,《狄仁杰之幽冥道》的故事情节、投资体量、制作班底决定了下半年关于此IP的胜负。(悄悄透露,该片大概会在今年10月左右上线)

有趣的是,刘朝晖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狄仁杰之幽冥道》放到院线。“很多人看了剧照,问我为啥不发院线?”刘朝晖虽然自信但也看得很透彻,这样的片子在网大是奔着爆款去的,但在院线电影中,如果机会不好、卡司量级有限,竞争力就弱很多。

刘朝晖“异想天开”:再造一个网大第一厂牌?

“我无条件看好网大,”他把眼光放得更远。不管怎么发展,网大都是中国院线的建设的第二梯队的非常成功的尝试,用低成本在扶持下一个10年中国最重要的一些导演,这件事本身就极富意义。

当下,网大仍然需要解决升级问题。刘朝晖告诉网娱观察,95%的亏本影片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题材选取不当、重叠导致同质化严重;第二就是工业化不达标所致,比如100万的成本最后收回30万,制片主任是导演他妈妈。

“这样的片子严重不达标,也是一个时期的行业缩影。导演不自知,把投资人的钱坑了就走了,靠这种“肮脏的钱”熬过了第一个关卡,但我依然不看好他们。很多人看完这句话,会对号入座。”

网大的正向发展,应该是从优质系列网大的培育上升到网剧甚至院线,再到周边的衍生开发。“这个过程是个长线。”

目前,吾道南来已有四部片子杀青:两部《剑王朝》番外、《大明女子监狱》、《狄仁杰之幽冥道》。内容为王的时代,IP一度成了众多公司的救命稻草。但在刘朝晖这儿,IP不仅是生存法则的一环,同样也是有效促进网络电影呼喊了很久的生态产业链的内核。

“所谓IP,一定是在某一个工业线条上产生了广泛营销力,被论证为一种优质内容版权。从营销逻辑上讲,所有的IP就是一个提前破圈的内容,在另一个市场内形成了广大的影响力。

而刘朝晖要做的是,把这个影响力拓到网大领域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